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我们周围有各种不同类的植物,下面关于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带无茎叶分化,依靠根附着在固体物上
B.苔藓和满江红都通过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C.我们吃的松子是松树的果实
D.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花、果实和种子属于营养器官
【答案】B
【分析】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详解】A.海带无根茎叶分化,A错误。
B.苔藓属于苔藓植物,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都通过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B正确。
C. 我们吃的松子是松树的种子,种子外无果皮包被,C错误。
D. 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D错误。
故选B。
2.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B.骨骼肌的两端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D.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互配合活动
【答案】B
【详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综上所述,骨骼肌的两端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故选B。
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进行呼吸作用产生( )
A.水 B.氧气 C.酒精 D.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制馒头、做面包要用到酵母菌,据此作答。
【详解】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关键是掌握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
4.取少许蛋清,加入开水迅速搅拌,发现有白色沉淀.这说明蛋清中含有( )
A.维生素 B.水 C.无机盐 D.蛋白质
【答案】D
【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从而导致其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具有热变性,加热搅拌会凝固成白色沉淀。
【详解】ABC.维生素、水、无机盐都溶于水,因此加入开水迅速搅拌,不会发现有白色沉淀,ABC不正确。
D.蛋白质具有热变性,加热搅拌会凝固成白色沉淀。因此,取少许蛋清,加入开水迅速搅拌,发现有白色沉淀。这说明蛋清中含有蛋白质,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蛋白质的热变性。
5.在右图中,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是 ( )
A.蝗虫 B.苍蝇
C.蜜蜂 D.蝴蝶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解答时可以从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详解】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发育成度不同;苍蝇、蜜蜂、蝴蝶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理解掌握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器官是( )
A.胆汁 B.胃腺 C.肝脏 D.肠腺
【答案】C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的功能分别是分泌唾液、胃液、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
【详解】A.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胆汁不属于器官,A错误。
B.胃腺分泌胃液,含消化蛋白质的酶,B错误。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C正确。
D.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知识点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7.关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独立生活 B.细胞微小 C.是植物病毒 D.含遗传物质
【答案】D
【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
【详解】A.艾滋病病毒(HIV),只营寄生生活,一旦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B错误。
C.艾滋病病毒(HIV)寄生在人体细胞中,属于动物病毒,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正确。
故选D。
8.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表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B.始祖鸟化石可以证明鸟类和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亲缘关系
C.米勒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环境下,小分子有机物可以合成大分子有机物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答案】C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化石。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A正确。
B.通过对始祖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即鸟类和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亲缘关系,B正确。
C.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C错误。
D.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D正确。
故选C。
9.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
A.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C.鲤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D.鸟的前肢变成翼,两翼肌肉最为发达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1)环节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
(2)、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鱼类的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4)鸟类的特征: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起,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解:A、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体腔,属于环节动物.A错误;
B、昆虫纲动物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并不是所有的节肢动物的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B错误;
C、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能够减少水的阻力.C正确.
D、鸟类的胸肌发达,有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D错误;
故选C
考点:动物的分类.
10.“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这句话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 )
A.生殖现象 B.遗传现象 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属于变异现象,C正确。
故选C。
考点:变异的概念。
11.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能抵消环境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达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图表示绿色植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对实现“碳中和”起主要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和②
【答案】A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蒸腾作用,③呼吸作用。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因此对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起主要作用的是光合作用。
故选A。
12.关于两栖动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脊椎动物
B.蝾螈、大鲵和蟾蜍都是两栖动物
C.两栖动物的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D.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
【答案】D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详解】A.两栖动物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A正确。
B.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B正确。
C.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且能分泌黏液,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C正确。
D.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D错误。
故选D。
13.豆制品因含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益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A、D、E都属于 .
(2)A→B表示种子的萌发过程,其中最先突破[⑤]的结构是[] .
(3)E是由D中的 发育而来的,在其发育成E之前必须经过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 .
