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湖北卷01(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湖北卷01(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14 21:34: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满分6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格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这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和发现。一代代生物学家的不懈努力,揭示着生物界的奥秘,使生物学之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人的指纹包含了很多重要信息,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用于手机和门禁系统的指纹解锁。如下图为人体细胞结构示意图,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下列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提供依据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 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构成
B. 草履虫与衣藻都是单细胞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C. 不同的细胞结构其功能各不相同,它们各自独立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D. 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2024年4月24日第九个中国航天日,航天日以“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为主题,在湖北武汉举办主场活动,活动包含中国航天大会、航天文化艺术论坛、航天科普系列展览等内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后,搭载的棉花种子顺利萌发,长出“月球第一片嫩叶”。棉花是双子叶植物。下列有关棉花种子在探测器中萌发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子的胚可发育成棉花幼苗
B. 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C. 棉花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D. 嫩叶是由子叶发育而来
4.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我国航天飞船将紫花苜蓿种子带入太空,使种子在射线和微重力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异,选育出新品种。下列关于新品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直接改变了形态结构
B. 不会改变遗传物质
C. 利用了杂交育种技术
D. 获得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旨在呼吁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抗生素的持续滥用,会促使各种超级细菌的诞生
B. 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牦牛,毛长皮厚,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C. 萝卜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这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D. 蚯蚓的活动能使土壤疏松、肥沃,这说明生物能限制环境的发展
6. 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假如它们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属于生产者的生物种类最可能是丙
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C. 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 该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甲
7. ChatGPT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通过“任务接收——模型计算——结果反馈”模型,根据提问者的语句,给出答案,使其看上去可以与人交流。在这个模式中,“模型计算”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神经中枢 D. 效应器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8. 换季时,气温的骤升或骤降易导致感冒。如图是常用感冒药“板蓝根颗粒”说明书的部分内容,有关此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板蓝根颗粒说明书 成分: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5﹣1袋,一日3﹣4次。 有效期至:2024年6月
A. 板蓝根颗粒是非处方药,购买时无需医生处方
B. 中药无副作用,可每天喝板蓝根以预防感冒
C. 提前康复,可增加每次用药量或服用次数
D. 只要未拆封,此药在2024年7月可正常服用
9. 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甲),它可以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胃部检查时,显微胶囊经过的结构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B. 显微胶囊能检测结构②的病变情况
C.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它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D. 观察到结构③的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绒毛状突起
10. 研究表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最高风险因素。为此,科学家研发了HPV疫苗,以有效的预防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进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如图为某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率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人乳头瘤病毒是病原体
B. 女性通过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卵巢癌等其他疾病
C. 接种疫苗后人体血液中产生的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为抗体
D. 宫颈癌高发年龄在45岁左右
二、非选择题:(4题,每空1分,除标注外,共30分)(注:答题时,[ ]内填字母或数字或序号、横线上填中文名词)
11. “春赏桃花夏吃桃,十里桃林采摘忙”,我市保安镇的狗血桃种植历史久远,果品质量誉满荆楚。桃属于被子植物,如图1所示为桃的生命周期。图2是桃的叶片在夏季一天内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活动强度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桃的果实属于________。图戊是果实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桃子食用部分是由________发育而成。
(2)植株生长到一定时期会开花,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填序号)。
(3)若图丙中A为氧气,则该生理过程为______作用,该过程可将______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图2的甲和乙曲线中表示桃叶片呼吸作用的是___曲线。狗血桃成熟后销往各地,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请举例说明_________。
(5)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如家蚕、家兔)也和被子植物一样,能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生殖。
