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发酵食品主要是利用乳酸菌进行生产的是( )
A.腐乳 B.馒头 C.酸奶 D.米酒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展平”这一步骤没有做好,最可能造成( )
A.视野中细胞重叠在一起 B.光线无法透过细胞
C.视野中会出现较多气泡 D.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3.胎儿从母体内不断获取营养物质的同时把废物排出,主要依赖的结构是( )
A.子宫 B.卵巢 C.胎盘 D.胚盘
4.最近,禽流感病毒高发,已经有16个省出现禽流感案例了,仅仅一月份,全国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为192人,死亡数为79人,禽流感的病原体为H7N9,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而被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感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禽流感
B.H7N9属于细菌病毒
C.将全部禽类杀死是预防该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D.将周围环境消毒属于预防措施中切断传播途径
5.下列关于生殖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家蚕和蝗虫都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有性生殖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C.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D.昆虫的发育过程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6.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受到环境的影响.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生物受环境影响的是( )
A.北风吹,雁南飞 B.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C.森林中空气湿度较大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7.学习了生物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伤害挽救生命,让我们生活的更健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
B.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C.香烟和毒品危害极大,不吸烟、不酗酒,坚决拒绝和远离毒品
D.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若同时服用几种药,则疗效更好
8.下列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鱼、水草、虫B.一个池塘
C.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和浮游生物D.一个荷塘中的莲、鱼、水草和分解者
9.“落日临池见蝌蚪,必知清夜有蛙鸣。”这一诗句描述了两栖动物的 ( )
A.生殖发育特点 B.废物排出方式 C.消化吸收环节 D.气体交换过程
10.细胞既能够有选择地从外界环境吸收细胞生活必需的物质,又能够将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外界环境中,从而保证细胞进行正常的生活,这主要是由于( )
A.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细胞质能完成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D.细胞核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的作用
11.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服药剂量越大,疗效越快 B.每天喝一瓶“双黄连口服液”可预防新冠肺炎
C.使用处方药,一定要遵医嘱 D.感冒发烧后可以自行服用抗生素
12.近日,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出生的消息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称,他和他的团队通过对胚胎细胞中的CCR5基因进行编辑,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遗传物质上的CCR5基因位于胚胎细胞的( )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D.细胞质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8分)
本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三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数量变化关系图。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与图二中的 (填字母)相对应。
(2)该生态系统中,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鹰通过这条食物链获得100千焦的能量,至少需要消耗草 千焦能量。
(3)该生态系统中,草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食草昆虫泛滥对草地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通过保护食虫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食草昆虫和食虫鸟之间的关系可用图三中的 表示。
(4)由于人类的偷猎和人类过度放牧使得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数量锐减,进而导致生态失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有一定限度。
14.观察下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二③和④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消化过程对应图一中的曲线 (填字母),该营养物质最终分解成 。
(2)牙龈出血,你会选择多吃图二中 (填序号)的食物。
(3)食物的主要消化场所是 (填字母);图一中既能消化又能吸收的器官有 (填名称)。
15.如图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 ,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填字母)
(3)D是一种珍稀动物,其身体呈 型,其作用是 ;
(4)E与D相比,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 。
16.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李登海培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创造了亩产1402.86千克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某中学生物社团的同学在劳动基地种植了玉米,让我们跟随实践的脚步一起来探究。
(1)“春播一粒种,秋收万颗子。”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种植?种子的萌发还需要哪些条件?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步骤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1 将10粒玉米种子均匀放在瓶中(倒放)的餐巾纸上
2 加入适量清水 加入较多清水 不加水
3 拧紧瓶盖
4 置于冰块中 置于28℃左右常温中
实验现象 不发芽 发芽 不发芽 不发芽
作为对照组的是 号瓶,比较实验现象可知,玉米种子的萌发需要的条件有: 。
(2)玉米开花伊始在雌蕊(须状)未长出之前,同学们用纸袋将雌花A套起来,而B未做任何处理。一个半月后,结果如图二所示,说明花经过 才会结果。
(3)秋天收获玉米时,偶尔可见果穗缺粒的,这是 引起的,可通过 来弥补。
17.人体中的各种细胞需要不断地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必须及时排出,这是细胞生存的基础,图中A~E是保证这些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器官.请回答相关问题:
(1)B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 ,使其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2)通过 的收缩和舒张,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C后,要通过都是由一层 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并由血液中的 来运输.
