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3 17:5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怀疑与学问》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2.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发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跟着顾颉刚先生探讨“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2.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与“怀疑”相伴,这促使他最终成为一代史学大师。
个人著作主要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中国影戏略史及其现状》《史林杂识初编》《尚书通检》《中国当代史学》《顾颉刚读书笔记》《国史讲话》等
3.文体解读
议论文的标题有三种类型:论点型,就是题目就是议论文的观点,主张;论题型,就是题目是议论文要议论的话题,但没有观点;问题型,就是题目只提出一个问题,它既不是议论文的论点,也不是要议论的话题 《怀疑与学问》是论题型标题的议论文。
整体感知,梳理文章
1.本文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1、2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顾
“在可疑面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预设: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来的。道理论证,既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做学问“须疑”与“会疑”,同时充当论据,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自读课文,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梳理文章结构。
1—2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3—5自然段论述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6自然段论述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跳读课文,探究论证
1.第3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密相连。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2)使文章论说更加深入。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3)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奠定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第4段和第5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密。
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辨别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3.作者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的?
第①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提出论点;
第②③句“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
第④⑤句“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第⑥-⑩句“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多;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举例论证论点:列举戴震及笛卡儿对待学问持怀疑的精神使学问发展起来的例子,从正面论述大多数学问家做学问的态度,使论证更加典型,更有说服力;
第 - 句“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关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对比论证,使观点鲜明深刻,极富说服力。
品读文段,赏析语言
1.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指摩下面这段文字,思考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 对此,你怎么看
预设:“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具体、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了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宁是否可以任意调整 为什么
预设:四个“常常”,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总结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预设: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短短两句,15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理服人,无可置疑。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深入探讨了《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文章通过严密的论证和丰富的实例,阐述了怀疑精神在学问研究中的重要性。作者采用了对比、举例论证等手法,展示了怀疑精神对于学问的推动作用,并强调了学者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态度。希望同学认识到怀疑精神的价值,在学习与生活中也常持怀疑精神,探究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