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湖北卷04(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湖北卷04(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14 21:36: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
A.空气缺氧 B.水中缺氧 C.缺乏饵料 D.池塘缺水
2.两栖动物青蛙在幼年时被称为蝌蚪,蝌蚪有一条尾巴,随着不断的发育,长出四肢,尾巴消失。这些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
A.细胞质 B.细胞壁 C.细胞膜 D.细胞核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 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
3.在上文中提到的几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 )
A.蔬菜 B.黄蜂 C.鸣蝉 D.叫天子
4.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做法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是(   )
A.推进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B.使用剧毒农药治虫、治草
C.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 D.退耕还林,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5.下列关于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
B.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C.鸟有气囊,在飞行时可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可以进行双重呼吸
D.蚯蚓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所以蚯蚓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6.从一个细胞到一个成年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发生的奇妙变化。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女性只在生育期内排卵,且通常一次排出一个卵细胞
B.睾丸产生的精子混合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的黏液共同构成男性的精液
C.受精卵着床意味着女性怀孕,月经停止
D.胚胎发育到第8周末,已初具人形,此时称为胎儿
7.下表是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中部分成分比较表,“√”代表有,“×”代表没有,由此分析甲、乙、丙所代表的液体分别是( )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甲 × × √
乙 × √ √
丙 √ √ √
A.尿液、血浆、原尿 B.原尿、尿液、血浆
C.尿液、原尿、血浆 D.血浆、尿液、原尿
8.下表是孟德尔研究豌豆的豆荚颜色遗传规律时进行的试验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亲代的相对性状 子一代(自交) 子二代
性状 亲代(杂交)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 绿色×黄色 全部绿色 绿色428,黄色152
A.豌豆种子外面的豆荚是由子房发育而成
B.在亲代开花期,孟德尔适时对亲代进行人工授粉
C.根据杂交试验结果可推断绿色豆荚是显性性状
D.将子一代与黄色豆荚植株交配,后代绿色与黄色豆荚植株比例约为1:1
9.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都是肉眼看不到的生物
B.细菌和真菌都需要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C.细菌和真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0.在实验室做实验,操作完毕,应该( )
A.拿着自己带的工具马上走出实验室B.整理好实验仪器并复位,再离开实验室
C.只切断电源就可以离开实验室D.剩余液体不用收拾就可以离开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30分。
11.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图一表示某荒漠生态系部分食物网,图二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动物,则c代表 。
(2)图一中的荒漠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 ,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 。
(3)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填序号)。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同时产生的大量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的发生,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4)图二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 (填序号)过程开始,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的特点是 。
12.2024年4月27 日延安黄龙马拉松森林越野挑战赛如期举行,人们对马拉松运动的热情高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营养物质的补充至关重要。下图为人体部分系统(器官)及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①~⑨表示相关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顺利完成比赛,运动员食用了营养丰富的早餐,其中占比最大是 类,这是因为这类食物可以为运动员提供 。
(2)营养早餐主要在[ ] (填序号及名称)被消化吸收。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由静脉回流到心脏,最先进入心脏的[ ] (填序号及名称)。
(3)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赛道环境的变化,思考调整比赛策略。这主要是在 的调节下完成的。
(4)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呼吸深度和频率逐渐增大,促进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完成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水、尿素等废物随血液进入肾单位,经过了⑧的 作用和⑨的重吸收作用,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
13.果蝇是遗传学上常用的实验材料。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甲可知,果蝇的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
(2)果蝇体细胞中有 4 对染色体,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在生殖过程中,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是 。
(3)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 ,分别用 A 和a 表示。图乙表示亲代纯种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图中子代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 。该实验 说明子代中果蝇翅所表现出的不同类型是由 共同作用的结果。
(4)选取基因组成均为 Aa 的雌、雄果蝇进行交配,并将子代幼虫置于 25℃条件下培养, 则子代果蝇翅的类型为 。
14.鹦鹉羽毛的黄色与蓝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R表示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r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亲代 后代
