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课时1)品味词的语言,分析词的意象,领会词的 ,训练诗词的阅读方法,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意境①以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片段导入新课;②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
③通过学习本词,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在涵咏中去感受作者思想情感;
④领会词的意境及写作风格。
⑤讨论探究意象与意境在表达词人感情方面的其作用。
⑥课堂检测。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诗词知识,了解象与意境的区别与作用。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注释:①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雄鹰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隼,一种凶猛的鸟。吸张,收缩与扩张。②矞矞皇皇:形容生机勃勃。③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发着耀眼的光芒。干将,古代宝剑名,常和莫邪并说,泛指宝剑。硎,磨刀石。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青天,脚踏着黄土大地。课前播放《恰同学少年》电视剧青年毛泽东背诵《少年中国说》片段,营造课堂气氛。http://www.jtyhjy.com/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mediaVo.resId=55c467a0af508f0099b1c54b毛泽东,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湘潭韶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走进作者写作背景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
自由。
怅廖廓,
问苍茫大,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qìn )
( zhēng róng )
( gě )
( liáo )( kuò )
( qiú)
(è)
(jú)
(xié)(1)沁园春
(2)峥嵘岁月
(3)百舸争流
(4)怅寥廓
(5)挥斥方遒
(6)浪遏飞舟
(7)橘子洲
(8)携带
认准字音意象与意境在诗词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
何为意象?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如“月亮”是一种客观事物,但诗人把它写进诗词,用以表示皎洁、清冷、团聚、离散等情调,它就含有了诗人的情感意趣,就成为意象了.又如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雁代表思乡和漂泊,菊代表高洁、隐逸、飘零,竹代表正直、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阑干代表思念、寂寞和离愁等。
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如《天净沙·秋思》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十个意象来表现凄凉萧瑟的秋天,营造出游子凄凉孤寂、悲秋思乡的意境。
长知识意象:万山、层林、红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意象:碧江、飞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意象:飞鹰意象:游鱼:这七句话描述了怎样的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这些意象与词人的感情有什么关系?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红叶碧江、飞舟飞鹰、游鱼色彩绚烂
生机勃勃问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激昂慷慨《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特点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竞相向上、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以壮景抒豪情意象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思考:面对眼前的秋景,突然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突兀吗?最后三句在起什么作用?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 作用:内容上,这一问透露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阙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描绘了绚丽的生机勃勃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然后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1、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课件18张PPT。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课时2)理解诗人塑造的艺术形象及抒情方式,品味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1、以《沁园春视频》导入
2、分析诗人下阕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3、理解诗人所运用的抒情方式
4、比较阅读
5、课后作业以《沁园春朗诵视频》导入,需单击播放。同为胸怀天下的英雄,都有叱咤风云的梦想:苏轼悼古之伟人,壮怀之中难免自伤;毛泽东忆昔日同窗,豪情满怀又见深情http://www.jtyhjy.com/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mediaVo.resId=55c46992af508f0099b1c54d 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回忆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
?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
?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
