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亚、非、美洲的文化
一、选择题
1.[2024黑龙江佳木斯阶段检测]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无视欧洲人创造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文化的作用和在近代欧洲文化启蒙、文艺复兴与产业革命时期对全人类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是何等荒谬,那么无视东方各民族人民,中国人……以及阿拉伯人对古代和中世纪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也同样是荒谬的。该学者的主张( )
A.折射出世界各民族开放的对外政策
B.旨在以国际的视野来看待人类文明
C.印证了古代亚欧统治疆域不断扩大
D.肯定人类在文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2.[2023浙江金华模拟]考古学家为了探究某一古代文明,利用三年时间考察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位于安第斯山脉上的古城马丘比丘,观察了用于记事的结绳,收集了帝国如何管理四大政区的资料。该文明( )
A.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B.发明浮动园地
C.法隆寺是其古建筑代表 D.创造出20进制
3.[2024广东惠州调研]《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法官审理讼案,作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则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科之以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该法官之席位应从审判会议中撤消(销),不得再置身于法官之列”。这一规定( )
A.保障了自由民的利益 B.体现公平正义原则
C.杜绝了判决的随意性 D.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4.[2024北京昌平区阶段检测]《三国史记·新罗本纪》中记载,景德王十五年(756年),“王闻玄宗在蜀,遣使入唐”,玄宗遂赐景德王诗一首,其中有“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使去传风教……忠信识尊儒”的诗句。材料可用来说明( )
①蜀地割据政权的形成
②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
③实行大化改新的背景
④古代朝鲜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2024浙江衢州开学考]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尤其是早期地区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下列史诗解读正确的是( )
①《吉尔伽美什》 ②《荷马史诗》
③《摩诃婆罗多》 ④《罗兰之歌》
A.①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反映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情况
B.②是古代罗马文学的早期代表,成为后世西方文学的重要题材
C.③是反映早期雅利安人征服南亚次大陆的文献史料
D.④属于②其中的一篇,以楔形文字的形式保存留世
6.[以图证史/2023沈阳质监]1841年,美国旅行家、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中美洲、恰帕斯和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下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 )
尤卡坦半岛古代金字塔遗址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制作纸张
B.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知道“零”的概念
7.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这首诗描写的是( )
A.墨西哥的浮动园地
B.印加的马丘比丘遗址
C.玛雅的波南帕克神庙
D.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
8.早期的美洲国家都会任命掌管物品清单的官员清点国家储藏食物和其他资源的大型仓库,在这一过程中,玛雅人、阿兹特克人等分别出现了文字系统。材料意在说明( )
A.早期国家形成中产生了文字
B.文字的出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农耕文明推动了文字的产生
D.文字的产生适应了国家管理的需要
9.桑海时期,廷巴克图依然是著名的文化中心,有180多所学校,其中该城的桑科尔学校,有来自北非各地的几千名学生学习法律、文学、修辞和地理学等。据此可知,桑海( )
A.文化教育事业推动了北非文化的发展
B.是非洲文化最昌盛的国家
C.统治者重视对外文化交流
D.奉行友好交往的对外政策
10.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这表明( )
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
B.阿兹特克历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
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
11.[2023·广东名校高一下3月联考]印度笈多王朝时期,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印度教三大教派广泛流行。据此推知,笈多王朝( )
A.民众崇尚信仰自由B.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C.将印度教定为国教D.宗教政策较为开明
12.[2023·山西高一3月联合考试]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一对鸽子的故事》讲述了公鸽和母鸽收集、储藏麦子的故事;古印度的《百喻经》里《公鸽和母鸽》的故事记载的是公鸽和母鸽收集、储藏果子。两个故事的其他情节如出一辙。由此可以推测出阿拉伯地区与古印度有( )
A.一定的文化关联B.相似的经济生活
C.相同的宗教信仰D.共同的血缘关系
二、非选择题
13.[2024山东泰安阶段检测,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摘编自颜海英《从物质文化角度看“轴心时代”》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波斯帝国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6分)
古代亚、非、美洲的文化
一、选择题
1.[2024黑龙江佳木斯阶段检测]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无视欧洲人创造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文化的作用和在近代欧洲文化启蒙、文艺复兴与产业革命时期对全人类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是何等荒谬,那么无视东方各民族人民,中国人……以及阿拉伯人对古代和中世纪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也同样是荒谬的。该学者的主张( )
A.折射出世界各民族开放的对外政策
B.旨在以国际的视野来看待人类文明
C.印证了古代亚欧统治疆域不断扩大
D.肯定人类在文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解析 根据材料“无视欧洲人创造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文化的作用……是何等荒谬……无视东方各民族人民……对古代和中世纪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也同样是荒谬的”可知,该学者实事求是地看到东方民族与西方民族都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故选D项。“世界各民族开放的对外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以国际视野来看待人类文明,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古代亚欧国家统治疆域,排除C项。
2.[2023浙江金华模拟]考古学家为了探究某一古代文明,利用三年时间考察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位于安第斯山脉上的古城马丘比丘,观察了用于记事的结绳,收集了帝国如何管理四大政区的资料。该文明( )
A.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B.发明浮动园地
C.法隆寺是其古建筑代表 D.创造出20进制
解析 根据“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位于安第斯山脉上的古城马丘比丘”“记事的结绳”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该文明是位于美洲的印加文明。印加人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故选A项;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人发明的,排除B项;法隆寺是日本的建筑,排除C项;20进制是玛雅人发明的,排除D项。
3.[2024广东惠州调研]《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法官审理讼案,作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则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科之以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该法官之席位应从审判会议中撤消(销),不得再置身于法官之列”。这一规定( )
A.保障了自由民的利益 B.体现公平正义原则
C.杜绝了判决的随意性 D.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解析 材料说明法官作出错误判决时,要处以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该法官的席位要从审判会议中撤销,不得再置身于法官之列,这有利于保障判决的公平公正,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对法官的要求,不是保障自由民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A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规范判决,但“杜绝”说法绝对,C项错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材料中未体现与人文主义有关的信息,D项错误。
