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湖北卷03(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湖北卷03(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14 21:35: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均可进行光合作用
C.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D.农作物种植越密,对光利用越充分,产量就越高
【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A.植物细胞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
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都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C正确。
D.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使阳光照到地面,造成浪费,会减产;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D错误。
故选D。
2.关于细胞的生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B.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C.线粒体和叶绿体是所有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D.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动物(人)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详解】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故C符合题意。
D.细胞的生活需要完成一切生理活动,离不开物质和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
C.阳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
【答案】D
【详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指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故选D。
4.对秋天落叶进行的处理,你认为得当的是(   )
A.焚烧 B.填埋 C.倒入湖水中 D.三者均可
【答案】B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焚烧树叶是我国明令禁止的,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燃烧不充分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大气;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消费者的食物残渣和尸体分解成无机盐和水和二氧化碳,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详解】对秋天落叶进行处理,填埋最好,落叶填埋后可经分解者转化为有机肥料,肥沃土壤;焚烧会污染空气、倒入湖泊会污染水。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
5.爬行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怕冷 B.食物不足 C.气候干燥 D.体温不恒定
【答案】D
【分析】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寒冷的一种适应。
【详解】爬行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寒冷冬季,外界环境的温度很低,爬行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避免冻伤冻死,有冬眠的特性。冬眠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寒冷的一种适应。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关键是掌握冬眠的原因。
6.男性的输精管结扎后,下列生理表现正确的是( )
A.不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B.不能产生精子,能分泌雄性激素
C.能产生精子,男性性征改变 D.能产生精子,男性性征不变
【答案】D
【分析】精子是由睾丸产生的,雄性激素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
【详解】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输精管是输送精子的器官,因此输精管被结扎仅能说明不能排出精子,不会影响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性激素,因此也不会影响男性的第二性征。
故选D。
7.如下表表示正常成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中主要成分的浓度(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物质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血浆 7.5 0.1 0.02 0.9
原尿 0.05 0.1 0.02 0.9
尿液 0.0 0.0 1.8 1.1
A.健康的人尿液中主要含有尿素、水、无机盐
B.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滤过到肾小囊中,所以原尿中蛋白质含量低
C.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是大分子物质,不能被滤过到肾小囊中
D.尿液中尿素浓度增大是因为大部分水被重吸收
【答案】C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A.由图表可知,健康的人尿液中主要是:尿素、水、无机盐,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滤过到肾小囊中,所以原尿中蛋白质含量低,B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的缘故,C错误。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尿素未被重新吸收,所以尿液中尿素浓度增大,D正确。
故选C。
8.番茄果皮红色(R)对黄色(r)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RR)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rr)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肉细胞、种子中子叶的基因型以及果实的果皮颜色分别是( )
A.Rr、Rr、黄色 B.rr、Rr、黄色 C.Rr、rr、红色 D.rr、Rr、红色
【答案】B
【分析】(1)有些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番茄果皮红色(R)对黄色(r)为显性,则红色番茄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果皮黄色番茄的基因组成是rr。
(3)受精完成后,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只有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
【详解】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果皮的颜色是由母株的基因决定,与授的花粉没有关系。因此,若将红色番茄(RR)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rr)的多个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肉细胞基因型是rr,果实的果皮颜色是黄色。子房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因此,若将红色番茄(RR)的花粉(R)授到黄色番茄(rr)的多个柱头上(卵细胞基因是r),则受精卵是Rr,形成种子胚的基因型是Rr,因此种子中子叶的基因型也是Rr,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下列关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
A.使用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 B.用抗生素治疗足癣
C.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虫害 D.引起菌痢的病原体是痢疾杆菌
【答案】B
【分析】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
【详解】A.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还不破坏菜的品质,正确。
B.足癣是真菌引起的,用抗生素不能治疗足癣,错误。