(4)由于豆科植物根瘤中的 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含氮物质,所以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往往不需要施氮肥.
【答案】 器官 ③胚根 子房 传粉和受精 根瘤菌
【详解】观图可知: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由图可知,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A种子、D花、E果实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
(2)种子萌发时,首先种子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①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②胚芽发育成茎和叶,④子叶为其发育提供营养物质。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该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吸水的面积。
(3)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到结果,中间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胚珠内的卵细胞与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受精后,花的部分结构凋落了,只有子房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因此E果实是由D中的子房发育而来。
(4)由于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含氮物质,所以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往往不需施氮肥。
14.如图一是某地农民进行立体养殖的简图(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将其初步发酵后作为添加饲料养猪),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如图二为该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有机物含量所占比例,请分析回答:
(1)在图一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先以 的形式储存在农作物体内的;若图二中所示的四种生物能形成一条食物链,则其能量流动方向为 (用“→”连接表示).
(2)图一的蝇蛆经历一定的时期后会发育为成虫,其成虫主要的运动器官是 ,蝇、蝎、蝗虫的共同特征是 .
(3)猪粪、人粪中的有机物,可被部分分解者分解成 ,从而被农作物吸收利用,这体现了分解者在生物圈的作用是 .
(4)人们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来消灭农田害虫,这样做不仅直接污染环境,而且农药会沿着 最终在人体内富集,危害人的健康.
【答案】 化学能 丙→乙→甲→丁 足和翅 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促进物质循环 食物链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有两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2)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只有生产者才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生产者即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最主要的生物部分。
【详解】(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内,营养级越高其生物的数量就越少,生产者是基础环节,故生产者是数量最多的。根据图二的有机物含量其食物链为:丙→乙→甲→丁。
(2)蝇蛆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一定的时期后会发育为成虫,其成虫是苍蝇,主要的运动结构是:足和翅。蝇、蝎、蝗虫具有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等特征,属于节肢动物。
(3)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猪粪等物质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物质,为农作物所利用,促进物质循环。
(4)一些有害物质如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出现生物富集现象。人处在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体内富集的有毒物质最多。
【点睛】此题是有关生态系统的综合性题目,解答此题必须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
15.如图是关节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①和④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 ,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 。
(3)标号①从④中滑脱出来的现象叫 。
【答案】(1)⑤关节软骨
(2)②关节囊
(3)脱臼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详解】(1)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凸的是①关节头,凹的是④关节窝。关节面表面覆有一层光滑的⑤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使关节的运动更加灵活。
(2)②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3)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脱臼后,关节无法正常活动,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复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剧烈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可以减少脱臼现象的发生。
16.请结合图甲中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液类型)和图乙中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示意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营养物质经过程〔①〕和〔②〕进入A系统,其中完成过程〔②〕的主要器官是 。
(2)图甲中发生过程〔③〕时,膈肌应是图乙中的 (填“A”或“B”)状态。
(3)图甲①~⑦中表示排泄途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Ⅰ的血液类型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4)刚出生的婴儿的排尿反射属于 反射。
【答案】(1)小肠
(2)A
(3)③⑤⑥ 静脉血
(4)简单或非条件
【详解】试题分析:(1)A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营养物质是在消化系统的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是因为小肠很长,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绒毛状的突起,叫做小肠绒毛,这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③是肺泡内的气体排出外界,表示呼气,呼气的时候膈肌舒张,是图中的A状态。
(3)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⑤,泌尿系统排出尿液⑥,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③。
(4)排尿反射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简单件反射,又角质非条件反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呼吸运动的过程,排泄的方式,反射的类型,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
17.近十几年来,国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肥胖已成趋势,“小胖墩”背后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图甲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①~④代表心脏的四个腔,⑤~⑧代表血管,A、B、C代表器官;图乙表示血液在某血管中的流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大量食用薯条,经过消化后,在B处进入毛细血管的生理过程称为 ,血管⑦中葡萄糖含量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血管⑧。
(2)葡萄糖进入血液后,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中的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最终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
