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如图是昆虫两种变态发育全过程中各时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甲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是a时期
B.若图甲是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c时期
C.图乙C和D的名称是若虫
D.图乙个体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A
【分析】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如果甲图所示的昆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c幼虫,A错误;家蚕在幼虫阶段吐丝,图甲若是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c幼虫时期,B正确;图乙中A是成虫,B是受精卵,C和D是若虫,C正确;蝗虫的发育经过B受精卵、CD若虫、A成虫3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
2.医生从小王消化道的某个器官中取少量液体,经化验发现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淀粉、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等物质,由此推测该器官是( )
A.肝 B.胃 C.胰 D.小肠
【答案】D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
【详解】A.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储藏在胆囊中,在需要消化食物的时候,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按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脂肪在小肠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A错误。
B.胃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能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但胃中没有消化淀粉和脂肪的酶,故在胃处淀粉和脂肪不被消化,B错误。
C.胰腺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调节血糖含量的生理功能,能够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则通过导管进入小肠,胰液在小肠内能消化多种营养物质,C错误。
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小肠内可能能找到葡萄糖、麦芽糖、淀粉、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等物质,D正确。
故选D。
3.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病毒引起的疾病是( )
A.糖尿病 B.流行性感冒 C.新冠肺炎 D.艾滋病
【答案】A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
【详解】A.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不属于病毒引起的疾病,A符合题意。
B.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B不符合题意。
C.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是由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引起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概念。
4.人类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世代延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卵细胞染色体为22对+XX B.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形成
C.新生儿的性别由母亲决定 D.性激素能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答案】D
【分析】(1)人体有23对染色体,其中1对性染色与人的性别有关,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形成,胚胎是在子宫内发育。
【详解】A.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单出现的,染色体为22条+X,A错误。
B.卵细胞从卵巢产生,精子由阴道进入,在输卵管相遇形成受精卵,B错误。
C.性别遗传图为:
由此可以看出,新生儿的性别由父亲精子的类型决定的,C错误。
D.性激素的功能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D正确。
故选D。
5.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来看,目前地球上最低等的脊椎动物类群是( )
A.爬行类 B.哺乳类 C.两栖类 D.鱼类
【答案】D
【分析】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详解】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所以最低等的脊椎动物类群为鱼类,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篮球是青少年喜欢的一项运动,经常打篮球,能促进骨骼发育、提高反应速度。如图表示投篮动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肱二头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B.投篮时,肘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
C.关节囊和韧带增强肘关节的牢固性D.动作②中,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答案】D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详解】A.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A正确。
B.投篮时,肘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B正确。
C.关节活动时增加牢固性的结构是关节囊、韧带,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C正确。
D.图中所示投篮动作中,由屈肘变为伸肘,因此肱二头肌从收缩状态变为舒张状态,D错误。
故选D。
7.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转动细准焦螺旋 B.转动转换器换较大倍数的物镜
C.换倍数更高的目镜 D.换成大光圈
【答案】A
【分析】显微镜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为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升降镜筒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详解】A.准焦螺旋可以调节镜筒上下幅度,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大,在上升的过程中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清晰度,使物像更加清晰,A正确。