(6)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________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2. 如图为小明周六学习生活日常,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早晨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了,妈妈为他准备的早餐中的 __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2)小明吃了妈妈准备的早餐,早餐中的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为_____,该物质被吸收后随血液运输,经______(填血管名称)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3)小明骑自行车去朋友家做课后作业,骑行中吸气时,胸廓的状态是__(填字母)。
(4)小明在做课后作业时,试卷上的文字在小明眼球中的______上形成物象,然后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5)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早发、高发态势,我们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预防近视我们要做到__(请至少答两点具体措施)。
(6)午餐后,吸收进血液的葡萄糖经过肾脏时,不会随尿液排出,这是因为1对葡萄糖有____作用。
(7)小明和朋友打羽毛球时,心脏跳动速度加快,当房室瓣关闭时, d、f的状态是_____(填“收缩”或“舒张”)。小明完成各项活动,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统一协调配合,这有赖于______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3. 我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有着悠久的养蚕织丝历史。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种桑养蚕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扦插桑枝,繁殖桑树。
活动二:饲养家蚕,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活动三:查阅资料,了解“桑基鱼塘”(图3)生态农业模式。
(1)图1中扦插茎段的两种处理方式,更有利于茎段成活的是 ____(填序号)。
(2)家蚕的发育过程如图2所示,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_______发育。
(3)孵化出的幼虫有白足和黄足之分,足的白色与黄色是一对______。
(4)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孵化出幼虫有白足和黄足之分,欲判断蚕足颜色的显、隐性情况,他们进行实验情况如下:
根据上述结果,可推测蚕的黄足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5)在生物学上,把空气、水分、光、蚕等影响桑树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
(6)图3中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都需要人工管理。若人工管理不善,该生态系统难以维持稳定,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能力较弱。
(7)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为中学生,你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呢?____。
14. 研究人员发现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某研究团队从发酵的厨余垃圾中分离得到6株不同类型的淀粉乳酸杆菌,为进一步探究这六株不同的乳酸杆菌对厨余垃圾发酵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100g粉碎后的厨余垃圾加入150mL水,配制成水溶液,装入玻璃瓶中备用。
②另取7个相同的大小适宜的玻璃瓶,按“0~6”号编号,并向每个瓶中依次加入等量的厨余垃圾水溶液。
③向1~6号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含不同类型菌株的乳酸杆菌液,0号瓶中加入等量的无菌水,盖紧瓶塞,并用保鲜膜密封。然后将全部装置放在38℃的环境中发酵。
④24h后测定每瓶溶液中的淀粉含量和乳酸含量。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结构上,淀粉乳酸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
(2)上述实验中,设置“0”号瓶的作用是_______。
(3)如果研究者在24h后测得每瓶溶液中的淀粉含量和乳酸含量如下图所示,则表明菌株____ 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强。
(4)该研究团队想要继续探究某菌株对厨余垃圾的发酵作用是否受外界温度条件的影响,并设计试验方案,此实验中变量是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满分6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格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这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和发现。一代代生物学家的不懈努力,揭示着生物界的奥秘,使生物学之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人指纹包含了很多重要信息,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用于手机和门禁系统的指纹解锁。如下图为人体细胞结构示意图,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下列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提供依据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 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构成
B. 草履虫与衣藻都是单细胞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C. 不同的细胞结构其功能各不相同,它们各自独立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D. 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答案】1. C 2. C
【解析】
【分析】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细胞核、④细胞质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1题详解】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控制人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存在于③细胞核中,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题详解】
A.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一部分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生物体,称为单细胞生物。另一部分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生物体,称为多细胞生物,故A正确。
B.草履虫和衣藻都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故B正确。
C.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细胞内的各种结构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故C错误。
D.因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细胞中的能量变化非常复杂,需要统一的指挥和控制。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所以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故D正确。
故选C。
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航天日以“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为主题,在湖北武汉举办主场活动,活动包含中国航天大会、航天文化艺术论坛、航天科普系列展览等内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后,搭载的棉花种子顺利萌发,长出“月球第一片嫩叶”。棉花是双子叶植物。下列有关棉花种子在探测器中萌发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子的胚可发育成棉花幼苗
B. 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C. 棉花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D. 嫩叶是由子叶发育而来
