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2024湖南永州一模]有学者研究认为,雅典城邦所规定的平等的发言权、提案权及担任公职的权利等,往往只有形式意义。原因在于,成千上万的公民要在一天之内完成繁杂的议事内容,显然无法详细审议每一提案,更不可能给每个人足够的发言机会。议题实际上往往被少数人垄断,公民难免成为民主的陪衬。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雅典( )
A.是寡头政治的典型代表
B.公民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C.城邦公民责任意识淡薄
D.民主政治运作存在缺陷
2.[2024河南平许济洛四市一模]公元前6世纪,波斯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帝国建立了波斯波利斯—苏萨之间的主干道,修建了以此为核心的覆盖帝国全境的御道网络,在御道上设置了驿站、客栈、仓库等基础设施。波斯帝国的道路建设( )
A.保证了波斯帝国的长治久安
B.扩大了波斯帝国的统治疆域
C.便利了班图人的大规模迁徙
D.有利于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
3.[2023太原期中]下表为印度《梨俱吠陀》(约成书于公元前1500—前1000年)、中国《佛国记》(成书于公元416年)和《大唐西域记》(成书于公元646年)中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记载对比。这说明( )
《梨俱吠陀》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
婆罗门 祭司 净行(祭司)
刹地利 武士 王种
吠舍 农民 商贾
首陀罗 奴隶 农人
贱民 — 恶人
A.中国僧人对印度社会理解不全面
B.中印之间道路不畅文化交流较少
C.社会发展推动种姓制度内涵变化
D.种姓制度因历史久远难以被认识
4.[2024江苏联考]里程碑是罗马大道上的显著标识,用以使路人了解行路地点和距离。奥古斯都时期,罗马皇帝的头衔、名字逐渐成为碑上内容的主体,两地之间的距离则放在末尾标识,有的甚至都不进行标识。里程碑内容的变化( )
A.折射罗马政治体制的转换
B.反映罗马境内经济联系加强
C.源于罗马统治范围的扩大
D.表明罗马对行省的控制削弱
5.[2024贵州黔南州月考]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对于再生人之男,首先须与同种姓之女结婚。”佛教文献在形容某一婆罗门血统的纯正时,常常使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这一惯用语。这就是说,七代不发生混血被认为是“美德”。这些规定及宣传旨在( )
A.树立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
B.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
C.以宗教手段逐步推进社会教化
D.遏制不同种姓通婚的现象
6.[2024山东潍坊五县市月考]爱琴文明是通过19世纪以来的考古被发现的;古代印度文明因20世纪初的考古发现被推前到公元前3千纪;古代西亚文明最初只在《圣经》中有零星记载,后来出土的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使阿卡德和古巴比伦被发现。这表明 ( )
A.研究历史需要不断了解学术前沿
B.历史环境影响古代文明的呈现方式
C.考古发现推动了历史认知的进步
D.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具有多元性
7.(2023·山东济南)“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一情境出现的原因是( )
A.古代印度社会长期分裂
B.古代印度多种宗教影响
C.古代印度盛行种姓制度
D.古代印度文化丰富多彩
8.(2023·山东临沂)古代雅典鼓励公民充当公共利益诉讼的起诉者,被告若被判有罪,受到罚款或财产充公的处罚,原告可以获得罚款的一部分作为奖励。这一举措旨在( )
A.强化对执政者的监督
B.维护公民的正当利益
C.培育公民的城邦意识
D.打破政治垄断的局面
9.(2023·山东青岛)波斯帝国的贵族百姓都是国王的仆从,国王通过遍布帝国境内的道路、通讯系统,加强对地方控制。同时其境内亚美尼亚村庄和希腊人城市的历史表明,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等内部的事务,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这表明波斯帝国( )
A.大力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B.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C.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
D.继承了希腊城邦的政治遗产
10.(2023·江苏镇江)《世界史纲》写道:“亚历山大去世以前,尤其是在他去世以后,人们有时间对他进行考虑时,关于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概念了。”作者意在说明亚历山大远征( )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
C.促进世界性法律的出现
D.扩大了希腊文化影响
11.(2023·山西联考)西亚叙利亚米塔尼遗址的壁画中有古埃及女神哈索的形象,一些铜碗的象牙柄以及碗上的装饰图案也有对古埃及服装、带翅的圣虫和鹰头狮身像的仿制。这反映了( )
A.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B.古代亚非地区的文化交流
C.叙利亚是埃及文明的中心区域
D.古埃及文化来源的多元性
12.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把波斯帝国划分为23个行省。每个省设立总督一人,掌握本省的行政、司法和税收大权;另设一个军事首长,统领驻军。军事首长与总督互不隶属,互相监督,互相告发。大流士这一举措( )
A.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改变了西亚社会风俗
D.规范了税收系统
二、综合题
