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五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五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3 16: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8分)
梦想从未散场,传奇永不落幕。作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除了那些扣人心弦的精彩瞬间,除了那些争金夺银的高光时刻,还有许多美好值得我们铭记:开幕式上,书写着参赛国家和地区名字的“小雪花”引导牌组成一朵巨大的“雪花”,传递着团结一致【甲】合作共赢的美好期许;冰雪赛场上,“我真为你骄傲!”同场比拼的美国选手阿什利·考德威尔为获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徐梦桃近乎完美的表现欢呼,彰显了竞技体育的精神风貌【乙】闭幕式上,4位视障歌手全新演绎经典歌曲《你鼓舞了我》,传递出彼此鼓舞、拥抱世界的动人力量。
瞧!这就是奥林匹克的魅力,这就是北京冬奥会在竞技之外的震撼!哪怕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A 世界经济未出低迷,2022年北京冬奥会B 以liáo亮之音,奏响了团结友谊的乐章,传递着爱与和平的力量。它不但启迪世人:更快,更高,才能创造这番精彩;更在鼓舞世界:用心,用爱,必将跨越山海!
—— (《人民日报》2022年03月18日, 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liáo亮 肆虐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顿号【乙】分号 B.【甲】逗号【乙】分号
C.【甲】逗号【乙】句号 D.【甲】顿号【乙】句号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加点词语“和” “为” “就” “着”依次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
B.画横线语段读来朗朗上口,有气势,有节奏,情感也很强烈,这主要是排比修辞手法带来的表达效果。
C.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
D.《资治通鉴》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4、请结合文本内容,在A、B 两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A B
5.古诗文默写填空。 (7分)
(1)□□□□□□□,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3) 《大道之行也》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句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4)在放飞梦想的舞台上,不忘初心,逐梦前行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努力;是“□□□□□□□□□,□□□□□□□”(李白《行路难》时自信:更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情。
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
二、阅读(4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外文言文,完成6~9题。 (8分)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操心制行②,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③服之,敌人畏之。玄德临终云: “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后主左右奸辟侧倭,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钟会⑥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③夷夏:指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④钟会:魏国将领。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
①当奖率三军( )②庶竭驽钝 (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
B.还于旧都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C.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D.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去以六月息者也
8、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
9、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 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10~12题。 (7分)
魏咏之
魏咏之,字长道,任城人也。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生而兔缺。有善相者谓之曰: “卿当富贵。”年十八,闻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名医能疗之,贫无行装,谓家人曰:“残丑如此,用活何为!”遂赍数斛米西上,以投仲堪。既至,造门自通。仲堪与语,嘉其盛意,召医视之。医曰: “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语笑。”咏之曰: “半生不语而有半生亦当疗之况百日邪!”仲堪于是处之别屋,令医善疗之。咏之遂闭口不语,唯食薄粥,其厉志如此。及差,仲堪厚资遣之。
初为州主簿,尝见桓玄。既出,玄鄙其精神不隽,谓坐客曰: “庸神而宅伟干,不成令器。”竟不调而遣之。及玄篡位,咏之为将军刘裕谋而败之;桓歆寇历阳,咏之率众击走之。义熙初,进征虏将军、吴国内史,寻转荆州刺史。咏之初在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及居显位,亦不以富贵骄人。始为殷仲堪之客,未几竟践其位,论者称之。寻卒于官。其后录其赞义之功,追封江陵县公,食邑二千五百户,谥曰桓。
(选自《晋书》,有删改)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嘉其盛意(赞赏)
B.及差,仲堪厚资遣之(同“瘥”,病愈)
C.桓歆寇历阳(贼寇)
D.寻转荆州刺史(不久)
1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3分)
半生不语而有半生亦当疗之况百日邪!