4.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我国航天飞船将紫花苜蓿种子带入太空,使种子在射线和微重力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异,选育出新品种。下列关于新品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直接改变了形态结构
B. 不会改变遗传物质
C. 利用了杂交育种技术
D. 获得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3. D 4. D
【解析】
【分析】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种皮具有保护作用, 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2.生物中的育种方式主要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它们利用的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3题详解】
A.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棉花种子的胚可发育成棉花幼苗,A正确。
BC.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把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运给胚根、胚轴、胚芽;胚根发育,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可见,棉花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BC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棉花的嫩叶是由种子的胚芽(不是子叶)发育而来,D正确。
故选D。
【4题详解】
AB.紫花苜蓿的种子在射线和微重力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异,从而选育出新品种。这属于太空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该过程中,射线和微重力等因素直接改变了种子的遗传物质,不是其形态结构,AB错误。
C.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可见,本例中,不是利用了杂交育种技术,而是太空育种技术,C错误。
D.太空育种中,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获得的变异是能遗传给后代的,D正确。
故选D。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旨在呼吁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抗生素的持续滥用,会促使各种超级细菌的诞生
B. 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牦牛,毛长皮厚,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C. 萝卜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这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D. 蚯蚓的活动能使土壤疏松、肥沃,这说明生物能限制环境的发展
6. 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假如它们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属于生产者的生物种类最可能是丙
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C. 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 该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甲
【答案】5. D 6. A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
【5题详解】
A.由于抗生素的选择作用,耐药细菌能够存活下来并产生后代,随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越长,细菌的耐药基因频率越大,所以抗生素的持续滥用,会促使各种超级细菌的诞生,故A正确。
B.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牦牛,毛长皮厚,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故B正确。
C.萝卜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是因为地上部分见光产生了叶绿素,地下部分不见光不能产生叶绿素,这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故C正确。
D.蚯蚓的活动能使土壤疏松、肥沃,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且这里是有利的影响,而不是限制环境的发展,故D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
A.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所以图中食物链是甲→乙→丁→丙,甲属于生产者,故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故B正确
C.该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C正确。
D.该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甲生产者,故D正确。
故选A。
7. ChatGPT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通过“任务接收——模型计算——结果反馈”模型,根据提问者的语句,给出答案,使其看上去可以与人交流。在这个模式中,“模型计算”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神经中枢 D. 效应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A.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所以感受器是一种信号转换装置,这特定感受器所在的部位称为该反射的感受器,A错误。
B.具有从神经末梢向中枢传导冲动的神经称为传入神经,B错误。
C.神经中枢是一般是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它能够调控生物体的某一项生理功能、分析,所以“模型计算”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C错误。
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D错误。
故选C。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8. 换季时,气温的骤升或骤降易导致感冒。如图是常用感冒药“板蓝根颗粒”说明书的部分内容,有关此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板蓝根颗粒说明书 成分: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5﹣1袋,一日3﹣4次。 有效期至:2024年6月
A. 板蓝根颗粒是非处方药,购买时无需医生处方
B. 中药无副作用,可每天喝板蓝根以预防感冒
C. 为提前康复,可增加每次用药量或服用次数
D. 只要未拆封,此药在2024年7月可正常服用
9. 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甲),它可以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胃部检查时,显微胶囊经过的结构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B. 显微胶囊能检测结构②的病变情况
C.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它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D. 观察到结构③的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绒毛状突起
10. 研究表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最高风险因素。为此,科学家研发了HPV疫苗,以有效的预防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进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如图为某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率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人乳头瘤病毒是病原体
B. 女性通过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卵巢癌等其他疾病
C. 接种疫苗后人体血液中产生的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为抗体
D. 宫颈癌高发年龄在45岁左右
【答案】8. A 9. C 10. B
【解析】
