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3 19:1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选择题
1.[2024内蒙古赤峰联考]1934年1月,在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说:“农业改组达到最高潮的年份,即1931年和1932年,是谷物减产最厉害的年份”,“最头疼的是农业中的畜牧业部门”。这体现出(   )
A.农民为工业化作出了贡献
B.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D.生产关系变革过急的危害
2.[2024甘肃白银一模]1936年11月,卡德纳斯颁布《征收法》,宣布国家有权随时以任何理由征收产权,并根据该法令将国外垄断组织控制的铁路、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外国公司财产由政府10年内给予补偿。卡德纳斯此举旨在(   )
A.仿效苏联制度    B.发展民族经济
C.应对经济危机    D.铲除封建残余
3.[角度创新/2023武汉起点练]俄罗斯学者沃洛布耶夫提出,必须重新评价十月革命对世界的意义,不能再说我们传播了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只是提出了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种道路,并且不是一条最佳的道路。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十月革命引发了西方现代文明危机
B.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固定的模式
C.列宁开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局面
D.社会主义适合在落后国家建立
4.[2023湖北质量检测]下表所示是1923—1926年苏联私营商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出(   )
项目 年份
1923 1924 1925 1926
私人批发商在商品流转额中比重 18.1% 8.5% 7.9%
私人零售商在商品流转额中比重 75.3% 52.8% 43.0% 40.7%
私人信贷投资额占总投资额比重 11.5% 2.0% 2.5% 2.0%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难以突破
B.意识形态是阻碍市场化的根本原因
C.新经济政策在运行中存在内在矛盾
D.工业化加速发展急需大量资金扶持
5.[2024湖北宜昌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部分拉美国家的民族领袖提出摆脱“门罗主义”、建立“大拉丁美洲民族”的倡议。桑地诺提出“只有拉丁美洲民族才能在中美地域开凿运河”和“组织大规模的工人农民合作社”;墨西哥领导者提出“国际经济关系多元化”;委内瑞拉领导者提出“石油出口地区多样化”等口号。这些倡议的提出说明(   )
A.拉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B.唯有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
C.政治集团化趋势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D.争取经济独立是民族解放的重要目标
6.[2024甘肃白银一模]下图所示为俄国画家里斯·库斯托维耶夫于1917年创作的一幅海报(局部),该海报的创作目的是敦促俄国人为一战出钱出力。当年11月前几乎每张海报都会出现这个士兵形象。这说明(   )
A.舆论宣传决定一战战争走向
B.一战在俄国有一定的民意基础
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思想引导
D.一战对俄国经济冲击力较大
7.1902年,著名作家康拉德在《黑暗的心脏》中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非洲大陆上白种人与土著人的冲突:“人用手脚爬行”(兽性象征)“房子变得越来越暗”(象征对西方文明抱有幻想的天真幼稚)。该著作(  )
A.揭露了西方殖民者的罪恶
B.重视描写典型环境下的人物
C.是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D.注重描写瑰丽丰富的场景
8.列宁在《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一文中指出:“在亚洲,强大的民主运动到处都在发展、扩大和加强。那里的资产阶级还在同人民一起反对反动势力。数亿人正在觉醒起来,追求生活,追求光明,追求自由。”文中的“觉醒”主要是指(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无产阶级开始领导斗争
C.人民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 D.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9.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   )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10.[2023广东模拟]1929年,苏联最大的钢铁厂破土动工,其中有美国公司参与规划设计,有250名美国人直接参与建设。同期,苏联另外两大钢铁厂库兹涅茨钢铁厂、扎波罗热钢铁厂也是美国援建的。这表明当时苏联(   )
A.坚持新经济政策的方向
B.把握机遇解决技术问题
C.冲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D.致力改善国内工业布局
二、综合题
11.[2023沈阳一模,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统治时期民众关于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但也有学者对这本书提出过严厉批评:“书中俯拾即是的史实错误比瓦隆布罗萨秋天的落叶还要多。”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内容:
(1)根据材料,说明两位受访者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认识。(4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的史料价值。(4分)
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选择题
1.[2024内蒙古赤峰联考]1934年1月,在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说:“农业改组达到最高潮的年份,即1931年和1932年,是谷物减产最厉害的年份”,“最头疼的是农业中的畜牧业部门”。这体现出(   )
A.农民为工业化作出了贡献
B.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D.生产关系变革过急的危害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从1931年到1932年,斯大林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过于迅猛,忽视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业生产下降,故选D项。题干强调的是农业改组对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排除A项;题干没有述及粮食税、国民经济比例问题,排除B、C两项。
