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选择题
1.[2023.1浙江]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
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
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2023安徽模拟]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锸、镢、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C.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
D.小农经济地位日益巩固
3.唐代以来,中国瓷器远销欧洲。明末“海禁”后,瓷器出口大幅减少,同时期日本学习中国制瓷技术,生产出色彩艳丽的伊万里瓷,在欧洲广受欢迎。清前期,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借鉴伊万里瓷的艺术设计,质优价廉,重新占领欧洲市场。中国瓷器再次畅销欧洲的原因是( )
①制瓷技术保持世界领先
②艺术设计注重借鉴创新
③官营制瓷业占主导地位
④国内民众的购买力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23长春模拟]宋元之前手摇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3枚,最多为5枚,每天最多纺纱3斤。宋元之际,将水力应用于纺织机械的大纺车产生了,这种纺车的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一昼夜可纺纱一百多斤。这一变化表明( )
A.工具进步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商业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D.纺织业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5.匣钵将火焰与坯件隔离,减少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有学者指出:越窑因在制瓷时使用了匣钵,其青瓷制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更为晶莹光润,瓷器质量有了极大提高,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
A.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B.唐代越窑制瓷水平为中国历代最高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6.《元史·刑法志》中记载:“诸匠户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黹绣,其辄敢拘刷者,禁之。”这说明( )
A.官府用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B.官府用法令规定手工业者世代为官府劳作
C.私营手工业比重日益增大
D.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技艺水平高
7.中国远古时期的先民使用杵臼舂捣的方式给谷物脱壳,后又利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即为脚碓,晋代连机碓(见下图)可以“水轮翻转无朝暮,舂杵低昂间后先”。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精耕细作程度的提高
B.革新动力以提高效率
C.灌溉技术的不断突破
D.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
8.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之前,闽广棉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的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 )
A.优良棉种的引入种植
B.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C.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
D.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
9.在古代,农民在秋收后耕田,明年二月又耕,称为“耖田”。由于深耕熟犁,土细如面。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 )
A.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
B.出现了“一年两熟”制
C.懂得深耕施肥的重要性
D.农民辛勤劳动收获少
10.唐代已经出现专门从事古琴制作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以制作出售古琴为业,其中著名的有雷霄、郭亮、张钺、沈镣等家。北宋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唐雷氏琴,自开元以至开成间世有人,然其子孙渐志于利,追世好而失家法。”这反映了( )
A.古琴制作水平日渐提高
B.家庭手工业手艺传承的局限性
C.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
D.重农抑商的政策传统
11.以下史实,反映了西汉时期( )
甘肃武威磨咀子48号汉墓 出土了西汉木牛犁模型
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 出土了巨型犁件
居延(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汉简 记载了诸多“田卒”“治渠卒”等称谓
A.自耕农经济的盛行 B.农业经济区北移
C.土地兼并得到抑制 D.地方治理的加强
12.《唐会要》中记载,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三月“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由这则材料可获取的信息是( )
A.政府重视推广灌溉技术
B.政府对农户的控制严格
C.高转筒车已应用于生产
D.中原农业生产歉收严重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出土于1990—1991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断代为西周末至春秋初。我国一些学者甚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
2003年出版的《中国军事工程技术史》对出土的秦代铁兵器做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陕西临潼 下刘村 秦始皇陵 西刑徒墓 秦始皇 陵园 秦始皇陵 兵马俑坑 江西遂川
铁戟2件 铁剑1把 铁匕首1件 铁矛1件、铁镞1件、铁铤铜镞2件 铁铤铜镞 80件
在汉墓发掘中,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出土铁兵器141件,但青铜器高达6751件,其中兵器1904件。一直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
——摘编自《碾压世界的秦代“上古
神兵”真的存在吗?》
材料二 西汉早期兴起了“百炼钢”技术和铸铁脱碳钢。到了中期又相继出现了炒钢技术,这是继生铁冶铸之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上又一重大事件。西晋刘琨写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后,“百炼成钢”“千锤百炼”等成语由此而来。
根据上述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铁器时代的上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真实,史论结合。)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选择题
1.[2023.1浙江]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
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
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解析 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A项排除;材料中未进行中外对比,B项排除;根据材料可知,在河南辉县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铁犁铧,这说明战国时农业生产已使用了铁农具,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与其他耕作方式的比较,不能得出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D项排除。
2.[2023安徽模拟]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锸、镢、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C.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
D.小农经济地位日益巩固
解析 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手工工具也有利于垦荒,这促进了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即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故选B项;汉代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材料不涉及牛耕,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政府高度重视”,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的地位,D项错误。
3.唐代以来,中国瓷器远销欧洲。明末“海禁”后,瓷器出口大幅减少,同时期日本学习中国制瓷技术,生产出色彩艳丽的伊万里瓷,在欧洲广受欢迎。清前期,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借鉴伊万里瓷的艺术设计,质优价廉,重新占领欧洲市场。中国瓷器再次畅销欧洲的原因是( )
①制瓷技术保持世界领先
②艺术设计注重借鉴创新
③官营制瓷业占主导地位
④国内民众的购买力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据材料“唐代以来,中国瓷器远销欧洲”“日本学习中国制瓷技术……在欧洲广受欢迎”“重新占领欧洲市场”等信息可知,中国瓷器艺术设计注重借鉴创新、制瓷技术保持世界领先,故①②正确,明中叶以后,中国的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③说法错误,④说法与史实不符,因此,答案为A项。
4.[2023长春模拟]宋元之前手摇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3枚,最多为5枚,每天最多纺纱3斤。宋元之际,将水力应用于纺织机械的大纺车产生了,这种纺车的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一昼夜可纺纱一百多斤。这一变化表明( )
