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3哈尔滨开学考]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希特勒进攻俄国,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群岛的前奏,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丘吉尔这一表态 ( )
A.表明英苏之间的利益完全一致
B.意在敦促美国注意纳粹的威胁
C.表达了对苏联社会制度的认同
D.有助于推动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2.[2024河北沧州月考]1945年2月,英国作家创作了漫画《碎片的麻烦》。画中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站在铺有欧洲地图的桌前,就德国东部与波兰等东欧地区的版图正在玩着拼图游戏。该漫画描绘的事件 ( )
A.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表明了美苏争夺中间地带
C.反映了东西方冷战形势
D.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角度创新/2023武汉二模]1941年上半年,苏军总参谋部一直关注西欧抗寒物资销量和价格波动,并分析德军使用的煤油灯、打火机之类物品的燃料中是否加入抗冻材料。经过持续半年的观察,苏联得出结论:德国没有做好开战准备。苏联的判断( )
A.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做法
B.体现了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
C.吸取了绥靖政策惨痛教训
D.低估了科学技术的深远影响
4.[2023山东日照月考]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在《慕尼黑——悲剧的序幕》一书中写道,“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上述观点( )
A.深刻揭示了二战爆发的根源
B.明确了英、德两国的战争罪责
C.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愿望
D.有利于人们对战争问题的反思
5.[2024南昌月考]下图所示为二战时期美国政府关于战争海报发布的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份)。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
A.美国参战初期忽视了海报动员的作用
B.二战中后期美国民众的心态趋于紧张
C.战事变化直接影响了海报的宣传力度
D.二战后期美国战争动员能力严重不足
6.[2023贵阳摸底]二战期间,美英等国严格实行食品配给制度;1945年,美国率先取消定量配给制,而英国直到1947年,主要食品依然实行某种形式的配给供应。这说明( )
A.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使英国受惠
B.英国政府加大了公共事业的开支
C.战后欧洲人的生活消费标准提高
D.战争使英美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
7.(2024·重庆沙坪坝)宣传画在苏联政治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下面是苏联时期的两幅宣传画,从中反映出( )
A.民众对和平自由渴望
B.法西斯势力野蛮反动
C.团结御侮的时代精神
D.工业化发展的成就斐然
8.(2024·河北期末)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总理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宣称,日本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这表明( )
A.两者具有极端民族主义思想
B.德日两国改善经济要求强烈
C.苏联是他们共同反对的对象
D.两者均以维护和平秩序为主
9.(2024·南昌)如图所示为二战时期美国政府关于战争海报发布的数量(单位:份)。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
A.美国参战初期忽视了海报动员作用
B.二战中后期美国民众的心态趋于紧张
C.战事变化直接影响了海报宣传力度
D.二战后期美国战争动员能力严重不足
10.1943年的《开罗宣言》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最终公布于世。由此可见,《开罗宣言》的发表( )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C.遏制了日本侵略活动 D.维护了中国独立地位
11.(2024·昆明)下图为1945年英国人所作的一幅时政漫画。这揭示了联合国( )
A.内部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B.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C.“大国一致”原则得到确立
D.沦为大国争霸工具
12.(2024·大连)在波茨坦会议上,苏、美、英“三巨头”都没有分裂德国的打算,他们要把被占领的德国作为一个经济体,如果可能的话,将来把它当作一个政治体来对待。就美英两国来看,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
A.对苏联占领区发展施加影响
B.维护德国的完整与独立
C.继续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D.推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二、非选择题
13.[2023河北唐山二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揭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图1 经济大危机时期的 图2 罗斯福新政
日本东京贫民窟
图3 日本偷袭珍珠港图4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上述图片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3哈尔滨开学考]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希特勒进攻俄国,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群岛的前奏,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丘吉尔这一表态 ( )
A.表明英苏之间的利益完全一致
B.意在敦促美国注意纳粹的威胁
C.表达了对苏联社会制度的认同
D.有助于推动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解析 丘吉尔认为希特勒进攻苏联也会威胁到英国和美国,他旨在说明苏联、英国和美国都面临着法西斯德国的威胁,这一表态有助于推动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故选D项。
2.[2024河北沧州月考]1945年2月,英国作家创作了漫画《碎片的麻烦》。画中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站在铺有欧洲地图的桌前,就德国东部与波兰等东欧地区的版图正在玩着拼图游戏。该漫画描绘的事件 ( )
A.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表明了美苏争夺中间地带
C.反映了东西方冷战形势
