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教学目标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 2.联系两次工业革命,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3.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双重影响。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分析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的特点和原因,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残酷性、不平等性、扩张性;
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产生的影响、世界殖民体系的特性。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课件呈现世界地图,教师口述世界史中有三个怪象。课件依次呈现“一个大洲名称”、“一个公司传奇”、“一个分界怪象”。教师配合课件进行解说:“拉丁美洲以印第安人为土著人种,确冠以一个跟它本不相关的拉丁名称。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纵横世界舞台三个世纪,一度以帝国号称,成为英国侵略扩张的马前卒,其兴也忽焉,亡也忽焉。传奇公司背后的历史真相是什么?非洲18世纪末非洲国家44%的边界是按经纬线划分的,30%的边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这种分界怪相是何缘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课件动态播放路线图带领学生循着揭秘之旅进而了解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以及思考其带来的影响。 2、新课教学 a)、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西方列强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以及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b)、第一站 拉丁美洲 (1)课件展示《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地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西、葡是拉丁美洲的主要宗主国。教师课件呈现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这一地区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菊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印欧语系拉丁语族,因此,这一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2)课件呈现任务一 总览拉美 学生通过预习,上台跟随地图,描述西方在拉丁美洲的殖民概况。班级其他学生补充质疑,教师进行点拨。预设答案: 课件呈现图片材料《巴巴多斯岛的甘蔗种植园》、《玻利维亚的波托西银矿》 和《传教士传教图》以及《列强在拉丁美洲殖民地》,请学生概括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方式。 预设答案: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方式的点拨指导。 (3)任务二 细探“拉美” 课件呈现高考真题: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以此题引发学生深思西葡的殖民统治对于拉丁美洲之后的发展带来的破坏作用——限制拉美经济的发展现代化步履维艰。并采用对比法,让学生将西葡在拉美地区早期殖民统治对欧洲和拉美带来的作用进行简单对比,从而使学生明确殖民扩张的罪恶性。 c)、第二站:亚洲 1、课件出示任务1:俯瞰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历程。 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结合课件上呈现的地图《葡萄牙与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地(16世纪中叶)》、《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行动态讲解。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预设答案: 学生可能在地理位置的指读上不够准确,教师进行纠正的同时提醒学生们课后自查地图进一步精确位置,激发其结合地理学科知识解决历史的问题的意识。 2、课件出任务2 细探内幕(一路走一路思) 问题1:比较16世纪西葡在拉美和亚洲殖民活动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2:为什么西葡无法像在拉丁美洲那样占领更广阔的殖民地? 问题3:19世纪末与16世纪相比,列强在亚洲的殖民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4: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探究,层层递进,得出答案。 问题1答案:西葡在拉美地区采用建立殖民地的方式,而在亚洲建立商站(殖民据点) ,控制商路。 问题2答案:导致殖民方式差异的原因在于①亚洲国家封建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实力;②西、葡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力量较弱。 问题3答案:殖民范围变大:由建立殖民据点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殖民国家变多:由西、葡两国到英法美日 问题4答案: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实力大增,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需求。 学生通过问题导向,深刻理解了不同时空下,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变化导致时代需求的变化成为决定殖民方式的关键因素。 3、根据已有知识学生揭秘东印度公司的兴衰历程本质为为英国资本主义不同时期发展水平下殖民需求的缩影。 d)、第三站:非洲 1、课件出示任务1 鸟瞰非洲被殖民历程 (1)课件呈现地图《列强入侵非洲(15世纪—19世纪中叶)》、和《列强瓜分非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师讲解欧洲列强在非洲殖民的历程。让学生明确两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深入黑非洲腹地的阶段性特征。 (2)课件呈现图2C计划和文字材料:英法德三国侵略计划 英:“2C”计划—南北纵贯 法:“2S”计划—东西横贯 德:赤道两侧 让学生根据图文材料增强欧洲列强在非洲殖民的直观性,并感悟资本主义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体现的罪恶性与血腥性。 课件呈现任务2 揭秘分界怪象。 结合非洲国家地图,让学生思考非洲国家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来揭秘非洲分界怪象。 预设答案:几何图形分界线反映出了欧洲列强瓜分非洲,无视非洲国家主权,人为划定疆界,没有考虑当地的地理面貌和土著民族的情况。 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非洲今天的发展现状——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部落冲突频繁,进行古今关照,以此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欧洲列强殖民过程种的残酷和破坏性。 3、小结: (1)、课件动态展示《西方国家殖民世界进程图(1492-1914)》,让学生随着地图区域颜色的变化对本课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有全面的立体的了解。 (2)以思维框架图呈现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和阶段特征 教师引领学生梳理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并分析得出三个阶段主要的殖民方式和时代需求。 (3)小组根据学案【合作探究】和课本【问题探究】,合作讨论、分析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 材料一 在拉美的甘蔗种植园中,黑人奴隶过着悲惨的日子……非洲和美洲为了满足欧洲人的快乐而遍体鳞伤,这无疑是一种“甜蜜的悲哀”。 ——艾周昌、郑家馨《非洲通史·近代卷》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品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也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如中国。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欧洲取代了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四 英国人在印度修建铁路和兴修水利,开办近代教育推行英语教育,禁止印度旧社会恶俗,还废除了残存的奴隶制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预设答案:①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的扩张与争夺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②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③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使其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东方从属于西方。 ④亚非拉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带来灾难与落后;但在客观上打破了原有经济发展模式, 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科技、思想,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学生发言交流,其他同学相互补充质疑,教师点拨从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层面归纳、整合答案。课件呈现答案示例: 建设性:①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成为世界中心 ③推动了被殖民地区的社会转型与近代化发展 破坏性:①给被殖民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②亚非拉国家成为西方的经济附庸 ③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4、能力升华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概念,要求学生下课后自主设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图,教师点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政治、经济、殖民体系三个构成部分。 板书设计:板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我会边教学边板书,因为倘若一开始就把一堂课的纲要全都写在黑板上,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我对我的板书做了如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