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概况包括(1、地理位置及范围 2、自然地理特征 3、通过实验能了解黄土高原显著的地理现象水土流失严重)
2、在水土流失如此严重的地区了解黄土高原过去的居民生活。
3、能探讨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部分措施,想出黄土高原的发展策略。
4、通过发展策略了解黄土高原的发展现状。
5、通过黄土高原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理解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人们才会生活得越来越好。
6、通过黄土高原地区的学习法,推导出学习任何一个区域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
二、学情分析
1、本节为学习区域地理的最后一节,学生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本节具有显著的地理特征对于中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运用直观的地图、实验及图片进行教学,来帮助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探究黄土高原显著的地理现象----水土流失严重 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通过黄土高原过去和现在的居民生活对比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难点:1、探究黄土高原显著的地理现象----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治理措施? 2、能将学习本课的方法运用到其它地理区域的学习中去。
四、教学过程
师:(导入)在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我们将要拉开哪个地区的学习序幕? 生:黄土高原
师:首先,我们要来直观地看看这个学习对象。(点击视频)
师:(启发)这段视频给你带来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1答
师:(循循善诱)除此之外,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2答
师:(继续引导学生)我们还能联想到什么? 生3、4等答(答案开放,自己预设下)注意不用重复学生答案
师:贫瘠、荒凉、黄土裸露、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就是我们刚才在视频中看到的黄土高原,这些词几乎成了它的代名词。黄土高原具体在哪里呀?现在还能适合人类生存吗?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P99页,共同学习探究《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师:黑板板书 题目
师:首先,我们要根据图8-65确认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给出 自主学习的PPT页,一边板书)
一边旁白:记得寻找明显的地理事物,他们都是线性的,要么是天然的高大山河,要么是绵长的人工建筑(建议:PPT该页去掉寻找XX,就是给出填空即可,让学生自己完成并在书上圈注)
师:请XX同学在大屏幕上为大家指出你所找到的地理事物
(非常棒,找得十分的准确)让我们一起来描述一下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至秦岭,东至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师:这方黄土覆盖的高原上涵盖了哪些省级行政单位呢?指图抢答 (生踊跃参与)
师:结合这些省份的简称,不难看出,这里的文化积淀真是十分深厚,2000多年前在这里就曾缔造过非常强大的诸侯国:秦(今陕西)、晋(今山西)
师:接下来,我们就通过google earth,拨开历史的面纱,去俯瞰黄土高原(背景音乐+Google earth)
师旁白:从地球 北半球到亚洲,进入中国,到了北方地区,再到了长城、太行山、秦岭、乌鞘岭之间的 目的地了——黄土高原。让我们用快进的方式纵观黄土高原的全局
师:经过快速观察,黄土高原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地形崎岖,坡度较大,植被稀疏、沟壑纵横)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描述的也很到位,老师又要考考大家,老师用红色地表标注了几种典型的黄土地貌
生:3种
师:他们分别是?
生: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
师:真是火眼睛睛呀,请翻到书100页,我们一起来谈谈每种地貌的特征。
生:黄土塬:(抽学生回答)平坦的黄土高地(很好)
黄土梁:长条形的黄土高地(不错)
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正确)
师:同学们你们能辨别每一种地貌吗?
生:能。
师:我们试试吧(出示图,学生答)同学们真棒。
师:在我们学过的地理知识里,本来平原和高原一样,带有“原”字,其本意为“广阔平坦”,然而,透过卫星技术,我们看到的这些还能算真正的“原”吗?除了部分保留下来的黄土塬,还有那么多的黄土梁和黄土峁。于是,今天的人们用八个字做了经典的地貌评价。我们来词语接龙:支离———,千沟——。
师:大自然的哪个因素是造成这种残破模样的罪魁祸首?(哪种自然力量造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
生:降水。
师:完全正确,下面请同学们看图分析黄土高原的降水特征,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生:(回答)
师:黄土高原年降水总量较少(导致了黄土高原地区比较干旱),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黄土高原降水量少且集中吗?出示图(老师出示的这张图可以帮助同学们进行分析)
生:回答1,2,3
师:总结(经过图分析出降水少且集中的原因1、身居内陆2、山脉阻挡 3、强夏季风)
师:由于黄土高原降水稀少就导致了干旱,那你们知道黄土高原的黄沙从哪里来的吗?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呢?