D.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解析 根据材料中时间“1945年2月”可知,在二战临近结束时,美、苏、英三国围绕东欧政治版图玩起“拼图游戏”,实质上是对东欧势力范围的激烈争夺,严重损害了东欧国家的利益,漫画借此呈现了雅尔塔体系的强权政治色彩,A项正确;美苏加紧争夺中间地带发生于美苏冷战期间,排除B项;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排除C项;该事件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内部的矛盾与妥协,而非同盟的巩固,排除D项。
3.[角度创新/2023武汉二模]1941年上半年,苏军总参谋部一直关注西欧抗寒物资销量和价格波动,并分析德军使用的煤油灯、打火机之类物品的燃料中是否加入抗冻材料。经过持续半年的观察,苏联得出结论:德国没有做好开战准备。苏联的判断( )
A.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做法
B.体现了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
C.吸取了绥靖政策惨痛教训
D.低估了科学技术的深远影响
解析 从材料来看,苏联通过观察德国准备抗冻材料的情况判断出德国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但苏联低估了德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深远影响,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心国家,其积极应用新技术,经济飞速发展,德国想通过闪电战来消灭苏联,并想在寒冬到来前解决战事,故德国在没有准备好抗冻材料的背景下,发动了对苏战争,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非强调苏联模式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现象与绥靖政策无关,排除C项。
4.[2023山东日照月考]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在《慕尼黑——悲剧的序幕》一书中写道,“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上述观点( )
A.深刻揭示了二战爆发的根源
B.明确了英、德两国的战争罪责
C.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愿望
D.有利于人们对战争问题的反思
解析 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认为德国的征服国策和英国的绥靖国策都对二战的爆发负有主要责任,此观点有利于人们对战争问题进行反思,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题干仅描述德国和英国的国策应该对战争爆发负有责任,并没有明确英、德两国的战争罪责,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5.[2024南昌月考]下图所示为二战时期美国政府关于战争海报发布的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份)。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
A.美国参战初期忽视了海报动员的作用
B.二战中后期美国民众的心态趋于紧张
C.战事变化直接影响了海报的宣传力度
D.二战后期美国战争动员能力严重不足
解析 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美国政府明显没有重视海报向公众传递战时信息的功能;1942年和1943年是美国参战初期,政府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用于战时动员; 1944年和1945年,由于战况已逐渐乐观,政府也减少了使用海报的频率。可见,海报数量随着战事变化呈现明显变化,C项正确;1942年和1943年是美国参战初期,战争海报明显增多,A项与图片数据不符,排除;二战中后期,政府减少了使用海报的频率,反映了美国人心态相对之前有所放松,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6.[2023贵阳摸底]二战期间,美英等国严格实行食品配给制度;1945年,美国率先取消定量配给制,而英国直到1947年,主要食品依然实行某种形式的配给供应。这说明( )
A.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使英国受惠
B.英国政府加大了公共事业的开支
C.战后欧洲人的生活消费标准提高
D.战争使英美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
解析 英国的配给制取消时间晚于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受到二战的冲击较小,因此经济形势比英国要好一些,这说明战争使英美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D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英国取消配给制的时间较晚,说明当时英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而非英国加大了公共事业的开支,排除B项;配给制是经济形势相对恶劣情形下采取的举措,排除C项。
7.(2024·重庆沙坪坝)宣传画在苏联政治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下面是苏联时期的两幅宣传画,从中反映出( )
A.民众对和平自由渴望
B.法西斯势力野蛮反动
C.团结御侮的时代精神
D.工业化发展的成就斐然
[解析] 从宣传画中“保卫苏联”和图片中士兵形象可以推断出这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资料,两幅图片共同构成了全民抗战、团结御侮的时代精神,C项正确;A项不能反映图片主旨思想,排除;材料中的图片和文字信息,不能反映出法西斯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不能反映出苏联工业化发展的情况,排除D项。
8.(2024·河北期末)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总理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宣称,日本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这表明( )
A.两者具有极端民族主义思想
B.德日两国改善经济要求强烈
C.苏联是他们共同反对的对象
D.两者均以维护和平秩序为主
[解析] 材料中德国总理希特勒认为日耳曼民族最优秀并且要取得世界霸权,日本首相近卫文麿要求以本民族利益为前提,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二者均主张以自己国家和民族为中心,建构新的国际秩序,带有明显的极端民族主义倾向,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德日两国对当时国际秩序的不满,而不是改善经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德日要求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没有体现他们对苏联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揭示了德日两国称霸的野心,要求打破旧的国际秩序,而不是维护和平,排除D项。
9.(2024·南昌)如图所示为二战时期美国政府关于战争海报发布的数量(单位:份)。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
A.美国参战初期忽视了海报动员作用