BC.换较大倍数的物镜、目镜,可以放大物像,但不能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BC错误。
D.换成大光圈可以增加视野亮度,不能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D错误。
故选A。
8.“工程菌”是指能够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种特殊物质的细菌,科学家将人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合成了人的生长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是运用了组织培养技术②这是运用了转基因技术③细菌的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④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⑤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生物之间是相通的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答案】C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详解】科学家将人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合成了人的生长激素。这是运用了转基因技术,细菌具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从而说明了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生物之间是相通的。故②③⑤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原理和应用,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
9.“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图是投放不同垃圾的垃圾桶,下列垃圾投放不正确的是( )
A.剩饭、剩菜——厨余垃圾B.矿泉水瓶、易拉罐——可回收垃圾
C.废旧报纸、果皮——其他垃圾D.电池、水银温度计——有害垃圾
【答案】C
【分析】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如今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详解】A.餐厨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易腐烂、易变质发臭的废弃物。故剩饭、剩菜属于厨余垃圾,A正确。
B.可回收物,是指生活产生的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物品。主要类别包括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废旧木材等。故矿泉水瓶、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废,B正确。
C.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而果皮属于餐厨垃圾,C错误。
D.电池、水银温度计中含有重金属,故属于有害垃圾,D正确。
故选C。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关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昆虫是唯一能飞行的节肢动物类群,其生殖发育方式为卵生、变态发育
B.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都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C.两栖类是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其成体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D.鸟类的特征主要是体表被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体温恒定
【答案】A
【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详解】A.昆虫的背部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一般具有三对足、两对翅,能爬行或飞行,运动能力比较强,是唯一能飞行的节肢动物类群,其生殖发育方式为卵生、变态发育,A正确。
B.鱼生活在水中,其结构和功能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鱼身体呈流线型,体表大都覆盖鳞片,能减小运动时的阻力;鱼用鳃呼吸,鳃是水中呼吸的器官;鳍是鱼的游动器官,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B错误。
C.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以青蛙、蟾蜍,蝾螈及大鲵(又称娃娃鱼)为代表,C错误。
D.鸟的体表覆盖着羽毛,不是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体温恒定,D错误。
故选A。
11.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含量如下表所示,则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Ⅰ Ⅱ Ⅲ Ⅳ Ⅴ
有机汞浓度(ppm) 0.05 7 0.51 68 0.39
A.Ⅳ→Ⅱ→Ⅲ→Ⅴ→Ⅰ B.Ⅱ→Ⅴ→→Ⅳ→Ⅰ
C. D.
【答案】D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浓度(ppm)从少到多依次是Ⅰ0.05、Ⅴ 0.39、Ⅲ0.51、Ⅱ7、Ⅳ68,其中Ⅴ 0.39和Ⅲ0.51有机汞浓度差不多,可能是营养级别相同。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故选D。
12.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恶化以及人类的捕杀,海豚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了保护海豚,最有效的措施是( )
A.人工养殖 B.迁地保护 C.送往海洋馆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D
【分析】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此题考查的是就地保护,据此答题.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点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题型多变,要注意掌握.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8分)
本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西红柿因色彩鲜艳、酸甜可口而深受大家喜爱,是大棚种植有机蔬菜的首选品种。图一为西红柿生活史图;图二为夏季晴朗的一天,西红柿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三为西红柿叶片进行的部分生理活动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发育成B的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番茄酱是同学们喜爱的食品,它主要是用西红柿果肉做成的,西红柿果肉是由G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成。
(2)由图二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从 (填字母)点开始的。
(3)结合图三,请你为大棚种植户提出一条建议: ,以增强西红柿植株的生理过程A,从而提高产量。