【分析】(1)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2)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这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
图中:①食道、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8题详解】
A.板蓝根颗粒说明书上有OTC标志,说明其是非处方药,而购买非处方药时是无需医生处方的,故A正确。
BC.“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故必须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故BC错误。
D.根据说明书,有效期至2024年6月,意为该药品可使用到2024年6月,2024年7月不能服用,故D错误。
故选A。
【9题详解】
A.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胃部检查时,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⑥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故A错误。
B.②肝脏位于消化道外,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能进入结构②,故B错误。
C.⑥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显微胶囊可通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进入大肠,故C正确。
D.③是大肠,故D错误。
故选C。
【10题详解】
A.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细菌、病毒、异物等)叫做抗原,所以人乳头瘤病毒属于抗原,故A正确。
B.女性通过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等,故B错误。
C.接种疫苗后,人体血液中的相关淋巴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并产生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此种蛋白质在免疫学中称为抗体,故C正确。
D.如图为某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率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根据该图信息分析,宫颈癌高发年龄在45岁左右,故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4题,每空1分,除标注外,共30分)(注:答题时,[ ]内填字母或数字或序号、横线上填中文名词)
11. “春赏桃花夏吃桃,十里桃林采摘忙”,我市保安镇的狗血桃种植历史久远,果品质量誉满荆楚。桃属于被子植物,如图1所示为桃的生命周期。图2是桃的叶片在夏季一天内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活动强度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桃的果实属于________。图戊是果实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桃子食用部分是由________发育而成。
(2)植株生长到一定时期会开花,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填序号)。
(3)若图丙中A为氧气,则该生理过程为______作用,该过程可将______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图2的甲和乙曲线中表示桃叶片呼吸作用的是___曲线。狗血桃成熟后销往各地,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请举例说明_________。
(5)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如家蚕、家兔)也和被子植物一样,能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生殖。
(6)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________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答案】(1) ①. 器官 ②. 子房壁
(2)③⑦ (3) ①. 光合 ②. 光能
(4) ①. 甲 ②. 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5)有性 (6)蒸腾
【解析】
【分析】(1)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图1中,①幼根,②花瓣,③雄蕊,④柱头,⑤花柱,⑥子房,⑦雌蕊。
(2)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绿色开花植物体通常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桃的果实属于器官。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桃子的食用部分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
【小问2详解】
③雄蕊和⑦雌蕊与果实和种植的形成有关,是花的主要结构。
【小问3详解】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若图丙中A为氧气,则该生理过程为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小问4详解】
植物全天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有光的时候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图2的甲曲线表示呼吸作用,乙曲线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要减少运输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可以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小问5详解】
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
【小问6详解】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12. 如图为小明周六的学习生活日常,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早晨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了,妈妈为他准备的早餐中的 __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2)小明吃了妈妈准备的早餐,早餐中的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为_____,该物质被吸收后随血液运输,经______(填血管名称)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3)小明骑自行车去朋友家做课后作业,骑行中吸气时,胸廓的状态是__(填字母)。
(4)小明在做课后作业时,试卷上的文字在小明眼球中的______上形成物象,然后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5)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早发、高发态势,我们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预防近视我们要做到__(请至少答两点具体措施)。
(6)午餐后,吸收进血液的葡萄糖经过肾脏时,不会随尿液排出,这是因为1对葡萄糖有____作用。
(7)小明和朋友打羽毛球时,心脏跳动速度加快,当房室瓣关闭时, d、f的状态是_____(填“收缩”或“舒张”)。小明完成各项活动,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统一协调配合,这有赖于______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答案】(1)橙子 (2) ①. 葡萄糖 ②. 下腔静脉
(3)a (4)视网膜
(5)三要: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6)重吸收 (7) ① 收缩 ②. 神经
【解析】
【分析】图中a吸气,b呼气,c右心房,d右心室,e左心房,f左心室,g瞳孔,h玻璃体,i视网膜,j肾小囊,k肾小球,l肾小管。
【小问1详解】
小明早晨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了,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妈妈为他准备的早餐中的橙子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小问2详解】
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该物质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经下腔静脉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
