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内容主旨
经济全球化推动下的经济移民和战争等各类社会冲突导致的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的两种“面相”。移民群体的多源性带来移民社会的多元性,多元文化在交流融合中形成兼具“多元性”与“一体性”的新的移民文化,产生新的文化认同,但也受到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现实人口结构改变等因素影响,产生文化冲突、引发文化认同问题。历史启迪我们,人口迁徙都必然带来异质文化的接触与交汇,而文化的本质和源流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宽容性。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世界更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意识。
教学目标
1. 能基于现代经济全球化的时空框架下,通过对漫画、统计表格及地图的解读,认识现代社会移民的原因、特征及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对现代人口迁徙的影响。 2. 能基于二战前、后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了解不同时期难民产生的原因。通过难民的故事及国际社会对难民的救助,树立当代国际公民的责任意识。 3. 通过美国移民文化“大熔炉”与“大拼盘”的探讨,了解现代移民社会所面临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认同问题。通过史料解读,从语言与价值观等视角,理解美国移民社会中的文化认同。通过美国与新加坡在移民结构、移民方式、文化底色及国家规模等多视角的比较,理解美国移民社会中的文化认同问题。 4. 基于对现代移民社会文化“一体两面”的认识,运用唯物史观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理解移民社会的多元一体特征,反思对多元文化的态度,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现代移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多元文化特征
教学难点:移民社会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认同问题
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 出示图片史料与文字史料(资料附录1),美国自由女神像下的十四行诗体现了美国开放的姿态。出示图片史料(资料附录2)200年后的今天,美国实行“移民保护协议”,并修建美墨边境墙。提问:为什么现代美国移民政策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结合时事热点创设情境,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展现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为本课教学作好铺垫。 环节2:现代社会移民“正面相”——经济移民 1、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观察课本所示“表现跨国公司雇员在全球流动特点的漫画”,理解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根据图片史料(资料附录3)提问:劳动力全球流动呈现怎样的时空特征?总体上,移民数量不断增加,空间上,移民路径呈现出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一般趋势。用表格梳理劳动力的不同时期的不同流向,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说明二战后各历史阶段的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及转移情况,也表现出当代世界人口迁徙的基本态势和格局。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直观体现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借助“国际移民数据统计表”和“劳动力全球路线示意图”,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概括劳动力流动的趋势。结合所学分析不同流向的原因,有助于联系旧知,构建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本环节主要落实时空观念核心素养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以及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水2:能够在叙述历史时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 2、经济全球化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用表格的形式梳理不同时期劳动力主要行业流向及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引出经济全球化改变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结合课本所示“硅谷”图片进一步说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一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全球“知识精英”,巩固并扩大了经济发展的优势。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移民就业机会降低,甚至受到移民政策的排斥,产生“非法移民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面临人才流失的被动局面。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方式直观体现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认识经济全球化不仅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也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通过多角度分析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影响,呼应开篇“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本环节主要落实时空观念素养水平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 过渡:如果说经济移民是现代社会移民的“正面相”,那么难民就是其“负面相”。 环节3:现代社会移民“负面相”——难民 通过课本阅读,概括二战前、后难民产生的来源地及原因。结合课本所示“何凤山给犹太难民签发的签证”讲述何凤山救助犹太难民的故事。