(4)西红柿植株的叶片在烈日炎炎下未被灼伤,主要是因为其叶片进行的 能使其有效地散热。
【答案】 胚根 ③ b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蒸腾作用
【分析】图一:①花柱,②胚珠,③子房壁。
图二:夜晚没有阳光不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度为0,所以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三:生理过程A为光合作用,生理过程B为呼吸作用。
【详解】(1)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根茎连接处,最后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西红柿果肉属于果皮,果皮是由③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2)根据分析可知,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图可知,光合作用是从b点开始的。
(3)图三中生理过程A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光合作用,所以为了增强西红柿植株的生理过程A光合作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原料即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来实现。
(4)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地进行,蒸腾作用在散失水分的同时会带走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防止植物叶片被晒伤。
【点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图是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某些生命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 上。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上网,就容易因 曲度变大而导致近视,可以通过佩戴 透镜加以矫正。
(2)从反射类型来看,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发射,其神经中枢位于 ,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 。
(3)如果⑥受到损伤,膝跳反射能否进行?为什么? 。
【答案】(1) 视网膜 晶状体 凹
(2) 脊髓 ⑨→⑦→B→⑥→⑧
(3)不能,⑥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反射弧不完整
【分析】图中A大脑,B脊髓灰质,C白质。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上行神经纤维,⑤下行神经纤维,⑥传出神经,⑦传入神经,⑧效应器,⑨感受器。
【详解】(1)人的③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人的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
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上网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图中B内,是低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属于简单的非条件反射。反射弧的组成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图中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⑨感受器→⑦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⑥传出神经→⑧效应器。
(3)如果⑥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反射弧不完整,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神经冲动会沿着脊髓的白质上行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感觉。因此膝跳反射不能进行,但能感受到橡皮锤的敲击。
15.达州市某学生小刚患有多指症。学习了生物学后,他调查了自己家庭中关于多指的遗传情况(如图一)。并且他通过研究绘制出了另一个多指家庭在生殖过程中关于该性状的遗传示意图(如图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后回答(相关基因用B、b表示):
(1)小刚的父母患多指,小刚也患多指,这种现象称为 。
(2)图二中基因b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
(3)图二中父亲手指表现的性状为 ;该家庭中还有一个手指正常的孩子,则父亲的基因组成为 。
(4)据图二分析,若由于某特殊因素形成了性染色体为XX的异常细胞丁(丙细胞内染色体正常),则理论上戊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Y的概率为 。
【答案】(1)遗传
(2)DNA
(3) 多指 Bb
(4)50%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详解】(1)小刚的父母患多指,小刚也患多指,体现了亲子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
(2)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上承载着遗传信息,其结构为双螺旋结构,DNA上存在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所以图二中基因b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分析图一可知,父母都是多指,生了一个正常指的小孩,则正常指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多指症是由显性基因(B)控制的显性遗传病,基因组成是Bb或BB。由于姐姐控制正常指的基因b,都来自父母,而父母都是多指,则可推出父母的基因组成都为Bb。遗传图解如下图:
而图二中受精卵戊基因组成为Bb,则性状表现为多指,其母亲的基因组成是bb,则性状表现为正常指,由此可知受精卵戊中的基因b来自母亲,基因B来自父亲,则父亲的基因组成中有基因B,故其性状表现为多指。该家庭中还有一个手指正常的孩子,则其基因组成为bb,其中正常指的基因b,都来自父母,则父亲的基因组成为Bb。
(4)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可见生男生女的几率是均等的,各种50%。由于某特殊因素形成了性染色体为XX的异常细胞丁(丙细胞内染色体正常),则理论上戊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Y(男孩)的概率为50%。
16.如图是直接参与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活动的各器官系统关系图,读图完成问题.
(1)在A系统中,完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2)在B系统中,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
(3)在C系统中,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间有瓣膜,它的作用是 .
(4)D系统形成尿液的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 作用和 的重吸收作用.一个人尿中出现了葡萄糖,如果不是泌尿系统的结构出现了病变,那么原因可能是 分泌不足.
(5)皮肤排汗,B系统通过④过程排出二氧化碳;D系统通过⑩过程排尿,从生理学角度来看,都叫做 .
