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综合素养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右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
0°
球。据此完成1~2题。
1.此刻,B点的地方时为
A.2时
B.8时
C.16时
D.20时
66°34'
B
【解析】赤道上昼夜平分,此时太阳直射西半球,则AB肯定为昏线,A点的地
方时为18时,则B,点为20时。
60E
【答案】D
2此刻,B点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与地面交点的地方时为
A.3时
B.4时
C.8时
D.10时
【解析】B点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与地面交点所在的经线与B点所在经线相差180°,故地方时相差12小时。
【答案】C
右图为2019年国庆节期间某日张女士在(114°E,34°N)附近拍摄的日落图。
据此完成3~4题
3.张女士拍摄此照片时面向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解析】我国国庆节期间属于北半球冬半年,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冬半年,全球
(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答案】D
4.下图中能表示该日当地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太阳高度
90
—①
60叶
---②
--③
30
④
0
6
12
18
24
北京时间/时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国庆节在秋分后不久,该地昼长应略小于12小时:由于拍摄,点的经度(114°E)与120°E相差较小,
所以最大太阳高度出现的时间接近北京时间12时:经计算,秋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6°,则该日正午太
阳高度应接近56°,故③曲线正确。选C。
【答案】C
图一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图二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沉积物
③
⑦
丙
甲
②
⑤
丁
①
⑥
岩浆
图一
图二
5.图一中象鼻山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二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图中景观为岩溶地貌,由石灰岩受流水侵蚀而成,石灰岩为沉积岩,图中丙为沉积岩。
【答案】C
6.图二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B.②为重熔再生作用
C.⑤为外力作用
D.⑥为变质作用
【解析】箭头①由岩浆指向甲岩石,①应为冷却凝固作用。
【答案】A
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饮马
510km
渤
里
图例
海
国沙丘
海滩
滦河
国海积与河积
三角洲(共23张PPT)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五章单元素养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图,回答
1~3题。
水蒸气
②
氧等气体
降水
降水、
风能
二氧化碳等
气体、降水
水、无机盐
①
③
有机物
矿物质
萎
无机盐
水
④
有机物
1.在水循环的过程中,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
A.降水
B.水汽输送
C.蒸发
D.径流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①圈层是水圈,②圈层是大气圈,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水圈中的水体进入大气圈所
经过的主要环节是蒸发,故C项正确。
【答案】C
2.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所经历的主要过程是
A.搬运、沉积过程
B.侵蚀、搬运过程
C.风化、侵蚀过程
D.变质、沉积过程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④圈层是岩石圈,岩石圈的矿物质通过流水侵蚀、搬运作用进入河流或其他水域,故
B项正确:矿物质进入水圈首先经过岩石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无关,故A项错误:风化、侵蚀的产
物需经过搬运才能进入水圈,故C项错误;变质作用与岩石圈中的矿物质进入水圈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地球四大圈层中,岩石圈分布于最底部,大气圈分布于最上层,水圈分布于两者之间,生物圈包括岩
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底部和水圈的全部,四大圈层相互渗透,故B项正确,A项错误:③圈层是生物圈,不
单独占有空间,故C项错误: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故D项错误。
【答案】B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
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
重侵蚀,海岸线内退…根据材料,回答45题。
4.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消耗功能
D.地理环境统一变化的过程
【解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某一自然地理
要素受到外界的千扰而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如阿斯旺大坝建设导致的环
境改变。
【答案】D(共48张PPT)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今日头条
1.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
2.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某一要素或部
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
3.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变化。
4.认识自然环境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
1.组成
大气圈
以气体物质为主
水圈
液态水为主
成
岩石圈
固体岩石为主
生物圈
生物有机体为主
2.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1)整体性: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2)原因: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3)表现: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
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
表
整体性效应
现
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
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1.意义
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原因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自我测评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
1.在自然地理组成要素中,最容易受人类干扰而发生变化的要素是地形。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
3.生产新的功能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独立完成的。
(
)
4.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0,增加的功能。
)
【答案】1.×2.V3.×4.×
二、思考题
1.某地区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当地的什么气候特征?
【答案】高温干燥。
2.修建水库对气候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增多;昼夜温差缩小等。
知识点1地表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等要素组成,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有机整体。
自然界中各要素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主要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三大过程完成。如下面
四幅图所示:
水汽输送
动物
气
水
袭
檗
微生物
植物
陆
地表径流
地
下渗、地下径流洋
环境
图1水循环过程
图2生物循环过程(共14张PPT)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总结
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
自然环境的组成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自然
环境
自然环境的整
环境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体性与差异性
的地
的整
域差
垂直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体性
异性
地方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主要陆地自然带
1.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
2.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某一要素或部分
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
3.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的表现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
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4.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变化。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
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
5.认识自然环境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6.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在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7.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自然带大体上沿纬线延伸,并随着纬度而变化,在低纬度和高纬度
地区最典型
8.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自然带沿经度方向变化,在中纬度大陆地区最典型
9.垂直分异规律指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自然带大致沿等高线延伸,从
山麓到山顶更替
10.地方性分异规律的表现:有序性: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沿着一定梯度有规
律地更迭。重复性: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
11.影响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因素:受制于热量和水分条件。
12.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地方分异状况,因地制宜部署农业生产,明确土地利用方式,确定农作物种植种类,确
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专题一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对比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
概念
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续运动的过程
的产生过程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
环节
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大气
水汽
大气
,植物
输送
岩浆岩
物质
蒸
降
蒸
降
沉
环境
动物
发
发
岩浆
简图
陆地
径流
海洋
微生物
变质岩(共55张PPT)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今日头条
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自然带大体上沿纬线延伸,并随着纬度而变化,在低纬度和高纬
度地区最典型
2.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自然带大体上沿经度方向变化,在中纬度大陆地区最典型。
3.垂直分异规律指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自然带大致沿等高线延伸,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4.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影响要素: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
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
干湿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影响
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因素
基础
热量
水分
寒带
冷
图形
温带
分布
描述
热带
热
特征
荒漠草原森林
文字
大体上沿纬线延伸,并随着纬度而变化
沿经度方向变化
描述
分布纬度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大陆地区
3.垂直分异规律
基本含义
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主要原因
随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山顶
分布特征
大致沿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水热变化
山麓
分布规律
80°S60°S
30°S
0°N30°N
60°N80°N
Z
四
热带雨林带阔叶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4.地方性分异规律
(1)地方性分异规律
①尺度表现:较小尺度。
②影响要素: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
(2)表现
①有序性: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沿着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
②重复性: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
1.划分依据:植物群落的特征。
2.影响因素:受制于热量和水分条件。
3.类型
类型
分布
特征
3.类型
类型
分布
特征
森林自然带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
草原自然带
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自然带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降水稀少,气温变化剧烈,日较差大,多生长
荒漠自然带
干旱地区
旱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