12、魏咏之以“生而兔缺”之身载入国朝正史,他的励志人生给了正值青春的你哪些启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分)
(三)阅读下面的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3~15题。 (7分)
【材料一】
①北京故宫、杭州西湖、安徽黄山、南京长江大桥、济南大明湖……装入各地山川美景的“语文课本封面”何以刷屏,并引来跟风自制潮
②近年来,本来就有不少人喜欢晒小时候的老课本,而装入山川美景的“语文课本封面”,则是用另一种方式唤醒藏在课本里的记忆。有网友如此说: “‘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后,才让我发现,语文课本早就在学生时代带我行了万里路,但当时只忙着埋头苦读,刷题‘赶路’,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如今亲眼看过了不少祖国美景,才更体会到了‘语文’的浪漫。”
③去年暑假, “跟着课本去旅游”悄然兴起,不少家长带孩子奔赴全国各地,实地感受课本里描述的山川美景、文化古迹。很多中小学课本中描绘的或优美或壮阔的场景,展现着祖国各地颇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实际上,可以写进语文课本的山川美景、文化古迹数不胜数,都配得上“框”进语文课本封面,或被写进课本。网友自制“语文课本封面”,已延伸到自制“历史课本封面” “地理课本封面”等,这一自发的网络创作活动展现出网友对家乡、对祖国山川美景的热爱。
④有的还把山川美景的静态照片配上音乐,剪辑出会动的“语文书”。这样的创意表达方式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开始主动接触传统文化,既向传统文化寻找浪漫,也从中寻找精神力量。而一些传统文化项目为“争宠”于年轻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呈现,使自己“潮”起来,给年轻人以新鲜感,年轻人便亲近之、乐享之,这是可喜转变。自制“语文课本封面”其实是这种风潮的延续。
(摘编自《装入山川美景的“语文课本封面”何以刷屏》,《羊城晚报》2024年03月13日)
【材料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本封面:
选自近现代国画大师黄宾虹的《练滨草堂图》轴,黄宾虹是传统山水画的集大成者, 是中国山水画走进现代最为重要的画家之一。他的山水画, 元气淋漓, 笔力圆浑, 墨华醉人。 这是黄宾虹的《渠河山色》。黄宾虹的山永画以“黑、密、厚、重”为主要特点。这幅画显著地体现了他的艺术特点, 构图简洁而富有灵气。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随物志”)
【材料三】
网络版语文课本封面:
【材料四】
①最近, “教育闭环”话题引起讨论.所谓教育闭环,是指学生时代背过的、读过的文章古诗词,彼时不明何意只能死记硬背,长大后却在某个瞬间明白了其中涵义,有了更深切的现实感悟。也就是说,在你拥有阅历的那一刻,教育提前教授给你的思想,会立马使你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②对此,不少网友纷纷感慨: “就像你在学生时代贪玩时射出的一个弹珠,许多年后,终于狠狠击中了此时此地的你,教育此时才完成闭环。”其实教育无所谓是否“闭环”。世事洞明皆学问。知识不止存在于课本里,教育不止框限于教室内,学习不止停留于校园中。教育不是一个环,而是一条与生命同长的射线。
③因为,学校知识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时间躬行不辍。当我们进入社会后,有了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的历练,才能真正读懂其背后的含义,此时,知识像是射向远方的光,会照亮你我脚下的路。
④学校是传授知识和汲取养分的地方。但合上书本步入社会后,真正的教育和学习其实才刚开始。叶圣陶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习惯。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保持学习态度,与社会相连,不断更新和发展自己,才能保持与时俱进。在与文字产生的共鸣中汲取精神力量,保持思考,不断学习,才能在人生旅途中披荆斩棘。
⑤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就此而言,被教育“命中”的每一次,又何尝不是一次解锁人生新感悟的进步机会。
(摘编自《语文课本里的人生,需要躬行不辍才能读懂》, “新华报业网”2023年08月08日)
13、装入山川美景的“语文课本封面”何以刷屏 请根据【材料一】概括作答。 (2分)
14、小组以“语文封面哪家强”为辩题开展辩论活动,正方观点为“部编版语文封面更好”,反方观点为“网络版语文封面更好”。请你选择一方观点,结合以上材料阐述辩论词。 (3分)
15、下列有关材料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材料一】中的画线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材料四】提到的“教育闭环”话题。自制课本封面这一网络创作活动已由语文延伸到其他科目课本。
B.国画大师黄宾虹的山水画元气淋漓,笔力圆浑,墨华醉人,主要特点是“黑、密、厚、重”。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上下两册都以其作品为封面图。
C. “教育闭环”就是指在长大拥有阅历后的某个瞬间,突然对年少时所读过的诗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D.学校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进入社会后,才能学会知识,开始真正的教育和学习。这也是“教育闭环”现象形成的原因。
