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如图展示了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特定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历史现象
A.推动了西欧全面向资本主义迈进 B.造成北美与西欧之间的贸易失衡
C.对当时中国社会未产生明显影响 D.为新的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条件
2.下列两则是荷兰人记录的有关郑成功贸易的资料:
资料甲:1655年3月9日《热兰遮城日志》:国姓爷的24艘船只,从中国沿海开去各地贸易:往巴达维亚7艘,往越南东京2艘,往暹罗10艘,往越南广南4艘,往马尼拉1艘。 资料乙:1656年12月11日《巴达维亚城日记》:今年国姓爷的6艘帆船,从中国到柬埔寨,收购鹿皮及其他货物运往日本。
注:热兰遮城为今台湾台南;巴达维亚城为今印尼雅加达。
据此可知( )
A.郑成功突破了明朝海禁政策的限制
B.郑成功独占太平洋地区的丝银贸易
C.郑成功与荷兰合作经营南海的贸易
D.郑成功是荷兰在亚洲贸易的竞争者
3.1600年前后,英国海盗每年劫掠西班牙人的糖、皮革、原木、靛蓝、银、金和珍珠多达10万英镑。劫掠的高额收益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随即伦敦投资人将更多的钱投入到了加勒比海的这项活动之中。这表明( )
A.英国已经确立世界工厂地位 B.西班牙对英斗争具有正义性
C.殖民争夺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美洲发展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4.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罗马教廷建立了“东方事务部”“传教问题部”等海外传教机构;信贷机构、殖民贸易公司、交易所等商业金融机构纷纷建立。对以上现象出现的背景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 B.宗教改革引发的连锁反应
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殖民扩张的方式有所变化
5.如图,图中箭头所指的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欧洲贸易中心区,造成图中贸易中心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应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海外殖民活动的开展
C.工业革命的影响中 D.葡萄牙人的征服
6.1600年,由于荷兰人在香料贸易上的垄断,伦敦市场上的胡椒价格翻倍。这直接迫使伊丽莎白女王首肯成立特许贸易公司-伦敦官商东印度贸易公司,并颁布特许状,授予其自好望角以东直至麦哲伦海峡的整个东方地区贸易专营权,为期15年。由此可知,当时( )
A.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B.国际贸易中心逐渐转移
C.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7.下图为新航路开辟时使用的航海仪器,据此图示以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受益于航海技术和工具的革新 B.现代科学的发展推动作用显著
C.加强了世界各国间的交流联系 D.先进的航海工具起了决定作用
8.有学者提出,地理大发现不仅仅是地理的“发现”,更改变了世界的整体格局。该学者强调地理大发现使得
A.西方优势开始形成
B.白银流向欧洲亚洲
C.洲际贸易开始建立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9.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在此作者认为,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A.西欧商品经济的进步发展 B.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10.在中世纪欧洲,香料被看作是上层社会的标志,其价格昂贵,被称为“黑色黄金”,一些贵族家庭会以香料来彰显自己的财力。16世纪以来,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寻常百姓的大众化商品。这反映了当时( )
A.近代商业贸易方式发生了变化 B.世界市场的逐步建立
C.香料受价格革命的影响 D.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11.下图是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某贸易航线图。甲为由马尼拉至阿卡普尔科的航线,乙为由阿卡普尔科至马尼拉的航线,据此可知( )
A.葡萄牙经营了横跨太平洋贸易 B.乙航线运输的白银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C.工业革命促进了甲航线的产生 D.有利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12.三角贸易随着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下面三幅如图分别是是新航路开辟初期、17—18世纪、19世纪前中期的三角贸易路线。其中17—18世纪以及19世纪前中期的三角贸易路线分别是
A.图一、图二 B.图二、图三 C.图一、图三 D.图三、图二
13.“全球航路的开辟,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以上内容属于( )
A.历史结果的阐释 B.历史事件的概括 C.历史原因的分析 D.历史过程的描述
14.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 )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开启美洲历史的新篇章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15.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社会的进步
B.美洲国家的独立
C.欧洲的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的扩展
16.如图是16—17世纪英格兰南部地租和主要产品价格指数变化曲线(以1510年为100)。这幅图反映出英国当时( )
A.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B.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C.社会转型进程加快 D.农业丧失主导地位
17.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圈地运动的发生 D.宗教改革的发端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某一历史事件时说:“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据此可知,这一历史事件( )
A.表明太平洋贸易发展迅猛 B.促使白银大量流入亚洲
C.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D.阻碍了美洲的经济发展
19.1492年8月3日拂晓,哥伦布率领3艘帆船和90名水手组成的远航船队,从西班牙的帕洛斯港启航,开始了横渡大西洋的首次航行。这次远洋航行开辟的航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海道大通,使得殖民地的财富,尤其是美洲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欧。这一状况
A.引发商业革命 B.导致西欧价格革命
