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练习(含解析)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练习(含解析)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3 19:2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医疗与公共卫生
一、选择题
1.[2023江苏扬州统考]20世纪初《大公报》所刊载的一则西医广告中写道:世界上的人本是精气血肉长成的,身体不似金石的坚固。牙齿是人之一身紧要关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宣传拓展医疗业务
B.传播西医基础理论
C.意在普及公共卫生知识
D.根本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2.[2023长春模拟]18世纪,英国伦敦出现一批私人捐助的慈善药房,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免费医疗服务。19世纪,一些医学界人士也通过慈善药房为劳动人民提供专业医疗。这反映出(   )
A.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逐渐增强
B.民主政治思想的日益深化
C.社会财富增加推动医学进步
D.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突出
3.[2023浙江联考]20世纪20年代末,针对染坊及制革厂“所用制染药质随即与水混合,城市河道浅狭尤易沉淀”的问题,浙江省民政厅下令“各市县长严于取缔染坊及制革厂,限令迁移至距离城市较远、河道宽广处所”。这说明浙江省政府(   )
A.压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着力应对民族危机
C.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D.重视公共卫生问题
4.[2024浙江衢州开学考]《柳叶刀》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排行榜”显示,北欧、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其次则是拉美、东欧、阿拉伯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体现出(   )
A.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医疗质量
B.医疗能力越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
C.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D.亚非拉国家医疗水平普遍较低
5.[天星原创]清康熙元年,蒋示吉刊刻《医宗说约》一书,全书仅有6卷,卷首编制《药性炮制歌》,以四字歌诀的方式介绍常用药物三百余种;书中收集了大量治疗妇儿疾病的简便验方,栏目清楚,查阅方便;书中所用之药均为常用中药,无偏僻及贵重之药,尽力普及常见病的简易治疗方法。据此可知,该书(   )
A.在官方的主导下得以印刷
B.适应了普通民众的医疗需求
C.受到当时民众的普遍认可
D.重视医学理论的体系化构建
6.[2024浙江联考]下图是1952年爱国防疫卫生运动蓬勃开展中广泛张贴的宣传海报。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病防治(   )
A.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
B.体现了卫生工作的时代特色
C.形成了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
D.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
7.清代名医徐大椿认为,医治身体就像治理天下,身体之病的形成有先天的自然因素和后天的人为因素,先天因素就像天下遭遇自然之乱,须有圣贤治世方可平乱,人体的先天之病亦须服用好药、善加保养。他认为“良医之法”可“通于良相”。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医学(   )
A.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
B.浸润了主流思想的理念
C.以儒家价值观为总指针
D.受到了市民文化的影响
8.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   )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遗弃
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
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9.如图为国家卫生健康重大政策内容梳理。这说明我国(   )
A.重视西方医疗技术的引入
B.改革开放推动医疗事业发展
C.医疗政策逐步与国际接轨
D.人民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
10.1819年,印度官方报纸上刊登了一封署名“英国人维伦邦”的来信,强调印度古代医神檀梵陀利的文献中记载了牛痘接种法。印度地方官员用梵文写了一首关于牛痘接种的短诗,且故意写在旧纸上,称其来自印度古代文献。上述行为(   )
A.弘扬了印度的传统医学成果
B.弥合了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
C.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
D.说明亚洲的觉醒已较为深入
11.第76届世卫大会于2023年5月底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大会副主席曹雪涛表示,中国积极参与世卫组织等卫生领域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的工作,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卫生事务中发挥领导协调作用,主动分享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最佳实践。据此可知(   )
A.政治制度决定国家的卫生治理形式 
B.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C.世卫组织有效地协调疫情防控工作 
D.公共卫生治理是全世界治理的重点
12. 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群众运动。这些运动(   )
A.推动了国家医疗体系的系统化
B.实现了国家卫生建设的制度化
C.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
D.建立健全了国家防疫抗疫体系
二、非选择题
13.[社会热点/2024江苏如皋调研,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与之相反,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对维护瘟疫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了覆盖城市(省、市、县)、农村(县、乡、村)的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使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成为可能。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制度,使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降低,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等重大疾病得到了控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摘编自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报告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日渐消极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6分)
医疗与公共卫生
一、选择题
1.[2023江苏扬州统考]20世纪初《大公报》所刊载的一则西医广告中写道:世界上的人本是精气血肉长成的,身体不似金石的坚固。牙齿是人之一身紧要关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宣传拓展医疗业务
B.传播西医基础理论
C.意在普及公共卫生知识