13.[2024河北沧州质量监测,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550年是希腊人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时期。希腊人在地中海西部殖民是为了运入金、银等贵金属。黑海沿岸的殖民是为了控制粮食运输要道。在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建立殖民地的地方,希腊人只建立商贸城市。殖民城邦的创建者仍可保留原来城邦的公民身份,殖民城邦与原城邦犹如子与母,在感情上有密切的关系,文化上也承袭母邦,但政治上基本独立。这些殖民城邦不仅是商贸中心和农业小国,也是非常重要的港口。到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人的足迹已遍及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方。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埃及,亚历山大不惧旅途艰险,亲自朝拜阿蒙神谕宣示所,感动得僧侣们直呼他是神的儿子。在巴比伦,他下令将薛西斯毁坏的马尔杜克庙宇连同其他任何被波斯毁坏的庙宇都一一重建,他还亲自祭祀马尔杜克。他不仅在一般城市,而且在一些重要的大城市如苏萨、巴比伦等,也任命当地贵族出任总督。他号召马其顿士兵与当地居民联姻,并给予他们免税的优惠政策。他带头娶波斯帝国末代君主大流士三世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曾让三万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按马其顿的军训制度进行操练,组成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
——摘编自宋慧娟《评亚历山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共同影响。(6分)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2024湖南永州一模]有学者研究认为,雅典城邦所规定的平等的发言权、提案权及担任公职的权利等,往往只有形式意义。原因在于,成千上万的公民要在一天之内完成繁杂的议事内容,显然无法详细审议每一提案,更不可能给每个人足够的发言机会。议题实际上往往被少数人垄断,公民难免成为民主的陪衬。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雅典( )
A.是寡头政治的典型代表
B.公民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C.城邦公民责任意识淡薄
D.民主政治运作存在缺陷
解析 材料“雅典城邦所规定的平等的发言权、提案权及担任公职的权利等,往往只有形式意义”强调的是雅典直接民主的流程存在弊端,D项正确;雅典是民主政治,而非寡头政治,排除A项;雅典公民具备基本的权利,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雅典公民责任意识的高低,排除C项。
2.[2024河南平许济洛四市一模]公元前6世纪,波斯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帝国建立了波斯波利斯—苏萨之间的主干道,修建了以此为核心的覆盖帝国全境的御道网络,在御道上设置了驿站、客栈、仓库等基础设施。波斯帝国的道路建设( )
A.保证了波斯帝国的长治久安
B.扩大了波斯帝国的统治疆域
C.便利了班图人的大规模迁徙
D.有利于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波斯帝国道路沟通了东西方,有利于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D项正确;“保证了波斯帝国的长治久安”夸大了道路建设的作用,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道路建设与帝国统治疆域扩大的关系,排除B项;波斯帝国的道路建设与班图人的大规模迁徙无关,排除C项。
3.[2023太原期中]下表为印度《梨俱吠陀》(约成书于公元前1500—前1000年)、中国《佛国记》(成书于公元416年)和《大唐西域记》(成书于公元646年)中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记载对比。这说明( )
《梨俱吠陀》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
婆罗门 祭司 净行(祭司)
刹地利 武士 王种
吠舍 农民 商贾
首陀罗 奴隶 农人
贱民 — 恶人
A.中国僧人对印度社会理解不全面
B.中印之间道路不畅文化交流较少
C.社会发展推动种姓制度内涵变化
D.种姓制度因历史久远难以被认识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梨俱吠陀》《佛国记》《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可以看出,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这说明社会发展推动种姓制度内涵变化,故选C项;材料是在比较三本著作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记载,而不是中国僧人对印度社会的理解,排除A项;中国僧人西行到印度求佛法,说明中印文化交流相对频繁,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种姓制度因历史久远难以被认识,排除D项。
4.[2024江苏联考]里程碑是罗马大道上的显著标识,用以使路人了解行路地点和距离。奥古斯都时期,罗马皇帝的头衔、名字逐渐成为碑上内容的主体,两地之间的距离则放在末尾标识,有的甚至都不进行标识。里程碑内容的变化( )
A.折射罗马政治体制的转换
B.反映罗马境内经济联系加强
C.源于罗马统治范围的扩大
D.表明罗马对行省的控制削弱
解析 根据“用以使路人了解行路地点和距离。奥古斯都时期,罗马皇帝的头衔、名字逐渐成为碑上内容的主体”可得出里程碑上的文字以皇帝的头衔、名字标识为主体,反映出罗马皇帝的权威增强,体现的是罗马政治体制由共和制到帝制的转变,A项正确;里程碑内容的变化不能反映经济联系的加强,排除B项;罗马统治范围的扩大并不是根源,排除C项;里程碑内容的变化,只能反映皇帝的权威增强,不能说明罗马对行省的控制削弱,排除D项。
5.[2024贵州黔南州月考]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对于再生人之男,首先须与同种姓之女结婚。”佛教文献在形容某一婆罗门血统的纯正时,常常使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这一惯用语。这就是说,七代不发生混血被认为是“美德”。这些规定及宣传旨在( )
