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福建卷02(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福建卷02(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16 09:17: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分别用“来时迎客松”和“走时送别柳”来表达中国人民独特的浪漫方式。松和柳的主要区别是(  )
A.有无输导组织 B.有无孢子
C.有无种子 D.有无果皮包被
2.新鲜葡萄的果皮外常有一层白霜。这层白霜可以减少葡萄果实中水分的蒸发,其中还含有某种微生物,可利用葡萄中的糖分发酵产生葡萄酒。这种微生物是(  )
A.霉菌 B.乳酸菌 C.枯草杆菌 D.酵母菌
3.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对天竺葵暗处理的目的是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
C.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D.碘液是为了检测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4.随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2023年4月迁地保护的四头江豚首次放归长江,这将有助于改善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江豚通过胎生、哺乳的方式抚育后代
B.不像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江豚的体毛退化
C.江豚生活在水中,体温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D.江豚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5.某菜农为提高塑料大棚中蔬菜的产量,采取了下列一些措施,其中不是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的是(  )
A.适当提高大棚二氧化碳浓度 B.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C.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D.适时浇水
6.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的呼吸器官是(  )
A.肺 B.皮肤 C.鳃 D.肺和皮肤
7.下列选项中属于鱼类的是(  )
A.甲鱼 B.带鱼 C.章鱼 D.娃娃鱼
8.如图表示动、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①和②代表能量转换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代表叶绿体,③过程发生在所有植物细胞中
B.②代表线粒体,④过程只能发生在动物细胞中
C.①代表叶绿体,③、④过程可发生在动物细胞中
D.②代表线粒体,③、④过程可发生在植物细胞中
9.为了探究秋葵在我国北方种植的适宜条件,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指标。下列不宜用作评价光合速率的指标是(  )
A.秋葵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B.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
C.气孔的开放程度 D.单位土地的施肥量
10.人体通过泌尿系统产生和排出尿液,从而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11.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的生命观念。下列有关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吃饭时大声说笑会被呛着是因为气管是食物和空气共同的通道
B.气管壁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可使气管内湿润
C.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
D.气管壁纤毛摆动可将含有外来尘粒、细菌的黏液送到咽部
12.下列哪项不是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  )
A.体表覆盖鳞片或甲 B.用肺呼吸
C.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D.终生生活在水中
13.关于蒸腾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
B.炎热的夏季中午,叶片不会被烈日灼伤,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帮助植物散热
C.蒸腾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可以进行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14.2023年3月是全国第六个近视防控宣传月。我市通过一系列相关主题的宣传活动,全力做好学生近视防控工作。下列关于近视及其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认真做眼保健操可预防近视
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C.近视是物像落在了视网膜后方
D.躺卧看书不利于预防近视
15.如图为小乐画的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血液由③向①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
B.若血液由①向③流动,则该血管是静脉
C.若②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人的部位,应该在③处扎上胶皮管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②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①处止血
1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若每次在铃声刺激后即给狗喂食,这样食物和铃声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建立的反射
B.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
D.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17.呼吸作用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在生产、生活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呼吸作用强度。下列属于促进呼吸作用的是(  )
A.对农田适时松土 B.贮藏粮食时降低氧气浓度
C.种子保存前需晒干处理 D.贮藏蔬菜时降低温度
18.人造皮肤的研制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胞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细胞时需添加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物质
B.所有的物质都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
C.皮肤细胞中为其生长提供能量的主要是线粒体
D.细胞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19.施莱登和施旺创建的“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 B.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C.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0.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1个体细胞连续分裂3次,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
A.3个,10条 B.8个,10条 C.3个,20条 D.8个,20条
21.如图表示某男孩在12秒内的4种不同视觉状况下(P:近距离的看书;Q:极目远眺;R:注视远处飞来的足球;S:注视自己脚下的足球飞向远方)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据图推断,下表中哪一种组合是正确的(表中数据的单位为秒)(  )
A.选A B.选B C.选C D.选D
22.糖尿病的探索历程中,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下列事实与科学史不相符的是(  )
A.狗被切除胰脏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推测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脏有关
B.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后,发现胰腺大都萎缩,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推测糖尿病的确与胰腺有关
