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 遗传变异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不定向的
B.工具的使用,是古猿进化到人具有决定意义的姿态改变
C.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合成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
D.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
2.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下列现象中,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
A.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采用辐射诱变的方法培育出产量高、含油量也高的大豆新品种
C.把相同的小麦种子播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土地里,所结籽粒的饱满程度不同
D.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了一个无酒窝的孩子
3.下列生物的生殖过程中,能发生可遗传变异的是( )
A.黑头发染成金黄色头发
B.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
C.单眼皮手术变成双眼皮
D.韭菜经暗处理长成韭黄
4.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两片树叶”,这说明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下列变异现象中,属于不可遗传变异是( )
A.太空育种培育出超级草莓
B.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C.杂交水稻产生的高产性状
D.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患有色盲的孩子
5.在一块番茄种植区,棉铃虫泛滥成灾。为了高效灭虫,选择了一种新型农药进行喷洒。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棉铃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数量也逐渐增多。下列选项中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遗传变异 B.人工选择 C.生存竞争 D.自然选择
6.实验小组选择了两种区别较大的花生进行比较,发现大、小花生果实长度分别处于一定范围内,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大于小花生的平均值。下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
B.大小花生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不同
C.为保证实验的可靠性,每组的大小花生数量不少于30枚
D.大花生种到贫瘠的土壤,果实变小,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
7.下列生物变异的类型中,属于不遗传变异的是( )
A.袁隆平先生培育的杂交水稻
B.神舟飞船搭载种子进行太空育种
C.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的抗虫棉
D.农作物在贫瘠的土壤长得弱小
8.把同一品种的水仙花引种到别处栽培,由花多味香变成花少味淡,但再引种回原产地后,又是花多味香。此过程说明水仙花的这些性状( )
A.会遗传但不会变异
B.不会遗传也不会变异
C.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D.是由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9.下列有关人类遗传与变异现象或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
B.遗传病可以在人群中传染,我们要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被感染
C.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D.小明的皮肤被太阳晒黑,该性状变异仅由环境引发,遗传物质未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10.我国科研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用野生耐寒耐盐碱水稻和高产水稻杂交,成功培育出耐寒耐盐碱高产水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育种方法利用了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
B.水稻在盐碱地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仅由相关基因控制
C.通过该方法培育的耐寒耐盐碱高产水稻,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D.通过转基因技术也可培育既耐寒耐盐碱又高产的水稻
11.下列现象不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新品种
B.单眼皮美容成双眼皮
C.经太空搭载而培育出的太空甜椒
D.转基因发光猪
12.某同学去花卉市场买花,发现市场里的绣球跟家里同一品种的绣球花色不同。针对这一发现,该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选择30株生长状况相间,且处于花蕾期的绣球,进行了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编号 溶液 每株每次浇灌量/mL 绣球花色
1 0.1%的醋酸溶液(酸性) 200 全部蓝色
2 0.1%的碳酸钠溶液(碱性) 200 全部红色
3 清水(中性) a 全部紫色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吗 ”
B.表中a处,应为200
C.三组实验的绣球植株数量应该相同
D.实验中绣球的花色差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13.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小狗经训练后会算算术
B.单眼皮做过整形手术后变成双眼皮
C.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变得发达
D.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
14.下列实例,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节食锻炼后,身材变苗条
B.常在室外工作,皮肤变黝黑
C.通过手术,单眼皮变双眼皮
D.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患白化病的儿子
中国航天育种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神舟”飞船每次太空之旅都 会搭载玉米、辣椒、茄子等多种农作物种子,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农作物种子发生遗 传物质的改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良农作物新品种 。请完成下面小题。
15.太空茄子外面那层紫色的皮属于( )
A.上皮组织 B.机械组织 C.输导组织 D.保护组织
16.下列有关太空椒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太空椒种子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B.太空椒育苗过程中,种子的胚吸收营养,胚中的胚芽最先突破种皮
C.太空椒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含氮的无机盐
D.合理密植可提高大棚中太空椒的产量
17.下列内容是小明对生物学知识进行的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行为类型:鸟类的迁徙属于学习行为,与环境无关
B.生物的变异现象:高产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属于不遗传变异
C.植物生活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氮、磷、钾
D.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能降低大气湿度
18.某项生物学技术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X表示能合成胰岛素的人类细胞
B.该技术是在DNA分子水平上操作的
C.该技术应用了细菌繁殖速度快的特点
D.该技术可以引起可遗传变异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9.如图是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长颈鹿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的个体之间存在着颈长的和颈短的差异.这种差异属于 . (选填可遗传变异或不可遗传变异)
(2)图②和图③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 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并且繁殖下一代.颈短的个体因为食物不足,被淘汰掉.