语文试卷 第4页(共8页)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6~19题。(15分)
地菜记
舒飞廉
①大年初二,我姐姐、我、我妹妹,三家人乘坐1561次火车,由武汉到南宁探视住在我弟弟家的父母。
②过去几十年,我们都是在湖北的故乡过年.。腊月腊,正月正,天寒地冻,风雪之中,频密的鞭炮与祝福馨香带来浓厚的年味。屡饫①了大鱼与大肉之后,大家的兴趣转向了田埂上的野菜,地菜当然是首当其冲。有时候,大年初一的午后,姐姐和妹妹都会不顾初一不能动刀剪、不能干农活的规矩,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提着提篓,提篓里放着小镰刀,去野外挖地菜。还远未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地步,田园里,去年的积雪都还未消融,在麦苗与油菜的缝隙里找到一棵一棵的地菜,将一点一滴的喜悦汇聚起来,达到“乃盈顷筐”,总得花小半天的工夫。往一桌的年菜里加上一盘麻油炒地菜的愿景是如此强烈,能够将穿得花花绿绿的小丫头们由火坛边上引出来,羊群一般,放到春风多厉的田野上。
③我们所说的“地菜”,其实就是荠菜。王磐编《野菜谱》,提到荠菜有好几种,其中常见的是“荠菜儿”,他的介绍是: “春月采之,生熟皆可食。”配上他自作的谣曲: “荠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今年才出土眼中,挑菜人来不停手。而今狼藉已不堪,安得花开三月三 ”地菜大概就是在腊月的霜雪里“出土眼”的,十来片嫩嫩的叶子披成两三层,在寒风里簇拥在一起,与菠菜和白菜比起来,它就是一个愧对白富美的灰姑娘。为将这些藏在作物与荒草间的灰姑娘们请出来穿水晶鞋(包成饺子,做春卷与春盘),大锄、小锄、长镰刀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用打猪草的小镰刀,姐姐她们称作“挖”地菜、 “撬”地菜、 “挑”地菜,而不说“割”与“采”,也是因采集它们的不容易。
④立春雨水之后,田野很快就会变得百草丰茂、千花万卉,如此繁多的植物,为什么单单将“地”这样皇天后土般朴实而有力量的名字赋予地菜呢 以我的猜想,大概是因为它是冬去春回、岁月更新之后,除越冬作物之外,田园里出现的第一种菜蔬,所谓一阳来复,这生命的“阳气”就包含在它纤弱的外形与清韧的滋味里。乡下人将之加入到饺子、春卷、春盘这些春天的食物里,恐怕也是为此。等到“花开三月三”,寒食节来到,抽出细墨、开出细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但还是会被母亲们由田头地脑里扯一把回来,煮毛壳子鸡蛋给孩子们吃,更讲究一些的祖母与外婆,还要在地菜煮鸡蛋的沸水里加入一杯童子尿。地菜也好,鸡蛋也好,童子尿也好,都在象征着生命的“阳气”与“热力”。我老家的方言说到地菜,一般还会加一个修饰词,叫“麻地菜”,一方面是因为地菜外围茎叶跟蒲公英一样,有些微的褐色,一方面,由“麻雀” “麻子” (那些聪明而脸上有麻子的人)、 “麻城” (我们将梦乡叫麻城)、麻姑、麻将那里得来的“麻”宇,也有一种只可言传、不可意会的乡土的活力。
⑤地菜的这种“神话学意义”,不仅为它换来了“地”这个厚重的名字,也让“挑地菜”这种活动,由乡下人的农家乐变为节日,村里的灰姑娘们喜欢,城里的白富美也愿凑趣,词客骚人,也愿意为它写诗。周密《武林旧事》里讲皇宫里二月初二办“挑菜御宴”,将“生菜、荠花诸品”放到“朱绿花斛”中,由后妃、婕妤们“以金篦挑之”,已经是将“挑菜”弄成繁复的行为艺术了。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在城市之外,习习春风里,诗人们描述的“挑菜节”的情形是: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白居易), “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 (郑谷),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张来), “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史达祖)。地菜也因此与故园,与游子们的舌尖联系在一起。
⑥晚上酒席间,我对父亲讲,他与母亲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故乡的村庄,我们兄弟姐妹,辗转到这个国家的东西南北,等到他的孙子一辈,恐怕就会在世界的角角落落了,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除旧布新的辰光,他们是否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地菜煮饺子
(有删减)
【注释】①y àn yù,这里指尽量满足口腹之欲,感到饱足。
16、 【梳理】“关键词”法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文本,这些“关键词”可以涉及文中的事、物、情等,请仿照示例,将下面的关键词表格补充完整。 (3分)
语文试卷 第5页(共8页)
关键词 理由
地菜 全文内容都围绕“地菜”展开。
①___ 用眼前的过年引出回忆,用儿时的过年叙写关于荠菜的往事,又用眼前的过年阐发关于亲情乡情的感慨。
②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17、 【解读】体察作家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
A.地菜大概就是在腊月的霜雪里“出土眼”的,十来片嫩嫩的叶子披成两三层,在寒风里簇拥在一起,与菠菜和白菜比起来,它就是一个愧对白富美的灰姑娘。
