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感知和把握文本内容、感情和艺术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掌握解读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并将其有关知识结构化。
3.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通过论辩性的文段写作,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增强学生文化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掌握第一、二段重点文言知识。 2.概括前两段段意,分析其作用。 教学难点: 1.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感受烛之武的爱国精神。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古代的名人也有GPS、定位手机,并且留下了足迹记录,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其一生行走的轨迹,看到其成就背后更真实的生命脉络呢?
或许,这幅地图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上述愿望。
由中南民族大学王兆鹏教授设计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是一款基于古典诗歌的地图。看这份地图,你能了解唐宋时期中国哪里人才辈出,哪里留下了最多名言佳句,还能一目了然李白、杜甫、苏轼等著名诗人一生的迁徙轨迹,也可以一步步“点开”沿途那些美好的诗句,跟着诗人去旅行。
二、出示情境任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文学数据库也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其他朝代的文学地图,以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我校有幸被邀请参与数据库信息的编写,我们班需要负责的篇目是先秦文学《左传》的经典篇目——《烛之武退秦师》 。 请同学们以网络信息编写员的身份,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数据库完善信息: (一)设标签 (二)加注释 (三)析文本 (四)品特色 三、具体环节研究 (一)设标签 任务一:请你为《烛之武退秦师》设计几个标签,并说明你设置该标签的依据。
要求:1.标签内容简明,准确;
2.阐释有理有据。 小贴士:网络标签( Tog )是一种互联网内容组织方式,是相关性很强的关键字,它帮助人们轻松地描述和分类内容,以便于检索和分享。 师:对网络标签有了初步的认知与了解之后,我们可以尝试着给这篇文章设置几个标签。比如:《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 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1.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些都是从哪些角度设置的标签? 解读题目 知人论世 作品体裁 知识链接 (1)解读题目 同学们,“读标题,思深意”。“烛之武退秦师”这五个字里面它蕴含着哪些可以推测到的信息呢? 为什么要退秦师? ------退之因 为何要派烛之武退?------退之人 烛之武如何退秦师?------退之法 “退”的结果如何?------ 退之果 (2)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鲁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左传》《国语》,他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开山鼻祖,被尊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走近作品 先秦历史散文是指与韵文相对的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的一种记叙文体。 包括《左传》、《国语》等历史著作。《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解释经书的书叫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被称作“春秋三传”。 2.除了这些角度之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为它设置标签? 注释翻译(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宾语前置文言重点字词句式)作品赏析 板书 解读题目 巧读文言 知人论世 疏通文意 赏析文本 教师小结:其实大家在设标签的过程中,已经非常自觉地把学习文言文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变成实践呈现了出来。这个板书是大家对知识结构化的体现,也说明大家已经把课本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既读万卷书,还行万里路,知行合一。非常棒,为你们点赞! (二)加注释 析文本 师:对于一些软件使用者来说,除课下注释之外,这篇文言文中有些地方可能还是会读不懂,请仿照课注形式为本文添加注解,帮助使用者更好地解读文意。
任务二:你认为哪些地方应该加上注解?该如何注解? 任务三:精彩的文本分析往往有助于强化读者对文学作品魅力的感知,使读者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请同学们在文意梳理的基础上对本文进行更条理更精彩的分析。 师:当下的文言文教学存在一个误区,很多时候将“文”“言”隔离,重“言”而轻“文”这节课我们通过让“言”为“文”服务,文言并重的方式,同步完成任务二和三。 退之因:秦晋围郑 任务2:疏文意 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介词,对)晋,且贰(不专心,从属二主)于楚也。晋军(驻扎)函陵,秦军氾南。 任务3:析文本 (1)秦晋为何围郑? 明确: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 明确:①分驻两地,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后文写烛之武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伏笔。 ②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兵临城下,为人物出场铺垫。 退之人:临危受命烛之武 任务2:疏文意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派遣)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公从之。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也。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任务3:析文本 师:据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记载:烛之武,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晋国一直担任“圉正”(养马的长官)。被推荐时,已经年过七十,须发皆白,佝偻其身,踌躇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之。我们不难想象,这样一位须发尽白的老者,有几多愤懑,几多委屈;我们不难理解他说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委屈与心酸。那么1.烛之武为什么会临危受命? 明确: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 二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2.分析本段中烛之武的形象。 明确: ①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志士: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 ②知难而上的勇士:两军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 3.分析本段人物描写的手法 明确 ①语言描写;②正侧面相结合。 四、结课 说英雄,谁是英雄?智者承其所应承,仁者承其本不必受。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千载暗室,一灯即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国70周年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讲到:“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 自古以来,无数中国脊梁、 英雄豪杰心怀天下故能受光于天下,他们将个人微光放大照射四方。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一生,更成就了中华民族仁义的思想,正直的灵魂,爱国的精神,奉献的态度,成就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愿新时代的青年秉承先贤精神,以无畏利剑,拭破黑夜无际。 五、布置作业 1.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文言知识点。 2. 运用本节课习得的人物描写手法写一段人物描写。 3. 预习研读课文第三四段,体味语言的精彩。 六、板书设计 解读题目 巧读文言 知人论世 疏通文意 赏析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