C.上述结扎了胰管的狗,还发现胰脏内的胰岛活着,推测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脏中的胰岛有关
D.班廷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了胰岛素并命名
23. 下图为植物繁殖的几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植物和培养无病毒感染的植株
B.②是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C.③是压条,属于人工营养繁殖,能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
D.①是有性生殖,②③是无性生殖
24.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说明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
B.米勒的模拟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
C.雷迪的“腐肉生蛆”实验说明生命是自然发生的
D.宇宙生命论很好的解释了生命起源的问题,是目前最为科学的观点
25.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药物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B.用药时要关注该药物的禁忌和不良反应
C.需要根据病情对症下药
D.药物越贵效果越好,可以多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4分)如图为人血涂片显微镜下视野,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常住低海拔地区的人进入高海拔地区后,①的数量会增多。
(2)②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所以血液中②的数量越多越好。
(3)④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等。
(4)③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27.(5分)人们普遍认为阳光可以杀菌,某兴趣小组同学想一探究竟,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准备9个培养皿,加入培养基.彻底杀菌后,各加入1mL含相同浓度的细菌培养液.待各个培养皿获得数量大致相同的细菌后,将这9个培养皿分成三组,置于表中所设置的三种环境中。3小时后,观察统计结果如下:
A组:直接置于直射阳光下 B组:覆盖能阻挡大部分紫外线的透明材料 C组:覆盖完全不透光材料
开始时 ++++ ++++ +++ ++++ ++++ +++ ++++ ++++ +++
3小时后 + 无 + +++ +++ ++ ++++ ++++ ++++
备注:“+”表示细菌的相对量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前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目的是   。
(2)AB为一组对照试验时,其变量是   。
(3)有小组通过对比A组和C组两组数据得出:“细菌的生长需要阴暗环境”,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为什么?   。
(4)勤晒被褥有益身体健康,请你说说其中的道理:  。
28.(5分)科学家们将男性、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整理,形成了下列排序图.请观察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从排序图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
(2)图   是男性染色体的排序图,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3)若甲、乙是一对双眼皮夫妇(控制眼睑的基因为D、d),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则   是隐性性状.
(4)生男生女取决于   .
29. (6分)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细菌、大多数真菌和病毒一样,个体十分微小,必须借助一定的仪器才能观察其形态结构,但也有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大型真菌。有关细菌、真菌和病毒,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疫情期间可通过咽拭子检测来确认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物质应对应于上图①中的[   ]。
(2)与②的繁殖方式不同,③④⑤都可以通过   来繁殖后代。
(3)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均离不开上图中的   (填字母)。
(4)在④的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   的物质称为青霉素,它可以用来治疗相关的疾病。
(5)食品腐败一般是由②④两类生物大量繁殖所致。为防止食品腐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食品放入冰箱保存,这种保存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低温   (选择;杀死或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6)从图⑥分析得知,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与   。
30.(5分)逐梦星辰大海,探索永无止境。北京时间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在轨驻留期间,完成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多次出舱任务,为后续开展大规模舱外科学与技术实验奠定了基础。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宇航员在太空中呼吸主要依靠空间站,空间站有一个完善的氧气补充和空气过滤系统,都是按照地球上的空气成分来配置的,因此宇航员可以和在地球上一样呼吸。图一中①②表示两种不同的气体,宇航员吸入气体①时,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   状态,该气体进入肺泡的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为图二中   段。
(2)经过图一中的A过程后,血液中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____。
A. B.
C. D.
(3)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图三中的血管   (填数字)进入心脏,然后依次经过心脏的   (填数字)后最终送到组织细胞处,在组织细胞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
31.(5分)2019年10月1日祖国70周年“阅兵”火爆荧屏,给国人带来激情和欢乐的同时,也震惊了世界。
(1)图示关节结构示意图,[   ]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⑥表面覆盖[   ],②   内有滑液,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2)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能量,下列与能量来源有关的是______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
D.生殖系统 E.内分泌系统 F.循环系统
(3)敬礼、正步等动作都包括①相应的骨受到牵拉 ②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 ③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的顺序是______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32.(8分)资料分析
青少年时期即中学阶段(13~18岁)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生命过程中峰值骨量的50%是在该阶段积累,而膳食营养状况是促进骨量增值的重安且可改变的因素。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维持现有家庭饮食状况的前提下,为分析膳食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北京市1583名13~18岁学生,进行了相关研究。
(1)研究过程持续六个月了解学生饮食、运动等情况,使用的研究方法为   法,样本的选取应具备   (选填“随机性”或“目的性”),由于有多名学生参与,最后统计数据后还要计算   。
(2)水产品、奶类等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最终在   被物底消化吸收进入血液。
(3)研究人员在六个月后,测定参与学生的平均骨密度SOS值为1542.7米/秒。其中学生的部分饮食习惯及骨密度SOS值如下表。(SOS值越高,骨密度值越大)
奶类摄入量(克/天)