(3)上述现象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 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
(4)生物通过 和自然选择,不断的进化着.
20.人们对于遗传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渐深入到了基因水平,对生物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生命活动的本质。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它是由 组成的。
(2)1909年摩尔根选择了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图一所示)的果蝇进行研究,雄性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
(3)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具有独特的结构,并通过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图二中的[ ] ,该分子上包含特定 的片段就叫基因。
21.人类对生物技术的使用历史悠久,生物技术对人类的生活影响深远。下面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足迹追寻生物技术的过去,并展望生物技术的未来。
(1)遗传育种是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它也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生物技术。我国现代育种工作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享誉世界的遗传育种成果是 。
(2)20世纪以来,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细胞和分子水平。下面的图一图二所表示的现代生物技术分别是 、 ,图三的动物,基因经过现代的生物技术改造,其乳房成为了 。
(3)现代生物技术逐渐进入百姓生活,为食品、医疗等带来了福音,并将继续造福于人类,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中包括( )
A.转基因食品可能影响人类的健康
B.克隆人可能对人类现有的法律、伦理、道德和观念形成冲击
C.如果应用于战争,将会带来可怕的灾难
22.在20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果蝇成为经典遗传学的“主角”,被誉为“培养”诺贝尔奖得主的小昆虫。下图分别为果蝇发育过程、体细胞染色体、杂交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25°C条件下,果蝇约10-12天繁殖一代。如图一所示,像果蝇这样的发育过程称 。
(2)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据图二判断,该果蝇性别为 ,其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3)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果蝇翅型的不同表现类型,它是由染色体上的 控制的。
(4)果蝇的长翅和残翅基因位于b染色体上。甲为长翅,乙为残翅,两只果蝇杂交,产生子一代。若子一代均为长翅,则显性性状是 。让子一代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二代的性状表现为 。
(5)在一个风力较大的小岛上,多数果蝇是残翅的,从是否利于生存的角度分析,果蝇的残翅属于 变异;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 ,不断进化。
23.生物的变异
(1)生物的变异是 存在的。变异首先取决于 的不同,其次与 也有关系。
(2)变异的类型
①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 。
②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注意:有利还是不利,是针对变异的生物本身而言。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例子:人工选择育种、 (原理:基因重组)、 (原理:基因突变)。
24.白化病是由于酪氨酸酶缺乏或功能减退导致的一种遗传性白斑病,也是人类常见的遗传病之一。如图为白化病的家族遗传图谱(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在遗传学中称为一对 ,1号个体和2号个体生下的孩子患白化病,这种变异属于 (填“可遗传变异”或“不可遗传变异”)。
(2)由遗传图谱可以推断,显性性状是 ,做出该推断的依据是 (填字母)。
A.I-1×I-2→Ⅱ-6 B.I-3×I-4→Ⅱ-8 C.Ⅱ-7×Ⅱ-8→Ⅲ-11
(3)据图推测11号个体中的Y染色体最终来源于I代的 号个体。
(4)为响应国家的三孩生育政策,7号个体和8号个体决定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肤色正常的概率是 。
25.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太空细胞的空间实验展示,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在太空的微重力作用下有些基因表征会发生改变,关于心肌细胞的这种变异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研究心肌细胞在太空中的变化可以为将来的太空事业做出贡献
B.心肌细胞的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C.心肌细胞的变异是定向的,可控的
D.心肌细胞在太空中发生的变异不一定是有利变异
26.北京鸭由绿头鸭祖先种驯化而来,通身为白色羽、体型肥硕,而绿头鸭为有色羽、体型纤瘦。为研究北京鸭遗传和代谢的特点,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
(1)已知基因M与禽类的羽色相关。为确定羽色的遗传特点,进行图1所示杂交实验。据图1可知,有色羽和白色羽是一对 ,其中 为隐性性状。
(2)家禽体型增大是提高肉质产量的前提。已知基因P能调节和控制禽类体型的大小。
①对绿头鸭与北京鸭中的基因P调控不同器官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颜色越深表示调控强度越大。
据图2可知,与绿头鸭相比,北京鸭的基因P对上述器官的调控特点为 ,使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型变得肥硕。
研究表明,在基因P调控下,北京鸭和绿头鸭对饲料的利用率存在差异。表现为北京鸭进食量明显高于同龄的绿头鸭,但其血糖水平与绿头鸭的持平。
请据此推测北京鸭体型肥硕的原因,选填字母补充在图3中 , , 。
a.食管(道)b.小肠c.升高d.降低
e.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储能物质f.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3)综上所述,生物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北京鸭的优良性状是遗传变异和人工选择的结果。若采用 技术,可将基因M或基因P转入家禽体内,以期改良家禽的性状。
27.以下是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图示,其中A、B、C三项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的生物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现象,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形成 。
(2)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是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认识,这是指图中的[ ] 的多样性。图中C指的是 的多样性,农村田野里常见不同品种的鸟类长相各异,这是由[ ] 的多样性造成的。