A.树立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
B.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
C.以宗教手段逐步推进社会教化
D.遏制不同种姓通婚的现象
解析 根据材料“婆罗门血统的纯正”“七代不发生混血被认为是‘美德’”并结合所学可知,婆罗门为了保证自己的特权和地位,制定种姓内婚制原则,防止低种姓之人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B项正确;树立法律权威、推进社会教化都不是材料内容的目的,排除A、C两项;遏制不同种姓通婚是手段和过程,不是目的,排除D项。
6.[2024山东潍坊五县市月考]爱琴文明是通过19世纪以来的考古被发现的;古代印度文明因20世纪初的考古发现被推前到公元前3千纪;古代西亚文明最初只在《圣经》中有零星记载,后来出土的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使阿卡德和古巴比伦被发现。这表明 ( )
A.研究历史需要不断了解学术前沿
B.历史环境影响古代文明的呈现方式
C.考古发现推动了历史认知的进步
D.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具有多元性
解析 题干中提到了爱琴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的发现过程,根据材料“后来出土的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使阿卡德和古巴比伦被发现”可知,考古发现对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C项正确;题干中虽然提到了考古发现,但并没有涉及学术前沿的问题,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涉及历史环境对文明呈现方式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文明产生与早期发展的多元性,排除D项。
7.(2023·山东济南)“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一情境出现的原因是( )
A.古代印度社会长期分裂
B.古代印度多种宗教影响
C.古代印度盛行种姓制度
D.古代印度文化丰富多彩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印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古印度”“贱民”等,可知与种姓制度有关,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等级制度,与印度的社会是否分裂无关,排除A项;种姓制度受到印度教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与印度文化丰富多彩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山东临沂)古代雅典鼓励公民充当公共利益诉讼的起诉者,被告若被判有罪,受到罚款或财产充公的处罚,原告可以获得罚款的一部分作为奖励。这一举措旨在( )
A.强化对执政者的监督
B.维护公民的正当利益
C.培育公民的城邦意识
D.打破政治垄断的局面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由材料可知,古代雅典对维护城邦公共利益的公民实行奖励,这表明古代雅典鼓励公民积极维护城邦的利益,这是在培育公民的城邦主人公意识,C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这项举措是针对执政者的,排除A项;这一举措是维护城邦公共利益,不是维护公民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与打破政治垄断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3·山东青岛)波斯帝国的贵族百姓都是国王的仆从,国王通过遍布帝国境内的道路、通讯系统,加强对地方控制。同时其境内亚美尼亚村庄和希腊人城市的历史表明,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等内部的事务,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这表明波斯帝国( )
A.大力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B.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C.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
D.继承了希腊城邦的政治遗产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帝国。据材料“波斯帝国的贵族百姓都是国王的仆从,国王通过遍布帝国境内的道路、通讯系统,加强对地方控制”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波斯帝国实行中央集权,据材料部分地区“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等内部的事务,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可以得出地方自治,所以材料表明波斯帝国是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君权神授”的信息,也不体现是否大力宣扬,排除A 项;材料不能体现是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排除B项;材料虽涉及一定程度的“自治”,但是古希腊政治主要特点是城邦政治,独立自治,直接民主等,而波斯帝国是君主专制的大帝国,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3·江苏镇江)《世界史纲》写道:“亚历山大去世以前,尤其是在他去世以后,人们有时间对他进行考虑时,关于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概念了。”作者意在说明亚历山大远征( )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
C.促进世界性法律的出现