0 100~ 200~ 300~ 600~900
SOS值(米/秒) 1256.4 1536.3 1542.8 1553.4 1554.2
水产品摄入量(克/天)
0 25~ 50~ 100~350
SOS值(米/秒) 1527.5 1536.7 1543.1 1549.6  
碳酸饮料摄入量(毫升/天)
0 250~ 300~ 500~750
SOS值(米/秒) 543.7 1540.5 15536.6 1522.4  
由研究结果可知,适量摄入奶类和水产品能使骨密度增值,这是因为这些食物中无机盐   的含量高,同时含有丰富的    ,它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大量摄入    则不利于骨密度的增值。
(4)下面是参与研究的两位同学的部分饮食习惯。
小明:每天喝牛奶100克,不喝碳酸饮料,也不摄入水产品。
小强:每天喝碳酸饮料1罐(330毫升),不摄入水产品也不喝牛奶。
检测结果显示,以上两位同学的骨密度均较低。为使他们的骨密度达到参与学生的平均值,请依据上述表中结果,为他们的饮食习惯提出改进的建议:   。
33.(6分)近年来,黄石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打造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磁湖湿地公园。公园里有莲、水草等植物;有鱼、水鸟等动物;还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是市民休憩游玩的好去处。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   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   叫做生态系统。根据该定义判断,湿地公园是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兼二氧化碳、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请结合下图分析,甲是   ,丙是   。
(3)分析文中划线部分内容,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____。
A.阳光→水草→鱼 B.水草→鱼→水鸟
C.鱼→水鸟→水草 D.鱼→水鸟→细菌
(4)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   ,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因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4.(6分)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图1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遮光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图1中的   (填序号),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视野太暗的情况下,应选用凹面镜和图2的   (填序号)。
(2)如图为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细胞图像:
①从甲→乙需要向   方移动装片。此时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还应调节   (填结构名称)。
②从乙→丙视野较之前变   (填“亮”或“暗”)。
(3)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那么异物很可能位于图1的   (填序号)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分别用“来时迎客松”和“走时送别柳”来表达中国人民独特的浪漫方式。松和柳的主要区别是(  )
A.有无输导组织 B.有无孢子
C.有无种子 D.有无果皮包被
【答案】D
【解析】A、松和柳都是种子植物,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A错误;
B、松和柳都是种子植物,不会产生孢子,靠产生种子繁殖后代,B错误;
C、松和柳都能产生种子,C错误;
D、松是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柳是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D正确。
2.新鲜葡萄的果皮外常有一层白霜。这层白霜可以减少葡萄果实中水分的蒸发,其中还含有某种微生物,可利用葡萄中的糖分发酵产生葡萄酒。这种微生物是(  )
A.霉菌 B.乳酸菌 C.枯草杆菌 D.酵母菌
【答案】D
【解析】酿酒要用到酵母菌。买回葡萄后,常常在葡萄皮上发现一层白霜,经研究后发现上面有一种微生物——酵母菌,酵母菌可利用葡萄中的糖分发酵产生葡萄酒。
3.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对天竺葵暗处理的目的是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
C.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D.碘液是为了检测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答案】C
【解析】 A、实验前对天竺葵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不符合题意;
B、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上下遮盖后移到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证明了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符合题意;
D、淀粉遇碘液变蓝,碘液是为了检测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不符合题意。
4.随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2023年4月迁地保护的四头江豚首次放归长江,这将有助于改善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江豚通过胎生、哺乳的方式抚育后代
B.不像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江豚的体毛退化
C.江豚生活在水中,体温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D.江豚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答案】C
【解析】A、江豚属于哺乳动物,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成活率,不符合题意;
B、江豚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体毛退化,不符合题意;
C、江豚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符合题意;
D、江豚是哺乳动物,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对外界环境变化迅速做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5.某菜农为提高塑料大棚中蔬菜的产量,采取了下列一些措施,其中不是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的是(  )
A.适当提高大棚二氧化碳浓度 B.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C.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D.适时浇水
【答案】B
【解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适时浇水是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
6.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的呼吸器官是(  )
A.肺 B.皮肤 C.鳃 D.肺和皮肤
【答案】D
【解析】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7.下列选项中属于鱼类的是(  )
A.甲鱼 B.带鱼 C.章鱼 D.娃娃鱼
【答案】B
【解析】 A、甲鱼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不符合题意;
B、带鱼靠鳃呼吸,用鳍游泳,并且生活在水中,是鱼类,符合题意;
C、章鱼身体柔软,具外套膜,用鳃呼吸,属于软体动物,不符合题意;
D、娃娃鱼又叫大鲵,幼时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不符合题意。
8.如图表示动、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①和②代表能量转换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代表叶绿体,③过程发生在所有植物细胞中
B.②代表线粒体,④过程只能发生在动物细胞中
C.①代表叶绿体,③、④过程可发生在动物细胞中
D.②代表线粒体,③、④过程可发生在植物细胞中
【答案】D
【解析】A、①代表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③表示光合作用,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
