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学写游记》写作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学写游记》写作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3 19: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写游记》写作教学设计
01
一、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写好游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按照游览的路线来写,但往往泛泛而叙,抓不住重点,写成流水账。有时尽管突出了主要景点或场所的描写,但缺少作者的独特感悟和个性情感,常常读起来千人一面,没有趣味,也没有鲜活的思想。因此,新颖别致的视角,细腻真切的描写,抒发性灵的思想情感,这些才是写好游记的关键要素。我选取了“线索井明,位置凸显”“只抓重点,方法多样”“突出感受,别样情怀”等关键词初步构建本单元核心概念。
学习重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出真情实感。
学习难点:体会定点观察与动态观察相结合、融情于景、融情于理的写法,体会游记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二、说支架搭建
基于写作教学目标搭建了情境支架,以东方甄选董宇辉介绍山西为时代背景,太原市政府携手微信视频号,联合太原市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印象山西·我的寻访记》特别节目,邀请同学们为山西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量身定制“山西印记”,并积极投稿,表达自己对山西的热爱。本课搭建了真实的情境,营造了自由创作的轻松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用问题支架、方法支架、范文支架,策略支架、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过程中积累经验,增强游记创作的真实性。重视过程性评价,以评价量表来去修改完善优化自己的作品。
三、说写作评价
利用创设的评价标准与游记核心知识作为支架,让学生走进大院、走进古城,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创作一篇介绍山西的游记,抒发对山西的热爱,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审美教育,也是一种文化自信教育,同时也饱含了育人价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不断进行修改、展评、反思,教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过程性指导。
需要特别重视过程性评价的设计。在本单元的项目化学习中,我们设计了评价量表,借助评价量表来跟踪学生的理解程度与学习状况,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详细了解游记基本要求,并在范文指引之下,调动自己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完成更具别样情怀的游记。
02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学写游记》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
SUMMER
【课标要求】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让核心素养落地,为知识运用赋能”,构建语文核心知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下第五单元是游记单元,以实用性文体学习为主线,单元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掌握游记散文的核心知识、体裁特征,自主创作游记并在创作中发现自己”。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思考。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三、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准确,内容具体充实。
【教材分析】
《学写游记》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第五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的文章,一方面可以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丰富见闻,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积累学写游记的方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曾进行过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作文训练,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游记作文训练。学生对写景作文普遍有一点畏惧心理,不能多角度的进行观察,抓住景物神韵,进行联想与想象。而写景只是游记的一部分,游记还涉及到作者的游踪,还要交代游览地的风土人情、地理位置、历史人文等,难度较大。写好游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往往泛泛而叙,抓不住重点,写成流水账。有时尽管突出了主要景点,但缺少作者的独特感悟和个性情感,读起来千人一面,没有趣味。因此,新颖别致的视角,细腻真切的描写,抒发性灵的思想感情,才是写好游记的关键。
【写作教学目标】
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作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体会定点观察与动态观察相结合、融情于景、融情于理的写法,体会游记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写作教学支架搭建点与支架类型】
情境支架
策略支架(方法支架):预习支架、课文支架、提纲支架、量表支架、资料支架
范文支架
SUMMER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太原市政府携手微信视频号,联合太原市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印象山西·我的寻访记》特别节目,为山西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量身定制“山西印记”。现诚邀热爱生活的市民,包括同学们,创作属于自己的“山西之旅”,在公交车、地铁站、街道公益广告栏等公共场合播放,为在城市中奔波的人们带去一抹温暖印记,一段悠闲时光。届时,我们将选拔出优秀作品,以班级为单位编辑成册。同学们可不能落后哦!(情境支架)
【设计意图】这一情境虽然是虚拟的,但学生却非常兴奋,因为契合真实的生活,学生有积极参与的动力。基于此,还在上述“真实情境”基础上,设计了“运用所学游记知识自主创作《印象山西·我的寻访记——________之旅》,并以班级为单位编辑成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激发了写作兴趣,还赋予了写作意义。
二、 预学设计,初步创作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游览过的太原景点,如果记忆已经模糊,建议大家故地重游或重新选择一 处山西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亲身体验。完成以下预习任务单。(预习支架)
【设计意图】此项任务要在课前一周布置,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游览、去实践、去体验,真正做到写作源于生活,体现真实的生活感悟,抒发真情实感。并提供预习任务单,让学生有的放矢,易于动笔。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学生的创作灵感与独特性,不至于形成定式思维,导致千篇一律。
三、 点评片段,发现问题
1、选取学生预习中的游记片段,总结问题。
病一:没有游踪,或模糊不清
病二:选景散乱,特征不明显
病三:没有感情,或牵强附会