(3) 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在田间道路旁的树木上搭建鸟巢,以便于鸟类取食和生殖,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 保护,该保护方法的主要形式是 。人类不能随意捕杀任何一种动物,是因为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8.番茄水分充足、口感酸甜,是大众喜爱的蔬菜,也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材料。
(1)图甲中的细胞取材自图乙中的 部分。
(2)图丙中,对番茄的遗传变异起控制作用的结构是[ ] 。我们吃番茄时感受到酸甜的味道,与这些味道相关的物质主要贮存在[ ] 中。
(3)与图甲中的细胞相比,番茄植株的叶肉细胞内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4)观察发现构成番茄植株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包括 →番茄植株。
29.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色觉障碍,患者会对红色和绿色分辨不清,也是人类常见的遗传病之一。下图为红绿色盲的家族遗传图谱(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请结合图谱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在遗传学中称为一对相对性状,1号个体和2号个体生下的孩子患红绿色盲,这种变异属于 (填“可遗传变异”或“不可遗传变异”)。
(2)由遗传图谱可以推断,显性性状是 ,做出该推断的依据是 (填字母)。
A.I1×I2→II6 B.I3×I4→II8 C.II7×II8→Ⅲ11
(3)据图推测11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最终来源于Ι代的 号个体。
30.【科学思维】人们对于遗传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渐深入到了基因水平,对生物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生命活动的本质。请据图分析回答:
(1)学完生物遗传相关知识后,某校生物项目小组用图一所示的概念图梳理出遗传物质及其结构之间的关系。由此判断,图中的1主要由 组成,3是 片段。
(2)该小组的同学继续循着科学家的足迹,对豌豆花位置(图二所示)的遗传情况进行了探究,相关基因用E、e表示。其探究结果统计如下表,请你进行科学推算: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代腋生数量 子代顶生数量
一 腋生×腋生 862 0
二 腋生×腋生 622 199
三 ? 436 429
四 腋生×顶生 852 0
①豌豆的花腋生与花红色不是一对相对性状,理由是 。
②组合二中,亲本都是腋生,子代却出现了顶生,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其中腋生子代中为纯合基因型的比例是 。
③组合三中,亲本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④根据组合 或 均可以判断腋生、顶生的显隐性。
31.果蝇个体小,饲养容易,繁殖力强,在25℃时,12天就可繁殖一代,每对果蝇一次可繁殖几百个后代,而且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因此,在遗传学研究中,果蝇是一种极好的实验材料。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一所示,其翅型的遗传具有如图二所示的特点(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请分析作答。
(1)由图一可知,雄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
(2)图二中,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子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的数量比例约为 。果蝇的残翅属于 (选填“可遗传变异”或“不可遗传变异”)。
(3)现有一只长翅雌果蝇,为了检测其基因组成,让它与 (写性状类型)雄果蝇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后代:
①若后代 ,则该长翅雌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
②若后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则该长翅雌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
32.果蝇体积小,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遗传物质简单,常被用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灰身、黑身两种果蝇(分别用B、b表示显、隐性基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多对果蝇的繁殖进行实验观察,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亲代 亲代果蝇数 子代
黑身 灰身
甲 灰身×灰身 10对 298 1526
乙 黑身×黑身 10对 1910 0
丙 灰身×黑身 10对 800 1135
(1)根据表中 组的实验数据可知, 为显性性状,该组实验中亲代的基因型为 。
(2)甲组中灰身果蝇生出了黑身果蝇,这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现象。
(3)请你根据题干给出的字母,写出该实验中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 。
(4)为测定甲组子代某一灰身果蝇的基因组成,可选取 基因型的个体与该灰身果蝇进行杂交,若能后代个体中出现隐性性状,则可判断该灰身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
(5)用射线对果蝇进行长时间照射后,进行繁育,得到一种新型变异品种,这种方式获得的变异属于 (选填“可遗传变异”或“不可遗传变异”)。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详解】A.生物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A错误。
B.能直立行走,是猿进化到人最大的姿态改变,B错误。
C.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合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C错误。
D.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所以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D正确。
故选D。
2.C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BD.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诱变培育的大豆新品种、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了一个无酒窝的孩子,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BD不符合题意。
C.相同的小麦种子籽粒的饱满程度不同,是由水肥条件不同的土地的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故选C。
3.B
【分析】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ACD.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黑头发染成金黄色头发”、“单眼皮手术变成双眼皮”和“韭菜经暗处理长成韭黄”,都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ACD错误。