BD、②代表线粒体,④表示呼吸作用,活的动、植物细胞可发生呼吸作用,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C、①代表叶绿体,动物细胞中不能进行③光合作用,可发生④呼吸作用,C不符合题意。
9.为了探究秋葵在我国北方种植的适宜条件,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指标。下列不宜用作评价光合速率的指标是(  )
A.秋葵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B.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
C.气孔的开放程度 D.单位土地的施肥量
【答案】D
【解析】A、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秋葵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可以作为评价光合速率的指标,A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的多少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弱,所以叶肉细胞叶绿体的数量可以作为评价光合速率的指标,B不符合题意;
C、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所以气孔的开放程度可以作为评价光合速率的指标,C不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与土壤肥沃程度无关,所以单位土地的施肥量不宜用作评价光合速率的指标,D符合题意。
10.人体通过泌尿系统产生和排出尿液,从而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答案】A
【解析】A、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将 流经的血液净化,同时产生尿液 ,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A符合题意;
B、输尿管输送尿液,B不符合题意;
C、膀胱暂时储存尿液,C不符合题意;
D、尿道排出尿液,D不符合题意。
11.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的生命观念。下列有关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吃饭时大声说笑会被呛着是因为气管是食物和空气共同的通道
B.气管壁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可使气管内湿润
C.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
D.气管壁纤毛摆动可将含有外来尘粒、细菌的黏液送到咽部
【答案】A
【解析】 A、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符合题意;
B、气管壁腺细胞分泌的黏液起到湿润空气的作用,保持气管内的湿润,不符合题意;
C、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起到清洁作用,不符合题意;
D、气管壁纤毛摆动可将含有外来尘粒、细菌的黏液送到咽部形成痰,不符合题意。
12.下列哪项不是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  )
A.体表覆盖鳞片或甲 B.用肺呼吸
C.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D.终生生活在水中
【答案】D
【解析】ABC、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不符合题意;
D、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摆脱对水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不需要终生生活在水中,D符合题意。
13.关于蒸腾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
B.炎热的夏季中午,叶片不会被烈日灼伤,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帮助植物散热
C.蒸腾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可以进行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答案】A
【解析】A、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的水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A符合题意;
B、植物在蒸腾过程中可以散失掉大量的热,降低植物体的温度,所以炎热的夏季中午,叶片不会被烈日灼伤,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白天和夜晚都可以进行,C不符合题意;
D、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降雨量,促进了水循环,D不符合题意。
14.2023年3月是全国第六个近视防控宣传月。我市通过一系列相关主题的宣传活动,全力做好学生近视防控工作。下列关于近视及其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认真做眼保健操可预防近视
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C.近视是物像落在了视网膜后方
D.躺卧看书不利于预防近视
【答案】C
【解析】A、定期检查视力,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缓解眼睛疲劳,有利于预防近视,不符合题意;
BC、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躺卧看书很难控制书和眼睛之间的距离,包括光线也很难控制,所以容易造成两个眼球出现偏斜的状态,导致两个眼睛所承受的负担是不同的,不利于预防近视,D不符合题意。
15.如图为小乐画的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血液由③向①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
B.若血液由①向③流动,则该血管是静脉
C.若②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人的部位,应该在③处扎上胶皮管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②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①处止血
【答案】D
【解析】A、若血液由③向①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A正确。
B、若血液由①向③流动,则该血管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B正确。
C、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若②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③处扎上胶皮管,C正确。
D、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②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③处止血,D错误。
1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若每次在铃声刺激后即给狗喂食,这样食物和铃声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建立的反射
B.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
D.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答案】C
【解析】A.给狗喂食物,引起狗分泌大量唾液,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因此属于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错误。
B.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错误。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也就是暂时性的功能联系,正确。
D.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错误。
17.呼吸作用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在生产、生活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呼吸作用强度。下列属于促进呼吸作用的是(  )
A.对农田适时松土 B.贮藏粮食时降低氧气浓度
C.种子保存前需晒干处理 D.贮藏蔬菜时降低温度
【答案】A
【解析】A、农业生产中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中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促进了根的呼吸,属于促进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符合题意;