【小问3详解】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此时胸廓的状态是a。
【小问4详解】
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在做课后作业时,试卷上的文字在小明眼球中的i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然后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小问5详解】
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变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预防近视的做法: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养成科学用眼习惯;多进行户外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定期检查视力;坚持做眼保健操等。
【小问6详解】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会血液。午餐后,吸收进血液的葡萄糖经过肾脏时,不会随尿液排出,这是因为1对葡萄糖有重吸收作用。
【小问7详解】
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房室瓣和动脉瓣。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当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说明心室df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此时心房是舒张的。小明完成各项活动,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统一协调配合,这有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3. 我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有着悠久的养蚕织丝历史。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种桑养蚕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扦插桑枝,繁殖桑树。
活动二:饲养家蚕,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活动三:查阅资料,了解“桑基鱼塘”(图3)生态农业模式
(1)图1中扦插茎段的两种处理方式,更有利于茎段成活的是 ____(填序号)。
(2)家蚕的发育过程如图2所示,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_______发育。
(3)孵化出的幼虫有白足和黄足之分,足的白色与黄色是一对______。
(4)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孵化出的幼虫有白足和黄足之分,欲判断蚕足颜色的显、隐性情况,他们进行实验情况如下:
根据上述结果,可推测蚕的黄足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5)在生物学上,把空气、水分、光、蚕等影响桑树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
(6)图3中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都需要人工管理。若人工管理不善,该生态系统难以维持稳定,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能力较弱。
(7)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为中学生,你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呢?____。
【答案】(1)① (2)完全变态
(3)相对性状 (4)隐性
(5)生态因素 (6)自动调节
(7)做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工作、植树造林、不乱捕滥杀、在看到危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时,要及时通知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进行制止、不食野味等
【解析】
【分析】图1植物的扦插,图2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图3“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小问1详解】
扦插上端切口要平,减少水分蒸发,下端切口要斜,增大创伤面和吸收面积,图中更有利于茎段成活的是①。
【小问2详解】
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若虫、成虫,家蚕的发育过程如图2所示,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小问3详解】
相对性状是相同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孵化出的幼虫足的白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小问4详解】
根据实验一亲代为白足和黄足,子代只有白足,消失的为隐性性状,根据实验二,亲代全为白足,子代出现了黄足,无中生有,出现的为隐性性状,黄足为隐性性状。
【小问5详解】
生态因素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题目中把空气、水分、光、蚕等影响桑树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小问6详解】
生物种类和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都需要人工管理,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自动调节能力弱。
【小问7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作为中学生,做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工作、植树造林、不乱捕滥杀、在看到危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时,要及时通知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进行制止、不食野味等。
14. 研究人员发现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某研究团队从发酵的厨余垃圾中分离得到6株不同类型的淀粉乳酸杆菌,为进一步探究这六株不同的乳酸杆菌对厨余垃圾发酵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100g粉碎后的厨余垃圾加入150mL水,配制成水溶液,装入玻璃瓶中备用。
②另取7个相同的大小适宜的玻璃瓶,按“0~6”号编号,并向每个瓶中依次加入等量的厨余垃圾水溶液。
③向1~6号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含不同类型菌株的乳酸杆菌液,0号瓶中加入等量的无菌水,盖紧瓶塞,并用保鲜膜密封。然后将全部装置放在38℃的环境中发酵。
④24h后测定每瓶溶液中的淀粉含量和乳酸含量。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结构上,淀粉乳酸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
(2)上述实验中,设置“0”号瓶的作用是_______。
(3)如果研究者在24h后测得每瓶溶液中的淀粉含量和乳酸含量如下图所示,则表明菌株____ 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强。
(4)该研究团队想要继续探究某菌株对厨余垃圾的发酵作用是否受外界温度条件的影响,并设计试验方案,此实验中变量是______。
【答案】(1)无成形的细胞核
(2)形成对照 (3)1
(4)温度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一般的接受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不接受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小问1详解】
乳酸杆菌属于细菌,细菌体积微小,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菌的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与植物细胞相比,乳酸菌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
【小问2详解】
一般的接受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不接受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0”号瓶属于对照组,作用是形成对照。
【小问3详解】
乳酸菌在无氧的情况下才能将有机物(糖类)分解成乳酸。由图可知,24h后1号瓶溶液中的淀粉含量最少,表明菌株1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强。
【小问4详解】
为“探究某菌株对厨余垃圾的发酵作用是否受外界温度条件的影响”,因此自变量是温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