B.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的抗虫性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B正确。
故选B。
4.B
【分析】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遗传变异。
【详解】A.太空育种培育出超级草莓,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故A错误。
B.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变异,故B正确。
C.杂交水稻产生的高产性状,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故C错误。
D.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患有色盲的孩子,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故D错误。
故选B。
5.D
【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详解】A.达尔文认为,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有利于变异,有利于在生存斗争争存活下来,并继续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A错误。
B.人工选择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培育新品种的过程,B错误。
C.生存竞争是指生物为了食物和空间等进行斗争,C错误。
D.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棉铃虫的抗药性的产生机制是这样的:棉铃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药物对棉铃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生了棉铃虫抗药性。所以,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棉铃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数量也逐渐增多,D正确。
故选D。
6.A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A错误。
B.不同品种的花生主要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B正确。
C.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大、小花生品种中分别随机取出不少于30粒果实进行测量,取平均值,有利于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C正确。
D.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无机盐,因此在这样的土壤中所收获的种子将会变小,这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D正确。
故选A。
7.D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袁隆平先生利用不同品种的水稻培育出高产的新品种,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A错误。
B.神舟飞船搭载种子进行太空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的原理,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以遗传,故B错误。
C.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的抗虫棉遗传物质也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故C错误。
D.农作物在贫瘠的土壤长得弱小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D正确。
故选D。
8.D
【分析】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单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把同一品种(遗传物质相同)的水仙花引种到别处(环境发生改变)栽培,由花多味香变成花少味淡,再引种回原产地后,又是花多味香,说明这种性状的改变仅是单纯的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根据分析,这是不可遗传变异,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D
【分析】(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精子或卵细胞只获得成对基因中的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受精卵中的基因又恢复成成对存在。(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故A错误。
B.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不会在人群中传染;传染病可以在人群中传染,我们要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被感染,故B错误。
C.性状受环境与基因共同影响。所以,出现频率高的性状并不一定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并不一定是隐性性状,故C错误。
D.小明的皮肤被太阳晒黑,该变异仅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属于不可遗传变异,故D正确。
故选D。
10.D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详解】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该育种方法利用了遗传的多样性。故A错误。
B.水稻在盐碱地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故B错误。
C.通过该方法培育的耐寒耐盐碱高产水稻,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故C错误。
D.若将海水稻的耐盐碱基因转育到第三代超级稻上,要培育出既耐寒耐盐碱又高产的水稻,故D正确。
故选D。
11.B
【分析】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A.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的高产抗倒伏小麦新品种,是从基因层面进行的优质基因重组,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A正确。
B.单眼皮美容成双眼皮,仅仅是通过医学技术改变了单眼皮这一形状,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是由于环境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错误。
C.经太空搭载而培育出的太空甜椒,经过宇宙射线的照射,诱导太空椒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
D.转基因发光猪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了荧光基因,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B。
12.D
【分析】1.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2.不遗传变异指的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不可遗传给下一代。