(6)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活动的A、B、C、D系统及皮肤,之所以能协调统一,密切配合,主要是受到 的调节,同时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答案】 小肠 气体扩散 防止血液倒流 滤过 肾小管 胰岛素 排泄 神经
【详解】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分别涉及到消化吸收、人体的神经调节、激素调节、排遗、排泄等人体的生理过程。
(1)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对淀粉、脂肪、蛋白质进行消化,消化后的产物大多数在小肠内被吸收,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从而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因此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3)在C系统中,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间有瓣膜,它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4)D系统形成尿液的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一个人尿中出现了葡萄糖,如果不是泌尿系统的结构出现了病变,那么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5)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6)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活动的A、B、C、D系统及皮肤,之所以能协调统一,密切配合,主要是受到神经的调节,同时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17.下图是某些微生物的形态图。请回答:(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是[B] ,它主要由蛋白质的衣壳和内部的 组成。
(2)在酿酒、做面包时离不开[C] ,它和D都属于真菌。
(3)A与C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A的细胞内没有 ;A、C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A、C的细胞中 (选填“有”或“无”)叶绿素。
(4)D依靠 进行繁殖。
【答案】 病毒 遗传物质 酵母菌 成形细胞核 无 孢子
【分析】观图可知:A是细菌、B是病毒、C是酵母菌、D是青霉菌,解答即可。
【详解】(1)B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C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和D青霉菌都属于真菌。
(3)细菌的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因此A细菌与C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A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细菌、C真菌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A、C的细胞中无叶绿素。
(4)D青霉菌属于真菌,依靠孢子进行繁殖,其细胞结构没有叶绿体,因此其营养方式是异养。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类微生物的特征。
18.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存在神奇的制约关系。下图表示发生在植物、毛毛虫和某种黄蜂之间的故事。请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植物属于生产者,毛毛虫属于 。毛毛虫啃食植物叶片,从中获得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对植物造成伤害。
(2)据图可知,植物被毛毛虫啃食后,会产生 ,吸引黄蜂前来产卵。
(3)黄蜂的发育类型属于 发育,其幼虫可生活在毛毛虫体内,直至发育成 ,从卵到蛹所需的营养均来自毛毛虫。两者的种间关系是 。
(4)植物巧妙地利用黄蜂来保护自己,减少毛毛虫伤害,这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一种生存策略。绚丽多彩的自然界中,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制约关系,物种越丰富,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 能力越强。
【答案】 (初级)消费者 (挥发性)化学物质(或化学信号) 完全变态 踊 寄生 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解答即可。
【详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植物属于生产者,毛毛虫属于消费者。
(2)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因此,据图可知,植物被毛毛虫啃食后,会产生(挥发性)化学物质(或化学信号),吸引黄蜂前来产卵。
(3)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因此,黄蜂的发育类型属于完全发育,其幼虫可生活在毛毛虫体内,直至发育成蛹,从卵到蛹所需的营养均来自毛毛虫。两者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植物巧妙地利用黄蜂来保护自己,减少毛毛虫伤害,这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一种生存策略。绚丽多彩的自然界中,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制约关系,物种越丰富,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点睛】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昆虫的生殖发育特点,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如图是昆虫两种变态发育全过程中各时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甲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是a时期
B.若图甲是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c时期
C.图乙C和D的名称是若虫
D.图乙个体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2.医生从小王消化道的某个器官中取少量液体,经化验发现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淀粉、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等物质,由此推测该器官是( )
A.肝 B.胃 C.胰 D.小肠
3.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病毒引起的疾病是( )
A.糖尿病 B.流行性感冒 C.新冠肺炎 D.艾滋病
4.人类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世代延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卵细胞染色体为22对+XX B.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形成
C.新生儿的性别由母亲决定 D.性激素能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5.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来看,目前地球上最低等的脊椎动物类群是( )
A.爬行类 B.哺乳类 C.两栖类 D.鱼类
6.篮球是青少年喜欢的一项运动,经常打篮球,能促进骨骼发育、提高反应速度。如图表示投篮动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肱二头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B.投篮时,肘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
C.关节囊和韧带增强肘关节的牢固性D.动作②中,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7.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转动细准焦螺旋 B.转动转换器换较大倍数的物镜
C.换倍数更高的目镜 D.换成大光圈
8.“工程菌”是指能够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种特殊物质的细菌,科学家将人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合成了人的生长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是运用了组织培养技术②这是运用了转基因技术③细菌的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④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⑤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生物之间是相通的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9.“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图是投放不同垃圾的垃圾桶,下列垃圾投放不正确的是( )
A.剩饭、剩菜——厨余垃圾B.矿泉水瓶、易拉罐——可回收垃圾
C.废旧报纸、果皮——其他垃圾D.电池、水银温度计——有害垃圾
10.下列关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昆虫是唯一能飞行的节肢动物类群,其生殖发育方式为卵生、变态发育
B.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都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C.两栖类是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其成体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D.鸟类的特征主要是体表被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体温恒定
11.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含量如下表所示,则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Ⅰ Ⅱ Ⅲ Ⅳ Ⅴ
