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练习(含解析)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练习(含解析)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3 22:1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选择题
1.[2023辽宁丹东期末]17—18世纪,中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主营的瓷器等商品引发了欧洲精饰艺术中的“中国风”。他们从中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充满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这种“中国风”的形成主要体现了(   )
A.西学东渐的趋势       B.全球贸易网形成
C.商品的文化价值       D.殖民扩张的影响
2.[2023浙江期中]清朝内务府做钟处承造的更钟,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符合传统计时习惯。这反映了(   )
A.西方计时手段改变了中国计时习惯
B.清朝计时习惯落后于西方
C.国人借鉴西方且保留自身文化特色
D.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市场
3.[2023广东韶关二模]18世纪以来,西欧“潘趣酒文化”盛行。人们喜欢用定制于中国、有十三行场景等纹饰图案的巨型潘趣碗(下图)盛放调制好的酒。“潘趣酒文化”的盛行反映了(   )
A.西欧殖民范围不断扩大
B.明清对外贸易繁荣兴盛
C.启蒙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杂糅
4.[2023广东韶关二模]17世纪,晋商开辟了从福建武夷山向北出发,穿过蒙古地带,经由西伯利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万里茶道。茶道沿线的码头、镖局、客栈、饭庄、货场、会馆、骡马舟船、搬运行帮、票号等蓬勃发展。这表明,万里茶道的开通(   )
A.导致了晋商对万里茶道的垄断
B.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
C.推动了跨国贸易产业链的发展
D.见证了中俄间友好交往的历史
5.[2023广州三模]18世纪中期以后,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以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下午茶进入英国人的生活之后,晚饭推迟到了19点以后。这主要反映了(   )
A.工业化时代奢靡风气的盛行
B.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
C.英国的茶叶消费量迅速增加
D.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6.[2024江苏徐州期末]下图是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左、中、右三款分别受到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文化、中华文化的影响。这类服饰是(   )
A.西方文化侵略的反映
B.欧洲文明衰败的结果
C.古典主义盛行的表现
D.文化国际交流的产物
7.中俄“万里茶道”开始兴盛于17世纪,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它是一个由茶园、工厂、古道、码头、集镇、会馆、海关、银行、寺庙、宅院等遗存构成的系列遗产整体。这表明“万里茶道”见证了(  )
A.丝绸之路的兴盛 B.商品和文化的交流
C.大西洋贸易的兴起 D.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8.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并未取代传统的中国服装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
A.服饰代表的西方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使生活方式难以改变
C.服饰变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9.到了18世纪末,之前还高呼国家必须出面保护棉纺织业的英国棉纺织品制造商,开始转变态度,成为棉纱和棉布自由贸易的支持者。这一变化(  )
A.受到重商主义的影响 B.体现世界市场的发展
C.源于技术领域的革新 D.导致自由主义的产生
10.近代以来,茶叶通过东印度公司远销英国,英国人用茶叶这种舶来品搭配茶点与改良过的陶瓷茶具,创造了内涵丰硕、形式优雅、享誉世界的英式下午茶。中国开埠以后,英式下午茶这种饮食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丰富了近代以来国人的社交活动。材料意在强调(  )
A.文化价值是茶备受欢迎的主因
B.经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首要方式
C.文化在互鉴交流中得到了发展
D.茶文化得到全球民众的广泛接受
11.19世纪30—60年代是广州外销画的鼎盛时期。外销画是近代由中国画师采用西洋绘画技法批量绘制、专供输出国外市场的美术作品,画师大多受过传统中国画训练,掌握简单的西洋画技法,在创作时会很自然地加入中国画技法。由此可知,外销画(  )
A.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
B.反映了中华文化影响西方艺术发展
C.是当时中西方商业贸易的产物
D.丰富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
12.1862年,英国曼彻斯特商会会长托马斯·贝兹利宣称:“印度巨大的利益将会来自农业,而不在制造业和机械方面。”此言论表达的真实含义是(  )
A.印度尚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
