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日照联考]自1961年成立以来,不结盟运动高度重视对世界经济形势的评估工作。评估工作由无制度安排、缺乏系统性到制度化建立研究和情报系统,注重点由初期宏观上世界经济不平等发展到后来微观上的涉及发展中国家的方方面面,重点关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的经济困难。这一变化旨在( )
A.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B.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C.提升第三世界国际话语权
D.凸显不结盟的非集团特色
2.[2023河南信阳一模]1986年,美国总统里根表示,美国的目标是“促进世界的民主革命”“按照美国的理想去影响事态的发展”。1987年,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发表《关于东西方关系》的声明,强调“我们有义务探索一个更加自由、更加民主和更加尊重人权的社会”。上述材料( )
A.反映西方国家积极推动和平演变战略
B.说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到新阶段
C.反映西方国家积极关心世界民主政治
D.说明东西方国家间的斗争已深入政治领域
3.[2023鄂东南期中联考]1950年,美国对亚洲和西欧的军事援助分别为159.2百万美元和918.1百万美元左右。同年,英联邦外长会议通过了援助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计划。与此同时,苏联也向中国和东欧国家提供援助,并与东欧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这说明 ( )
A.战后区域经济集团化初具形态
B.两极格局影响大国的外交政策
C.对外援助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大
D.大国积极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4.[情境创新/2023河南联考]著名史学家文安立在2005年已经提出“全球冷战”的概念,但是2017年他却给自己的冷战通史著作取名《冷战:一部世界史》,刻意回避了“全球”这一概念,他认为没有“全球冷战”,所以也就不可能写出一本像样的冷战全球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冷战与全球化直接对立
B.美国已经放弃对全球化的关注
C.冷战的核心是大国对抗
D.冷战没有影响到全球经济进步
5.[情境创新/2024贵阳摸底]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利益边疆没有明确的地域指向性,主要涉及经济边疆、政治和意识形态边疆、文化和信息边疆等。这一理论( )
A.反映了强权政治和世界霸权主义
B.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C.客观上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催生出单极世界格局
6.[2024河北检测]从1963年5月成立到2002年被非洲联盟取代,非洲统一组织积极参与了非洲国家间绝大多数边界和领土争端的调解活动,不仅成功解决了加纳和上沃尔特的争端,调停了加纳和多哥关于埃维族的争端,还使肯尼亚等地的冲突或争端得到了缓和。非洲统一组织的这些活动( )
A.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C.在非洲建立了政治新秩序
D.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7.(2023·江苏·15)1960年9月,民主德国对西柏林通道实施无限期边界管制,联邦德国随即宣布暂时中止两国之间的贸易、服务协定。后经过不断协商,到12月底双方重新恢复协定,民主德国废除了对西柏林的限制措施。这一事件的解决( )
A.导致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B.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
C.助推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D.有利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
8.(2023·湖北·15)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货款 国别 法国 荷兰 南斯 拉夫 智利 捷克斯 洛伐克 丹麦 伊朗 卢森堡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申请额 5.0 5.35 5.0 0.4 3.5 0.5 2.5 0.2 2.09 6.0 1.0
批准额 2.5 1.95 0 0.16 0 0.4 0 0.12 0.341 0 0.75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9.1970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了对外政策的“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项原则,不仅明确了与苏联的对话与谈判,也明确了与西欧、日本的“伙伴关系”。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危机影响了美国的外交
B.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变化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放弃与苏联争霸的政策
10.有学者指出,美国资本对社会的绝对支配权造成了美国对外“为利润而生产”和“以利润为目的”的交往方式。二战后,苏联成为美国资本全球化道路上唯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为了清除这个“障碍”,美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手段。该学者认为( )
A.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争夺市场
B.经济因素助推两极格局形成
C.美苏两国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冷战阻断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11.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美国一贯鼓吹西欧“一体化运动”,主张“政治统一”“军事统一”和“经济统一”,因而也赞同舒曼计划。该计划( )
A.标志着法、德两国最终和解
B.是美国马歇尔计划的一部分
C.直接促成了欧共体的建立
D.奠定了欧洲联合自强的基础
12.1988年美国《纽约时报》使用“自由世界”一词的次数为71次,1993年该媒体使用“自由世界”一词的次数降为44次,使用“西方”一词从46次增加到144次。同期的《华盛顿邮报》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入发展
B.互联网发展影响媒体舆论
C.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美国政府图谋构建单极世界
二、综合题
13.[2023豫北名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每一个胜利者都以自己本国的历史经验发言。丘吉尔希望在欧洲重建传统均衡体制;斯大林的主张反映出他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传统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结合;罗斯福不愿以地缘政治看待世局,他在战时忍辱负重乃是为美国日后重建全球均势的大策略打基础。二战结束后,美国选择了西方团结优先于东西谈判的策略,它的确别无选择,因为它不能冒着风险接受斯大林暗示和解之议,然后再发现他只是利用谈判来破坏美国努力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因此,遏制成了西方政策的指导原则,持续了40年之久。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上述材料蕴含了一国选择外交政策的制约因素,就此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二战后的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日照联考]自1961年成立以来,不结盟运动高度重视对世界经济形势的评估工作。评估工作由无制度安排、缺乏系统性到制度化建立研究和情报系统,注重点由初期宏观上世界经济不平等发展到后来微观上的涉及发展中国家的方方面面,重点关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的经济困难。这一变化旨在( )