D.扩大了希腊文化影响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根据“关于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概念了。”可得出亚历山大东征,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形成世界性的法律概念,说明影响并拓展了人们的世界观,B项正确;材料强调视野的拓展,而不是各地联系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中的法律只是一种概念,而不是真的世界性法律出现,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强调东征的希腊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3·山西联考)西亚叙利亚米塔尼遗址的壁画中有古埃及女神哈索的形象,一些铜碗的象牙柄以及碗上的装饰图案也有对古埃及服装、带翅的圣虫和鹰头狮身像的仿制。这反映了( )
A.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B.古代亚非地区的文化交流
C.叙利亚是埃及文明的中心区域
D.古埃及文化来源的多元性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西亚的壁画中有埃及的文化内容,说明古代西亚与古埃及间有文化方面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流的,排除A项;叙利亚不属于埃及,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西亚文明中的埃及文化,而不是埃及文化的多元,排除D项。故选B项。
12.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把波斯帝国划分为23个行省。每个省设立总督一人,掌握本省的行政、司法和税收大权;另设一个军事首长,统领驻军。军事首长与总督互不隶属,互相监督,互相告发。大流士这一举措( )
A.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改变了西亚社会风俗
D.规范了税收系统
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大流士在“地方上”设行省,以便控制地方。行省的总督和军事首长“互不隶属,互相监督,互相告发”,这样有利于防止地方专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过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削弱地方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与“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不体现是否改变了西亚社会风俗,排除C项; 材料不仅仅涉及“税收”,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D 项。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3.[2024河北沧州质量监测,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550年是希腊人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时期。希腊人在地中海西部殖民是为了运入金、银等贵金属。黑海沿岸的殖民是为了控制粮食运输要道。在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建立殖民地的地方,希腊人只建立商贸城市。殖民城邦的创建者仍可保留原来城邦的公民身份,殖民城邦与原城邦犹如子与母,在感情上有密切的关系,文化上也承袭母邦,但政治上基本独立。这些殖民城邦不仅是商贸中心和农业小国,也是非常重要的港口。到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人的足迹已遍及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方。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埃及,亚历山大不惧旅途艰险,亲自朝拜阿蒙神谕宣示所,感动得僧侣们直呼他是神的儿子。在巴比伦,他下令将薛西斯毁坏的马尔杜克庙宇连同其他任何被波斯毁坏的庙宇都一一重建,他还亲自祭祀马尔杜克。他不仅在一般城市,而且在一些重要的大城市如苏萨、巴比伦等,也任命当地贵族出任总督。他号召马其顿士兵与当地居民联姻,并给予他们免税的优惠政策。他带头娶波斯帝国末代君主大流士三世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曾让三万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按马其顿的军训制度进行操练,组成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
——摘编自宋慧娟《评亚历山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共同影响。(6分)
解析 第(1)问,对比材料一、二,依据材料“地中海西部殖民”“运入金、银等贵金属”“控制粮食运输要道”“建立商贸城市”“政治上基本独立”“商贸中心和农业小国”“重要的港口”“在埃及”“在巴比伦”“薛西斯毁坏的马尔杜克庙宇”“任何被波斯毁坏的庙宇”“任命当地贵族出任总督”等,结合古希腊和亚历山大帝国的相关知识,可从目的、方式、范围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基于材料中古希腊人和亚历山大的举措,结合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的相关知识,可从冲突破坏、碰撞交流、文明传播、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差异:古希腊人以经济目的为主,马其顿人以政治目的为主;古希腊人在海外建立独立城邦,马其顿人对被征服地区实施直接统治;古希腊人到达地中海西部,马其顿人控制波斯帝国故地。(6分)
(2)影响: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一定破坏;加强了区域内各文明间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对后世区域文明产生深远影响。(6分,答出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