B.英国和印度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C.印度理应成为英国的经济附庸
D.印度农业应当服务于世界市场
二、综合题
13.[情境创新/2023北京房山区模拟,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花神芙罗拉(壁画)     ②鎏金银壶
①出土于意大利庞贝古城,花神穿着的丝绸衣服来自中国的汉王朝。
②出土于宁夏固原北周墓,来自波斯萨珊王朝,图案取材于古希腊神话。
材料二 15—17世纪,一些欧洲商船上就载有关于中医的资料特别是针灸的手稿,如1671年波兰人卜弥格的《中医的秘密》。该书不仅介绍了中医理论,还绘有针灸穴位图,是最早以绘图形式向欧洲介绍针灸的著作。1676年,荷兰人布绍夫根据自己被中国医生用艾灸治愈痛风的经历,出版著作《痛风论集》介绍艾灸治疗痛风,在荷兰引发了一阵用艾灸治疗痛风的风潮。中国针灸及中医基础理论逐渐被较为系统地介绍到了欧洲。
材料三 原产自美洲的玉米,明朝时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西北地区;从南亚传入我国西南地区;从东南亚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多地都有种植。
大白菜原产自中国。17—18世纪,朝鲜开始引种大白菜,并逐渐成为朝鲜泡菜的主要原料。19世纪,大白菜传入欧洲,在英国、法国等地试种成功。1875年,在东京博览会的清政府展台上,日本人初见大白菜,明治政府花钱买回几株展品,但试种失败,直到20世纪初,日本才培育出适合日本本土种植的大白菜,并广泛种植。当今,大白菜成为日本市场上重要的食材。世界许多国家也都引种了大白菜。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至少从三个不同角度,简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选择题
1.[2023辽宁丹东期末]17—18世纪,中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主营的瓷器等商品引发了欧洲精饰艺术中的“中国风”。他们从中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充满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这种“中国风”的形成主要体现了(   )
A.西学东渐的趋势       B.全球贸易网形成
C.商品的文化价值       D.殖民扩张的影响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商品在欧洲掀起了“中国风”,说明商品贸易带动文化传播,这体现了商品的文化价值,C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学西渐,而不是西学东渐,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全球贸易网形成,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殖民扩张的影响,排除D项。
2.[2023浙江期中]清朝内务府做钟处承造的更钟,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符合传统计时习惯。这反映了(   )
A.西方计时手段改变了中国计时习惯
B.清朝计时习惯落后于西方
C.国人借鉴西方且保留自身文化特色
D.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市场
解析 根据材料“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可知,借鉴西方计时手段;根据材料“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符合传统计时习惯”可知,考虑中国传统习惯。综上所述,这反映了国人借鉴西方且保留自身文化特色,故选C项。西方计时手段改变了中国计时习惯与材料“符合传统计时习惯”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清朝计时与西方计时进行比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向西方学习,体现不出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市场,排除D项。
3.[2023广东韶关二模]18世纪以来,西欧“潘趣酒文化”盛行。人们喜欢用定制于中国、有十三行场景等纹饰图案的巨型潘趣碗(下图)盛放调制好的酒。“潘趣酒文化”的盛行反映了(   )
A.西欧殖民范围不断扩大
B.明清对外贸易繁荣兴盛
C.启蒙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杂糅
解析 据材料“人们喜欢用定制于中国、有十三行场景等纹饰图案的巨型潘趣碗盛放调制好的酒”可知,西欧“潘趣酒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故选D项;材料并未涉及西欧的殖民扩张情况,排除A项;题干时间是“18世纪以来”,此时中国处于清朝统治时期,不涉及明朝,排除B项;材料只能体现中西文化交流,并不涉及启蒙思想,排除C项。
4.[2023广东韶关二模]17世纪,晋商开辟了从福建武夷山向北出发,穿过蒙古地带,经由西伯利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万里茶道。茶道沿线的码头、镖局、客栈、饭庄、货场、会馆、骡马舟船、搬运行帮、票号等蓬勃发展。这表明,万里茶道的开通(   )
A.导致了晋商对万里茶道的垄断
B.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
C.推动了跨国贸易产业链的发展
D.见证了中俄间友好交往的历史
解析 据材料“茶道沿线的码头、镖局、客栈、饭庄、货场、会馆、骡马舟船、搬运行帮、票号等蓬勃发展”可知,晋商开辟的万里茶道助推了茶道沿线地区贸易产业链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体现晋商开辟了万里茶道,而非垄断,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清朝的闭关自守政策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中俄之间的友好交往,排除D项。
