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殖民活动和现代社会移民与多元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吉林通化期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一股从不发达地方向发达地方移民的浪潮。欧洲人最初将这些移民当作“客籍工人”加以欢迎。然而,当一战后经济繁荣期结束后,欧洲人渐渐地被迫认识到,他们面临的不是一个外来少数民族的暂时性问题,而是一个新的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大陆的永久性事实。材料中的变化反映了( )
A.移民激化了欧洲各民族间矛盾
B.移民文化在欧洲开始占据主导
C.移民创造了欧洲发展的新生态
D.移民强化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
2.[2024江苏常州模拟]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发起了全国范围的“文化再生”运动,在新加坡文化中融合东方的儒家理念、马来西亚人的风俗以及西方的理性精神等,使得国内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都能够在新加坡文化中有所体现。此举意在( )
A.抵制外来文化侵袭 B.维系移民社会稳定
C.消除不同民族差异 D.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3.[2023广州阶段考试]19世纪和20世纪初,在南非的开普敦、德班和伊丽莎白港等城镇,英国殖民政府对于亚洲人和非洲人居住区采取防疫措施,将其居住区视为传染病滋生地,并将亚洲人重新安置到远离欧洲人居住区的地方。殖民者的防疫措施( )
A.增强了殖民地民众的民族和独立意识
B.改变了殖民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C.促进了殖民地之间跨地域的人口迁移
D.强化了殖民城镇中的种族和文化差异
4.[2023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有学者论及美国文化时说,在一个乐团中,每一种乐器都有它基于不同质料和形式的特定的音色和音调;每一种乐器在整个交响乐中都有它适当的主题与旋律。在社会中,每一族群都是一种天然的乐器,它的精神和文化就是它的主题和旋律,它们的谐音、非谐音和不谐和弦造就了文明的交响乐。这一观点( )
A.强调欧洲文化是美国社会主流文化
B.主张融合不同文化为美国文化
C.忽视了美国移民文化的差异性
D.体现了尊重族群差异的多元文化观
5.[2023北京朝阳区期末]在欧洲定居者到来之前,美洲大平原上生活着约1 000万—3 000万头野牛,印第安人狩猎野牛的历史超过一万年。到1879年,美国南部的野牛群已完全消失。下列选项中与“野牛群消失”相关的有( )
①横跨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修建
②制革技术进步对野牛皮需求的刺激
③印第安部族的资源和产业遭到破坏
④工业流水线改变了美国的产业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3郑州期中]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1520年,天花随着一个受感染的来自西班牙属地古巴的奴隶到达墨西哥。由此而导致的天花流行杀死了阿兹特克的近一半人口……到1618年,墨西哥原来2 000万左右的人口急剧减少到160万左右。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欧洲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B.欧洲人得以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C.欧洲人口大量向美洲移民开发
D.新航路的开辟促进物种的全球性流动
7.艾周昌在《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中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主要是因为( )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非洲人外出打工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欧洲手工工场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8.19世纪以前,欧洲国家对非洲的掠夺主要是黄金、象牙和黑人,到19世纪初,英国、荷兰、西班牙、法国等国都先后宣布禁止奴隶贸易。从本质上看,这一转变反映出西方国家( )
A.侵略手段的变化 B.对外政策的调整
C.扩张方向的改变 D.经济结构的变化
9.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新旧大陆间人群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下列选项与该论断相符的是( )
A.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
B.原产于欧洲的玉米传入美洲并得到广泛种植
C.大量非洲精壮人口被贩卖到欧洲各国为奴
D.美洲原有的各种疾病被传播到欧洲和大洋洲
10.据估计,殖民扩张期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 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的。该材料反映的是( )
A.导致亚洲劳动力短缺 B.血腥的殖民掠夺
C.洲际贫富差距缩小 D.黑奴贸易具有公平性
11.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 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12.据统计,在16—20世纪间,6 000多万欧洲移民在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殖民地。1820—1980年间,3 700万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16—19世纪间,奴隶贸易将1 200万非洲人运到了美洲。材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在各大洲间进行大规模流动
B.世界人口流动导致了新的国家的产生
C.国际移民改变了人口迁入地的人种组成
D.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2023河北保定模拟,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口迁移,古已有之。然而,以哥伦布航行美洲为标志的地理大发现,才真正激起了一股史无前例的人口迁移大潮。卷入其间者,粗略分来,不外两类移民:自愿性的移民和强迫性的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或欲实现政治扩张、宗教传播之类的抱负。强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客观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摘编自沈坚《地理大发现与人口大迁移》
材料二 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奉行歧视和限制有色人种向澳大利亚移民的“白澳”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澳大利亚人的种族主义意识产生了巨大冲击。战后,澳大利亚政府逐步调整移民政策。1956年规定,已居住澳洲的非欧洲人有资格取得澳籍。1957年规定,获临时入境许可的人在澳居住15年以上者可取得公民权。《1958年移民法》废除了听写测试。1966年,允许持临时入境许可的非欧洲人5年后申请入籍,并允许有专长的人申请临时入境许可。1972年,“白澳”政策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后,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对技能更加注重,建立了积分评估系统并进行多次修订。1975年颁布了《联邦种族歧视法》,旨在确保所有人,不论其肤色、血统、民族或种族出身,均受到平等对待。20世纪80年代后,澳大利亚更注重申请者的就业技能、语言程度和年龄。