B、贮藏粮食时适当降低氧气浓度,使它们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少,能抑制呼吸作用,不符合题意;
C、种子保存前需晒干处理主要是减少水分,以降低其呼吸作用,以利安全储存,不符合题意;
D、贮藏蔬菜时降低温度,使其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少,能抑制呼吸作用,不符合题意。
18.人造皮肤的研制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胞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细胞时需添加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物质
B.所有的物质都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
C.皮肤细胞中为其生长提供能量的主要是线粒体
D.细胞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A、要想让培养人造皮肤细胞生活下去,需要提供细胞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加入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物质,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符合题意;
C、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所以,皮肤细胞中为其生长提供能量的主要是线粒体,不符合题意;
D、细胞在生命活动中时刻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动,不符合题意。
19.施莱登和施旺创建的“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 B.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C.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答案】C
【解析】 A、动物细胞是没有细胞壁的,这是动物细胞区别于植物、真菌和细菌细胞的重要特点,不符合题意;
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
C、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植物的非绿色部位的细胞没有叶绿体,符合题意;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与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不符合题意。
20.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1个体细胞连续分裂3次,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
A.3个,10条 B.8个,10条 C.3个,20条 D.8个,20条
【答案】D
【解析】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如果一个细胞分裂n次,每次都是以2的倍数增长,那么n次分裂后的个数就是2n个。如一个细胞3次分裂后,可以形成新细胞的个数是23=8(个)。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形成的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0条。D正确。
21.如图表示某男孩在12秒内的4种不同视觉状况下(P:近距离的看书;Q:极目远眺;R:注视远处飞来的足球;S:注视自己脚下的足球飞向远方)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据图推断,下表中哪一种组合是正确的(表中数据的单位为秒)(  )
A.选A B.选B C.选C D.选D
【答案】B
【解析】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P:近距离的看书,物体离眼近,晶状体的曲度最大,是图中9﹣12;Q:极目远眺,物体离眼远,晶状体的曲度最小,在图中是6﹣9;R:注视远处飞来的足球,物体离眼由远及近,因此晶状体的曲度由小变大,是图中0﹣3;S:注视自己脚下的足球飞向远方,物体离眼由近及远,因此晶状体的曲度由大变小,是图中的3﹣6.
22.糖尿病的探索历程中,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下列事实与科学史不相符的是(  )
A.狗被切除胰脏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推测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脏有关
B.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后,发现胰腺大都萎缩,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推测糖尿病的确与胰腺有关
C.上述结扎了胰管的狗,还发现胰脏内的胰岛活着,推测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脏中的胰岛有关
D.班廷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了胰岛素并命名
【答案】B
【解析】A、胰腺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内分泌部是指散布在胰腺内的许多腺细胞团,叫做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调节胰岛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发生糖尿病,所以切除了胰脏的狗的尿液中有葡萄糖,说明胰岛素可能分泌不足,可以推测糖尿病的产生与胰岛有关,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胰管结扎后,影响了胰液的流动,胰腺细胞萎缩,尿液中也没有出现葡萄糖,这不能推测糖尿病与胰腺有关,可见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结扎胰管,胰管内流动的是胰液消化食物的,胰岛还活着,胰岛还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代谢,可以推测糖尿病的产生与胰岛有关,C不符合题意。 D、班廷是加拿大的科学家班廷,他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了胰岛素,用胰岛素治疗患糖尿病的狗并获得成功,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23. 下图为植物繁殖的几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植物和培养无病毒感染的植株
B.②是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C.③是压条,属于人工营养繁殖,能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
D.①是有性生殖,②③是无性生殖
【答案】D
【解析】A、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植物的脱毒处理,将植物的新细胞,没有经过病毒感染的细胞离体培养后产生的新植株不会有病毒,植物的细胞培养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植物的细胞或组织离体,在培养皿中先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慢慢形成完整植株的培育办法,A正确;
B、嫁接技术是将一个植物的嫩茎拼接到另一个植物的茎上的过程,能够形成一个新的拼和植物的成功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分生组织充分接触,因为分生组织的分裂和分化会将两个植物的茎连接在一起,分生组织位于茎的形成层中,所以要将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接触,B正确;
C、压条是指将植物的嫩茎通过连接重物和强制的办法摁在土壤当中,嫩茎会重新分化出根,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植物,这种方法是通过植物的茎也就是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是一种营养生殖,并且新植物的个体与原植物的遗传物质完全一致,能够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C正确;
D、一过程是指将植物的组织离体培养后,获得新植物个体的办法,没有经历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是一种无性生殖,而非有性生殖,D错误。
24.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说明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
B.米勒的模拟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
C.雷迪的“腐肉生蛆”实验说明生命是自然发生的
D.宇宙生命论很好的解释了生命起源的问题,是目前最为科学的观点
【答案】B
【解析】 A .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错误;