出示图片史料(资料附录4)讲述三岁叙利亚小难民溺亡的新闻,并介绍国际社会在救助难民方面的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课本内容,认识二战前、后难民产生的主要地区及原因。通过三岁叙利亚小难民溺亡的照片激发同理心。通过二战时期何凤山对犹太人的救助,以及国际社会做出的努力。树立作为当代国际公民的责任意识。 过渡:以上我们了解了现代移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动力和政治因素,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把握各类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特征及不同的文化认同问题。 环节4:移民社会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认同问题 出示课本“问题探究”: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以美国为例,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发学生对移民社会“一体两面”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1. “大熔炉”——美国移民社会“正面相” “大熔炉”指的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这种“一体性”表现在美国的语言中,出示文字史料(资料附录5),介绍美式英语的特点,美式英语融合了英语、印第安语和非洲黑人语言,体现了多种语言的交流与互鉴,反映了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美国的“一体性”还体现在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中。出示文字史料(资料附录6—7)歌词和小说中体现出美国“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设问:美国“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从何而来?追溯美国的历史,发现除了非洲黑奴以外,最早背井离乡来到美国的各地移民,他们抱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寻求信仰,追求财富。这些人大都具有冒险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了生存,必须依靠个人奋斗。为了成功,他们寻找、学习任何有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融合形成了美利坚民族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独立性与自由发展,不受束缚,成为动员、鼓舞美利坚民族追求独立与自由的巨大精神力量,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而在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美国不断的吸收融合多元文化,为美国文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设计意图:从美国语言以及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两个方面体现美国文化“大熔炉”的特征。其中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美国建立之初正面的影响,为之后其“大拼盘”的负面影响埋下伏笔。体现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历史。 过渡:出示图片史料(资料附录8—9)如果说“大熔炉”体现了美国移民文化中的“正面相”,那么“大拼盘”则反映了美国长期存在的深层矛盾,是其“负面相”。如美国的白人至上主义运动,以及弗洛伊德事件后的“黑命贵运动”,两者的相对抗,体现了美国文化认同的冲突。 设计意图:用两组图片形成鲜明对比,体现美国文化认同与文化认同问题的两面性,引出对美国民族“大拼盘”的探讨。 2. “大拼盘”——美国移民社会“负面相” (1)移民结构 出示课本“学思之窗”文字史料,提问: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对移民文化有何影响?18世纪的美国人口基本上由欧洲移民组成,且绝大多数来自英国。因此,欧洲文化传统成为美国主流文化的基因,之后美国的多元文化在交融过程中形成兼具民族个性和人类共性的新文化。由此产生新的文化认同,美国的多元文化表现出民族“大熔炉”的特征。但是随着移民结构的改变,欧洲移民比重减少,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比重持续上升,构成了美国新移民的大多数,美国文化中的“一体性”就会下降,呈现“大拼盘”的特点。 出示文字史料(资料附录10),新加坡的人口结构以华裔为主且结构稳定,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文化认同。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美国不同时期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借助新加坡人口结构与美国人口结构的比较,认识人口结构对美国移民文化的影响。 (2)移民方式 出示文字史料(资料附录11)提问:作者是从什么视角来解释美国文化冲突的?作者从种族关系的视角来解释美国文化冲突。美国的欧洲移民是站在殖民者的立场上,歧视与排斥亚非拉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人民。近代历史上以种族替代、殖民活动的形式出现的人口迁徙所造成的美国人口结构变化带有强制性,对被迫移入者而言,是被动接受“强势文化”,这种不平等性会导致“单向度”的文化认同,从而引发文化冲突。 出示课本文字史料(资料附录12)说明新加坡的形成和航运有关,从移民方式上来看是出于经济活动需要而发生的自主性的人口迁徙,因此,在文化交融过程中往往具有“双向度”的文化认同。 设计意图:将本课内容与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相联系,从美国近代历史上曾出现的殖民主义移民方式视角来解释美国文化冲突,借助新加坡理解移民方式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文化交融方式,产生文化认同程度的差异性。 (3)文化底色 出示文字史料(资料附录13)提问:材料反映新加坡文化底色有何特点?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观”既体现西方社会提倡个人自由、独立的价值取向,同时还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国家、社会、家庭对个人的优先地位以及整体主义价值观,强调协商和宽容的精神。出示文字史料(资料附录14)用新加坡的多样化节日加以证明。 美国曾经在美利坚民族建立时期发挥巨大凝聚力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此时却逐渐体现出其另一面,由于强调“个人主义”,在移民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多元化程度的加强背景下,无助于整体的平衡此问题的解决,这使美国始终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种族歧视,导致美国的“一体性”下降。 