2.[2024甘肃白银一模]1936年11月,卡德纳斯颁布《征收法》,宣布国家有权随时以任何理由征收产权,并根据该法令将国外垄断组织控制的铁路、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外国公司财产由政府10年内给予补偿。卡德纳斯此举旨在(   )
A.仿效苏联制度    B.发展民族经济
C.应对经济危机    D.铲除封建残余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卡德纳斯是墨西哥总统,他宣布国家有权征收私有产权,并将在墨西哥的国外企业收归国有,这有利于捍卫国家主权,发展墨西哥民族经济,B项正确。
3.[角度创新/2023武汉起点练]俄罗斯学者沃洛布耶夫提出,必须重新评价十月革命对世界的意义,不能再说我们传播了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只是提出了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种道路,并且不是一条最佳的道路。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十月革命引发了西方现代文明危机
B.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固定的模式
C.列宁开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局面
D.社会主义适合在落后国家建立
解析 根据材料“我们只是提出了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种道路,并且不是一条最佳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固定的模式,B项正确。
4.[2023湖北质量检测]下表所示是1923—1926年苏联私营商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出(   )
项目 年份
1923 1924 1925 1926
私人批发商在商品流转额中比重 18.1% 8.5% 7.9%
私人零售商在商品流转额中比重 75.3% 52.8% 43.0% 40.7%
私人信贷投资额占总投资额比重 11.5% 2.0% 2.5% 2.0%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难以突破
B.意识形态是阻碍市场化的根本原因
C.新经济政策在运行中存在内在矛盾
D.工业化加速发展急需大量资金扶持
解析 据表格信息可知,1923—1926年苏联私营商业中,私人批发商、私人零售商流转额和私人信贷投资额占比均出现了明显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新经济政策理论上支持利用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但事实上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所占的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公有制生产关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体现了新经济政策在运行中存在内在矛盾,故选C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1936年,排除A项;“根本原因”说法错误,排除B项;工业化加速发展开始于1928年“一五”计划后,排除D项。
5.[2024湖北宜昌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部分拉美国家的民族领袖提出摆脱“门罗主义”、建立“大拉丁美洲民族”的倡议。桑地诺提出“只有拉丁美洲民族才能在中美地域开凿运河”和“组织大规模的工人农民合作社”;墨西哥领导者提出“国际经济关系多元化”;委内瑞拉领导者提出“石油出口地区多样化”等口号。这些倡议的提出说明(   )
A.拉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B.唯有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
C.政治集团化趋势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D.争取经济独立是民族解放的重要目标
解析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部分拉美国家的民族领袖提出开凿运河、组织大规模的工人农民合作社、国际经济关系多元化、石油出口地区多样化等主张,旨在追求经济独立以发展民族经济,故选D项。“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与材料中拉美国家领导人意在保护本国经济不受美国控制相悖,排除A项;拉美国家在19世纪已经取得民族独立,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看出“政治集团化趋势”,排除C项。
6.[2024甘肃白银一模]下图所示为俄国画家里斯·库斯托维耶夫于1917年创作的一幅海报(局部),该海报的创作目的是敦促俄国人为一战出钱出力。当年11月前几乎每张海报都会出现这个士兵形象。这说明(   )
A.舆论宣传决定一战战争走向
B.一战在俄国有一定的民意基础
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思想引导
D.一战对俄国经济冲击力较大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十月革命前,代表着参加一战的士兵形象经常出现,这说明部分俄国人支持继续一战,B项正确;舆论宣传只能影响战争,不能决定战争走向,排除A项;仅由材料无法看出政府对民众的思想引导,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一战对俄国经济的影响,排除D项。
7.1902年,著名作家康拉德在《黑暗的心脏》中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非洲大陆上白种人与土著人的冲突:“人用手脚爬行”(兽性象征)“房子变得越来越暗”(象征对西方文明抱有幻想的天真幼稚)。该著作(  )
A.揭露了西方殖民者的罪恶
B.重视描写典型环境下的人物
C.是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D.注重描写瑰丽丰富的场景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黑暗的心脏》反映了非洲大陆上土著人受到的压迫,揭露了殖民者的罪恶,是对西方文明的反思,A项正确;“重视描写典型环境下的人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与材料中作品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瑰丽丰富的场景是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8.列宁在《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一文中指出:“在亚洲,强大的民主运动到处都在发展、扩大和加强。那里的资产阶级还在同人民一起反对反动势力。数亿人正在觉醒起来,追求生活,追求光明,追求自由。”文中的“觉醒”主要是指(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无产阶级开始领导斗争