B.米勒的模拟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 ,正确;
C .雷迪用实验证明腐肉生蛆是蝇类产卵的结果,首先对自然发生说提出异议,错误;
D .对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假说,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生命来源于非生命物质的化学进化而不是来源于外星球,错误。
25.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药物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B.用药时要关注该药物的禁忌和不良反应
C.需要根据病情对症下药
D.药物越贵效果越好,可以多用
【答案】D
【解析】A、药物根据管理的办法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指需要有医师或专业医生开具的药方才可以使用,非处方药就是无需医师的药方,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阅读说明书后使用,A正确;
B、药物禁忌是不同人群服用某种药物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有些药物禁用人群是孕妇或者儿童,如果孕妇服用的话可能会造成胎儿畸形等问题,不良反应是指可能对药物过敏产生的问题,一般药物会对不良反应提出相关的建议,比如说及时就医等,B正确;
C、服用药品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及药物的药理机制来判断,有些药物可能是有副作用的在特殊情况下医生会开出药物,但在病情好转后,医生可能会不建议服用此类药物,另外呢药物的用量以及与其他药物的搭配也需要依据病情,比如说有些药物会标注60kg的成人用量是每日一粒,而儿童是每日半粒,所以要依据病情对症下药是正确的,C正确;
D、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4分)如图为人血涂片显微镜下视野,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常住低海拔地区的人进入高海拔地区后,①的数量会增多。
(2)②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所以血液中②的数量越多越好。
(3)④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等。
(4)③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答案】(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
【解析】(1)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因此氧气浓度比低海拔地区低,如果常住低海拔地区的人进入高海拔地区后,为了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细胞呼吸,因此只能分化出更多的①红细胞来运输氧气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故正确。
(2)②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如果血液中②白细胞的数量增多,则说明身体可能出现了炎症,所以并不是血液中②白细胞的数量越多越好,故错误。
(3)④血浆90%是水,血浆的作用运输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等,因此血浆中会含有前面说的这些物质,故正确。
(4)③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其作用是止血和加速凝血,故正确。
27.(5分)人们普遍认为阳光可以杀菌,某兴趣小组同学想一探究竟,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准备9个培养皿,加入培养基.彻底杀菌后,各加入1mL含相同浓度的细菌培养液.待各个培养皿获得数量大致相同的细菌后,将这9个培养皿分成三组,置于表中所设置的三种环境中。3小时后,观察统计结果如下:
A组:直接置于直射阳光下 B组:覆盖能阻挡大部分紫外线的透明材料 C组:覆盖完全不透光材料
开始时 ++++ ++++ +++ ++++ ++++ +++ ++++ ++++ +++
3小时后 + 无 + +++ +++ ++ ++++ ++++ ++++
备注:“+”表示细菌的相对量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前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目的是   。
(2)AB为一组对照试验时,其变量是   。
(3)有小组通过对比A组和C组两组数据得出:“细菌的生长需要阴暗环境”,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为什么?   。
(4)勤晒被褥有益身体健康,请你说说其中的道理:  。
【答案】(1)避免其他细菌干扰实验,保证变量唯一性
(2)紫外线的强度
(3)不同意;B组的数据表明在有光条件下,细菌也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4)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杀死被褥里的细菌,有利于人体健康
【解析】(1)在实验前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目的是避免其他细菌干扰实验,保证变量唯一性。
(2)"AB为一组对照试验时",其变量是紫外线的强度。A组直接置于直射阳光下,紫外线强度大,3小时后细菌被杀灭了很多;B组覆盖能阻挡大部分紫外线的透明材料,紫外线强度低,3小时后细菌被杀灭了很少,因此综合AB两组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紫外线能杀死细菌。
(3)A组合C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A组直接置于直射阳光下,3小时后细菌被杀灭了很多;C组覆盖完全不透光材料,阴暗环境3小时后细菌没有减少,因此有小组得出"细菌的生长需要阴暗环境",他是通过对比A和C两组数据得出的。综合上表数据,不同意的观点,因为B组的数据表明在有光(但没有紫外线)条件下,细菌能正常生活。
(4)勤晒被褥有益身体健康,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杀死被褥里的细菌,有利于人体健康。
28.(5分)科学家们将男性、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整理,形成了下列排序图.请观察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从排序图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
(2)图   是男性染色体的排序图,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3)若甲、乙是一对双眼皮夫妇(控制眼睑的基因为D、d),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则   是隐性性状.
(4)生男生女取决于   .
【答案】(1)成对
(2)甲;23
(3)单眼皮
(4)和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
【解析】(1)在图中很明显地就能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2)分析图示可知:甲乙中的第23对染色体一条大、一条小,为XY染色体,因此乙图表示男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甲图中的第2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是XX染色体,即甲图表示的是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即23条.(3)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说明这对夫妇除含有一个控制双眼皮的基因外,还都含有一个控制单眼皮的基因,因为这个单眼皮孩子的这对基因来自于夫妇双方,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若甲、乙是一对双眼皮夫妇(控制眼睑的基因为D、d),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图:
4)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是由性染色体XY决定的,女性是由性染色体XX决定的,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精子)有两种,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卵细胞)只有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的受精卵(XX)发育成女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的受精卵(XY)发育成男性,所以生男生女是由和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决定的.因此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方,这种想法不正确.实际上生男生女取决于和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决定的.