(3)营养物质在B中吸收进入血液后,若要在D中被利用,应先后流经与A直接相连的血管和A中的腔室依次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图中所示器官中,能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有 (填字母).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和原尿中含量近似,但尿液中不存在的物质是 .
18.自2019年底始,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开始蔓延。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具有传染力强、潜伏期长和临床表现多样化等特点。自2020年4月我国开始疫苗临床试验到现在实现全民接种新冠疫苗,全员核酸检测等,全国范围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冠肺炎疾病的 ,它主要通过 方式繁殖后代。
(2)有研究指出,治愈者的血清或许是战“疫”的有力武器(血清中有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从免疫类型上看,注射血清属于 免疫。研究人员尝试用非典康复患者的血清和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交叉免疫测试,结果是非典康复者的血清对新冠病毒的免疫作用非常有限,因为 。
(3)专家对患新冠肺炎病逝者的肺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病逝者肺泡内形成了一层透明的膜,就像在肺泡内表面刷了一层糨糊,这样就阻断了呼吸过程中的 环节,引起呼吸衰竭。
(4)关于口罩的使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议2-4小时更换一次 B.一旦污染,应第一时间更换
C.佩戴时,避免手接触口罩内面 D.口罩越厚,防病毒效果越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发酵食品主要是利用乳酸菌进行生产的是( )
A.腐乳 B.馒头 C.酸奶 D.米酒
【答案】C
【分析】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气时,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无氧气时,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在生活中常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面包、馒头、酿酒等。
乳酸菌属于专性厌氧菌,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常用来制作酸奶、泡菜等。
【详解】A.制作腐乳利用了根霉或毛霉菌的菌种,A不符合题意。
B.制馒头要利用酵母菌发酵,B不符合题意。
C.酸奶发酵利用了乳酸菌,C符合题意。
D.米酒是利用酵母菌发酵获得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展平”这一步骤没有做好,最可能造成( )
A.视野中细胞重叠在一起 B.光线无法透过细胞
C.视野中会出现较多气泡 D.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答案】A
【分析】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取材;将所取得材料放在清水滴中展平;盖盖玻片;染色。
【详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展平”这一步骤没有做好,撕取的洋葱内表皮薄片就会折叠起来。观察时,视野中细胞重叠在一起,影响观察效果。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胎儿从母体内不断获取营养物质的同时把废物排出,主要依赖的结构是( )
A.子宫 B.卵巢 C.胎盘 D.胚盘
【答案】C
【分析】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详解】A.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故A不符合题意。
B.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故B不符合题意。
C.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而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经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的,故C符合题意。
D.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最近,禽流感病毒高发,已经有16个省出现禽流感案例了,仅仅一月份,全国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为192人,死亡数为79人,禽流感的病原体为H7N9,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而被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感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禽流感
B.H7N9属于细菌病毒
C.将全部禽类杀死是预防该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D.将周围环境消毒属于预防措施中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D
【详解】抗生素主要是杀菌,而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不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这种病,A错误;禽流感病毒寄生在动物的活细胞内,因此属于动物病毒,而不是属于细菌病毒,B错误;将全部禽类杀死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但并不是预防该传染病的有效措施,C错误;将周围环境消毒属于预防措施中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5.下列关于生殖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家蚕和蝗虫都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有性生殖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C.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D.昆虫的发育过程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答案】D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指的是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明显的差别的发育过程;不完全变态发育指的是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的发育过程。
【详解】家蚕和蝗虫都是雌雄异体的昆虫,其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属于有性生殖,蝗虫的若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故家蚕和蝗虫都是变态发育,A说法正确;经过亲本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因此有性生殖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故B说法正确;蝗虫的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C说法正确;昆虫的发育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类型,不完全变态发育没有蛹期,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点睛】理解昆虫的发育方式,掌握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及区别。
6.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受到环境的影响.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生物受环境影响的是( )
A.北风吹,雁南飞 B.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C.森林中空气湿度较大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答案】C
【详解】鸟类迁徙,这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D错误。