B.地菜的这种“神话学意义”,不仅为它换来了“地”这个厚重的名字,也让“挑地菜”这种活动,由乡下人的农家乐变为节日,村里的灰姑娘们喜欢,城里的白富美也愿凑趣,词客骚人,也愿意为它写诗。选择 , 。
18、 【品味】有读者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典雅”“富有韵味”,也有读者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土得可爱”“很接地气”。请以文章第④段为例,具体谈谈这两种语言风格在文中的体现。 (4分)
19、 【关联】读过文章后,小文觉得本文可以收录到八下第一单元作为补充阅读材料,你是否赞同 请从内容与主旨的角度,结合单元导语和目录阐述理由。 (4分)
单元导语 单元目录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 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 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 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 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这个单元, 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 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社戏/鲁迅 2.回延安/贺敬之 3.安塞腰鼓/刘成章 4.灯笼/吴伯箫
(五)名著阅读。 (共10分)
20、金圣叹点评鲁智深: “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请结合下面回目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人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六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九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语文试卷 第6页(共8页)
21、仿照示例,从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36部名著中任选一部,自选角度展示你的阅读策略。 (3分)
示例:
22、班级开展以“经典名著中的人生智慧”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你所在的小组确定了“困境与突围”的专题。请从以下书目中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梳理,据此完成下列表格。 (4分)
①《西游记》②《骆驼祥子》③《红星照耀中国》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⑤《水浒传》
人物 困境 突围 人生智慧
(1)_____ (2)______ (3) __ (4)_______
三、综合实践(8分)
23、为加强学生的乡情教育,我校组织了以“溯源家乡情,燃动中国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如下任务。 (2分)
(1) 【知家乡】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家乡文化,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家乡名人故事分享会
活动二:
活动三:
(2)【探家乡】为了推介长春市旅游资源,请你将下面景点恰当推荐语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3分)
①长影世纪城
①推荐语: ______ ②推荐语: ______ ③推荐语: ______
A.园区荟萃了不同国家艺术作品,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让人流连忘返。如果你是一个热爱艺术、追求自然的人,那么这将是你不容错过的地方。
B.从艰苦创业到为国争光,从守护理想到锲而不舍,再到创新发展、续写辉煌,每一个展区都承载着不同的主题,讲述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C.集文化与科技一体的主题公园,无疑是长春市的一颗璀璨明珠。走进这里,你将被一场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所震撼,感受到长春独特文化的魅力。
语文试卷 第7页(共8页)
(3) 【颂家乡】本周五下午三点班级开展“爱祖国·颂家乡”主题诗歌朗诵会,假如你是初一二班班长李明,班主任委派你邀请李校长做本次活动的点评嘉宾。见到校长时, 你会对他说:“ ”。(3分)
四、写作(50分)
24、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大作家雨果和出版商签订了合约,半年内要写出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并出版。
但是雨果有严重的拖延症,他特别爱好社会交际,经常参加各种宴会活动,根本无法专心写作。为了按时完成小说创作,雨果把自己外出要穿的所有衣服全部锁在柜子里,然后把钥匙丢到湖里。这样,他就无法外出,只能埋头写作。结果提前两周完成了小说写作任务,并如期出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弱点,只是成功的人会找到战胜它的方法。
请以“战胜自己有方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不得抄袭阅读材料。