29. (6分)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细菌、大多数真菌和病毒一样,个体十分微小,必须借助一定的仪器才能观察其形态结构,但也有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大型真菌。有关细菌、真菌和病毒,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疫情期间可通过咽拭子检测来确认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物质应对应于上图①中的[   ]。
(2)与②的繁殖方式不同,③④⑤都可以通过   来繁殖后代。
(3)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均离不开上图中的   (填字母)。
(4)在④的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   的物质称为青霉素,它可以用来治疗相关的疾病。
(5)食品腐败一般是由②④两类生物大量繁殖所致。为防止食品腐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食品放入冰箱保存,这种保存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低温   (选择;杀死或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6)从图⑥分析得知,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与   。
【答案】(1)b
(2)孢子
(3)③
(4)细菌
(5)抑制
(6)物质循环
【解析】(1)图中,①是病毒,②是细菌,③是酵母菌,④是霉菌,⑤是蘑菇,其中,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分别为图①中的a、b,图中,①为新冠病毒,它与②③④⑤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疫情期间可通过咽拭子检测来确认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物质应对应于上图①中的b遗传物质。
(2)图中,②为细菌,为单细胞生物,靠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③酵母菌、④,霉菌、⑤蘑菇都是真菌,都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3)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可以分解有机物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在无氧气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所以,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均离不开上图中的③酵母菌。
(4)在④霉菌的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称为青霉素,它可以用来治疗相关的疾病。
(5)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所以,为防止食品腐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食品放入冰箱保存,这种保存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低温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6)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大量的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图⑥分析得知,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30.(5分)逐梦星辰大海,探索永无止境。北京时间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在轨驻留期间,完成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多次出舱任务,为后续开展大规模舱外科学与技术实验奠定了基础。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宇航员在太空中呼吸主要依靠空间站,空间站有一个完善的氧气补充和空气过滤系统,都是按照地球上的空气成分来配置的,因此宇航员可以和在地球上一样呼吸。图一中①②表示两种不同的气体,宇航员吸入气体①时,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   状态,该气体进入肺泡的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为图二中   段。
(2)经过图一中的A过程后,血液中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____。
A. B.
C. D.
(3)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图三中的血管   (填数字)进入心脏,然后依次经过心脏的   (填数字)后最终送到组织细胞处,在组织细胞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
【答案】(1)收缩;AC;
(2)D
(3)6;1、2
【解析】题图分析,图一是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图,①氧气、②二氧化碳;A肺泡处气体交换、B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图二是吸气和呼气时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AC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是吸气状态,CE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是呼气状态;图二是心脏结构示意图,1左心房、2左心室、3右心房、4右心室、5肺动脉、6肺静脉、7主动脉、8下腔静脉、9上腔静脉。
(1)宇航员吸入气体①时,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该气体进入肺泡的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为图二中AC段。气体进入肺泡后经过图一中A过程进入血液,需要依次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然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在血液中运输。故填:收缩;A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血红蛋白。
(2)经过图一中的A肺泡处气体交换,肺泡中氧气扩散进血液,血液中氧气浓度逐渐升高。当肺泡中氧气与血液中氧气浓度相等时,氧气不再进入扩散,血液中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是D。故答案为:D。
(3)氧气从肺泡处进入血液,然后通过图三中6肺静脉进入1左心房2左心室,再通过体循环最终送到组织细胞处,在组织细胞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故填:6;1、2。
31.(5分)2019年10月1日祖国70周年“阅兵”火爆荧屏,给国人带来激情和欢乐的同时,也震惊了世界。
(1)图示关节结构示意图,[   ]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⑥表面覆盖[   ],②   内有滑液,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2)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能量,下列与能量来源有关的是______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
D.生殖系统 E.内分泌系统 F.循环系统
(3)敬礼、正步等动作都包括①相应的骨受到牵拉 ②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 ③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的顺序是______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答案】(1)①;③;关节腔
(2)A;B;F
(3)B
【解析】(1)运动中关节起着支点作用,如图示关节结构示意图。①关节囊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⑥关节面覆盖③关节软骨,②关节腔内有滑液,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2)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动物在运动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需要的有机物是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获得的,需要的氧气是通过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获得的,而有机物和氧气需要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到达细胞的线粒体。因此,动物运动需要的能量要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参与。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因此,这些步骤的顺序是②③①。