D.根本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解析 根据材料“西医广告”“牙齿是人之一身紧要关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信息可知,西医刊登广告,强调牙齿保养的重要性,意在宣传拓展医疗业务,A项正确。材料中广告只宣传了牙齿保养的重要性,未涉及西医基础理论,排除B项;材料中西医广告的目的在于宣传业务,吸引顾客,而不是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出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排除D项。
2.[2023长春模拟]18世纪,英国伦敦出现一批私人捐助的慈善药房,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免费医疗服务。19世纪,一些医学界人士也通过慈善药房为劳动人民提供专业医疗。这反映出(   )
A.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逐渐增强
B.民主政治思想的日益深化
C.社会财富增加推动医学进步
D.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突出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伦敦出现了一批私人捐助的慈善药房,医学界人士通过慈善药房为劳动人民提供专业医疗,既反映了当时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体现出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英国贫困人口增加,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突出,D项正确。
3.[2023浙江联考]20世纪20年代末,针对染坊及制革厂“所用制染药质随即与水混合,城市河道浅狭尤易沉淀”的问题,浙江省民政厅下令“各市县长严于取缔染坊及制革厂,限令迁移至距离城市较远、河道宽广处所”。这说明浙江省政府(   )
A.压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着力应对民族危机
C.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D.重视公共卫生问题
解析 城市是人口密集区,“取缔染坊及制革厂,限令迁移至距离城市较远、河道宽广处所”,可以减少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体现了浙江省政府对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视,故选D项。
4.[2024浙江衢州开学考]《柳叶刀》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排行榜”显示,北欧、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其次则是拉美、东欧、阿拉伯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体现出(   )
A.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医疗质量
B.医疗能力越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
C.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D.亚非拉国家医疗水平普遍较低
解析 依据材料“北欧、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可以看出医疗水平跟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A项正确。医疗能力的强弱不能代表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状况,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
5.[天星原创]清康熙元年,蒋示吉刊刻《医宗说约》一书,全书仅有6卷,卷首编制《药性炮制歌》,以四字歌诀的方式介绍常用药物三百余种;书中收集了大量治疗妇儿疾病的简便验方,栏目清楚,查阅方便;书中所用之药均为常用中药,无偏僻及贵重之药,尽力普及常见病的简易治疗方法。据此可知,该书(   )
A.在官方的主导下得以印刷
B.适应了普通民众的医疗需求
C.受到当时民众的普遍认可
D.重视医学理论的体系化构建
解析 由材料“卷首编制《药性炮制歌》,以四字歌诀的方式介绍常用药物”“栏目清楚,查阅方便”“所用之药均为常用中药……尽力普及常见病的简易治疗方法”可知,该书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适应了普通民众的医疗需求,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官方对印刷该书的支持,排除A项;“普遍认可”由材料内容得不出来,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该书对医学理论的体系化构建,排除D项。
6.[2024浙江联考]下图是1952年爱国防疫卫生运动蓬勃开展中广泛张贴的宣传海报。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病防治(   )
A.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
B.体现了卫生工作的时代特色
C.形成了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
D.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
解析 据材料“1952年爱国防疫卫生运动”“打败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并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美国在朝鲜北方和中国部分地区秘密实施细菌战,我国喊出了“人人都来参加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的口号,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病防治体现了抗美援朝时代的特色,但是无法就此推断疫病防治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形成了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7.清代名医徐大椿认为,医治身体就像治理天下,身体之病的形成有先天的自然因素和后天的人为因素,先天因素就像天下遭遇自然之乱,须有圣贤治世方可平乱,人体的先天之病亦须服用好药、善加保养。他认为“良医之法”可“通于良相”。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医学(   )
A.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
B.浸润了主流思想的理念
C.以儒家价值观为总指针
D.受到了市民文化的影响
[解析] 清代名医徐大椿认为身体之病的先天因素就像天下遭遇自然之乱,须有圣贤治世方可平乱,“良医之法”可“通于良相”,反映了中国古代医学浸润了儒学理念,B项正确;医学的主要追求是治病救人,排除A项;古代中医与儒学理念有相通之处,但并非以儒家价值观为总指针,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医学受儒学影响,儒学属于官方哲学,而不是市民文化,排除D项。
8.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   )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遗弃
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
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解析] 根据“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可得出,新的思想认识主要是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体现了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人对西医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医学界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与政府的措施无关,排除D项。
9.如图为国家卫生健康重大政策内容梳理。这说明我国(   )
A.重视西方医疗技术的引入
B.改革开放推动医疗事业发展