C.人民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 D.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亚洲民主革命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资产阶级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以争取民族独立,这体现了亚洲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亚洲有的国家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不是民主共和制国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资产阶级,没有突出无产阶级,排除B项;人民参加反对反动势力的方式有很多,材料没有突出是武装斗争,排除C项。
9.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   )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解析 苏维埃政权成立时面临“内忧外患”,即新生政权与内外敌人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新生政权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形成工农军事联盟,解决了这一矛盾;但内战结束后,苏维埃政权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引起了人民的不满,新生政权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故政府改为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照顾农民的经济利益,即形成工农经济联盟,故A项正确。
10.[2023广东模拟]1929年,苏联最大的钢铁厂破土动工,其中有美国公司参与规划设计,有250名美国人直接参与建设。同期,苏联另外两大钢铁厂库兹涅茨钢铁厂、扎波罗热钢铁厂也是美国援建的。这表明当时苏联(   )
A.坚持新经济政策的方向
B.把握机遇解决技术问题
C.冲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D.致力改善国内工业布局
解析 据材料“1929年,苏联最大的钢铁厂破土动工,其中有美国公司参与规划设计,有250名美国人直接参与建设……也是美国援建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苏联把握机遇,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快国家的工业化建设,B项正确;此时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并没有坚持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苏联对美国技术和人才的引进,无法得出美国经济封锁的信息,也并不是改善国内工业布局,排除C、D两项。
二、综合题
11.[2023沈阳一模,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统治时期民众关于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但也有学者对这本书提出过严厉批评:“书中俯拾即是的史实错误比瓦隆布罗萨秋天的落叶还要多。”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内容:
(1)根据材料,说明两位受访者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认识。(4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的史料价值。(4分)
解析 第(1)问,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的“生活情况”可根据材料中信息“我们过得更为安宁、愉快”“我们相信,如果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等进行概括,“原因”可从斯大林统治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取得的成就方面分析。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的“生活情况”可根据材料中信息“收成非常糟糕”“生活在饥荒地区的有7 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等进行概括,“原因”可从斯大林统治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不当措施以及苏联模式的弊端等方面分析。第(2)问,结合斯大林统治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可知,改革需要结合国情;改革要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相适应;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第(3)问,根据材料中“是英国历史学家……深入探索斯大林统治时期民众关于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可知,书中有大量采访民众后汇总的史料,可用于研究斯大林统治时期的历史;根据材料中“有学者……‘书中俯拾即是的史实错误比瓦隆布罗萨秋天的落叶还要多’”可知,口述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使用时应加以辨别。
答案 (1)生活情况: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在斯大林统治时期的生活是安宁、愉快且充满希望的。(1分)原因:斯大林统治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维护了苏联的国家安全,为人民创造了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2分,任答2个角度即可)生活情况: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在斯大林统治时期的生活十分困苦。(1分)原因: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计划经济体制执行僵化,脱离实际,造成粮食危机。(2分,任答2个角度即可)
(2)改革需要结合国情;改革要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相适应;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4分,任答两点即可)
(3)书中记载了作者对生活在斯大林统治时期的民众进行采访的信息,可用于研究斯大林统治时期苏联民众的生活情况及苏联模式的实施效果;该史料可作为其他文献史料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现有文献史料的不足;但该史料主要为口述史料,当事人在叙述过程中难免出现记忆偏差,因此该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使用时应加以辨别。(4分,任答两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