生:举手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短小的微课来了解吧。
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裂隙较多的原因了吗?
生:知道了。
师:当疏松裂隙的黄沙遇上了暴雨会怎样呢?
生1:水会将泥沙大量的冲走,生2:水也会流走。
师:同学们的反应非常快,马上就形象出了这样的场景,正如同学们所说像这种水跑了,泥土也跑了,土壤里的肥力也跟着跑了的现象叫做:
生:水土流失。
师: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很强,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黄土高原以下的地理自然地理特征,这些因素会造成什么样的地理现象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进入有趣的地理实验,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土质、植被、坡度及降水4个方面进行对比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显著的地理现象。
请各小组根据老师发放的实验手册,分工合作,
教师示范试验过程,实验开始。
现在请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
首先请A组的同学用你们录制试验过程的手机扫描老师的二维码,现场拍一张照片上传,检查与老师的电脑连接情况, 很好,都连上了,首先请A组的同学分享你们的实验(正在上传请同学们稍作等待),请B组的同学分享你们的实验、C组、D组。
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实验让我们眼见为实,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会导致了黄土高原最为显著的地理现象:水土流失严重,当然水土流失严重除了自然原因还有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导致水土流水呢?
生1:人类的乱砍滥伐;生2:人们过度农耕;生3:还有过度放牧;生4:人类大肆采挖矿产
师;我想即使老师用千言万语也无法描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情况,让我们通过图片直观的看一看。
师:这些触目惊心的水土流失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请同学们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人们会过着富裕还是贫困的生活呢?
生:贫困。
师: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文字资料来进行了解。
师:在这段资料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
师:黄土人民过着贫困的生活,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走进黄土高原的过去居民生活。
师:通过图片你有何感想?
生:(交通不便、住的窑洞很破旧、吃得很简答、人们的生活比较困难等)
师:你愿意去黄土高原地区生活吗?
生:不愿意
师:其实黄土高原的人们与大家的选择一样,他们也不希望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同时迫切的希望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让我们发挥聪明才智来帮帮他们吧。请各组根据实验得到的水土流失原因小组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讨论完了的小组请举手示意。
师:请A组的代表回答、B组、C组、D组,依次回答并点评。
师:针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植树造林,地形崎岖: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兴建水库。
师:通过国家的综合治理和当地人们的不懈努力之下,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们一起观看图片感受它的变化
师:现在老师作为记者来采访一下你们,生1:说说你的感受,生2 :你看到了什么?
生3:说说你的看法。
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表格)
师:通过图片和表格,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现在黄土高原的生态和民居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那么黄土高原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的设想。
生1:生2;生3.(详细的说:如 树木和草地越来越多、房屋修建的越来越豪华,交通线路越来越好,修了轻轨,寸草不生,黄沙面积更大、人们连稀饭都吃不上了)
师:同学们的思维非常的活跃,设想出了黄土高原未来的多种可能,老师希望黄土高原的未来如大多数同学所设想的一样,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师:同学们通过黄土高原的变化,我们发现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们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你知道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你知道吗?请同学们齐读:
师:从同学们洪亮的声音中,老师听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共鸣声,从同学们坚定的眼神中老师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作为学生我们现目前为可持续发展观不能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
师: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棒,老师也总结了一些。
师:让我们一起来总结本课的收获吧。,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1、黄土高原的地理概况,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居民生活的改变,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以及发展现状
生2: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从上行的阶梯可以看出…..