C.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虫害属于生物防治,有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D.痢疾杆菌能使人患细菌性痢疾,引起该疾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细菌,正确。
故选B。
10.下列不属于调查活动的是(   )
A.人口普查 B.卫生检查 C.濒危动物调查 D.森林资源清查
【答案】B
【详解】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人口普查、濒危动物调查、森林资源清查均属于调查法,而卫生检查不属于调查法,B符合题意。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30分。
11.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赛前早餐要以清淡为主;赛中要调整好呼吸,注意补充水分;赛后要迅速保温、补水等。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氧气进入循环系统时,氧气透过 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这一过程的原理是 ,一共穿越了 层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处毛细血管网,经过的主要路径依次是 (填选项)。
a.左心室 b.肺静脉 c.主动脉 d.左心房 e.各级动脉
A.a→b→c→d→e
B.b→d→a→c→e
C.c→e→d→a→b
D.e→d→c→b→a
(2)肾脏中有百万个肾单位,在每一个肾单位里,葡萄糖从中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的途径是:肾小球→ → →毛细血管。
(3)甲图中细胞内蛋白质分解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有 (填序号)和⑤。
(4)人体主要通过消化系统摄入营养物质,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特别迅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补充 和钙。
(5)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请写出其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答两点即可)。
【答案】 肺泡 气体扩散 两 B 肾小囊 肾小管 ④ 蛋白质 小肠细长(5﹣6米);小肠内表面积大(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分析】此题综合考查了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循环、呼吸和排泄的有关知识以及学生的试图能力。从甲图可以看出,①表示吸气,②表示呼气,③表示排遗,④表示排尿,⑤表示排汗,ad表示二氧化碳,cd表示氧气。
【详解】(1)氧气进入循环系统时,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这一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来实现的,一共穿越了两层细胞即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血液循环的途径是如下:

综上图分析可知,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肺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腿部肌肉处毛细血管网。所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处毛细血管网,经过的主要路径依次是b肺静脉→d左心房→a左心室→c主动脉→e各级动脉。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葡萄糖从中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的途径是: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毛细血管。
(3)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细胞内蛋白质分解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有④尿液和⑤汗液。
(4)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等丰富的食物,即人体主要通过消化系统摄入营养物质,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特别迅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补充蛋白质和钙。
(5)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点睛】此题的知识点较多,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12.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新型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病原体一次次向我们发起“进攻”,做好个人防护和接种疫苗是预防此类传染病的主要措施。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洁、勤通风、按时消毒可以有效避免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很多人通过接种甲流疫苗来预防甲型流感,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使甲流病毒失去致病性,这属于人体的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3)对处于医学观察期或临床治疗期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患者,推荐服用一些中成药作为治疗药物,该药物包装上印有“OTC”字样,属于 药。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很多能使人致病的病原体,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答出一条具体措施即可)
【答案】(1)蛋白质
(2) 切断传播途径 抗体 特异性
(3) 非处方 正确洗手、科学佩戴口罩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1)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环境消毒、消灭媒介蚊虫、讲究个人卫生、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洁、勤通风、按时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3)非处方药(OTC)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很多能使人致病的病原体,正确洗手、科学佩戴口罩等措施能够切断传播途径,从而预防传染病。
13.2022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利用生命生态实验柜等仪器设备,种植水稻、拟南芥等多种植物,研究种子在太空中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进行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研究,以期在星辰大海建造“会飞的农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水稻种子能够在太空环境中萌发、生长,这说明载人空间站内提供了水稻生活所需要的
阳光、空气、水分、 、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
(2)7月29日,注入营养液启动实验,培养水稻幼苗的培养液中至少应该包含氮、磷、钾、钙、铁、锌等无机盐成分,吸收这些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
(3)拟南芥是双子叶植物,而水稻是单子叶植物,二者种子结构的共同点是都有 。
(4)某兴趣小组也选用籽粒饱满的水稻种子开展了探究活动:根据下表设置了五组实验装置,每个装置选用10粒种子。该探究活动可以构成 组对照实验,如果要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 两瓶进行对照。
甲 乙 丙 丁 戊
实验装置
处理措施 种子情况 煮熟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环境条件 适量水 适量水 过量水 适量水 无水
25℃ 25℃ 25℃ 4℃ 25℃
实验现象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没有发芽 没有发芽
(5)下图是水稻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干重和鲜重的变化曲线图,Y曲线中af段重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6)太空诱变获得的水稻种子经过选择,培育出高产、口感好及营养丰富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能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种子的 发生了改变。