5.[2023广州三模]18世纪中期以后,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以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下午茶进入英国人的生活之后,晚饭推迟到了19点以后。这主要反映了(   )
A.工业化时代奢靡风气的盛行
B.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
C.英国的茶叶消费量迅速增加
D.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下午茶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结合所学可知,饮茶风俗起源于中国,因此材料反映了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人生活习惯的变化,不能得出奢靡风气的盛行,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英国茶叶消费量的变化,排除C项;仅由英国人生活习惯的变化无法得出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排除D项。
6.[2024江苏徐州期末]下图是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左、中、右三款分别受到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文化、中华文化的影响。这类服饰是(   )
A.西方文化侵略的反映
B.欧洲文明衰败的结果
C.古典主义盛行的表现
D.文化国际交流的产物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法国时装在设计之时受到希腊、俄国、中国文化的影响,展现了文化国际交流的成果,D项正确。中华文化不属于西方文化,排除A项;文化交流的出现是文明存在差异性的结果,不是文明衰败的结果,排除B项;古典主义是从古希腊罗马文化里面吸取艺术形式和题材,与俄国文化、中华文化无关,排除C项。
7.中俄“万里茶道”开始兴盛于17世纪,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它是一个由茶园、工厂、古道、码头、集镇、会馆、海关、银行、寺庙、宅院等遗存构成的系列遗产整体。这表明“万里茶道”见证了(  )
A.丝绸之路的兴盛 B.商品和文化的交流
C.大西洋贸易的兴起 D.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里茶道”是古代中国与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亚欧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见证了中俄商品和文化的交流,故B项正确。
8.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并未取代传统的中国服装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
A.服饰代表的西方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使生活方式难以改变
C.服饰变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解析】从材料“洋装并未取代传统的中国服装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可以看出当时服饰变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选C项。
9.到了18世纪末,之前还高呼国家必须出面保护棉纺织业的英国棉纺织品制造商,开始转变态度,成为棉纱和棉布自由贸易的支持者。这一变化(  )
A.受到重商主义的影响 B.体现世界市场的发展
C.源于技术领域的革新 D.导致自由主义的产生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工业革命技术领域的革新,棉纺织品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所以英国出现了支持棉纱和棉布自由贸易的呼声,故C项正确;重商主义主张政府保护国内市场,与“自由贸易的支持者”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整个世界市场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D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
10.近代以来,茶叶通过东印度公司远销英国,英国人用茶叶这种舶来品搭配茶点与改良过的陶瓷茶具,创造了内涵丰硕、形式优雅、享誉世界的英式下午茶。中国开埠以后,英式下午茶这种饮食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丰富了近代以来国人的社交活动。材料意在强调(  )
A.文化价值是茶备受欢迎的主因
B.经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首要方式
C.文化在互鉴交流中得到了发展
D.茶文化得到全球民众的广泛接受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的茶文化传播至英国后,与英国文化融合进而发展出英式下午茶文化,而这一新的社交形式又传回中国,为人们所接受,并影响中国的社交活动,这说明文化在互鉴交流中得到发展,故选C项。
11.19世纪30—60年代是广州外销画的鼎盛时期。外销画是近代由中国画师采用西洋绘画技法批量绘制、专供输出国外市场的美术作品,画师大多受过传统中国画训练,掌握简单的西洋画技法,在创作时会很自然地加入中国画技法。由此可知,外销画(  )
A.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
B.反映了中华文化影响西方艺术发展
C.是当时中西方商业贸易的产物
D.丰富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