B.二战中后期美国民众的心态趋于紧张
C.战事变化直接影响了海报宣传力度
D.二战后期美国战争动员能力严重不足
[解析] 据材料“不同年份美国战争海报发布的数量分别是55份、194份和235份、98份和51份”并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美国政府明显没有重视海报向公众传递战时信息的功能;1942年和1943年是美国参战初期,政府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用于战时动员;1944年和1945年,由于战况已逐渐好转,政府也减少了发布海报的频率,可见,海报数量随着战事变化呈现明显变化,C项正确;1942年和1943年是美国参战初期,战争海报明显增多,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二战中后期,政府减少了发布海报的频率,反映了美国人心态相对之前有所放松,排除B项;二战后期美国战争动员能力严重不足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0.1943年的《开罗宣言》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最终公布于世。由此可见,《开罗宣言》的发表( )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C.遏制了日本侵略活动 D.维护了中国独立地位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开罗会议是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且“中国代表据理力争”,并得到英美苏等国同意,说明《开罗宣言》的发表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A项正确;四国首脑同意发表反法西斯宣言,不能体现大国强权政治,排除B项;《开罗宣言》抨击了日本侵略暴行,不能说遏制了日本侵略活动,排除C项;此时中国备受日本侵略,尚不能实现民族独立,排除D项。
11.(2024·昆明)下图为1945年英国人所作的一幅时政漫画。这揭示了联合国( )
A.内部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B.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C.“大国一致”原则得到确立
D.沦为大国争霸工具
[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1945年”及漫画规则“所有玩家一起玩,但不能因此限制玩家各自风格”并结合战后联合国建立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得出英国人想通过漫画揭示:联合国在处理国际问题时,依然把各国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反映出内部协调机制有待加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战争问题,排除B项;漫画无法揭示“大国一致”原则得到确立,排除C项;漫画没有涉及大国争霸,排除D项。
12.(2024·大连)在波茨坦会议上,苏、美、英“三巨头”都没有分裂德国的打算,他们要把被占领的德国作为一个经济体,如果可能的话,将来把它当作一个政治体来对待。就美英两国来看,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
A.对苏联占领区发展施加影响
B.维护德国的完整与独立
C.继续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D.推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波茨坦会议召开时,法西斯德国已经溃败,对德国分区占领已经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结束指日可待,此时,美英与苏联的矛盾已日趋尖锐,为了制衡对方,双方都想对对方的占领区施加影响,都有控制整个德国的愿望,A项正确;他们合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既不是维护德国的利益,也不是维护同盟关系,排除B、C两项;早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已经答应在欧洲战事结束三个月内对日作战,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河北唐山二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揭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图1 经济大危机时期的 图2 罗斯福新政
日本东京贫民窟
图3 日本偷袭珍珠港图4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上述图片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了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图2反映了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图3反映了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图4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从四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上看,图1和图2是美国和日本面对经济危机,走上了两种不同的道路,美国通过改革缓解了经济危机,而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促使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图1和图2反映了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爆发,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国际货币体系陷入动荡和混乱的状态,图4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使得欧洲衰落,美国在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答案 示例一:图1、图3。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日本遭受沉重打击,民众生活困苦,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日本对外侵略威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美国逐渐采取遏制日本的政策,美日矛盾日益激化,为争取战争主动权,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分)
示例二:图1、图2、图3、图4。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后,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为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国际货币关系陷入动荡和混乱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协调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和解决战后国际货币问题,1944年7月,在美国的主导下,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