有机汞浓度(ppm) 0.05 7 0.51 68 0.39
A.Ⅳ→Ⅱ→Ⅲ→Ⅴ→Ⅰ B.Ⅱ→Ⅴ→→Ⅳ→Ⅰ
C. D.
12.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恶化以及人类的捕杀,海豚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了保护海豚,最有效的措施是( )
A.人工养殖 B.迁地保护 C.送往海洋馆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8分)
本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西红柿因色彩鲜艳、酸甜可口而深受大家喜爱,是大棚种植有机蔬菜的首选品种。图一为西红柿生活史图;图二为夏季晴朗的一天,西红柿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三为西红柿叶片进行的部分生理活动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发育成B的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番茄酱是同学们喜爱的食品,它主要是用西红柿果肉做成的,西红柿果肉是由G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成。
(2)由图二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从 (填字母)点开始的。
(3)结合图三,请你为大棚种植户提出一条建议: ,以增强西红柿植株的生理过程A,从而提高产量。
(4)西红柿植株的叶片在烈日炎炎下未被灼伤,主要是因为其叶片进行的 能使其有效地散热。
1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图是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某些生命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 上。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上网,就容易因 曲度变大而导致近视,可以通过佩戴 透镜加以矫正。
(2)从反射类型来看,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发射,其神经中枢位于 ,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 。
(3)如果⑥受到损伤,膝跳反射能否进行?为什么? 。
15.达州市某学生小刚患有多指症。学习了生物学后,他调查了自己家庭中关于多指的遗传情况(如图一)。并且他通过研究绘制出了另一个多指家庭在生殖过程中关于该性状的遗传示意图(如图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后回答(相关基因用B、b表示):
(1)小刚的父母患多指,小刚也患多指,这种现象称为 。
(2)图二中基因b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
(3)图二中父亲手指表现的性状为 ;该家庭中还有一个手指正常的孩子,则父亲的基因组成为 。
(4)据图二分析,若由于某特殊因素形成了性染色体为XX的异常细胞丁(丙细胞内染色体正常),则理论上戊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Y的概率为 。
16.如图是直接参与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活动的各器官系统关系图,读图完成问题.
(1)在A系统中,完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2)在B系统中,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
(3)在C系统中,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间有瓣膜,它的作用是 .
(4)D系统形成尿液的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 作用和 的重吸收作用.一个人尿中出现了葡萄糖,如果不是泌尿系统的结构出现了病变,那么原因可能是 分泌不足.
(5)皮肤排汗,B系统通过④过程排出二氧化碳;D系统通过⑩过程排尿,从生理学角度来看,都叫做 .
(6)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活动的A、B、C、D系统及皮肤,之所以能协调统一,密切配合,主要是受到 的调节,同时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17.下图是某些微生物的形态图。请回答:(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是[B] ,它主要由蛋白质的衣壳和内部的 组成。
(2)在酿酒、做面包时离不开[C] ,它和D都属于真菌。
(3)A与C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A的细胞内没有 ;A、C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A、C的细胞中 (选填“有”或“无”)叶绿素。
(4)D依靠 进行繁殖。
18.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存在神奇的制约关系。下图表示发生在植物、毛毛虫和某种黄蜂之间的故事。请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植物属于生产者,毛毛虫属于 。毛毛虫啃食植物叶片,从中获得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对植物造成伤害。
(2)据图可知,植物被毛毛虫啃食后,会产生 ,吸引黄蜂前来产卵。
(3)黄蜂的发育类型属于 发育,其幼虫可生活在毛毛虫体内,直至发育成 ,从卵到蛹所需的营养均来自毛毛虫。两者的种间关系是 。
(4)植物巧妙地利用黄蜂来保护自己,减少毛毛虫伤害,这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一种生存策略。绚丽多彩的自然界中,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制约关系,物种越丰富,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 能力越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