(7)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进行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水稻新品种,这利用了 的多样性。
【答案】(1)适宜的温度
(2)成熟
(3)种皮和胚
(4) 4 乙和戊/戊和乙
(5)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有机物
(6)遗传物质
(7)基因/遗传
【分析】(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等几个连续的过程。主要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植株的开花与结果等三部分。
(2)种子萌发的条件: ①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②自身条件:胚是活的、发育成熟且完整的胚、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在休眠期。特别提醒:阳光、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详解】(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
(2)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3)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种子只由种皮和胚组成,无胚乳,养料储存在肥厚的子叶中;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种子除了种皮和胚以外,还含有胚乳,养料储存在胚乳中;它们的胚都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的。拟南芥是双子叶植物,而水稻是单子叶植物,二者种子结构的共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
(4)(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中甲乙、乙丙、乙丁、乙戊均可形成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种子情况、空气、温度、水。
(2)要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则对照实验的变量为水,即除了水分不同其它条件均相同。乙和戊除了乙适量水,戊无水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因此两瓶对照可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5)Y曲线整体重量小于X,故Y描述的是水稻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的干重变化曲线图。Y曲线中af段重量减少是因为种子萌发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有机物,而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后会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制造有机物,故f点后重量增加。
(6)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个体,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太空诱变获得的水稻种子,经过选择,培育出高产、口感好及营养丰富的新品种,其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7)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了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多样性。
14.山东省已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小明的父母就要为他生个弟弟或妹妹了。小明想知道这位家庭新成员的某些特征,故对其家族成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成员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叔叔 小明 新成员
特征1 有酒窝 无酒窝 有酒窝 有酒窝 有酒窝 无酒窝 无酒窝 有酒窝 ?
特征2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新成员是一名小帅哥,他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为 。
(2)表格中涉及的双眼皮、无酒窝等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 ;小明的外祖父、外祖母均有酒窝,母亲却无酒窝,这种现象被称为 。
(3)根据家人有无酒窝的性状表现,可推测出 是隐性性状,如果分别用D、d表示控制酒窝的显、隐性基因,小明的祖父、祖母、父亲、外祖父关于酒窝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你推测新成员有酒窝的概率是 。
(4)若控制眼皮显隐性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表示,则小明父亲控制眼皮性状的基因组成是 。
【答案】 22对常染色体+XY 性状 变异 无酒窝 Dd、dd、Dd、Dd 50% Aa
【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2)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1)男性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Y,因此若新成员是一名小帅哥,则他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Y。
(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表格中涉及的双眼皮、无酒窝等特征都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因此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小明的外祖父、外祖母均有酒窝,母亲却无酒窝”,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种现象被称为变异。
(3)从表格中可知,外祖父、外祖母均有酒窝,母亲却无酒窝,表明有酒窝是显性性状、无酒窝是隐性性状。“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有酒窝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无酒窝的基因组成是d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由“祖父有酒窝、祖母无酒窝、叔叔无酒窝”可知:有酒窝祖父的基因组成是Dd、有酒窝父亲的基因组成是Dd;由“外祖父、外祖母均有酒窝,母亲却无酒窝”推知:有酒窝的外祖父、外祖母的基因组成都是Dd;由“父亲有酒窝、母亲无酒窝”推知有酒窝小明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表中各成员表现为有酒窝的基因组成都是Dd。所以小明的祖父、祖母、父亲、外祖父关于酒窝的基因组成分别是Dd、dd、Dd、Dd。
推测新成员有酒窝的可能性是50%,遗传图解如图:

(3)若控制眼皮显隐性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表示,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父母遗传给单眼皮(aa)小明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小明双眼皮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均可进行光合作用
C.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D.农作物种植越密,对光利用越充分,产量就越高
2.关于细胞的生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B.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C.线粒体和叶绿体是所有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D.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3.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
C.阳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
4.对秋天落叶进行的处理,你认为得当的是(   )
A.焚烧 B.填埋 C.倒入湖水中 D.三者均可
5.爬行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怕冷 B.食物不足 C.气候干燥 D.体温不恒定
