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1.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及作用。 2.分析鉴赏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及作用。 2.分析鉴赏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 分析鉴赏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而题目中“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作为自然环境,对刻画人物起到一定的作用。看一看文中对风雪有那些描写?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研读文本 1、赏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明确:“风雪”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第一点,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第二点,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2、赏析高潮
欣赏“手刃仇敌”的细节:
幻灯 金圣叹评点林冲杀人场景
“杀得快活,杀得快活,若如那两人也一枪搠死,便没趣了。有了这一刀一枪,才产生以一个人杀三个人,凡三四个回身,有节次,有间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疏不密,不缺不漏,……” 讨论半分钟谈谈你们的感受。
幻灯 朗读最后一段
很有讲究:①分清主次:先杀谁,再杀谁 ②先问罪谴责 ③杀法、武器、详略均不一样。 为什么最后杀陆谦?武器不一样? (1)陆谦作恶多端。 杀陆谦最过瘾,陆谦五次加害,一逼再逼,逼向死地,林冲五次忍,一忍再忍,忍无可忍。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
(2)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加之陆谦是林冲的发小,结义兄弟,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说得理直气壮,正义凛然。正所谓,该出手是就出手。 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写他杀陆谦很讲究,很仔细。先不杀,把尖刀搁在脸上,令陆谦心里承受极大的恐惧,吓个半死。然后发表一通杀人宣言,也可以叫做判决书。痛斥其背信弃义,天理难容,死有余辜。然后才开膛(二声)破肚,让陆谦痛个半死。最后是挖出心来,看看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心是红的还是黑的。真是杀得触目惊心,杀得毛骨悚然,杀得理直气壮,杀得正义凛然。那把解腕尖刀就是专门为陆谦买的,最终派上了用场。这一下林冲的狠劲儿就出来了。正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 总之,杀得快活。有身份、有性格、有思想、有章法。
△为何把人头摆在供桌上?
幻灯4 金圣叹对斩仇敌之头是这样评价的“三个人头,安放的好,又算示众,又算祭神,又算结煞。” 示众:告诫世人,莫学这奸贼 祭神:之前路过山神庙“顶礼”,善恶有报,是山神庇佑 结煞:摆放三颗人头,让林冲出了心中的恶气,也叫结煞,也算是结束了。 3、分析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幻灯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
——清·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
忍 狠 林冲到底是上上之人,还是至狠之人?
△ 林冲到底是怎样的性格? 林冲一直忍,之前有没有狠下心,如果有狠下心,痛杀仇敌为何又不早下决心?(换别人会直接狠) △ 大家想想看,如果换成鲁智深报仇会怎样? 鲁智深 提辖 路遇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 做和尚 做强盗 鲁智深是最爽朗的,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
林冲家庭 父亲(提辖)、岳父(张教头)、本人(八十万禁军教头)、妻(美丽贤淑)
传统的有忠君思想的有地位的家庭。 林冲的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逼”字。陆虞侯等人步步紧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于是他才转变立场,抛弃了幻想,同从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 忍,狠,一直交叉在他的生命中。上梁山之后受王伦排挤,又忍,晁盖上梁山,看到王伦那个样子,又狠(火并王伦,又将王伦心肝挖出),捉来高俅,宋江放人,气吐血,之后卧病在床直至死亡。 林冲从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幻想回到从前。
到遭遇不公平的待遇, 一忍再忍,忍无可忍,一逼再逼,走投无路。
直到山神庙前‘风雪之夜’手刃仇敌,夜奔梁山。
圆型丰满的人物,由忍到狠,恰恰淋漓尽致地体现水浒传的主题:官逼民反 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更说明了当时北宋王朝社会的黑暗、腐败。如此安分善良的林冲最后能够奋起反抗,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这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从而揭示出水浒的主题:官逼民反。
(越是善良的人被逼的反抗了,越能看出这个社会的黑暗来。) 电视剧新旧林冲对比(图片展示) 如果你是电视剧导演,你会选什么样的演员演林冲呢?谈谈你的看法。 新版:高大的身躯,犀利霸气的眼神,壮士,义士,血气方刚,爆发力 旧版:俊朗,正气,哀伤,委屈,无奈,隐忍的眼神中蕴藏着最原始,最有力的反抗。最深的忍才会有最大的爆发。沧桑感,三十五六岁定位,深沉。 见仁见智 四、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我们掌握了阅读名著的一些方法,细嚼慢咽,留心细节,用心去体会,用情感去共鸣,白纸黑字什么都没有,但又应有尽有。 最后,我们以《水浒传》第十回的回目诗结束本节课。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五、课后作业 1、从《水浒传》中的其他人物的经历来看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2、关于林冲的结局,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水浒传》的结局,林冲跟随梁山泊一同接受招安,在凯旋途中得了风瘫,半年后病故。第二种是《荡寇志》的结局,梁山泊被官军剿灭,他在守护头关时被王进(曾和林冲同为教头)大骂,回营后羞愤交加,郁郁而终。第三种是央视电视剧《水浒传》的结局,得知宋江放走了被生擒的高俅后,他悔恨交加,被活活气死。 比较这三种结局,你认为哪一种更切合林冲的命运?谈谈你的见解。(80个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环境描写 正面描写:渲染气氛 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风雪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