设计意图:从美国和新加坡文化底色的视角进行比较,认识文化底色对移民文化的影响。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导致“一体性”下降,一方面与之前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形成呼应,理解历史事物的多面性,要全面、发展的看待历史。另一方面,说明其主流仍是“一体性”,体现出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唯物史观。 3. 小结 通过表格的方式,总结归纳影响移民文化的因素,并补充不同的国家规模对移民文化的影响也不同,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新加坡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设问:除了以上几方面,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对美国“大熔炉”或“大拼盘”的问题进行探讨呢? 设计意图:用表格的方式直观体现影响移民文化的因素,鼓励学生进一步课下深度学习自主探究历史。 本环节主要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水平1: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水平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如“一体性”、“单向度”、“双向度”)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3、4: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环节5:本课总结 从古代、近代到现代 ,人口迁徙在求生存谋发展的共性下还存在时代和类型的差异性,古代因游牧经济的脆弱性引发的游牧民族大迁徙对欧亚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驱动下的殖民扩张带来了区域文化的重构,形成新的文化认同;现代经济全球化推动下的移民以及特殊政治因素导致的难民使移民社会面临着文化认同的新课题。 除了这些差异性,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人口迁徙,都必然带来异质文化的接触与交汇。不同文化相互渗透、在调适中彼此交融,在这个过程中又往往催生出一种海纳百川、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文化的本质和源流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宽容性。历史一再证明,只有尊重彼此的文化价值,才能在交流中认同,在沟通中理解。宽容是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和文化内在的演变逻辑。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更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意识。和衷共济、和合共生!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梳理古代、近代和现代人口迁徙的不同原因、规模、类型与影响。认识生产力的变化对人口迁徙的影响,人口迁徙对文化交融与认同的影响,从而思考对待多元文明的正确态度。从单元视域下揭示本课的内容主旨。 本环节主要落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水平1、2: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板书设计
资料附录
【资料附录】 1. 自由女神像 ——图片来源于美国官方旅游网站www.gousa.vn 2. 美墨边境隔离墙 ——图片来源新华社 3. ——地图与图片均出自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21年7月第1版2021年7月第1次印刷,第20页 4. ——图片出自新华社2015年9月8日 中国日报中文网 土耳其道安通讯社《 叙利亚小难民海滩照片没做假》 5. 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Arizona(亚利桑那)、woodchuck(土拨鼠)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等。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68 6. 我曾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也曾饱受质疑、惶惑不安。 但我吞下所有苦楚,昂首挺立。 我走出了我自己的路 …… 对于一个人来说 他可以拥有什么? 唯有其身,别无他物 …… 唱片证明,我曾留下印记 我走完了自己的路 ——Frank Sinatra, 《My Way》 7. (白瑞德对郝思嘉说)“你很少费心去掩饰你的私心,还因为你身上有那种精明的实用主义……我喜欢你,是因为我自己身上也同样有那些特点。”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李美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224,343 8. ——图片出自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21年7月第1版2021年7月第1次印刷,第21页 9. ——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网 10. 2010年6月底按族群分的新加坡居民 族群人数(千)百分比总数3771.7100.0华人2794.074.1马来人503.913.4印度人348.19.2其他125.83.3
注:新加坡居民包括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 ——游俊豪:《中国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载《第四届移民法论坛:出入境管理法、中国和世界,2012—11—18》 11. 以“同化”为名的各种排斥有色人种的制度性安排层出不穷,非洲裔、亚裔和拉美裔等遭受过各种制度性歧视与排斥。例如美国立国之初宪法里的五分之三条款、南北战争之后的“黑人法典”、19世纪末颁布的《排华法案》等…… ——魏南枝. 美国的文化认同冲突和社会不平等性——种族矛盾的文化与社会源流[J] . 学术月刊 .2021,53(02):61 12.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7 13. “我们的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王学风.多元文化社会的学校德育研究——以新加坡为个案[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47 新加坡法定节日 国 庆(8月9日)华族农历正月初一 、初二伊斯兰教开斋节、哈芝节印度教屠妖节佛教卫塞节基督教耶稣受难节、圣诞节国际元 旦 五一劳动节
14. ——根据庄礼伟. 新加坡的节日[J] .世界知识. 1991,(07):23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