黄色×黄色 黄色、蓝色
(1)鹦鹉是由图中的[ ]发育而来的。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的是[5] 。
(2)结合图表可知,该鸟卵将来发育成的鹦鹉,羽毛为 色。
(3)从表中的遗传结果可以推断,后代蓝色鹦鹉的基因组成是 。若亲代鹦鹉再繁殖一个后代,该个体是黄色鹦鹉的概率是 。
(4)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鹦鹉学舌”属于 行为。
(5)由于遗传病多发生在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家庭中,所以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
A.空气缺氧 B.水中缺氧 C.缺乏饵料 D.池塘缺水
【答案】B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详解】白天,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不会出现浮头现象;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到了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为了呼吸,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以便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因此鱼出现浮头现象是因为水中缺氧,这种情况严重时可导致鱼群大量死亡,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两栖动物青蛙在幼年时被称为蝌蚪,蝌蚪有一条尾巴,随着不断的发育,长出四肢,尾巴消失。这些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
A.细胞质 B.细胞壁 C.细胞膜 D.细胞核
【答案】D
【分析】动植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此结构。
【详解】A.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保护和支持作用。青蛙是动物,细胞结构中没有细胞壁,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符合题意。
故选D。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 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
3.在上文中提到的几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 )
A.蔬菜 B.黄蜂 C.鸣蝉 D.叫天子
【答案】3.A
一个生态系统中个,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大,食物网越复杂,而且食物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也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植物。
故选A;
4.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做法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是(   )
A.推进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B.使用剧毒农药治虫、治草
C.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 D.退耕还林,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答案】B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推进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A利于“美丽乡村”建设,A不符合题意。
B.使用剧毒农药治虫,会污染土壤和水体,B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B符合题意。
C.要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C利于“美丽乡村”建设,C不符合题意。
D.“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而后来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使部分灌木丛得以恢复,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利于缓解生态问题,D利于“美丽乡村”建设,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关于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
B.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C.鸟有气囊,在飞行时可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可以进行双重呼吸
D.蚯蚓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所以蚯蚓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答案】C
【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详解】A.青蛙的成体既能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着毛细血管,能分泌粘液,辅助肺进行呼吸,正确。
B.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正确。
C.鸟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错误。
D.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同时减少与土壤的摩擦,所以蚯蚓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正确。
故选C。
6.从一个细胞到一个成年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发生的奇妙变化。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女性只在生育期内排卵,且通常一次排出一个卵细胞
B.睾丸产生的精子混合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的黏液共同构成男性的精液
C.受精卵着床意味着女性怀孕,月经停止
D.胚胎发育到第8周末,已初具人形,此时称为胎儿
【答案】C
【分析】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的睾丸,此外,男性生殖系统还有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阴经、阴囊等结构。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的卵巢,女性生殖系统还有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结构组成。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叫做生殖细胞,二者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详解】A.排卵是成熟的卵子从卵泡排出的过程。卵子是女性的生殖细胞,每个月由一侧的卵巢产生一个卵子,卵子必须成熟以后才能从卵巢中排出,A正确。
B.精液是一种黏稠的液体混合物,由精子和精浆组成,精浆占精液体积的90%以上。精子由睾丸产生,在附睾内成熟,通过输精管道输出。精浆主要是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等附属腺体分泌的混合液,还包括少量睾丸液、附睾液等,B正确。
C.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怀孕时植入子宫内膜的是胚泡,而不是受精卵。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出现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的现象,称为月经,怀孕后月经停止,C错误。
D.胚胎发育至第八周末,其外貌开始像人,从这时起到出生前的胚胎称为胎儿,此时只有核桃般大小,但已初具人形,D正确。
故选C。