C.医疗政策逐步与国际接轨
D.人民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
[解析] 国家卫生健康的重大政策体现了国家一贯重视人民的卫生健康,随着经济发展,国家政策不断深化,中国医疗体系不断完善,D项正确;我国不是单纯重视医疗技术,而是注重全面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排除A项;图片内容显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就建立了人民医疗体系,B项不全面,故排除B项;我国卫生医疗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体系,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医疗政策逐步与国际接轨,排除C项。
10.1819年,印度官方报纸上刊登了一封署名“英国人维伦邦”的来信,强调印度古代医神檀梵陀利的文献中记载了牛痘接种法。印度地方官员用梵文写了一首关于牛痘接种的短诗,且故意写在旧纸上,称其来自印度古代文献。上述行为(   )
A.弘扬了印度的传统医学成果
B.弥合了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
C.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
D.说明亚洲的觉醒已较为深入
[解析] 19世纪早期,印度政府借用古代印度的文字、医神名义、古代文献等,宣传牛痘接种法,民众易于接受,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C项正确;据所学,牛痘接种法是近代英国而非古代印度的医学成果,排除A项;借用古代印度传统文化宣传、推动牛痘接种,并不能弥合殖民地和宗主国的民族矛盾,排除B项;据所学,亚洲的觉醒指的是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排除D项。
11.第76届世卫大会于2023年5月底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大会副主席曹雪涛表示,中国积极参与世卫组织等卫生领域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的工作,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卫生事务中发挥领导协调作用,主动分享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最佳实践。据此可知(   )
A.政治制度决定国家的卫生治理形式 
B.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C.世卫组织有效地协调疫情防控工作 
D.公共卫生治理是全世界治理的重点
[解析] 据材料“中国积极参与世卫组织等卫生领域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的工作,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卫生事务中发挥领导协调作用,主动分享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最佳实践”,可以看出中国用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体现负责任大国形象,B项正确;政治制度并不能决定国家的卫生治理形式,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疫情防控工作”,排除C项;没有同世界其他事务的对比,无法得出公共卫生治理是全世界治理的重点,排除D项。
12. 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群众运动。这些运动(   )
A.推动了国家医疗体系的系统化
B.实现了国家卫生建设的制度化
C.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
D.建立健全了国家防疫抗疫体系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群众运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生命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医疗体系的系统化”,A项错误;仅凭材料中的卫生运动不能得出“实现了国家卫生建设的制度化”,B项错误;仅凭材料中的卫生运动不能得出“建立健全了国家防疫抗疫体系”,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社会热点/2024江苏如皋调研,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与之相反,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对维护瘟疫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了覆盖城市(省、市、县)、农村(县、乡、村)的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使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成为可能。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制度,使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降低,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等重大疾病得到了控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摘编自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报告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日渐消极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6分)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可知,官方进行全面疫病防治的能力不足;据材料一“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可知,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弥补了国家救治能力不足的问题;据材料一“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可知,官员粉饰太平,缺乏对民众生命的真正关怀;据材料一“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可知,信息传递不畅通。第(2)问,据材料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可知,增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据材料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知,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据材料二“使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成为可能”可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据材料二“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制度,使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降低,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等重大疾病得到了控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及所学可知,有利于社会稳定、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
答案 (1)原因:官方进行全面疫病防治的能力不足;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弥补了国家救治能力不足的问题;官员粉饰太平,缺乏对民众生命的真正关怀;信息传递不畅通。(6分,任答3点即可)
(2)意义: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社会稳定、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6分,任答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