4.[2024北京昌平区阶段检测]《三国史记·新罗本纪》中记载,景德王十五年(756年),“王闻玄宗在蜀,遣使入唐”,玄宗遂赐景德王诗一首,其中有“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使去传风教……忠信识尊儒”的诗句。材料可用来说明( )
①蜀地割据政权的形成
②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
③实行大化改新的背景
④古代朝鲜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材料“使去传风教……忠信识尊儒”体现了唐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②正确;根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景德王十五年(756年),‘王闻玄宗在蜀,遣使入唐’”可知,④正确;①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日本大化改新始于646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③。故选D项。
5.[2024浙江衢州开学考]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尤其是早期地区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下列史诗解读正确的是( )
①《吉尔伽美什》 ②《荷马史诗》
③《摩诃婆罗多》 ④《罗兰之歌》
A.①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反映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情况
B.②是古代罗马文学的早期代表,成为后世西方文学的重要题材
C.③是反映早期雅利安人征服南亚次大陆的文献史料
D.④属于②其中的一篇,以楔形文字的形式保存留世
解析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A项正确;《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排除B项;《摩诃婆罗多》描写了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双方激战18天后后者获胜的故事,反映的是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与雅利安人征服南亚次大陆无关,排除C项;歌颂骑士英雄罗兰的《罗兰之歌》是中古西欧骑士文学的代表作,排除D项。
6.[以图证史/2023沈阳质监]1841年,美国旅行家、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中美洲、恰帕斯和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下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 )
尤卡坦半岛古代金字塔遗址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制作纸张
B.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知道“零”的概念
解析 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A项错误。人首飞牛是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B项错误。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C项错误。位于中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很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D项正确。
7.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这首诗描写的是( )
A.墨西哥的浮动园地
B.印加的马丘比丘遗址
C.玛雅的波南帕克神庙
D.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
【解析】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造的古城,位于安第斯山脉的山脊上,遗址中的宫殿、神庙等充分展现了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故选B项。
8.早期的美洲国家都会任命掌管物品清单的官员清点国家储藏食物和其他资源的大型仓库,在这一过程中,玛雅人、阿兹特克人等分别出现了文字系统。材料意在说明( )
A.早期国家形成中产生了文字
B.文字的出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农耕文明推动了文字的产生
D.文字的产生适应了国家管理的需要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美洲地区的文字系统是国家为满足管理政府资源的需要而出现的,即文字的产生适应了国家管理的需要,故选D项。
9.桑海时期,廷巴克图依然是著名的文化中心,有180多所学校,其中该城的桑科尔学校,有来自北非各地的几千名学生学习法律、文学、修辞和地理学等。据此可知,桑海( )
A.文化教育事业推动了北非文化的发展
B.是非洲文化最昌盛的国家
C.统治者重视对外文化交流
D.奉行友好交往的对外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桑海时期廷巴克图是著名的文化中心,培养了大量国内外的人才,这必然推动北非文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
10.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这表明( )
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
B.阿兹特克历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
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
【解析】材料“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表明阿兹特克历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故C项正确。
11.[2023·广东名校高一下3月联考]印度笈多王朝时期,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印度教三大教派广泛流行。据此推知,笈多王朝( )
A.民众崇尚信仰自由B.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C.将印度教定为国教D.宗教政策较为开明
解析:笈多王朝时期,印度盛行佛教,兴起了印度教,印度教三大教派广泛流行,说明这个王朝采取了较为开明的宗教政策,故选D项;据题干信息没法得出民众崇尚信仰自由,排除A项;据题干信息没法得出民族矛盾基本消除的结论,排除B项;据题干信息没法得出笈多王朝将印度教定为国教的结论,排除C项。
12.[2023·山西高一3月联合考试]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一对鸽子的故事》讲述了公鸽和母鸽收集、储藏麦子的故事;古印度的《百喻经》里《公鸽和母鸽》的故事记载的是公鸽和母鸽收集、储藏果子。两个故事的其他情节如出一辙。由此可以推测出阿拉伯地区与古印度有( )
A.一定的文化关联B.相似的经济生活
C.相同的宗教信仰D.共同的血缘关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千零一夜》里《一对鸽子的故事》讲述的公鸽和母鸽的故事与古印度的《百喻经》里《公鸽和母鸽》的故事在形式上具有一致性,说明阿拉伯文化与古印度文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故选A项;阿拉伯帝国主要发展转口贸易,古印度属于农耕文明,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信仰伊斯兰教,古印度信仰佛教和印度教,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阿拉伯人与古印度人的血缘关系,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4山东泰安阶段检测,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摘编自颜海英《从物质文化角度看“轴心时代”》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波斯帝国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6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得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根据材料一“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得出,交通便利,币制统一;根据材料一“波斯统治者……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得出,统治者相对开明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方面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和所学知识得出,有效保护了许多古代文明成就,促进了地区文化交融。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得出,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根据材料二“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逐渐苏醒过来”得出,阿拉伯人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并将其与翻译的欧洲古典文献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举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将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的例子回答。
答案 (1)有利条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交通便利;币制统一;统治者相对开明的政策;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6分,任答3点即可)积极影响:有效保护了许多古代文明成就,促进了地区文化交融。(2分)
(2)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阿拉伯人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并将其与翻译的欧洲古典文献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4分)举例: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中国的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