7.下表是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中部分成分比较表,“√”代表有,“×”代表没有,由此分析甲、乙、丙所代表的液体分别是( )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甲 × × √
乙 × √ √
丙 √ √ √
A.尿液、血浆、原尿 B.原尿、尿液、血浆
C.尿液、原尿、血浆 D.血浆、尿液、原尿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原尿中不含有蛋白质,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为尿液,因为其中不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乙为原尿,因为其中含有葡萄糖但不含有蛋白质;丙为血浆,因为其中含有蛋白质、葡萄糖。
考点:尿液的形成。
8.下表是孟德尔研究豌豆的豆荚颜色遗传规律时进行的试验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亲代的相对性状 子一代(自交) 子二代
性状 亲代(杂交)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 绿色×黄色 全部绿色 绿色428,黄色152
A.豌豆种子外面的豆荚是由子房发育而成
B.在亲代开花期,孟德尔适时对亲代进行人工授粉
C.根据杂交试验结果可推断绿色豆荚是显性性状
D.将子一代与黄色豆荚植株交配,后代绿色与黄色豆荚植株比例约为1:1
【答案】A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 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A.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故豆荚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A错误。
B.为准确研究豌豆上述性状的遗传规律,在亲代开花期,孟德尔要适时对亲代进行人工授粉,B正确。
C.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其中一个亲代的的性状在子代没有表现出来,消失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故绿色豆荚是显性性状,C正确。
D.由C可知绿色豆荚是显性性状,黄色豆荚是隐性性状(aa),故子一代为杂合体Aa,遗传图谱如下:
后代绿色与黄色豆荚植株比例约为1:1,D正确。
故选A。
9.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都是肉眼看不到的生物
B.细菌和真菌都需要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C.细菌和真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答案】D
【分析】真菌和细菌都有独立生活能力,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A.细菌是单细胞的,个体微小,用肉眼无法观察到;但真菌一般是多细胞,如霉菌、蘑菇等都是多细胞真菌,且肉眼可见,少数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故A错误。
B.有的细菌、真菌是需氧的;有的细菌、真菌是厌氧的,如乳酸菌,故B错误。
C.多数细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乳酸杆菌是一种细菌,用于制作酸奶,青霉这种真菌中能提取出青霉素,少数细菌、真菌是有害的,能使人患病,故C错误。
D.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故D正确。
故选D。
10.在实验室做实验,操作完毕,应该( )
A.拿着自己带的工具马上走出实验室
B.整理好实验仪器并复位,再离开实验室
C.只切断电源就可以离开实验室
D.剩余液体不用收拾就可以离开
【答案】B
【分析】在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违背实验规则就会出现安全事故,实验前要检查仪器用品,实验中剩余的药品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试验后,要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详解】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洗净器皿,整理好实验用品,擦净桌面,从可以走出实验室,A错误;
实验结束时,要切断电源,水源清洗有关器皿,整理好仪器,药品等,再离开实验室,B正确;C错误;
剩余液体应放入制定的容器,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的有关操作,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30分。
11.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图一表示某荒漠生态系部分食物网,图二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动物,则c代表 。
(2)图一中的荒漠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 ,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 。
(3)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填序号)。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同时产生的大量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的发生,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4)图二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 (填序号)过程开始,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的特点是 。
【答案】(1) 5 蝗虫、沙鼠
(2)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3) 二氧化碳 1、3、4
(4) 2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分析】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2、生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燃料燃烧后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图二中:图二中:甲分解者;乙生产者;丙消费者;1分解作用;2、光合作用;3、4呼吸作用;5化石燃料的燃烧。
【详解】(1)图一中共有5条食物链:青草→沙鼠→荒漠雕鸮,青草→沙鼠→蛇→荒漠雕鸮,青草→蝗虫→蛙→蛇→荒漠雕鸮,青草→蝗虫→沙云雀→荒漠雕鸮,青草→蝗虫→蜥蜴→荒漠雕鸮。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高,体内有机物含量越少,图二中的食物链是乙→c→a→b,对应的食物链是“青草→沙鼠→蛇→荒漠雕鸮“或“青草→蝗虫→沙云雀→荒漠雕鸮“或“青草→蝗虫→蜥蜴→荒漠雕鸮”。因此,c是蝗虫或沙鼠。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所以,图一中的荒漠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该生态系统成分更简单(或生物种类和数量少、营养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3)图二中1为分解作用;2为光合作用;3、4为呼吸作用;5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参形式是二氧化碳,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1、3、4。
(4)图二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过程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12.2024年4月27 日延安黄龙马拉松森林越野挑战赛如期举行,人们对马拉松运动的热情高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营养物质的补充至关重要。下图为人体部分系统(器官)及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①~⑨表示相关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顺利完成比赛,运动员食用了营养丰富的早餐,其中占比最大是 类,这是因为这类食物可以为运动员提供 。
(2)营养早餐主要在[ ] (填序号及名称)被消化吸收。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由静脉回流到心脏,最先进入心脏的[ ] (填序号及名称)。
