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庖丁解牛》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庖丁解牛》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3 15:5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
1.赏析庖丁“解牛之美”。 2.探寻庖丁“解牛之道”。 3.理解庄子“养生之道”的内涵。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赏析庖丁“解牛之美”。 教学难点: 1. 探寻庖丁“解牛之道”。 2.理解庄子“养生之道”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赏析庖丁“解牛之美”。 思考:庄子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庖丁解牛之场面的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两个方面: 绘形: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 摹声:砉然、騞然、莫不中音(音乐化) 二、探寻庖丁“解牛之道”(联系第三段)。 思考1:庖丁追求的“解牛之道”是什么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思考2: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寻求到“解牛之道”的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三个阶段 (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2)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庖丁按照时间顺序,诠释了自己练就解牛之技,得“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经过了不知规律——把握规律——应用规律的三个阶段,探寻出应遵循的“道”,使自己的“解牛”技艺更加出神入化。 思考3:文章还写了“良庖”“族庖”,目的何在 原文: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目的: (1)在与良庖、族庖的对比衬托中进一步凸显庖丁解牛技艺之高妙。 (2)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 思考4:庖丁解牛时有没有遇到难解的地方?他是如何做的?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虽然如此,每当碰上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光因为这个(“族”)而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一动,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土块卸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四下环顾,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好收藏起来。 小心谨慎,避开锋芒,尊重规律。 总结:请同学们再读“始臣之解牛时”到“善刀而藏之”,读完后概括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原因: 其一、高标准,有追求。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其二、勤探索,善总结。在反复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寻规律,在运用规律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 其三、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在轻车熟路的情形下,遇到难解之处,谨慎小心,体现出对规律的尊重。 三、对“养生之道”的理解。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思考:文惠君听庖丁“解牛之道”的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这种“养生之道”是什么呢 庖丁的“解牛之道”:完全顺着牛天然的肌理结构,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强硬砍。 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保养生命,应该顺其自然,不违背身体的运行规律,避免身心受到损害。 四、讨论 交流:小寓言,大智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得到了那些有益的启示? 1、臣之所好道者也,进乎技矣。——了解规律,认识规律。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3、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从规律,不破环规律。 4、技经肯綮之未尝。——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5、以无厚入有间。——以己之力攻彼之弊。 6、动刀甚微。——谨慎细微。 7、善刀而藏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五、文章小结 文章运用比喻,将牛体的复杂结构比喻社会,将刀比喻人。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尽管社会错综复杂,但是总有间隙可寻,我们只要像庖丁一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回避矛盾,就能避免身心受到损害,从而使生命得到保养。这实际上是处于乱世之中的庄子立身处世而自保的态度和方法,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同学们可以就庄子的养生之道再做思考。 六、课后作业 自读《养生主》的其他部分。 2、完成《庖丁解牛》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