3.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异,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详解】A.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吗?A正确。
B.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吗?除土壤溶液的酸碱度不同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因此表中a处应为200,B正确。
C.三组实验的绣球植株数量应该相同,并都放在光照条件下培养,这样有利于控制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C正确。
D.实验中绣球的花色差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D。
13.D
【分析】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BC.小狗经训练后会算算术、单眼皮做过整形手术后变成双眼皮、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变得发达,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BC不符合题意。
D.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D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分析】按照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可以把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节食能够减少能量的摄入,通过多练能够消耗能量,从而使体重减少,身材变苗条,这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A不符合题意。
B.常在室外工作,皮肤变黝黑,是由于外界环境中的光照、温度等因素导致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手术,单眼皮变双眼皮,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患白化病的儿子,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D 16.B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
15.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机械组织主要起保护和支撑作用,主要分布在茎、叶柄、果皮等结构中。输导组织能够运输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太空茄子外面那层紫色的皮位于最外面,起到保护作用,应该属于保护组织。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A.太空椒种子的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属于可遗传变异,A正确。
B.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B错误。
C.根尖的成熟区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太空椒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含氮的无机盐,C正确。
D.合理密植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使太空椒增产,D正确。
故选B。
17.C
【分析】(1)动物的行为按照其获得途径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按照行为的功能可以分为取食行为、社群行为、领域行为、斗争行为等。
(2)生物体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亲代与子代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叫做变异。
(3)植物的生活需要各类不同的无机盐,其中需要含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4)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有重要意义。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提供动力;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增加大气湿度;蒸腾作用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水循环。
【详解】A.鸟类的迁徙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同时,鸟类的迁徙与环境密切相关,因为迁徙是鸟类为了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和繁殖场所而进行的,A错误。
B.高产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是通过人为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从而得到具有高产特性的后代。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B错误。
C.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氮、磷、钾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三种无机盐。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对茎叶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磷是构成核酸、磷脂和许多酶的重要成分,对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钾能使植物体的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C正确。
D.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能增加大气湿度,降低叶片温度,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所以D错误。
故选C。
18.A
【分析】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
【详解】A.图中细胞X是由导入人胰岛素的细菌分裂形成的,因此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群,A错误。
B.通常,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可见,转基因技术是在DNA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技术,B正确。
C.根据题图,转基因技术应用了细菌繁殖能力强,代谢速度快的特点,C正确。
D.因为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同物种间),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因此转基因技术可以引起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A。
19. 可遗传变异 颈长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
【详解】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1)长颈鹿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的个体之间存在着颈长的和颈短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因此属于可遗传变异。