(3)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赛道环境的变化,思考调整比赛策略。这主要是在 的调节下完成的。
(4)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呼吸深度和频率逐渐增大,促进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完成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水、尿素等废物随血液进入肾单位,经过了⑧的 作用和⑨的重吸收作用,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
【答案】(1) 糖 能量
(2) ⑤ 小肠 ① 右心房
(3)神经系统
(4) 肺 滤过
【分析】图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小肠、⑥大肠、⑦肾小囊、⑧肾小球、⑨肾小管。
【详解】(1)为顺利完成比赛,运动员食用了营养丰富的早餐,其中占比最大是糖类类,这是因为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这类食物可以为运动员提供能量。
(2)⑤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为顺利完成比赛,运动员食用了营养丰富的早餐,营养早餐主要在⑤小肠内被消化吸收。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由下腔静脉回流到心脏,进入心脏的①右心房。
(3)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赛道环境的变化,思考调整比赛策略。这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
(4)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球过滤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因此,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尿素等废物随血液进入肾单位,经过了⑧肾小球的过滤(滤过)作用,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
13.果蝇是遗传学上常用的实验材料。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甲可知,果蝇的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
(2)果蝇体细胞中有 4 对染色体,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在生殖过程中,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是 。
(3)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 ,分别用 A 和a 表示。图乙表示亲代纯种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图中子代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 。该实验 说明子代中果蝇翅所表现出的不同类型是由 共同作用的结果。
(4)选取基因组成均为 Aa 的雌、雄果蝇进行交配,并将子代幼虫置于 25℃条件下培养, 则子代果蝇翅的类型为 。
【答案】 完全变态 3条+X和3条+Y 相对性状 Aa 基因与环境 长翅和残翅
【分析】(1)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会表现出来。
【详解】(1)由图甲可知,果蝇的发育过程不同于蝗虫,果蝇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差别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2)由题干可知,雌果蝇、雄果蝇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6+XX、6+XY,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因此,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3+X或3+Y。
(3)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果蝇的长翅和残翅为一对相对性状。图乙是利用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由图可知,果蝇长翅和残翅这对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和温度(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子代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
(4)将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进行交配,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子代果蝇翅的类型有长翅和残翅两种。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果蝇的生殖发育、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
14.鹦鹉羽毛的黄色与蓝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R表示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r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亲代 后代
黄色×黄色 黄色、蓝色
(1)鹦鹉是由图中的[ ]发育而来的。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的是[5] 。
(2)结合图表可知,该鸟卵将来发育成的鹦鹉,羽毛为 色。
(3)从表中的遗传结果可以推断,后代蓝色鹦鹉的基因组成是 。若亲代鹦鹉再繁殖一个后代,该个体是黄色鹦鹉的概率是 。
(4)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鹦鹉学舌”属于 行为。
(5)由于遗传病多发生在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家庭中,所以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 。
【答案】(1) 4 气室
(2)黄
(3) rr 75%/3/4
(4)学习
(5)近亲结婚
【分析】1.题图中:1卵壳,2卵白,3卵黄,4胚盘,5气室。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1)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胚盘→胚胎→雏鸟→成鸟。因此,鹦鹉是由图一中的4胚盘发育而来的。在鸟卵的钝端,外卵壳膜与内卵壳膜之间具有气室,气室含有空气,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可见,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的是5气室。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题干表格中的遗传规律(亲代:黄色×黄色→子代出现:蓝色),可推知黄色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RR或Rr),蓝色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rr)。所以,该鸟卵的基因组成是Rr,将来发育成的鹦鹉,羽毛为黄色。
(3)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后代蓝色鹦鹉的基因组成是rr。子代表现为隐性性状(蓝色rr),则表现为黄色的亲代含有一个隐性基因r,基因组成是Rr,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若亲代鹦鹉再繁殖一个后代,该个体是黄色鹦鹉的概率是75%(或3 4 )。
(4)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5)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概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概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病,危害十分显著。所以,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