(3)当血液流经骨骼肌细胞时,部分葡萄糖可在 (填细胞结构)内被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所以适量运动可有效预防肥胖。
(4)若尿液中出现了大量葡萄糖,可能是组成C器官中的 (填结构名称)的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
(5)若图乙所示血管流的是静脉血,则它可代表的血管是图甲中的[ ] 。
【答案】(1) 吸收 低于
(2)①→③→②→④
(3)线粒体
(4)肾小管
(5)[⑤]肺动脉
【分析】图中:①表示右心房、②表示左心房、③表示右心室、④表示左心室,⑤表示肺动脉、⑥表示肺静脉、⑦表示主动脉、⑧代表上下腔静脉;A表示肺、B表示小肠绒毛、C代表肾。
【详解】(1)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所以,小明大量食用薯条,经过消化后,在B小肠处进入毛细血管的生理过程称为吸收。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所以,血管⑦中葡萄糖含量低于血管⑧。
(2)葡萄糖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进入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所以,葡萄糖进入血液后,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中的①右心房→③右心室→②左心房→④左心室,最终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
(3)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所以,当血液流经骨骼肌细胞时,部分葡萄糖可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故适量运动可有效预防肥胖。
(4)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萄糖没有被完全吸收,使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所以,若尿液中出现了大量葡萄糖,可能是组成C器官中的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
(5)右心室将来自右心房的静脉血泵入肺动脉,经肺动脉流入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的动脉血,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因此,图中与肺相连的血管中,[⑤]肺动脉流静脉血,[⑥]肺静脉流动脉血。血液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所以,若图乙所示血管是动脉血,而其流的是静脉血,则它可代表的血管是图甲中的[⑤]肺动脉。
18.家兔有白毛与黑毛性状,用A、a表示控制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基因。某科研小组饲养了几只雌、雄白兔和几只雌、雄黑兔,进行毛色遗传实验,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甲组: 亲代 纯种黑毛×纯种黑毛 ↓ 子一代 黑毛 乙组: 亲代 纯种白毛×纯种黑毛 ↓ 子一代 白毛
(1)家兔的白毛与黑毛是一对 性状,它们由DNA上的 控制。
(2)根据表中 组实验结果,可判断家兔的黑毛是 (选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3)甲组亲代黑毛兔的基因组成是 。
(4)家兔含有的性染色体种类与人类相同,雌性家兔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 染色体。
【答案】(1) 相对 基因
(2) 乙 隐性
(3)aa
(4)X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1)家兔毛的白色与黑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一对相对性状,它们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
(2)根据表中乙组的实验结果,亲代配对纯种白毛×纯种黑毛,后代只有白毛,表明白毛是显性性状,黑毛是隐性性状。
(3)“家兔的白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和a控制”,则白色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黑色的基因组成是aa。甲组亲代(黑色)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其后代(黑色)的基因组成是aa。
(4)家兔含有的性染色体种类与人类相同,家兔的性别也是由细胞中的X和Y染色体决定的。则雄性家兔体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为XY,雌性家兔体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为XX,雌性家兔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8分)
本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我们周围有各种不同类的植物,下面关于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带无茎叶分化,依靠根附着在固体物上
B.苔藓和满江红都通过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C.我们吃的松子是松树的果实
D.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花、果实和种子属于营养器官
2.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B.骨骼肌的两端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D.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互配合活动
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进行呼吸作用产生( )
A.水 B.氧气 C.酒精 D.二氧化碳
4.取少许蛋清,加入开水迅速搅拌,发现有白色沉淀.这说明蛋清中含有( )
A.维生素 B.水 C.无机盐 D.蛋白质
5.在右图中,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是 ( )
A.蝗虫 B.苍蝇
C.蜜蜂 D.蝴蝶
6.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器官是( )
A.胆汁 B.胃腺 C.肝脏 D.肠腺
7.关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独立生活 B.细胞微小 C.是植物病毒 D.含遗传物质
8.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表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B.始祖鸟化石可以证明鸟类和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亲缘关系
C.米勒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环境下,小分子有机物可以合成大分子有机物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9.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
A.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C.鲤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D.鸟的前肢变成翼,两翼肌肉最为发达
10.“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这句话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 )
A.生殖现象 B.遗传现象 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
11.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能抵消环境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达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图表示绿色植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对实现“碳中和”起主要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和②
12.关于两栖动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脊椎动物
B.蝾螈、大鲵和蟾蜍都是两栖动物
C.两栖动物的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D.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8分)
本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豆制品因含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益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A、D、E都属于 .