?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峥嵘岁月下阕给我们塑造了一群怎样的革命青年形象?年青有朝气、有才华有抱负、有热情、有力量关心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浊扬清的文章,视军阀如粪士,蔑视反动统治者。如何理解“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里写当年和同学战友到水深的地方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多么大的气魄!)说明青年具有怎样的精神?激流勇进、奋发向上、敢作敢为你认为他只是在回忆游泳这件往事吗?如不是,为什么?其实他是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既是深情怀念,同时也虚指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显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情中显志下阕:记忆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蔑视权贵、以天下为己任,改造中国的凌云壮志和博大胸怀情中显志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入境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 主人公:立--看--问--忆(景)
心情:昂扬之情 -- 忧思之情-- 意气风发
纵观全词,诗人用词形象精炼,风格大气豪迈,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壮烈情怀。
全词上阕写景,意境开阔,气魄豪迈,;下阕抒情,胸怀博大,斗志昂扬。 比较阅读毛泽东和陆游同题的词 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分析: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乐观的,无私的。而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愁苦、寂寞又孤芳自赏,坚守节操至死不渝,这皆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毛泽东是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革命家,乐观又无私;陆游是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以抗金收复失地为自己的使命,但却不得志。尽管如此,他却没改变过自己的志向,所以他笔下的梅花愁苦、寂寞又孤芳自赏。炼字,又称“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炼字的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这首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具体表现在哪里?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摹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而“击”字与“遏”字,则传神描绘出青年一代激流勇进、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气概。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
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试简析。(6分)
2、试析“燃”字的妙用(5分)
?1、诗人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写看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风(和风)。(每答对一个角度并分析得2分)
2、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2分)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1分)烘托出女主人公的喜悦心情。(2分)
课件36张PPT。 第一课 诗二首再别康桥1、了解徐志摩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了解新月派诗歌相关常识,欣赏本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特点。
(一)花儿与少年节目关于剑桥大学的视频导入新课;
(二)介绍诗人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三)分析欣赏全诗;探索它美的奥妙。
(四)由本诗总结新月派诗歌“三美”特色;
(五)课堂检测;用闻一多的《死水》进行训练。
(六)用汪国真的《江南雨》进一步强化“三美”知识点。花儿与少年关于剑桥大学的视频,导入到康桥,到再别康桥,
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旷世才子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与闻一多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二)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再别康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思考一诗人先写“轻轻的我走了”,后写“悄悄的我走了”,试分析“轻轻”“悄悄”的妙用?“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有什么深刻含义?由于诗人对康桥世界的无限依恋,百般珍惜,不愿其完整受到人为损伤,不愿其纯洁受到半点污染,不愿破坏这种心境和氛围,故用轻轻和悄悄。诗人“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意在告白“康桥理想”的破灭,隐喻诗人游历英国而一无所获,折射出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思考二为什么连用三个“轻轻的”? 三个“轻轻的”写出诗人只身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诗人不愿意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做依依惜别。
感情温柔细腻,节奏轻缓,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思考三“柳”本是绿色的,为什么作者说是“金柳”?作者是在傍晚来到母校的,夕阳辉映着柳树,给柳树镀上一层金光。
作者为什么把柳树说成是“新娘”?
新娘是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男人一生中最激动的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可见诗人内心多么迷恋康桥,这一比喻独具匠心,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极度迷恋。思考四“招摇”是什么意思?水草为什么而“招摇”?招摇:本意指故意张声势引人注意。