(2)图②和图③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颈长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并且繁殖下一代;颈短的个体因为食物不足,被淘汰掉。
(3)上述现象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4)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的进化着。
20.(1) 成对 DNA和蛋白质
(2)3对常染色体+XY
(3) 3DNA 遗传信息
【分析】由图一可看出,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图二中1是染色体,2是蛋白质,3是DNA。
【详解】(1)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2)由图一可看出,雄性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3对常染色体+XY。
(3)图二中的3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信息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
21.(1)杂交水稻
(2) 克隆 转基因技术 生物反应器
(3)ABC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1)
遗传育种是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它也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生物技术。我国现代育种工作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享誉世界的遗传育种成果是超级杂交水稻。
(2)
由图可知,图一表示的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图二表示的是转基因鼠的获得过程是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某种生物的某种基因导入一只小鼠的受精卵里,使小鼠获得此基因,从而产生了转基因鼠。因此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鼠”是指基因组中转入了其他生物的基因后培养出的鼠。图三中的动物,基因经过现代生物技术改造,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3)
生物技术在食品方面、材料方面、能源方面、农作物和花卉生产、畜禽生产、疾病预防、疾病诊断、疾病治疗、污染监测、污染治理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明显的或潜在的威胁或一些社会伦理问题,有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如生物武器,以及转基因生物对环境的安全问题和克隆人技术的伦理问题。转基因食品也有缺点: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且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损害。更有研究表明,试验用仓鼠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到其第三代,就绝种了。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转基因生物改变了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应慎重对待。伦理问题:克隆技术一旦用于人类自身,人类新成员就可以被人为地创造,成为实验室中的高科技产物,他们不是来自合乎法律与道德标准的传统的家庭,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间的相互人伦关系必将发生混乱。人们很难想象和接受这种对人类社会基本组织 家庭的巨大冲击。这对人类社会现有法律、伦理、道德产生威胁,对人类的观念是严峻的挑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生物技术若应用于战争如生物武器,会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影响难以估计,甚至会影响整个人类生存的安全。因此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转基因食品可能影响人体自身的健康,克隆人可能威胁人类现有法律、伦理、道德和观念,生物技术应用于战争,会是一场可怕的灾难。故选ABC。
22.(1)完全变态发育
(2) 雌性 abcX
(3)基因
(4) 长翅 长翅和残翅
(5) 有利 自然选择
【分析】(1)图一中:Ⅰ是受精卵、Ⅱ是幼虫、Ⅲ是蛹、Ⅳ是成虫,果蝇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完全变态发育。
(2)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1)
如图一所示,像果蝇这样的发育过程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称完全变态发育。
(2)
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则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3对+XY(或6+XY),雌性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3对+XX(或6+XX)。果蝇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所以,据图二判断,该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X,故其性别为雌性,其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abcX。
(3)
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生物的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所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果蝇翅型的不同表现类型,它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4)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二种性状,而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可表示为AA、aa),子一代是杂合子(基因组成可表示为Aa)。所以,甲为长翅,乙为残翅,两只果蝇杂交,若子一代均为长翅,则显性性状是长翅,隐性性状是残翅。让子一代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子二代的性状表现为长翅和残翅,比例为3:1。
(5)
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因此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适应环境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不适应环境的变异是不利变异。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所以,在一个风力较大的小岛上,多数果蝇是残翅的,从是否利于生存的角度分析,果蝇的残翅属于有利变异;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23.(1) 普遍 遗传物质 环境
(2) 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如割双眼皮
(3)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分析】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2)①结合分析可知,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如割双眼皮。