(2)A→B表示种子的萌发过程,其中最先突破[⑤]的结构是[] .
(3)E是由D中的 发育而来的,在其发育成E之前必须经过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 .
(4)由于豆科植物根瘤中的 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含氮物质,所以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往往不需要施氮肥.
14.如图一是某地农民进行立体养殖的简图(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将其初步发酵后作为添加饲料养猪),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如图二为该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有机物含量所占比例,请分析回答:
(1)在图一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先以 的形式储存在农作物体内的;若图二中所示的四种生物能形成一条食物链,则其能量流动方向为 (用“→”连接表示).
(2)图一的蝇蛆经历一定的时期后会发育为成虫,其成虫主要的运动器官是 ,蝇、蝎、蝗虫的共同特征是 .
(3)猪粪、人粪中的有机物,可被部分分解者分解成 ,从而被农作物吸收利用,这体现了分解者在生物圈的作用是 .
(4)人们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来消灭农田害虫,这样做不仅直接污染环境,而且农药会沿着 最终在人体内富集,危害人的健康.
15.如图是关节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①和④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 ,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 。
(3)标号①从④中滑脱出来的现象叫 。
16.请结合图甲中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液类型)和图乙中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示意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营养物质经过程〔①〕和〔②〕进入A系统,其中完成过程〔②〕的主要器官是 。
(2)图甲中发生过程〔③〕时,膈肌应是图乙中的 (填“A”或“B”)状态。
(3)图甲①~⑦中表示排泄途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Ⅰ的血液类型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4)刚出生的婴儿的排尿反射属于 反射。
17.近十几年来,国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肥胖已成趋势,“小胖墩”背后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图甲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①~④代表心脏的四个腔,⑤~⑧代表血管,A、B、C代表器官;图乙表示血液在某血管中的流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大量食用薯条,经过消化后,在B处进入毛细血管的生理过程称为 ,血管⑦中葡萄糖含量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血管⑧。
(2)葡萄糖进入血液后,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中的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最终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
(3)当血液流经骨骼肌细胞时,部分葡萄糖可在 (填细胞结构)内被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所以适量运动可有效预防肥胖。
(4)若尿液中出现了大量葡萄糖,可能是组成C器官中的 (填结构名称)的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
(5)若图乙所示血管流的是静脉血,则它可代表的血管是图甲中的[ ] 。
18.家兔有白毛与黑毛性状,用A、a表示控制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基因。某科研小组饲养了几只雌、雄白兔和几只雌、雄黑兔,进行毛色遗传实验,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甲组: 亲代 纯种黑毛×纯种黑毛 ↓ 子一代 黑毛 乙组: 亲代 纯种白毛×纯种黑毛 ↓ 子一代 白毛
(1)家兔的白毛与黑毛是一对 性状,它们由DNA上的 控制。
(2)根据表中 组实验结果,可判断家兔的黑毛是 (选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3)甲组亲代黑毛兔的基因组成是 。
(4)家兔含有的性染色体种类与人类相同,雌性家兔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 染色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