本文写出了小草对诗人点头致意,欢迎诗人的到来。“甘心”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醉了,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爱恋。思考五“虹”“梦”是怎么的形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虹”七彩、静止,“梦”奇异、美丽的。这里用虹与梦的美丽奇异写出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寻梦”的“梦”指什么?第五节写什么?第五节紧承第四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这里“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对逝去的康桥留学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思考六诗人为什么不能“放歌”?为什么而“沉默”?离别,黯然神伤,“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别情缕缕,离绪重重,虽然是全诗的高潮,却是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表达了诗人对母校深深的离情。思考七“不带走一片云彩”是什么意思?康桥永远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照应了开头。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图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榆阴浮藻清潭图5感情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6情绪低落
黄昏夏虫沉默图7难舍难分
招手惜别云彩图意境,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再别康桥》课文朗诵视频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朗诵背景音乐 这首诗很美,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一处处美妙的意境,如烟似波的离情别绪。这些美的奥秘在哪呢?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领略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1923年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粱实秋等。他们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三美”)理论,被人评为“带着镣铐跳舞”)的新格律理论,此理论对中国现代诗坛、对徐志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月诗派闻一多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残羹剩菜。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出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4.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音乐美: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整齐,各节大体押韵,双行押韵,每节换韵,全诗节奏鲜明、和谐,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有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有五彩缤纷的”,鲜艳照人的”,从而显示出油画般的绘画美。建筑美: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十分整齐。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江南雨
汪国真
江南也多晴日????????但烙在心头的???????却是 江南的??????????蒙蒙烟雨 ???????江南雨斜斜???????江南雨细细?????????江南雨斜斜成檐前翩飞的燕子????????江南雨细?细成荷塘浅笑的涟漪 ??????????????????????????????????????? 江南雨???????????是阿婆河边捣的衣????????????????????江南雨???????? 是阿妈屋前舂的米????????????????????江南雨??????????是水乡月上柳稍的洞箫?????????????????????江南雨??????????是稻田夕阳晚照的竹笛 ???????????????????江南雨中??????????????有一把圆圆的纸伞???????????????????江南雨外?????????????有一个圆圆的思绪 ??????????????????江南雨有情??????????绵绵的使江南人不想离别???????????????????江南雨有意?????????密密的使乡外人不愿归 答案:音乐美,本诗共五节,全诗大致押“i”的韵,句与句
之间前后衔接,又多用叠词,音节优美和谐,富有节奏感。
建筑美,全诗共五节,除第一节外,其余都是短长句相
结合,每节短长句字数相同,既整齐划一,有错落有致,结构
上给给人美感。
绘画美,全诗选用“烟雨”“燕子”“涟漪”“捣衣”
“纸伞”等意象,构成一幅幅美丽的江南雨景图,表达了诗人
对故乡江南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再见课件21张PPT。雨巷戴望舒深刻体会诗中别具一格的意象,象征手法,朦胧典雅的诗歌风格。以歌曲《雨巷》导入新课,
雨巷与诗人戴望舒生命的轨迹
“丁香”是诗人一生遥不可及的梦
象征手法游走与现实与古典之间
课堂检测
课前播放《雨巷》朗诵视频,单击播放。在这细雨纷纷的江南小巷
一个丁香般的女孩 撑一把油纸伞
淡雅梳妆 双眸清澈 轻风飘然
从古典琴弦的纯音中走来
从清丽画绢的余香中走来
从诗意河韵的婉约中走来
从水榭亭花的园林中走来
楚楚动人之间 带来了丁香花的气息
拂去了尘世间的浮华
定格为笔下优美的诗篇
http://www.jtyhjy.com/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mediaVo.resId=55c46b54af508f0099b1c553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复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望舒是神话中为月驾车之神,借指月亮。《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 飞廉 使奔属。” 192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当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整个社会陷入一种白色恐怖之中。原来热情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黑暗的深渊。戴望舒此时才22岁,之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党的工作,到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四一二政变后,他就一直隐居在江苏。此时他很傍徨、很痛苦,也正是在此刻,他创作了《雨巷》,一首读来意犹未竟的诗歌。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凄清、幽寂、迷蒙徘徊油纸伞
暮春时节,在寂寥的雨中,一伞风雨凭添了氛围的冷漠、凄清,抒情主人公黯然消魂的形象跃然纸上。复古、怀旧、迷蒙撑一把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素雅、芬芳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什么样子?如梦般,淡淡的哀愁她是这样
回眸间,太息般的眼光还是这样:油纸伞下,易逝的容颜抑或是这样:怎样理解“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 ”?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恽素平 梅花:高洁、孤傲、坚贞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郑板桥兰花 : 独秀、幽香、素雅