A.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B.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C.提升第三世界国际话语权
D.凸显不结盟的非集团特色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不结盟运动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形势,注重点也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的经济困难,这是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从而提升第三世界的国际话语权,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此举主要是为了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并不是为了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更不是为了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排除A、B两项;这一变化并不能凸显不结盟的非集团特色,排除D项。
2.[2023河南信阳一模]1986年,美国总统里根表示,美国的目标是“促进世界的民主革命”“按照美国的理想去影响事态的发展”。1987年,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发表《关于东西方关系》的声明,强调“我们有义务探索一个更加自由、更加民主和更加尊重人权的社会”。上述材料( )
A.反映西方国家积极推动和平演变战略
B.说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到新阶段
C.反映西方国家积极关心世界民主政治
D.说明东西方国家间的斗争已深入政治领域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目标和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发表的声明意在通过推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无关,排除B项;西方国家并不是真心关心世界民主政治,排除C项;东西方国家间的斗争早已深入政治领域,排除D项。
3.[2023鄂东南期中联考]1950年,美国对亚洲和西欧的军事援助分别为159.2百万美元和918.1百万美元左右。同年,英联邦外长会议通过了援助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计划。与此同时,苏联也向中国和东欧国家提供援助,并与东欧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这说明 ( )
A.战后区域经济集团化初具形态
B.两极格局影响大国的外交政策
C.对外援助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大
D.大国积极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解析 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1950年”可知,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美苏双方纷纷对外进行援助,主要出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考量,C项正确;材料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无关,排除A项;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与大国承担国际责任无关,排除D项。
4.[情境创新/2023河南联考]著名史学家文安立在2005年已经提出“全球冷战”的概念,但是2017年他却给自己的冷战通史著作取名《冷战:一部世界史》,刻意回避了“全球”这一概念,他认为没有“全球冷战”,所以也就不可能写出一本像样的冷战全球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冷战与全球化直接对立
B.美国已经放弃对全球化的关注
C.冷战的核心是大国对抗
D.冷战没有影响到全球经济进步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因为冷战不是在全球展开的,所以不能展现全球的冷战历史,也就是说冷战是在部分区域、部分国家之间展开的,尤其是在大国之间展开的,故选C项;冷战导致世界分裂,两大阵营对峙是全球化的直接障碍,但材料主旨与此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美国对全球化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冷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排除D项。
5.[情境创新/2024贵阳摸底]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利益边疆没有明确的地域指向性,主要涉及经济边疆、政治和意识形态边疆、文化和信息边疆等。这一理论( )
A.反映了强权政治和世界霸权主义
B.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C.客观上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催生出单极世界格局
解析 由材料可知,“利益边疆”指的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一个国家能够控制或施加有效影响的海外利益范围,这一理论反映了强权政治和世界霸权主义,A项正确;B项中“共识”一词表述绝对,排除;根据材料中“利益边疆没有明确的地域指向性,主要涉及……信息边疆等”可知,这种打破地域指向性的做法客观上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排除C项;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仍处于两极格局之下,排除D项。
6.[2024河北检测]从1963年5月成立到2002年被非洲联盟取代,非洲统一组织积极参与了非洲国家间绝大多数边界和领土争端的调解活动,不仅成功解决了加纳和上沃尔特的争端,调停了加纳和多哥关于埃维族的争端,还使肯尼亚等地的冲突或争端得到了缓和。非洲统一组织的这些活动( )
A.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C.在非洲建立了政治新秩序
D.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统一组织的这些活动对于维护非洲地区的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促进了非洲国家的发展与合作,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殖民体系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非洲国家间的关系,无法体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排除B项;“建立了政治新秩序”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7.(2023·江苏·15)1960年9月,民主德国对西柏林通道实施无限期边界管制,联邦德国随即宣布暂时中止两国之间的贸易、服务协定。后经过不断协商,到12月底双方重新恢复协定,民主德国废除了对西柏林的限制措施。这一事件的解决( )
A.导致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B.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
C.助推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D.有利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
[解析] 据材料“不断协商”“到12月重新恢复协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的重点在欧洲,为了避免战争,同时出于发展的需要,对抗双方在处理冲突时有一定的克制机制,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B项正确;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西方阵营逐渐分化,材料不涉及这些信息,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美苏关系对抗逐渐加剧,而不是全面缓和,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政策的调整,主旨是双方政策的务实性,不是战后欧洲经济复苏,且20世纪60年代欧洲经济已经复苏并发展,排除D项。