6.男性的输精管结扎后,下列生理表现正确的是( )
A.不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B.不能产生精子,能分泌雄性激素
C.能产生精子,男性性征改变 D.能产生精子,男性性征不变
7.如下表表示正常成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中主要成分的浓度(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物质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血浆 7.5 0.1 0.02 0.9
原尿 0.05 0.1 0.02 0.9
尿液 0.0 0.0 1.8 1.1
A.健康的人尿液中主要含有尿素、水、无机盐
B.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滤过到肾小囊中,所以原尿中蛋白质含量低
C.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是大分子物质,不能被滤过到肾小囊中
D.尿液中尿素浓度增大是因为大部分水被重吸收
8.番茄果皮红色(R)对黄色(r)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RR)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rr)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肉细胞、种子中子叶的基因型以及果实的果皮颜色分别是( )
A.Rr、Rr、黄色 B.rr、Rr、黄色 C.Rr、rr、红色 D.rr、Rr、红色
9.下列关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
A.使用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 B.用抗生素治疗足癣
C.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虫害 D.引起菌痢的病原体是痢疾杆菌
10.下列不属于调查活动的是(   )
A.人口普查 B.卫生检查 C.濒危动物调查 D.森林资源清查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30分。
11.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赛前早餐要以清淡为主;赛中要调整好呼吸,注意补充水分;赛后要迅速保温、补水等。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氧气进入循环系统时,氧气透过 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这一过程的原理是 ,一共穿越了 层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处毛细血管网,经过的主要路径依次是 (填选项)。
a.左心室 b.肺静脉 c.主动脉 d.左心房 e.各级动脉
A.a→b→c→d→e
B.b→d→a→c→e
C.c→e→d→a→b
D.e→d→c→b→a
(2)肾脏中有百万个肾单位,在每一个肾单位里,葡萄糖从中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的途径是:肾小球→ → →毛细血管。
(3)甲图中细胞内蛋白质分解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有 (填序号)和⑤。
(4)人体主要通过消化系统摄入营养物质,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特别迅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补充 和钙。
(5)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请写出其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答两点即可)。
12.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新型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病原体一次次向我们发起“进攻”,做好个人防护和接种疫苗是预防此类传染病的主要措施。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洁、勤通风、按时消毒可以有效避免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很多人通过接种甲流疫苗来预防甲型流感,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使甲流病毒失去致病性,这属于人体的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3)对处于医学观察期或临床治疗期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患者,推荐服用一些中成药作为治疗药物,该药物包装上印有“OTC”字样,属于 药。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很多能使人致病的病原体,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答出一条具体措施即可)
13.2022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利用生命生态实验柜等仪器设备,种植水稻、拟南芥等多种植物,研究种子在太空中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进行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研究,以期在星辰大海建造“会飞的农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水稻种子能够在太空环境中萌发、生长,这说明载人空间站内提供了水稻生活所需要的
阳光、空气、水分、 、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
(2)7月29日,注入营养液启动实验,培养水稻幼苗的培养液中至少应该包含氮、磷、钾、钙、铁、锌等无机盐成分,吸收这些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
(3)拟南芥是双子叶植物,而水稻是单子叶植物,二者种子结构的共同点是都有 。
(4)某兴趣小组也选用籽粒饱满的水稻种子开展了探究活动:根据下表设置了五组实验装置,每个装置选用10粒种子。该探究活动可以构成 组对照实验,如果要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 两瓶进行对照。
甲 乙 丙 丁 戊
实验装置
处理措施 种子情况 煮熟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环境条件 适量水 适量水 过量水 适量水 无水
25℃ 25℃ 25℃ 4℃ 25℃
实验现象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没有发芽 没有发芽
(5)下图是水稻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干重和鲜重的变化曲线图,Y曲线中af段重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6)太空诱变获得的水稻种子经过选择,培育出高产、口感好及营养丰富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能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种子的 发生了改变。
(7)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进行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水稻新品种,这利用了 的多样性。
14.山东省已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小明的父母就要为他生个弟弟或妹妹了。小明想知道这位家庭新成员的某些特征,故对其家族成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成员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叔叔 小明 新成员
特征1 有酒窝 无酒窝 有酒窝 有酒窝 有酒窝 无酒窝 无酒窝 有酒窝 ?
特征2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新成员是一名小帅哥,他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为 。
(2)表格中涉及的双眼皮、无酒窝等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 ;小明的外祖父、外祖母均有酒窝,母亲却无酒窝,这种现象被称为 。
(3)根据家人有无酒窝的性状表现,可推测出 是隐性性状,如果分别用D、d表示控制酒窝的显、隐性基因,小明的祖父、祖母、父亲、外祖父关于酒窝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你推测新成员有酒窝的概率是 。
(4)若控制眼皮显隐性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表示,则小明父亲控制眼皮性状的基因组成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