A.工具进步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商业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D.纺织业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元之前手摇纺车的纺纱数量少,宋元之际,将水力应用于大纺车,大大提高了纺纱的数量,这表明工具改进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业贸易的作用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排除C、D两项。
5.匣钵将火焰与坯件隔离,减少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有学者指出:越窑因在制瓷时使用了匣钵,其青瓷制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更为晶莹光润,瓷器质量有了极大提高,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
A.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B.唐代越窑制瓷水平为中国历代最高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越窑因在制瓷时使用了匣钵,其青瓷制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更为晶莹光润,瓷器质量有了极大提高,成为全国瓷器之冠”属于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发展的典型,故D项正确。
6.《元史·刑法志》中记载:“诸匠户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黹绣,其辄敢拘刷者,禁之。”这说明( )
A.官府用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B.官府用法令规定手工业者世代为官府劳作
C.私营手工业比重日益增大
D.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技艺水平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官府要求那些匠户的子女都要沿袭其祖辈的事业,不准随意变更,以确保他们世代为官府服役,故选B项。
7.中国远古时期的先民使用杵臼舂捣的方式给谷物脱壳,后又利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即为脚碓,晋代连机碓(见下图)可以“水轮翻转无朝暮,舂杵低昂间后先”。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精耕细作程度的提高
B.革新动力以提高效率
C.灌溉技术的不断突破
D.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脱壳工具由人力改为水力驱动,由此生产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故B项正确;精耕细作是和小农经济伴随而生的,远古时期小农经济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脱壳技术而非灌溉技术,排除C项;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8.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之前,闽广棉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的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 )
A.优良棉种的引入种植
B.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C.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
D.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然自黄道婆……这个先前的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可知,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故C项正确。
9.在古代,农民在秋收后耕田,明年二月又耕,称为“耖田”。由于深耕熟犁,土细如面。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 )
A.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
B.出现了“一年两熟”制
C.懂得深耕施肥的重要性
D.农民辛勤劳动收获少
【答案】A 【解析】材料“秋收后耕田,明年二月又耕……深耕熟犁,土细如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
10.唐代已经出现专门从事古琴制作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以制作出售古琴为业,其中著名的有雷霄、郭亮、张钺、沈镣等家。北宋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唐雷氏琴,自开元以至开成间世有人,然其子孙渐志于利,追世好而失家法。”这反映了( )
A.古琴制作水平日渐提高
B.家庭手工业手艺传承的局限性
C.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
D.重农抑商的政策传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唐雷氏琴,自开元以至开成间世有人,然其子孙渐志于利,追世好而失家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雷氏古琴制造技艺由于“其子孙渐志于利”而失传,这反映了家庭手工业手艺传承的局限性,故选B项。
11.以下史实,反映了西汉时期( )
甘肃武威磨咀子48号汉墓 出土了西汉木牛犁模型
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 出土了巨型犁件
居延(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汉简 记载了诸多“田卒”“治渠卒”等称谓
A.自耕农经济的盛行 B.农业经济区北移
C.土地兼并得到抑制 D.地方治理的加强
解析: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耕犁等农具在甘肃、辽阳一带出现,内蒙古出土的汉简中多次提到屯田戍边和水利兴修的士兵等,反映出当时农业文明向北扩展和农业区的北移,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自耕农”即小农经济的盛行,A项错误;土地兼并得到抑制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汉代地方治理的加强,D项错误。
12.《唐会要》中记载,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三月“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由这则材料可获取的信息是( )
A.政府重视推广灌溉技术
B.政府对农户的控制严格
C.高转筒车已应用于生产
D.中原农业生产歉收严重
解析:依据材料“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来看,政府造出大量的水车供百姓使用,体现了政府对灌溉技术的重视,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政府对农户严格的控制,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政府制造水车,但不能得出这是高转筒车的结论,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重视推广灌溉技术,与中原农业生产是否严重歉收无关,D项错误。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出土于1990—1991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断代为西周末至春秋初。我国一些学者甚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
2003年出版的《中国军事工程技术史》对出土的秦代铁兵器做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陕西临潼 下刘村 秦始皇陵 西刑徒墓 秦始皇 陵园 秦始皇陵 兵马俑坑 江西遂川
铁戟2件 铁剑1把 铁匕首1件 铁矛1件、铁镞1件、铁铤铜镞2件 铁铤铜镞 80件
在汉墓发掘中,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出土铁兵器141件,但青铜器高达6751件,其中兵器1904件。一直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
——摘编自《碾压世界的秦代“上古
神兵”真的存在吗?》
材料二 西汉早期兴起了“百炼钢”技术和铸铁脱碳钢。到了中期又相继出现了炒钢技术,这是继生铁冶铸之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上又一重大事件。西晋刘琨写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后,“百炼成钢”“千锤百炼”等成语由此而来。
根据上述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铁器时代的上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真实,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观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论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西周末至春秋初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出现了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总结: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在冶铁技术、铁器的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示例二:
观点:西汉中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论证:河南三门峡虢季墓中出现得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只表明了中国开始使用铁器以及冶铁术发明的年代;秦代铁兵器在秦军兵器中所占比例小,汉初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中的铁兵器占墓葬总兵器的比例不足10%,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西汉中期相继出现炒钢技术,这是继生铁冶铸之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上又一重大事件。
总结:铁器开始使用的年代、冶铁术发明的年代和进入铁器时代的年代,这三者是有区别的;西汉中期,中国铁农具、铁兵器日益增多,冶铁技术也明显进步,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