丁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美丽、愁怨、易逝——李璟 代赠(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满腹是愁,犹如花瓣怨结难开。人之愁极,故而触目伤情,而触目之悲更添离人之愁。诗人固结的丁香来写愁绪,不仅使得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见可感、具体形象,更使得这种比况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历史回首:《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当时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戴望舒在抗战时期他从事革命文艺工作,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在这首雨巷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心中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理想的美好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
理想难以实现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现实与古典的融合丁香姑娘:美好理想的象征请同学们在《雨巷》这首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或者选择《雨巷》中的其中一个意象发挥想象,写一段诗情画意的文字。课件22张PPT。大堰河--我的保姆体会诗中极富魅力的艺术形象
品味诗人真挚的感情1.以电影《城南旧事》片段导入。
2.介绍作者和背景。
3.分析大堰河的人物形象以及描写手法。
4.体会诗人赋予人物形象上的真挚情感
5.课后作业一起观赏老电影《城南旧事》中保姆宋妈片段,感
受人物的悲剧命运,单击播放影片中的宋妈一个非常善良、非常有代表性的旧时妇女,因为要挣钱,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扔给了她那不负责任的丈夫,而去照料英子的弟妹们,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他们,但是当她真的等到可以回去看她自己儿女的那一天,却发现,什么都没了,儿子早早夭折,女儿被狠心的父亲卖了。她所有的思念,寄托,乃至支撑她在英子家服侍四年的精神支柱倒塌了,这个英子除了母亲之外最亲近的人,是一个多么悲剧的人物。http://www.jtyhjy.com/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mediaVo.resId=55c46e3baf508f0099b1c56b《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追溯诗人的身世,可以为我们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
艾青铜像
写作背景:细节描写,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1、2节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细节一 大堰河的名字 大堰河,和诗中说的一样,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河,大堰河是谐音,她从小就嫁到艾青的村庄里做童养媳,度过了悲苦的一生。作者仅仅抓住了人物的名字这个细节来描写,这个贫困保姆的名字问题,看似平淡无奇,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压迫下贫苦妇女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和价值。?第3~8节为第二部分。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细节二 雪思考:为什么作者看见雪就想起了养母?
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
抱
抚摸包扎伤手后掐死虱子后拾起鸡蛋 后搭 好灶 火后拍 去炭灰后尝过熟饭后放好酱碗后补好破衣后细节三 动作描写通过“搭”“拍”“放”“补”“拿”等动作表现什么? 所有细节表现出保姆的辛苦和劳累。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堰河仍然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而“我”的亲生父母却嫌弃“我”,冷落“我”,又通过对比表现了“我”与大堰河之间虽非母子却胜过母子的深厚情意 。笑洗衣 洗菜切菜喂猪烧肉晒麦细节四 动作与神态乳儿离开后,大堰河更为辛苦地劳作作者为什么特意写了大堰河的笑?
反映了大堰河不向艰难生活低头的倔强性格,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她的麻木和不觉悟。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笑,比满眼眼泪更凄楚。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哪些细节表现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深爱切糖贴画赞美乳儿做梦细节五 幸福瞬间大堰河之墓细节六 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特殊的作用?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 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我”的感情:
怀念 、感激、赞美 (大堰河)、憎恨 (旧时代)
大堰河形象: 勤劳 、善良、仁 厚、慈爱引起回忆----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 追怀 痛悼)死后凄苦,一生悲凉
殡葬之薄,悲惨写照
家人遭遇,悲剧命运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生活勤俭,宽厚善良
爱儿好梦,美丽心灵大堰河生前大堰河死后直接赞美----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 赞颂 讴歌)( 眷恋 感激)( 同情 诅咒)动妇女的赞美 对千千万万劳叙事抒情错误 郑愁予(台湾)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品读《错误》,说说诗中“你”是一个什么形象?
解析:诗中的“你”有莲花般的容貌,她心如磐石,除了意中人,她的心不向任何人开放。尽管阳春三月,杨柳依依,东风拂面,但在她心中、眼里,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心如窗扉“紧掩”,所有的细节刻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被相思所苦,云鬓不整,玉颜渐凋的痴情女子的形象。第一句不仅写出了“你”的美貌,而且极为省略地刻画出“你”苦盼不得的憔悴。后两句以“城”和“窗扉”喻“心 ”,新颖又形象;显得摇曳多姿,也更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答案:诗人在诗中充分运用细节描绘与比喻修辞,塑造了一位楚楚动人、凄婉可人的思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