——摘编自张瑾《二战后三十年间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结构与成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实例说明两类移民是如何在同一历史时空中产生关联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变化及意义。(12分)
近代殖民活动和现代社会移民与多元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吉林通化期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一股从不发达地方向发达地方移民的浪潮。欧洲人最初将这些移民当作“客籍工人”加以欢迎。然而,当一战后经济繁荣期结束后,欧洲人渐渐地被迫认识到,他们面临的不是一个外来少数民族的暂时性问题,而是一个新的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大陆的永久性事实。材料中的变化反映了( )
A.移民激化了欧洲各民族间矛盾
B.移民文化在欧洲开始占据主导
C.移民创造了欧洲发展的新生态
D.移民强化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
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面临的……是一个新的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大陆的永久性事实”可知,移民创造了欧洲发展的新生态,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欧洲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移民文化影响了欧洲文化,但其并未占据主导,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移民对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强化,排除D项。
2.[2024江苏常州模拟]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发起了全国范围的“文化再生”运动,在新加坡文化中融合东方的儒家理念、马来西亚人的风俗以及西方的理性精神等,使得国内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都能够在新加坡文化中有所体现。此举意在( )
A.抵制外来文化侵袭 B.维系移民社会稳定
C.消除不同民族差异 D.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发起“文化再生”运动,融合不同民族的文化。新加坡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移民国家,“文化再生”运动符合新加坡文化多元的国情,体现了对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尊重,其目的在于增强不同民族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维系新加坡移民社会的稳定,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新加坡多元文化的融合,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据材料可知,儒家理念只是新加坡倡导的文化之一,排除D项。
3.[2023广州阶段考试]19世纪和20世纪初,在南非的开普敦、德班和伊丽莎白港等城镇,英国殖民政府对于亚洲人和非洲人居住区采取防疫措施,将其居住区视为传染病滋生地,并将亚洲人重新安置到远离欧洲人居住区的地方。殖民者的防疫措施( )
A.增强了殖民地民众的民族和独立意识
B.改变了殖民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C.促进了殖民地之间跨地域的人口迁移
D.强化了殖民城镇中的种族和文化差异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殖民政府把亚洲人和非洲人的居住区视为传染病滋生地,将亚洲人安置到远离欧洲人居住区的地方,用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方式防疫,强化了殖民城镇中的种族和文化差异,D项正确。
4.[2023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有学者论及美国文化时说,在一个乐团中,每一种乐器都有它基于不同质料和形式的特定的音色和音调;每一种乐器在整个交响乐中都有它适当的主题与旋律。在社会中,每一族群都是一种天然的乐器,它的精神和文化就是它的主题和旋律,它们的谐音、非谐音和不谐和弦造就了文明的交响乐。这一观点( )
A.强调欧洲文化是美国社会主流文化
B.主张融合不同文化为美国文化
C.忽视了美国移民文化的差异性
D.体现了尊重族群差异的多元文化观
解析 材料反映出该学者认为族群文化差异的存在是合理的,这些有差异的文化也可以和谐共处并创造出新文化,故选D项,排除C项。该学者强调的是美国文化的多样性,没有体现哪种文化为主流,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5.[2023北京朝阳区期末]在欧洲定居者到来之前,美洲大平原上生活着约1 000万—3 000万头野牛,印第安人狩猎野牛的历史超过一万年。到1879年,美国南部的野牛群已完全消失。下列选项中与“野牛群消失”相关的有( )
①横跨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修建
②制革技术进步对野牛皮需求的刺激
③印第安部族的资源和产业遭到破坏
④工业流水线改变了美国的产业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863—1869年,横贯美国东西的太平洋铁路修建,为了向筑路工人供应肉类,铁路公司雇用猎手大规模猎杀野牛,①正确;野牛的皮毛进入了商业贸易之中,制革技术进步对野牛皮需求的刺激导致野牛遭到屠杀,②正确;野牛对印第安人至关重要,野牛群消失使印第安部族的资源和产业遭到破坏,③正确;工业流水线改变了美国的产业结构与“野牛群消失”无关,④错误。故选A项。
6.[2023郑州期中]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1520年,天花随着一个受感染的来自西班牙属地古巴的奴隶到达墨西哥。由此而导致的天花流行杀死了阿兹特克的近一半人口……到1618年,墨西哥原来2 000万左右的人口急剧减少到160万左右。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欧洲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B.欧洲人得以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C.欧洲人口大量向美洲移民开发
D.新航路的开辟促进物种的全球性流动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印第安人死于欧亚大陆病菌的比死于欧洲人枪炮刀剑下的多得多,天花的流行使墨西哥人口大量死亡,这有利于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故B项正确。
7.艾周昌在《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中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主要是因为( )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非洲人外出打工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欧洲手工工场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在扩张过程中将非洲黑奴贩卖至美洲,使得“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故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不是黑人离开家园的原因,而是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的原因之一,排除;黑奴主要被贩卖到美洲,不是欧洲,排除D项。
8.19世纪以前,欧洲国家对非洲的掠夺主要是黄金、象牙和黑人,到19世纪初,英国、荷兰、西班牙、法国等国都先后宣布禁止奴隶贸易。从本质上看,这一转变反映出西方国家( )
A.侵略手段的变化 B.对外政策的调整