【解析】根据材料“外销画是近代由中国画师采用西洋绘画技法批量绘制、专供输出国外市场的美术作品”可知,外销画是为了满足外国市场的需求而创作的,融合西洋画和中国画技法,是当时中西方商业贸易的产物,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外销画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适应了市场的需求,但不能就此说外销画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外销画对西方艺术发展的影响,只是体现了中西绘画技法的融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排除D项。
12.1862年,英国曼彻斯特商会会长托马斯·贝兹利宣称:“印度巨大的利益将会来自农业,而不在制造业和机械方面。”此言论表达的真实含义是(  )
A.印度尚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
B.英国和印度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C.印度理应成为英国的经济附庸
D.印度农业应当服务于世界市场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进一步扩大国内工业生产,加强了对殖民地的原料掠夺和市场侵占。材料“印度巨大的利益将会来自农业,而不在制造业和机械方面”正是打算通过对印度地区的原料掠夺,解决国内生产矛盾,将印度变成英国的原料产地,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印度的工业发展条件,排除A项;英国对于殖民地的要求是为其自身利益服务,并不是经济上的互补性,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二、综合题
13.[情境创新/2023北京房山区模拟,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花神芙罗拉(壁画)     ②鎏金银壶
①出土于意大利庞贝古城,花神穿着的丝绸衣服来自中国的汉王朝。
②出土于宁夏固原北周墓,来自波斯萨珊王朝,图案取材于古希腊神话。
材料二 15—17世纪,一些欧洲商船上就载有关于中医的资料特别是针灸的手稿,如1671年波兰人卜弥格的《中医的秘密》。该书不仅介绍了中医理论,还绘有针灸穴位图,是最早以绘图形式向欧洲介绍针灸的著作。1676年,荷兰人布绍夫根据自己被中国医生用艾灸治愈痛风的经历,出版著作《痛风论集》介绍艾灸治疗痛风,在荷兰引发了一阵用艾灸治疗痛风的风潮。中国针灸及中医基础理论逐渐被较为系统地介绍到了欧洲。
材料三 原产自美洲的玉米,明朝时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西北地区;从南亚传入我国西南地区;从东南亚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多地都有种植。
大白菜原产自中国。17—18世纪,朝鲜开始引种大白菜,并逐渐成为朝鲜泡菜的主要原料。19世纪,大白菜传入欧洲,在英国、法国等地试种成功。1875年,在东京博览会的清政府展台上,日本人初见大白菜,明治政府花钱买回几株展品,但试种失败,直到20世纪初,日本才培育出适合日本本土种植的大白菜,并广泛种植。当今,大白菜成为日本市场上重要的食材。世界许多国家也都引种了大白菜。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至少从三个不同角度,简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
解析 对材料进行分析可知,材料一涉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材料二涉及中国医学对欧洲的影响,材料三涉及中外之间物种的交流。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世界各地的物种交流、世界文明的交融与互鉴等角度进行论述即可。
答案 示例 角度1: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古代中国汉字、儒学及先进的制度传到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儒家文化圈,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近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成一体,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中医、儒学等传入欧洲并被吸收借鉴,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3分)
角度2:世界各地的物种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古代,原产于西亚、中亚、南亚等地的胡桃、胡瓜、胡葱、胡椒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传向世界各地,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小麦、大麦以及马、牛、羊等带入美洲,原产于中国的水稻、大白菜等也成为世界作物。世界各地动植物的传播与交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还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加,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3分)
角度3: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交融与互鉴。丝绸之路开通后,产自中国的丝绸销往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文化也不断交融。如材料中的鎏金银壶,出土于中国,产自波斯,壶上描绘的却是古希腊神话;明清时期,借助西洋技法烧造出的珐琅彩、粉彩瓷器畅销海外,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融与互鉴。(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