7.学习了生物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伤害挽救生命,让我们生活的更健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
B.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C.香烟和毒品危害极大,不吸烟、不酗酒,坚决拒绝和远离毒品
D.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若同时服用几种药,则疗效更好
【答案】D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应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故A正确;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适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故B正确;香烟和毒品危害极大,不吸烟、不酗酒,坚决拒绝和远离毒品,故C正确; “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乱吃、多吃会危害人体健康,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掌握一些急救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8.下列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鱼、水草、虫B.一个池塘
C.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和浮游生物D.一个荷塘中的莲、鱼、水草和分解者
【答案】B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详解】A.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鱼、水草、虫属于生物部分,不是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
B.一个池塘,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属于生态系统,B正确。
C.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和浮游生物属于生物部分,不是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
D.一个荷塘中的莲、鱼、水草和分解者属于生物部分,不是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9.“落日临池见蝌蚪,必知清夜有蛙鸣。”这一诗句描述了两栖动物的 ( )
A.生殖发育特点 B.废物排出方式 C.消化吸收环节 D.气体交换过程
【答案】A
【分析】两栖动物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所以,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详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落日临池见蝌蚪,必知清夜有蛙鸣。”这一诗句描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故选A。
【点睛】注意理解两栖动物的含义。
10.细胞既能够有选择地从外界环境吸收细胞生活必需的物质,又能够将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外界环境中,从而保证细胞进行正常的生活,这主要是由于( )
A.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细胞质能完成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D.细胞核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的作用
【答案】B
【详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能够控制有益的物质不随意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随意进入细胞.细胞膜的这种选择性的让某些分子进入或排出细胞的特性.是细胞膜最基本的一种功能.
A、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但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物质可能随意进出,不能控制物质进出,故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细胞质的流动可以加速细胞与外界物质的交换,但是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故该选项不合题意.
D、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的作用,但是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故该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11.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服药剂量越大,疗效越快 B.每天喝一瓶“双黄连口服液”可预防新冠肺炎
C.使用处方药,一定要遵医嘱 D.感冒发烧后可以自行服用抗生素
【答案】C
【分析】安全用药: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详解】A.是药三分毒,并不是剂量越大,疗效越快。剂量增大有可能造成不良反应,A错误。
B.通过研究显示,双黄连口服液确实能起到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但抑制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B错误。
C.使用处方药,必须要遵医嘱,C准确。
D.生病时应对症下药,若为病毒性感冒,则不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疗;所以感冒发烧后不能自行服用抗生素,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安全用药及常识。
12.近日,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出生的消息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称,他和他的团队通过对胚胎细胞中的CCR5基因进行编辑,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遗传物质上的CCR5基因位于胚胎细胞的( )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D.细胞质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胞核的作用:细胞核内含遗传信息,是遗传信息库。据此答题。
【详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由两条长长的、互相盘绕的链组成,构成双螺旋结构,上面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胞核的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8分)
本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三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数量变化关系图。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与图二中的 (填字母)相对应。
(2)该生态系统中,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鹰通过这条食物链获得100千焦的能量,至少需要消耗草 千焦能量。
(3)该生态系统中,草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食草昆虫泛滥对草地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通过保护食虫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食草昆虫和食虫鸟之间的关系可用图三中的 表示。
(4)由于人类的偷猎和人类过度放牧使得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数量锐减,进而导致生态失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有一定限度。
【答案】(1) 5 B
(2) 草→植食性鸟→鹰 2500千焦
(3) 间接 ②
(4)自动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由五条食物链构成;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消费者,E无机环境;图三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数量变化关系图,①两种生物为共生关系,②两种生物为捕食关系。