32.(8分)资料分析
青少年时期即中学阶段(13~18岁)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生命过程中峰值骨量的50%是在该阶段积累,而膳食营养状况是促进骨量增值的重安且可改变的因素。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维持现有家庭饮食状况的前提下,为分析膳食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北京市1583名13~18岁学生,进行了相关研究。
(1)研究过程持续六个月了解学生饮食、运动等情况,使用的研究方法为   法,样本的选取应具备   (选填“随机性”或“目的性”),由于有多名学生参与,最后统计数据后还要计算   。
(2)水产品、奶类等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最终在   被物底消化吸收进入血液。
(3)研究人员在六个月后,测定参与学生的平均骨密度SOS值为1542.7米/秒。其中学生的部分饮食习惯及骨密度SOS值如下表。(SOS值越高,骨密度值越大)
奶类摄入量(克/天)
0 100~ 200~ 300~ 600~900
SOS值(米/秒) 1256.4 1536.3 1542.8 1553.4 1554.2
水产品摄入量(克/天)
0 25~ 50~ 100~350
SOS值(米/秒) 1527.5 1536.7 1543.1 1549.6  
碳酸饮料摄入量(毫升/天)
0 250~ 300~ 500~750
SOS值(米/秒) 543.7 1540.5 15536.6 1522.4  
由研究结果可知,适量摄入奶类和水产品能使骨密度增值,这是因为这些食物中无机盐   的含量高,同时含有丰富的    ,它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大量摄入    则不利于骨密度的增值。
(4)下面是参与研究的两位同学的部分饮食习惯。
小明:每天喝牛奶100克,不喝碳酸饮料,也不摄入水产品。
小强:每天喝碳酸饮料1罐(330毫升),不摄入水产品也不喝牛奶。
检测结果显示,以上两位同学的骨密度均较低。为使他们的骨密度达到参与学生的平均值,请依据上述表中结果,为他们的饮食习惯提出改进的建议:   。
【答案】(1)调查;随机性;平均值
(2)小肠
(3)钙;蛋白质;碳酸饮料
(4)每天补充200克以上的牛奶、50克以上的水产品
【解析】(1)研究过程持续六个月了解学生饮食、运动等情况,使用的研究方法为调查法。样本选取应遵循随机原则,即在我们所研究的总体中每一个案都有被选中、抽取的机会。由于有多名学生参与,最后统计数据后还要计算平均值,目的是减少误差,使结果更具科学性、正确性。
(2)食物中淀粉消化的起始部位是口腔,最终在小肠被彻底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3)由研究结果可知,适量摄入奶类和水产品能使骨密度增值,这是因为这些食物中不仅无机盐的钙量含量高,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同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大量摄入碳酸饮料则不利于骨密度的增值。
(4)检测结果显示,两位同学的骨密度均较低。为使他们的骨密度达到参与学生的平均值,依据结果为他们的饮食习惯提出改进的建议:每天补充200克以上的牛奶、50克以上的水产品,不喝碳酸饮料。
33.(6分)近年来,黄石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打造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磁湖湿地公园。公园里有莲、水草等植物;有鱼、水鸟等动物;还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是市民休憩游玩的好去处。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   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   叫做生态系统。根据该定义判断,湿地公园是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兼二氧化碳、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请结合下图分析,甲是   ,丙是   。
(3)分析文中划线部分内容,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____。
A.阳光→水草→鱼 B.水草→鱼→水鸟
C.鱼→水鸟→水草 D.鱼→水鸟→细菌
(4)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   ,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因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答案】(1)环境;统一整体
(2)生产者;分解者
(3)B
(4)积累
【解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所以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2)由图可知,甲吸收二氧化碳,甲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乙释放二氧化碳,且以甲为食,是消费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且丙能产生水、无机盐等无机物,所以丙是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的分解者。
(3)A、阳光是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中没有非生物部分,不是食物链,不符合题意;
B、水草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消费者,食物链正确,符合题意;
C、鱼是消费者,箭头反了,不是食物链,不符合题意;
D、这条食物链缺少生产者,细菌是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组成部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是往返循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己。
34.(6分)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图1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遮光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图1中的   (填序号),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视野太暗的情况下,应选用凹面镜和图2的   (填序号)。
(2)如图为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细胞图像:
①从甲→乙需要向   方移动装片。此时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还应调节   (填结构名称)。
②从乙→丙视野较之前变   (填“亮”或“暗”)。
(3)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那么异物很可能位于图1的   (填序号)上。
【答案】(1)4;b
(2)右下;细准焦螺旋;暗
(3)3
【解析】(1) 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图1中的4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光线强时,使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使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因此,光线太暗时用反光镜中的凹面镜和b大光圈。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①甲位于视野的右下方,乙在视野的正中央,从甲→乙需要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此时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还应调节细准焦螺旋。②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从乙→丙物镜变大,视野较之前变暗。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那么异物很可能位于图1的3目镜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