(3)生物中的育种方式主要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它们利用的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所以,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24.(1) 相对性状 可遗传变异
(2) 肤色正常 C
(3)4
(4)75%/3/4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在遗传学中称为一对相对性状。
1号个体和2号个体生下的孩子患白化病,该白化病的性状改变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导致的,故属于可遗传变异。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A.I-1×I-2→Ⅱ-6,三者的性状相同,都是肤色正常的个体,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B.I-3×I-4→Ⅱ-8,三者的性状相同,都是肤色正常的个体,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C.Ⅱ-7×Ⅱ-8→Ⅲ-11,Ⅲ-11是白化病患者,Ⅱ-7和Ⅱ-8都是肤色正常的个体,故判断肤色正常为显性性状,白化为隐性性状。
(3)人的性别遗传图解:
由图可知Y染色体只能够由父传给儿子。所以11号个体中的Y染色体最终来源于I代的4号个体。
(4)因为肤色正常为显性性状,故7号个体和8号个体的基因组成中必有显性基因D;Ⅲ-11为白化个体,为隐性性状,其基因组成必为dd,根据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这一对隐性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所以,7号个体和8号个体的基因组成必为Dd。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肤色的遗传图解如下:
由图可知,这个孩子肤色正常的概率是3/4。
25.C
【分析】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研究心肌细胞在太空中的变化可以为将来的太空事业做出贡献,A正确。
B.心肌细胞的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B正确
C.自然界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且是不定向,不可控的,C错误
D.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心肌细胞在太空中发生的变异不一定对人的生存有利,即不一定是有利变异,D正确。
故选C。
26.(1) 相对性状 白色羽
(2) 强度大、时间长
b c e
(3) 基因 转基因
【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3.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详解】(1)有色羽和白色羽是禽类毛色不同表现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子一代是有色羽,子二代出现白色羽,则白色羽是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2)基因P能调节和控制禽类体型的大小。由图2知,北京鸭的基因P调控的强度比绿头鸭大,时间长,导致北京鸭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型变得肥硕。b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北京鸭进食的营养物质在b小肠内吸收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被吸收回到血液,体内血糖浓度c升高,此时胰岛素含量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体内过量的e葡萄糖会被转化为脂肪等储能物质,在生长过程中,脂肪等储能物质持续积累,就造成体型肥胖。
(3)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由(1)(2)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新品种。故若采用转基因技术,可将基因M或基因P转入家禽体内,以期改良家禽的性状。
27.(1)生物多样性
(2) A生物种类/A物种 生态系统 B基因/B遗传
(3)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就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 生态平衡
【分析】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因此由图可知,A指的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指的是基因多样性;C指的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2)A生物种类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生物物种的多样性;B基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生物和环境构成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和保护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爱的狗狗们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由题1图中的B基因多样性决定的。
(3)生物的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鸟作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在农田田间道路旁的树木上搭建人工鸟巢,以便于鸟类取食和生殖,以此对鸟进行就地保护。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人为的大量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有益动物,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会影响生态平衡。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8.(1)果肉
(2) ③细胞核 ⑤液泡
(3)叶绿体
(4)细胞→组织→器官
【分析】图甲是营养组织;图丙: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液泡。
【详解】(1)图甲中的细胞壁薄,液泡大,储藏营养物质,因此属于营养组织,取材自图乙中的果肉部分。
(2)③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⑤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多种物质,包括一些甜味、酸味等物质。
(3)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可见,与图甲中的细胞相比,番茄植株的叶肉细胞内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4)甲中的细胞群可以构成营养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有机结合起来,共同组成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那么一株番茄植株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番茄植株。
29.(1)可遗传变异
(2) 正常色觉 C
(3)2