(2).阅读下面文字,自选一个角度构思立意,按要求作文。
人间的美好,是三月的风,六月的雨,九月的云和十二月的雪。我们都是人生的旅人,跌倒了,让我们拍拍身上的泥土,一起站起来,踏入一片新的土地。低头赶路,不问前程,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吸引。若有一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梦想,那你的梦想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努力。
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2)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语文学科学情调研答案 6.12
一:积累与运用。
1、嘹 nüè 2、A 3、 D 4、哪怕 仍然
5、(1)八百里分麾下炙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 文言文阅读
6、①鼓励。②表示期望。
7、B
8、后主虽然平庸懦弱、无所建树,也把整个国家交给他而毫不怀疑。
9、诸葛亮先是率师出征,深入南方平定了叛乱,使南方成为稳固的大后方。之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与魏国作战。
10、C
11、半生不语/而有半生/亦当疗之/况百日邪!
12、魏咏之尽管身体有缺陷,但依然勇敢追求,积极进取,最终取得成功。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要有积极进取之心,乐观面对,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答案:
13、①它们戳中了许多人的青春记忆,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②这种创意切中了人们对家乡、对祖国美景的热爱。③这种创意表达方式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延续了传统文化风潮。
14、示例一:我方认为部编版语文封面更好。部编版语文课本封面选择了名家大作,如九年级课本选择黄宾虹的山水画,更有传统文化的意蕴。将这样的作品选作语文课本封面,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和传承,也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而网络版虽选择的是中国自然人文名胜风景,但相对来说,传统文化的底蕴不如山水画丰富。
示例二:我方认为网络版语文封面更好。网络版语文课本封面多选择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且有表达创意,接地气;能够直击普通人的内心,引发共鸣。而部编版虽然高大上,但是与学生心理距离较远。
15、D
16、①过年;②乡情/民俗/故乡;③文章围绕乡情展开;文章写了正月摘地菜、吃地菜的习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民俗风情画卷”;文章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留恋。
17、示例:选 A。“白富美”指菠菜、白菜,“灰姑娘”指荠菜。运用拟人和对比,表现荠菜外形的纤弱,表达作者对荠菜的怜爱。
选B。“白富美”指城里的女子,“灰姑娘”指乡村女子。运用对比,表现“挑荠菜”活动的受欢迎,表达了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之情。
18、示例:第四段中“一阳来复”“不堪食用”等词本来是文言的表达,这些词的使用,能体现文章文白相间的语言风格,同时“花开三月三”出自王磬编的《野菜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引用也能让文章更典雅,从而让文章有“典雅”的特点,富有韵味。“田头地脑”“毛壳子鸡蛋”等方言俗语的融入,显得生动活泼,让文章读来有“接地气”之感。
19、赞同。内容上,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地菜”这一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美食,而第一单元向我们呈现了水乡风情、陕北特色和灯笼情结,这与第一单元的题材相似,且从美食角度对“民俗”的内涵进行了补充,让我们了解更为丰富且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画卷。主旨上,“地菜”的背后承载着“我们”童年在田园里割地菜汇聚起来的点滴欢乐和乡邻们节日的热闹喜庆,它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象征着生命的“阳气”和“热力”,与游子们的乡愁紧密相联。第一单元已经让我们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情感共鸣、精神力量、生命形态和历史文化价值,将本文加入本单元,一方面能丰富我们对“民俗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意味深长。(任选其一角度阐述即可)
20年三河《鲁迅装修济困》,在这一懂节中知道金氏父女被镇关西藏财凌,他的全部找财务,在这一样节中知道金氏父女被镇关西时发现关书中的父女,而后三拳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让人感受到“鲁达为八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21、在《水浒传》中,林冲正要被董超、薛霸杀害之时,鲁智深挺身而出,救下林冲。.