8.(2023·湖北·15)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货款 国别 法国 荷兰 南斯 拉夫 智利 捷克斯 洛伐克 丹麦 伊朗 卢森堡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申请额 5.0 5.35 5.0 0.4 3.5 0.5 2.5 0.2 2.09 6.0 1.0
批准额 2.5 1.95 0 0.16 0 0.4 0 0.12 0.341 0 0.75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解析] 据表格信息可知,申请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很多,但是得到批准的基本是资本主义国家,结合题干时间二战后初期,说明世界银行决策行为受到冷战思维影响,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推断世界银行配合马歇尔计划实施,排除A项;据表格信息可知,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的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不是不发达国家,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不相关,排除D项。
9.1970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了对外政策的“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项原则,不仅明确了与苏联的对话与谈判,也明确了与西欧、日本的“伙伴关系”。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危机影响了美国的外交
B.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变化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放弃与苏联争霸的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在向苏联、西欧、日本等释放“友好”的信息,主动提出对外政策的“伙伴关系”和“谈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冲击,促使美国的态度发生转变,故选B项。
10.有学者指出,美国资本对社会的绝对支配权造成了美国对外“为利润而生产”和“以利润为目的”的交往方式。二战后,苏联成为美国资本全球化道路上唯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为了清除这个“障碍”,美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手段。该学者认为( )
A.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争夺市场
B.经济因素助推两极格局形成
C.美苏两国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冷战阻断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解析】材料中,该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资本在全球扩张中与苏联产生矛盾,并决定采取激进的政治手段解决,这说明经济因素助推两极格局形成,故B项正确;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美苏矛盾不可调和,排除C项;“阻断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1.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美国一贯鼓吹西欧“一体化运动”,主张“政治统一”“军事统一”和“经济统一”,因而也赞同舒曼计划。该计划( )
A.标志着法、德两国最终和解
B.是美国马歇尔计划的一部分
C.直接促成了欧共体的建立
D.奠定了欧洲联合自强的基础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舒曼计划是在美苏两极对峙情况下产生的,该计划奠定了欧洲联合自强的基础,故D项正确;舒曼计划有利于法德和解,而不是标志着法德和解,排除A项;舒曼计划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排除B项;欧共体建立的时间是1967年,排除C项。
12.1988年美国《纽约时报》使用“自由世界”一词的次数为71次,1993年该媒体使用“自由世界”一词的次数降为44次,使用“西方”一词从46次增加到144次。同期的《华盛顿邮报》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入发展
B.互联网发展影响媒体舆论
C.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美国政府图谋构建单极世界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自称“自由世界”,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诬蔑为“极权政治”,而到了1993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称呼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西方”的频率明显增加,故选C项。
二、综合题
13.[2023豫北名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每一个胜利者都以自己本国的历史经验发言。丘吉尔希望在欧洲重建传统均衡体制;斯大林的主张反映出他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传统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结合;罗斯福不愿以地缘政治看待世局,他在战时忍辱负重乃是为美国日后重建全球均势的大策略打基础。二战结束后,美国选择了西方团结优先于东西谈判的策略,它的确别无选择,因为它不能冒着风险接受斯大林暗示和解之议,然后再发现他只是利用谈判来破坏美国努力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因此,遏制成了西方政策的指导原则,持续了40年之久。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上述材料蕴含了一国选择外交政策的制约因素,就此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二战后的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首先提出观点,如根据材料中“斯大林的主张反映出他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传统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结合”,可提出“意识形态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的观点。其次可从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美苏意识形态对抗的表现及新中国的“一边倒”外交政策等角度进行阐释,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 示例 观点:意识形态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行。(2分)
阐释: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对立,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以美苏两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支持并试图控制西欧国家,而苏联则支持和转向控制东欧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对日本由军事占领到扶植发展,把它作为推行冷战策略、遏制共产主义的“桥头堡”。(8分)
综上所述,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础,意识形态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