【分析】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①1号个体和2号个体生下的孩子患红绿色盲,该性状的改变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导致的,因此属于可遗传变异。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A.I1×I2→Ⅱ6,三者的性状相同,都是色觉正常的个体,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B.I3×I4→Ⅱ8,三者的性状相同,都是色觉正常的个体,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C.Ⅱ7×Ⅱ8→Ⅲ11,Ⅲ11是红绿色盲患者,Ⅱ7和Ⅱ8都是色觉正常的个体,故判断色觉正常为显性性状,红绿色盲为隐性性状。
因此,显性性状是正常色觉,依据为C。
③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因为11号个体是男性,染色体的组成是XY,患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来自7号个体。7号个体的X染色体分别来自1号和2号,又因为1号个体不患病。因此,携带患病基因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2号。因此,据图推测11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最终来源于Ι代的2号个体。
30.(1) DNA和蛋白质 基因
(2) 豌豆的花腋生与花红色是同种生物的两种性状 变异 1/3 Ee、ee 组合二/组合四 组合四/组合二
【分析】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分析题图:1是染色体、2是细胞核、3是基因。
【详解】(1)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图一中的1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3是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2)①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豌豆的花腋生与花红色不是一对相对性状,理由是豌豆的花腋生与花红色是同种生物的二种性状。
②组合二亲本都是腋生,子代出现了顶生,这种亲子间在性状的差异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其子代腋生与顶生的比例近似3:1,可以推知亲本的基因组成是:Ee(腋生)、Ee(腋生),其遗传图解为: 由遗传图解可知腋生子代中为纯合基因型的比例是1/3。
③组合三的子代腋生与顶生的比例近似1:1,可以推知亲本的基因组织是:Ee(腋生)、ee(顶生)。
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组合二,亲本都是腋生,而子代出现了亲本没有的性状顶生,可以判断花顶生是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子代只出现其中一种性状,则子代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组合四子代只出现腋生,可以判断腋生为显性性状。
31.(1)3条常染色体+X或3条常染色体+Y(只写一个不得分)
(2) Aa和Aa(只填一个Aa不得分) 3:1 可遗传变异
(3) 残翅 全是长翅
【分析】(1)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则可以判断出子代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可以判断出子代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
(4)图一:甲为雄性果蝇,乙为雌性果蝇;图二:亲代都为长翅,子代有长翅和残翅。
【详解】(1)根据图一可知,果蝇体细胞内含有4对染色体,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是由X、Y染色体决定,因此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则图一中的甲是雄性果蝇;雌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则图一中的乙是雌性果蝇,因此雄性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3对常染色体+XY,则雄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3条常染色体+X或3条常染色体+Y。
(2)都是长翅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残翅,则可以判断出残翅为隐性性状,长翅为显性性状。子代出现隐性性状——残翅,则基因组成一定是两个隐性基因aa,其中一个隐性基因a来自父本,另一个隐性基因a来自母本,由于亲代都是显性性状,则一定含有显性基因A,因此亲代的基因组成都是Aa,即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为Aa和Aa,则子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的数量比例约为3:1,原因如下图:
果蝇残翅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3)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只看性状无法判断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但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一定aa,因此现有一只长翅雌果蝇,为了检测其基因组成,应让它与残翅雄果蝇(基因组成为aa)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后代,根据后代的性状可以判断该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
①当该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时,与残翅果蝇杂交产生的后代都为长翅,原因如下图:
②当该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时,与残翅果蝇杂交产生的后代有长翅,也有残翅,原因如下图:
32.(1) 甲 灰身 BB×BB、BB×Bb、Bb×Bb
(2)变异
(3)BB、Bb
(4) bb Bb
(5)可遗传变异
【分析】(1)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隐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则可以判断出子代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可以判断出子代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详解】(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根据甲组亲代均为灰身,而子代出现新的性状黑身,则灰身为显性性状,黑身为隐性性状。灰身为显性性状,则灰身基因组成可能是BB也可能是Bb。甲组合中亲代的基因组成是BB×BB、BB×Bb、Bb×Bb。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组合甲中,灰身果蝇生出了黑身果蝇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3)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因此,该实验中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BB、Bb。
(4)为测定甲组子代某一灰身的基因组成,可选取黑身果蝇(基因组成是bb)的个体与该灰身果蝇进行杂交。由于灰身为显性性状,其基因组成是Bb或BB;黑身为隐性性状,其基因组成是bb,因此如果后代有黑身果蝇,说明亲代灰身含有隐性基因b,则亲代灰身果蝇基因组成为Bb。
(5)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种变异叫做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射线对果蝇进行长时间照射会改变果蝇的基因,这种方式得到的新型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