“我”想如果“我”是鲁智深,“我”也会选择救助林冲,因为“我”也是一个讲情义的人,“我”会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我的同学、朋友解决疑难问题。“我”认识到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阅读名著可以运用想象,将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问问自己会不会做同样的事。
示例一:在《傅雷家书》中,面对傅聪强记俄文,不能消化,甚至影响到钢琴业务的情况,傅雷指导儿子不要急于求成,应放慢速度,夯实基础,并鼓励儿子寻求俄文老师的帮助。
“我”将自己与傅聪的学习状况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不少相似之处,如急于求成、手忙脚乱。阅读傅雷的指导,“我”决定以后学习不再蛮干,一定要遵循规律、善于寻求帮助。
阅读名著可以运用比较,将名著中的人物处境与自己的处境进行比较,借鉴人物的应对办法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示例二:在《简·爱》中,简·爱在洛伍德学校当了两年教师之后,厌倦了始终如一的生活,选择离开这里。她后来成功应聘到桑菲尔德府做了一名家庭教师,迎来了跌宕起伏、分分合合、丰富多彩的新生活。
“我”想如果我是简·爱,“我”也会选择改变,因为“我”也是一个不怕困难、力求突破自己的人,学习上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生活中特别喜欢学习新技能。“我”认识到勇于挑战自我的人很多,选择自我突破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人生也会更精彩。 .
阅读名著可以运用想象,将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问问自己会不会做同样的事。
示例三: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一次彭德怀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彭德怀没有强硬“闯关”,而是严格遵守规则给少先队员写了路条,签了字。
“我”将自己的行为与彭德怀的行为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不少相似之处,生活中的“我”也是一个遵守规则的人。“我”遵守校规,每天准时到校,穿整套校服,佩戴红领巾。“我”认识到人们要有规则意识,无规矩不成方圆。
阅读名著可以运用比较,将名著中人物的行为与自己的行为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我们对人生有更多的思考。
22、示例一:《骆驼祥子》 (1) 祥子
(2)祥子刚开始拉车时为了多赚一些钱,和一个年轻光头冒险拉车出城去危险地带。结果在途中被十来个兵拉去当壮丁,车也没有了。
(3)在一天夜里,他趁军营混乱逃了出来,临走时牵走了士兵们的三匹骆驼当作丢车的补偿。
(4)做事应当明智考虑、妥善处理,不能心存侥幸,明知有问题还以身犯险。
示例二:《红星照耀中国》 (1)彭德怀
(2)他小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父亲也患上疾病。
(3)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越挫越勇,早早当兵,带领红军参加反“围剿”战争。
(4)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吃苦而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保尔
(2)保尔到“公社社员”疗养院疗养,身患重病却一心想着工作,不久出了车祸,保尔不得不再一次住进疗养院,随着病情的恶化,保尔的身体彻底垮了。他失去了重新归队的希望,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3)他想到了以前经历的种种困难和为了克服困难所做的奋斗,他决定坚持活下去,冲出困难的铁环。
(4)困难总会让我们变得懦弱,但是真正的勇士会战胜心中的恐惧,成为生活的强者。
示例四:《水浒传》 (1) 林冲
(2)高衙内看上林冲之妻,设计骗林冲带宝刀白虎节堂,林冲被判刺配沧州。高衙内又派人买通公人董超。薛霸,要在途中要杀害林冲。
(3)幸有鲁智深暗中保护,在野猪林相救,林冲才幸免一死。
(4)面对欺压,一味屈辱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危险境地。
23、(1)示例:家乡文化主题班会 家乡文化专题讲座
(2)示例: ①C ②A ③B
(3)示例:李校长:您好!我是初一二班的李明同学,我班主周五下午三点开展“爱祖国·颂家乡”.活动群众我代表全体师生诚挚邀请您为我们做本次活动的点评嘉宾,不知道您能不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光临本次活动 谢谢!”
24、略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