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3 16:2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3.分析文中细节描写及作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3.分析文中细节描写及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细节描写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的辛酸史。 二、了解相关知识: 1、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一切技术无不精通。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作品《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水浒传》中的英雄们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而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是林冲。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不低,又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美满的家庭,使他对封建统治者和自身的前途抱有幻想。他虽然武艺高强,对“屈沉在小人之下”有满腔怨愤,却也养成逆来顺受、忍辱妥协的性格。像他这样的人是很不容易加入农民起义队伍的,然而他偏偏被逼上梁山。 事情的起因是:他妻子往岳庙烧香还愿,遇上高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便进行调戏。他闻讯赶来,于怒喝声中举拳欲打时,一看是上司的儿子,“先自手软了”。不但自己不敢打,甚至阻拦鲁智深去追高衙内,说是“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权且让他这一次”。这里,第一次显示出林冲屈辱忍让的性格。但是逆来顺受并不能使林冲摆脱困境。陆谦与高衙内进一步设下陷阱,让林冲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遇险野猪林…… 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下,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强化。尽管如此,他依然想从妥协退让中寻求苟安,没有放弃“挣扎着回来”的幻想。林冲这种矛盾心理,在本课中达到高潮。 三、研讨文本 课前我们通过导学案要求大家阅读全文,了解林冲的故事,理清文章的思路。现在我们来概括本文的相关情节。 其中 酒店 1-6 酒 草料场 7-10 火 山神庙 11-12 风雪 他们的特点分别是酒、火、风雪。围绕这三个地方,分别有了以下情节, 分别是:沧州遇旧、酒店闻密、 买刀寻仇、替守草料、 投宿破庙、火烧草场、 雪夜报仇、夜奔梁山。 古典小说在构造故事情节的时候往往要设置伏笔,借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文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林冲这个人物的性格呢? 我们先来看有关酒店的描写。 酒店:在酒店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情之间有何联系?酒店起了什么作用 ? 在酒店发生了5件事情 ①沧州遇旧(路遇李小二), ②陆虞侯、富安来酒店密谋杀害林冲。 ③小二妻偷听 ④李小二传递消息。 ⑤林冲辞别。 所谓“无巧不成书” 啊 李小二出现,为传递消息做铺垫。 陆、富出现为放火做铺垫。 故事开端就是故事前奏,锣鼓敲起来,好戏还在后头。 请学生找一找这部分描写林冲的地方,看看他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自心下慢了”,怀疑“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还是乐意地去了草料场。表现林冲不能清醒地认识到敌人的阴谋。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看看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能体现林冲的形象呢? 1、花枪(11次)、尖刀(5次)反复出现 武林人物有随手带刀的习惯,刀不离身,刀既可防身,又是攻击的武器。 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花枪是后来报仇的工具。 2、唤人来修房子、将火炭盖了、出门等一连串动作 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地理位置(往东) 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沧州 草料场 山神庙 市井 4、山神庙的安排 说起庙,林冲在山神庙里干了件事。 拜山神。 他在祈求什么?可能在祈求 官复原职,夫妻团圆,之后一路顺遂吧 这个我们可以通过他在初见李小二的时候说的一番话看得出来。他说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他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由于冒犯了高太尉才落得如此。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复仇之意。可见林冲此时还有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一面。他心中还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 (一个称呼 高太尉 可见他的忍 忍到了骨子里) (鲁达李逵“直娘贼”“贼死鸟”) 性格 随遇而安 酒葫芦 我们看林冲是怎样发现山神庙的 在买酒的路上。 大家找出有酒的地方( 7、8段) 酒葫芦就为林冲出门买酒发现山神庙而躲过祸事做好铺垫。 买酒的转眼差错之间,就可能不被烧死。才有了杀敌报仇。酒可算是推动故事情节向下发展的动力之一。 说起酒,我们有“枪衬英雄风”“酒壮英雄胆”的说法。 文人饮酒可作诗,英雄饮酒可壮怀,梁山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看来,英雄不可无酒。酒能衬托英雄的形象。 6、大石头掇来堵门 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7、偷听细节 小二妻店中隔墙,有心偷听听不全,
林教头庙中隔门,无意偷听听得真。 纳闷:酒 店 静 一个时辰 听不全
山神庙 风雪交加 一会儿 听得真 什么原因呢? 客观原因:酒 店 密谋 声小 怕隔墙有耳 墙 隔音效果好。 山神庙 得意忘形 风雪交加 心情好 声大 门 有缝,破,用大石头靠上。 主观原因:作者有意为之,一开始不能听全,悬念吸引读者(说书人的技巧)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这篇小说的情节设置和细节描写的作用。下节课我们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五、课堂作业 1、问题探究 课内阅读(一)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时常要运用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请你任选一种,描写一下你自己所熟悉的一位人物。(要求:形象明确;感情真挚;300字以内。) 六、板书设计 杀敌复仇 ┏━━━━━━夜奔梁山 ┃ (奋起反抗) 亲┃忍 闻┃无 听说陆谦到来 阴┃可 ┏━━━━┓ 谋┃忍 买刀寻敌 三五日未见消耗┃ 沧州遇旧 ┃ ┃ 自心下慢 ┃ ━━━━━┛ ┗━━━━━━━┛ (善良安分) 接管草料场(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