C.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1.在17世纪,英国将塞拉利昂和几内亚海岸上游地区圈定为奴隶供应地,同期,法国主要从塞内加尔-冈比亚地区获得奴隶,荷兰主要从黄金海岸地区获得奴隶。至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共计贩运250万非洲黑人到美洲。以下不属于这一行为影响的是
A.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B.促进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C.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加剧了非洲的贫困与落后
22.读下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人口稳步增长 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
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 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
23.英国远离欧洲大陆,虽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欧洲国家,但由于历史及地缘因素,英国与欧洲总是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纵观近现代欧洲国际关系史,英国
A.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法国 B.一战后,主张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
C.二战前,成功构建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D.20 世纪 70 年代,正式融入欧共体
二、材料分析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92年和1498年的航海活动及其引起的移民和贸易关系的三个主要后果很值得人们注意,这里只能做简略描述。前两个主要后果是阿尔弗雷德·克罗斯佐所说的病菌和基因的“哥伦布交流”,欧洲人随身带来的病菌,乃是他们最强大的征服武器。他们在新世界横扫一切,因为当地居民对欧洲人带来的病菌毫无免疫力。到1650年,中美洲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的人口从原来的大约25000万减少到150万。“哥伦布基因交流”不仅涉及人类,而且涉及动物和植物。旧世界的欧洲不仅把自己而且把许多新的动植物引进新世界。通过哥伦布的交流,新世界也对旧世界有许多贡献,有些植物在欧洲、非洲和亚洲许多地区种植。当然哥伦布交流的第三个主要后果是新世界的金银对世界存量和流动的贡献。这也给了16世纪旧世界经济活动和贸易一个新的推动力。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给“哥伦布交流”概念作一个完整的解释,并指出“哥伦布交流”对中国的影响。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意】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材料二 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做了这样的评论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你能够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郑和之后再无这样的航海壮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三、论述题
26.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492年,哥伦布船队航行到达美洲,被誉为“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测。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问题二:交流与发展关键词: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问题一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运用问题三中的四个关键词,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历史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D
2.D
3.C
4.A
5.A
6.A
7.A
8.A
9.C
10.B
11.D
12.A
13.A
14.D
15.C
16.C
17.B
18.C
19.B
20.B
21.C
22.D
23.D
24.“哥伦布交流” 的概念:“哥伦布交流” 要是指原属于新旧世界各地没有联系的病菌、动物、植物等,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发生了空间地理上的大转换。具体而言,例如在农作物方面,原产于美洲的土豆、番茄、甘薯辣椒等作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被大航海贸易传播到了欧洲日大陆;而作为地广人稀的新大陆也为旧大陆提供了更多的土地,使得旧大陆诸如棉花、大豆等作物在美洲迅速发展。在另一方面,“哥伦布交换” 也传播了疾病(比如梅毒、天花) ,使无免疫力的美洲居民遭受了重创(人口从2500万降到了150万)。
对中国的影响:积极:高产美洲作物的引入,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力,如玉米、番薯、马铃薯、南瓜等近30种作物被引进;新的货币(如墨西哥银)传入我国,促进了我国的商业发展。消极:一些疾病也被传入我国,如梅毒,这危害了我国人民的健康。
25.(1)从描述原住民情况看,西班牙想把美洲变为殖民地。从列举当地物产看,欧洲人远航的目的是劫掠。
(2)原因: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场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这种贡赐贸易,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造成航海业每况愈下。
(3)观点:“世界历史”就是人类从相对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成为一个全世界密切联系的整体的历史过程。
论述: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最初是原始的、相对孤立与分散的人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这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重要节点。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发展,越来越使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人们越来越从全球的视角而不是以某个地区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历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
26.(1)答案一: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却到了美洲。(其他理由言之有理亦可。)
答案二: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如航海技术发展等。
答案三: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2)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