小结:大家对交代清楚游览的路线或观察的视角还没有较清晰的认识;大多数人的习作缺少对具体景物的细致描写,景物不具有特点,缺少形象性;材料主次不清,详略不当;情感的融入有的牵强附会,有的生搬硬套,缺少游览时生发的独特思想情感的表达。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初稿呈现的问题,更能贴近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引起足够的关注,为接下来的讲评助力。从学生真实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 回顾旧知,感受游记
1、 梳理课文,初步认知
请同学们回忆本学期学过的游记,根据提示进行梳理归纳。(课文支架)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出发,节约阅读时间,并能从经典文章中含英咀华,达到学 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整理课文中零碎的写作知识点,归纳出系统的游记写作基本要素。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其思维品质会得到很大提升。
1、 总结归纳,初识概念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对游记的认识,教师点拨引导,并进行小结:游记,是游览者把他游览过的经历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而言,游记有三个要素,即“所至”(游踪)、“所见”(风貌)和“所感”(感想)。
2、 讨论特征,具体体悟
学生自主默读教材第111-112页的专题内容,再次认识“游记”并探讨写游记的基本方法。并为学生一改作文,提供写作提纲。
在交流分享中,教师着重提醒,写游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游踪清晰。游览的经过是行文线索,交代清楚,起到串联文章的作用即可,不能巨细无遗地叙述。
(2)精当选景。要抓住最富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鲜明地呈现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
(3)融入情感。在游览过程中自然触发出的感受或思考,要渗透在写景的文字之中。
(4)富有知识。游记中还可以涉及游览地方的历史掌故、前人诗文、名人逸事等方面的知识,巧妙插入,可以增加文章的知识性。
提纲如下:(提纲支架)
【设计意图】按照提纲,简洁明了。既明确写作中心,又呈现谋篇布局,写作过程中的具体细节也能一言以蔽之,使得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给无从下手或逻辑混乱的学生提供脚手架。
五、 例文导航,总结妙招
1、 文本对比,找到差异
示例一:对比阅读《济南的冬天》和《壶口瀑布》,谈两篇文章的区别。
【明确】《济南的冬天》是写景散文,是长时间生活之下的写景,是对济南冬季的描绘,先后描写了城市的全景、山景和水景,景是“主角”,没有过多地掺杂其他方面的内容;《壶口瀑布》则不然,开头就写了壶口的地理位置,并说“两次到过”,接下来分别记述两次所见景象,有经历的时间,有变化的地点,有游览的经过,有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都是动态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文本,学生明确游记和写景散文的区别。明确文体特征,保证自己写得是一篇游记,而非写景散文。
【妙招一】游记最需:线索井明,位置凸显(方法支架)
游记散文需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地点、方位、特点,能使读者读了你的游记,知道该怎样走。
方法是在段始或文中的关键位置,放置能体现游踪的词句。
写景观时,可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景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中间到两边,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等等。或依据景物的类别而分别介绍。
例如:
1、 拓展再读,深化印象
学生齐读下列游记片段,进行比对,加深对游记中写景的认识。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节选自朱自清《绿》)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大家的描写方法,精进自己的写作片段。
【妙招二】游记最宜:只抓重点,方法多样(方法支架)
一篇游记写下来,最怕的就是面面俱道,生怕哪个环节被落掉,从出发到路上,从到达到每一处行踪,甚至在每一处景点凡所眼前所见,耳中所闻,均写于笔下,将文章写成了流水帐,索然无味。应该把自己印象深的景物,或是能体现景物主要特点的东西详细地写下来,其余的可以写简略点,有的甚至可以不写,做到重点突出,详细得当。具体描写手段如下:
(1)定点观察有角度。选定立足点“梅雨亭”后,作者游目四顾:亭下一亭子-天空-瀑布-岩石-水花,不同方位,全面观察。因此,定点观察也要注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四周等方位变化的结合。
(2)调动多种感官。运用视觉、触觉写出瀑布的形状、气势等。因此,观察要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写出景物的形貌、色彩、声音、气势和变化。
(3)运用多种手法,虚实结合。发挥联想和想象,将盘踞的亭子写成如鹰展翅,由瀑布的多种状态想到飞花碎玉、白梅、微雨、杨花,将实写与虚写融为一体。同时,又巧妙设喻,将所见之景生动形象化。
3.自改习作,片段优化。
学生根据自主反思的结果和教师指导的内容,视情况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要求:按照评价量表打分,抓住景物的特点多角度刻画,运用不同手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量表支架)
【设计意图】以上评价量表,借助SOLO分层赋分原则,从四个维度分不同层级,对学生的创作进行了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在整个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外显,能够较好地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而使其再次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实践,直至凝炼为核心素养。
六、寻找基石,抒发感悟
1、查找资料助拓展(资料支架)
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 准备“文本资源包”和“视频资源包”,确保在游记写作中融汇相关知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
【设计意图】对游记写作来说,仅一次实地参观,以眼观景,没有对景物的深入了解,是很难写好“太原印记”的。所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充实写作内容,精进语言表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自读反思寻感悟
学生再读自己修改后的写景片段,用“--”勾画出片段中的记叙性语句,用“~~”勾画出描写性语句,用“()”勾画出议论、抒情句,仔细品读,自我反思。
“我”选择的景物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我”所描绘的景物中能读到情感吗?
“我”所传达的情感是否真实独特?
学生自主反思和评价,在班级中进行分享交流。
【妙招三】游记最佳:突出感受,别样情怀(方法支架)
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写游记类文章,大要求便是“绘景并传情”,景美而生情,情因景而更惬,情景交融,合为一体。行文中,情的表达要根据景的描写而自然的生发与表达,不可为抒情而抒情,造成写景与抒情两张皮,不能贴合成一体。
例如,《壶口瀑布》第4-6段,作者选取石约束水和水冲荡石而形成水与石的各种变换形态作为写作的重点,就是要据此抒发自己的感受:“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那湛蓝的海水与天空把我整个心都染成了蓝色,绵如糖的细沙像母亲的吻一般轻柔。烟波浩荡,帆影点点,奇石林立。让相机把自己定格在“天涯”“海角”。赤脚在海边奔跑,大喊大叫,释放我的感动与欢乐。夕阳西下,独坐在一块大焦石上,静静的领略海天一色,云卷云舒,潮起潮落。不想过去、不知未来,渐渐的自己也被融化在这景色里……(《通灵大峡谷游记》)评:海水与心灵都变成了纯纯的蓝色,在海边狂奔,释放心中的激情,面朝沙滩,思潮起伏,眼前似景似梦,一片朦胧……景与人合一,分不开是在写景,还是在写情,景与情相惬,情与景并融,丝毫没有生造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