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3 20:3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将相和》教案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第6课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而成的课文。从情节上来看,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介绍了“将”“相”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过程,三个故事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联。从写法来看,本文的人物个性鲜明,作者高度尊重原著,通过对话、神态、动作描写塑造了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蔺相如,勇于改过的廉颇,赞美了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家国情怀。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第二课,在整个单元的策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篇课文《搭石》篇幅较短,主要渗透“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策略。而本课较长,需要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抓住“扩大视域,连词成句”这个教学重点,厘清文章脉络,感悟人物形象,切实提高阅读速度。五年级学生平时阅读中已经会不自觉地“连词成句”,但没有掌握系统的方法,学生间的差异也比较大。这堂课中,我尝试教给学生一些“连词成句”的方法。
什么是“连词成句”呢?根据教材导读提示,就是不要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地读。那么具体怎么做呢?课后的学习小伙伴提示了直观的学习方法,要一眼尽可能看到多的内容。然而,看得快不等于看得懂,因此,交流平台对此又进行了提升:“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这就充分凸显了该策略要注意“理解与速度并进”的深层内涵。
【教学目标】
1.在“不回读”的基础上,学习“连词成句”地阅读,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2.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形象。
3.能结合具体事例,有理有据地品评蔺相如形象,受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挑战,学习新策略
1.趣味挑战,速视练习。
限时快速看一段话,交流看到的内容。
2.交流体会,明确策略。
【设计意图: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为此,在学习运用特定阅读策略之前,应先唤醒或训练学生的相关前提技能。如,学习“运用连词成句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的前提技能是扩大视距,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运用一定的文本材料预先进行训练。本环节就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对“连词成句”的策略有所体会,避免直接讲述概念。】
二、初显身手,开题再练习
1.明晰任务,引入新授。
这节课,我们就要试着用这种方式来走进课文《将相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开题再练习。
(1)“闪读”课文出处。
学生交流一眼看到的内容。
(3)读题,了解“将”“相”。
【设计意图:阅读策略在本质上是对阅读规则、方法的使用。方法经过使用成为策略。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及其操作模型,并唤醒前提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本,将阅读规则、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以内化阅读策略,初步生成策略运用的心理模型。本环节中,教师充分重视并运用文章的出处并进行又一次的练习,充分激发学生学策略、用策略的意识。】
三、运用策略,整体感知内容
1.运用策略,初读课文。
指名读本课的阅读提示: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2.学生默读,教师计时。
3.交流方法,互学互鉴。
刚才的阅读中,你用了多长时间,是怎么读的呢?用上了哪些方法呢?指名交流。
4.反馈交流,检验收获。
(1)将相为什么不和呢?引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面”并板书。
(2)将相又是怎么和好的呢?引出“负荆请罪”并板书。
【设计意图:阅读策略是一个内隐的心理过程,本环节,教师注重两个方面的引导,促进学生内化策略。一是注重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学互鉴。二是教师的及时反馈,将运用某个阅读策略的过程,用形象、生动、精练的语言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比自己的策略思维过程,从中找出不足,在学习模仿中,汲取养分,学习正确的策略思维方式,培养自主阅读的思维能力。】
四、再用策略,品评人物形象
1.聚焦“完璧归赵”,读文感悟形象。
我们读历史故事,除了要把握内容,更要感受人物形象和品质。现在就让我们先走进第一个故事,聚焦蔺相如的风采。
(1)学生自读,画批相关语句,体会蔺相如的品质。
默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蔺相如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交流,分享收获。
2.全班交流,品评蔺相如形象。
3.依据学情,小结提升。
【设计意图:虽然本单元将“阅读速度”作为核心的训练目标,但也不意味着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时处处都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本单元除了提高阅读速度的练习,也设计了一些需要细细品味的练习,如本课当中的“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像这类体会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问题,需要学生细细品味,不宜提高阅读速度。
因此,本环节,教师就与学生共同提炼出“聚焦人物表现的相关语句,圈画批注,体会形象”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实践,学着将多个阅读方法综合运用,做到速读与精读有机结合,提高阅读的效率。】
五、快速浏览,结果“点睛”
1.对比阅读,结果“点睛”。
面对秦王时针锋相对的蔺相如,为什么处处避让廉颇呢?找找原因。
2.指导朗读,感悟爱国情怀。
3.总结全文。
4.下节课,由你们的老师带领大家细品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中的廉颇和蔺相如形象。
【设计意图:长文短教,引导学生再次聚焦人物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品读两人智勇背后的“大局观念”和“国家利益”,点出“将相和”的根本原因,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
六、课后延伸,引领阅读
推荐阅读《晏子使楚》《廉颇蔺相如列传》,继续在阅读中实践策略。
附板书设计
连词成句
将相和
本文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
廉颇 蔺相如
完璧归赵 勇敢机智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