C.扩张方向的改变 D.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业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改变了原来的原始野蛮的掠夺方式,在对外贸易中倡导自由政策,禁止奴隶贸易,故D项正确;侵略手段和对外政策的改变是材料表面的现象,是由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排除A、B两项;扩张的方向没有改变,依然是亚非拉落后地区,故C项错误。
9.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新旧大陆间人群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下列选项与该论断相符的是( )
A.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
B.原产于欧洲的玉米传入美洲并得到广泛种植
C.大量非洲精壮人口被贩卖到欧洲各国为奴
D.美洲原有的各种疾病被传播到欧洲和大洋洲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故A项正确;玉米原产于美洲,而非欧洲,故B项错误;由于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于是欧洲商人将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故C项错误;欧洲人将天花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故D项错误。
10.据估计,殖民扩张期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 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的。该材料反映的是( )
A.导致亚洲劳动力短缺 B.血腥的殖民掠夺
C.洲际贫富差距缩小 D.黑奴贸易具有公平性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罪恶的三角贸易,这是血腥的殖民掠夺的体现,故B项正确;三角贸易中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导致非洲劳动力短缺,排除A项;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从此洲际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排除C项;黑奴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没有任何公平性可言,排除D项。
11.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 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解析】材料“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说明清政府注重维护华工的各种权益,这是近代维权意识的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1866年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国际地位因战败而明显下降,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维护天朝的尊严,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华工权益,而不是提倡华工出国,故D项错误。
12.据统计,在16—20世纪间,6 000多万欧洲移民在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殖民地。1820—1980年间,3 700万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16—19世纪间,奴隶贸易将1 200万非洲人运到了美洲。材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在各大洲间进行大规模流动
B.世界人口流动导致了新的国家的产生
C.国际移民改变了人口迁入地的人种组成
D.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殖民扩张使得各个大洲人口迁徙,产生了很多国际移民,这些移民使得各地人口的人种组成更加丰富,故C项正确;A项说法没有问题,但是没有体现出人口迁徙所反映出的内容,排除;材料中没有强调国家产生的问题,没有体现出经济问题,故B、D两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23河北保定模拟,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口迁移,古已有之。然而,以哥伦布航行美洲为标志的地理大发现,才真正激起了一股史无前例的人口迁移大潮。卷入其间者,粗略分来,不外两类移民:自愿性的移民和强迫性的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或欲实现政治扩张、宗教传播之类的抱负。强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客观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摘编自沈坚《地理大发现与人口大迁移》
材料二 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奉行歧视和限制有色人种向澳大利亚移民的“白澳”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澳大利亚人的种族主义意识产生了巨大冲击。战后,澳大利亚政府逐步调整移民政策。1956年规定,已居住澳洲的非欧洲人有资格取得澳籍。1957年规定,获临时入境许可的人在澳居住15年以上者可取得公民权。《1958年移民法》废除了听写测试。1966年,允许持临时入境许可的非欧洲人5年后申请入籍,并允许有专长的人申请临时入境许可。1972年,“白澳”政策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后,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对技能更加注重,建立了积分评估系统并进行多次修订。1975年颁布了《联邦种族歧视法》,旨在确保所有人,不论其肤色、血统、民族或种族出身,均受到平等对待。20世纪80年代后,澳大利亚更注重申请者的就业技能、语言程度和年龄。
——摘编自张瑾《二战后三十年间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结构与成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实例说明两类移民是如何在同一历史时空中产生关联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变化及意义。(12分)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中对自愿性移民和强迫性移民的定义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自己熟悉的例子进行说明即可,如以近代的三角贸易为例。
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进行归纳即可,具体分析如下:
材料二 变化
长期以来奉行……“白澳”政策;1972年,“白澳”政策被废止;1975年……不论其肤色、血统、民族或种族出身,均受到平等对待 从歧视有色人种到平等对待各色人种。
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对技能更加注重;更注重申请者的就业技能、语言程度和年龄 青睐技术移民。
第二小问“意义”,从对澳大利亚经济、文化等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近代西欧殖民侵略者从欧洲航行到西非海岸,交换大批奴隶,驶往美洲,在美洲用奴隶同当地的殖民侵略者换取原料和金银,运回欧洲。“三角贸易”使两类移民产生了时空关联。(4分)
(2)变化:从歧视有色人种到平等对待各色人种;青睐技术移民。(6分)意义: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需求;便于吸纳技术人才;有助于不同民族间和谐共处;有助于形成多元的移民文化。(任答3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