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答司马谏议书》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2 《答司马谏议书》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3 16:2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统编版)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答司马谏议书
教学目标
1.了解“书”的文体特征,明确写作对象和目的。 2.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3.理解文章的现实针对性,把握作者的理性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了解“书”的文体特征,明确写作对象和目的。 2. 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现实针对性,把握作者的理性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的文体特征,明确写作对象和目的。 任务一:复习第五单元的两篇“书”,明确《答司马谏议书》的写作对象和目的。 《谏逐客书》:李斯呈递秦王的奏疏 《与妻书》:林觉民写给妻子的绝笔信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写给司马光的回信 任务二:阅读全文,比较下列标题的效果。 《答司马君光书》:古人同辈之间不互称其名,而尊称其字,此标题不合礼仪。 《答司马君实书》:与司马光写给王安石的来信《与王介甫书》标题呼应,体现礼尚往来的对等原则。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以官职称呼对方,以国相的身份进行回复,这封回信不仅仅是日常朋友间的交流,而已成为关于变法的公开信。 任务三:找到文中表示自谦的用语,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作者用“某启”开篇,文末句中的“区区”一词,是用作自称的谦辞。书信的正文中,也多次使用一些表示恭敬的用语,比如“蒙教”“见察”“见恕”“见教”等等,体现了语言表达的得体。 (二)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根据这封回信的内容,可以推断出哪些信息?请完成下表。 推断角度我的推断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私交甚好,但对变法分歧很大司马光来信的主要目的参考答案:劝说王安石废除新法司马光来信的基本内容参考答案:指出变法的罪名: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内容参考答案:添设新官,强调生财致富等宋神宗对于变法的基本态度参考答案:力图革除弊政反对派对于变法的反应参考答案:反对声势盛大凶猛
所谓推断,就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论,是读者在阅读之后形成的合理判断。也就是说,如果王安石信中所说的情况属实,那么就能根据文意推断出不少信息。将所得的推断与其他史料相参照,便能验证王安石所说是否属实,我们的推断是否合理。同学们不妨课后研读司马光的来信《与王介甫书》,验证其内容与自己的推断是否相合。 (三)理解文章的现实针对性,把握作者的理性思维方式。 思考:为何根据这封回信的内容可以作出诸多推断? 预设:针对司马光的来信、针对保守派的非议、针对宋神宗的犹豫。 这是一篇具有针对性的文章。它是一封回信,是针对司马光来信中对变法的种种质疑,具道所以,一一反驳。它也是一封公开信。写给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官员看,更是写给不断收到反对变法的奏章的宋神宗看。通过这样的公开论战,坚定皇帝支持变法的决心。王安石理性地倾听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官员对新法的质疑,又理性地针对现实作出回应,力排众议,为自己发声,体现了他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四)总结及小结 王安石与司马光相交甚好,但政见不合。司马光曾来信指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问题。本文是王安石驳斥司马光的一封回信,亦是一封为了坚定宋神宗变法信念、驳斥众人非议指责的公开信,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要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首先要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理解词、句的表层义和深层义,读懂语境义,分析其潜台词,才能形成合理的推断。其次,要对所形成的推断小心求证,需要借助一定史料求证文本所述内容是否属实,也需要借助相关文章验证推断是否相合。 (五)课后作业 1.解释成语中的加点字,积累本文重要实词的含义。 (1)教亦多术(方法,主张) (2)强聒不舍(声音吵闹 ) (3)见弃于人( 被 ) (4)辨如悬河( 通“辩”) (5)苟且偷安( 得过且过) (6)不恤人言(顾念,忧虑) (7)其势汹汹(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8)是是非非(认为正确) (9)无所事事( 做,办 ) (10)区区此心(微小,微薄,常作用谦词) 2.熟读《答司马谏议书》。 3.阅读司马光《与王介甫书》,验证其内容与我们的推断是否相合,找出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有关的原文阐释。 4.阅读相关文章,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基本主张和反对派的主要观点。 相关文章: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与王介甫第二书》《与王介甫第三书》 《宋史·王安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