师:我想同学们的收获远远不止我们所总结的这些,我们还学到了学习地理的妙招,学习任何一个地理区域,我们都可以从本区域的现象着手,通过现象找原因,通过原因想措施,通过措施看发展。希望同学们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地理甚至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相信你会越来越棒。
师:本节课到此结束,感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课件39张PPT。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附属初中 李治星安塞腰鼓自然地理概况活动 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黄土高原活动 (1)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边界范围。
(2)说一说,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西部,居于内陆。
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
北临内蒙古高原、西临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南临秦岭。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
黄土高原地区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活动
(1)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三、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黄土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20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阅读黄土高原的塬、梁、峁
在黄土高原上,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地,周围为沟谷所环绕,是高原表面受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地貌。面积较大者如陇东的董志塬、陕北的洛川塬。黄土塬地势坦荡,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梁是指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是指孤立的黄土丘。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其中沟谷纵横,流水深切。梁、峁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活动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
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五、水土流失的危害
(1)加剧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
(2)加大河流泥沙含量,导致下游淤积加重,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小麦谷子辣椒山西醋窑洞阅读教材正文,填写下表。自学辅导面食和谷子咸菜、辣椒和醋窑洞马车、驴车阅读教材正文,填写下表。自学辅导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或住进新窑洞,或搬到高楼房。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出行方便;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阅读窑 洞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靠门窗处采光较好,里面则略显阴暗。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如果山崖较高,往往开凿多层窑洞,类似于现代的楼房。
近些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注重对传统窑洞的改良,多采用新型建材,注重空间分隔,不仅继承了传统窑洞的优点,而且通过增设采光、通风装置,妥善解决了旧式窑洞内部阴暗潮湿的不足。新式窑洞群立面美观,富有现代气传统窑洞陕北新窑居活动 (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 山西人喜面食,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你了解黄土高原这些传统文化吗?请把你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同学。 剪纸腰鼓秦腔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1)说一说,黄土高原的生态发展了哪些变化?
(2)想一想,黄土高原的生态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
(3)黄土高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活动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宏观措施:
①控制人口增加,生态移民。
②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
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建设防护林。
④改善天然草场植被。
⑤搞好矿区的土地复垦。
(2)微观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①工程措施——平整土地;缓坡修筑水平梯梯田;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②生物措施——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农业技术措施——建设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改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黄土高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工农业。利用能源优势,建设了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现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在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集的区域,实施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战略。
西部大开发和一系列的开放开发措施(2009年设立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设立西安咸阳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更进一步的发展。
阅读高原绿了,农民富了
“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在延安市宝塔区张新庄村群众眼中,这首“信天游”不但唱出了自己村庄的变化,也唱出了整个黄土高原的变化。
得益于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开始披上绿装。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而随着高原的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
张新庄村一位农民高兴地说:“10年前自己家种90亩山地,守黄土高坡受穷受累;如今87亩山地变成了林子,栽种了果树,自己家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有的地方还将旅游和特色农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农民收入增加了,逐渐摆脱了贫困。 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视其为“粮囤子”和“钱袋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居住在宁夏同心县惠安新村的老马,是从黄土高原北部的西海固一个山村搬过来的。老马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听听老马自己的介绍:
“过去老家严重缺水,从距离80多里的县城拉一方水回去需要100多元,而现在村子里接上了自来水。”
“以前在山区,家里几十亩地,也不够一家人的口粮。而现在村里的地都修了水渠,到了浇水的时候就可以及时灌溉。如今的三五亩地就顶那几十亩地。”
“家家盖起了牛棚、羊圈。一年就能收入一万多。”
“家家建沼气,做饭不用柴火。”活动 “政府给每一户村民都搭起了蔬菜大棚,村里人不仅自己有蔬菜吃,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老家没有学校,娃娃上学得走十多里路,现在方便了,学校离家不到一里地。”
“这里离县城近,信息灵通,交通方便,打工也比较近。”
(1)想一想,老马家搬迁前后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议一议,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国家为什么要花费巨资来实施生态移民?只有人退下来了,耕才能退,草才能长,林才能兴,沙才能稳,尘才能定……为了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落到实处,必须进行生态移民……课堂练习
读黄土高原范围和位置示
意图,完成1~3题。
1.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
省级行政中心有 ( )
A.太原、西安、兰州
B.太原、石家庄、银川
C.兰州、郑州、西安
D.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2.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
( )
A.全部属于黄河水系 B.大部分属于黄河水系
C.部分属于长江水系 D.大部分属于内流河
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征是 ( )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ABD读“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开
凿窑洞做民居的有利自然
条件有哪些?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有
直立性;黄土高原地区气
候比较干燥。
(2)你知道以窑洞做民居,
有什么优点吗?
冬温夏凉 。
(3)以窑洞做民居,有哪些弊病?
光线不足,阳光不能照进窑洞,窑洞内通风条件差,空气质量不好,雨季容易倒塌,危及人们安全 。本课结束导入新课内容导航自然地理概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课堂练习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