【详解】(1)食物链的数法应该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走到最高消费者(也就是说再往后没有箭头了为止),逐条逐条的数,看有多少种走法。该题中的食物链有5条,即草→植食性鸟→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鹰;草→食草昆虫→蜘蛛→蛙→蛇→鹰;草→食草昆虫→蛙→蛇→鹰。
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与图二中的B相对应。
(2)食物链越长,最高级消费者获得能量越少;食物链越短,最高级消费者获得能量越多。该生态系统中,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草→植食性鸟→鹰。
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的效率为10%~20%,按20%计算,100千焦÷20%÷20%=2500千焦。
(3)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食用为直接价值,调节气候为间接价值,故该生态系统中,草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食草昆虫和食虫鸟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可用图三中的②表示。
(4)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4.观察下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二③和④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消化过程对应图一中的曲线 (填字母),该营养物质最终分解成 。
(2)牙龈出血,你会选择多吃图二中 (填序号)的食物。
(3)食物的主要消化场所是 (填字母);图一中既能消化又能吸收的器官有 (填名称)。
【答案】(1) Z 氨基酸
(2)②
(3) D 小肠和胃
【分析】图一中:X曲线从口腔就开始下降,表示是淀粉的消化。Z曲线从胃开始下降,表示是蛋白质的消化。Y曲线下降的最晚,从D小肠才开始下降,表示的是脂肪的消化。
图二中:“膳食宝塔”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②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
(1)
图一中X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Y表示的是脂肪的消化曲线,Z表示的是蛋白质的消化曲线。图二中,①主要含有糖类,②主要含有维生素和无机盐,③和④主要含有蛋白质,⑤主要含有脂肪。所以,图二③和④中主要的有机物(蛋白质)消化过程,对应图一中曲线Z,蛋白质在胃内胃液的参与下初步消化,初步消化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产物是氨基酸。
(2)
牙龈出血可能是缺少维生素C引起的,需要多吃图二中的②蔬果类食物。
(3)
小肠对应图一中的D器官。小肠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口腔虽能初步消化淀粉,但没有吸收能力;咽、食道、肛门即没有消化能力也没有吸收能力;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也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大肠没有消化能力,但能够吸收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因此,同时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结构是胃和小肠。
15.如图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 ,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填字母)
(3)D是一种珍稀动物,其身体呈 型,其作用是 ;
(4)E与D相比,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 。
【答案】(1)外骨骼
(2) A DE/ED
(3) 流线 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胎生哺乳
【分析】图中:A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B是鱼类,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是鸟类,E是兔子属于哺乳动物,据此回答。
【详解】(1)A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题干中只有A蝗虫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E兔子和D鸟类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
(3)D鸟类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这些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
(4)D鸟类是卵生,E兔子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16.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李登海培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创造了亩产1402.86千克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某中学生物社团的同学在劳动基地种植了玉米,让我们跟随实践的脚步一起来探究。
(1)“春播一粒种,秋收万颗子。”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种植?种子的萌发还需要哪些条件?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步骤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1 将10粒玉米种子均匀放在瓶中(倒放)的餐巾纸上
2 加入适量清水 加入较多清水 不加水
3 拧紧瓶盖
4 置于冰块中 置于28℃左右常温中
实验现象 不发芽 发芽 不发芽 不发芽
作为对照组的是 号瓶,比较实验现象可知,玉米种子的萌发需要的条件有: 。
(2)玉米开花伊始在雌蕊(须状)未长出之前,同学们用纸袋将雌花A套起来,而B未做任何处理。一个半月后,结果如图二所示,说明花经过 才会结果。
(3)秋天收获玉米时,偶尔可见果穗缺粒的,这是 引起的,可通过 来弥补。
【答案】(1) 2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2)传粉/传粉受精
(3) 传粉不足 人工辅助授粉
【分析】(1)种子萌发的条件分为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自身条件是完整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口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3)图一中1胚乳、2子叶、3胚芽、4胚轴、5胚根。
【详解】(1)根据实验记录表可知,作为对照组的是2号瓶。
1号瓶撒少量清水,温度适宜,有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本实验设计共有3组对照实验:1号瓶与4瓶是以水分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号瓶与2号瓶是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号瓶与3号瓶是以空气为变量的对照实验。2具备了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1温度不适宜种子不萌发;3缺乏空气,种子不萌发;4号缺乏水分种子不萌发。因此,他们能从实验中得出玉米种子萌发的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有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2)花开后经过传粉和受精后会结出果实。玉米开花伊始,在雌蕊(须状)未长出之前,同学们用纸袋将雌花A套起来,A就不能进行传粉,而B未做任何处理,正常传粉、受精。一个半月后,结果如图二所示,说明花经过传粉才会结果。
(3)一朵花只有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玉米属于果实,因此在收获玉米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传粉不足,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来弥补。
17.人体中的各种细胞需要不断地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必须及时排出,这是细胞生存的基础,图中A~E是保证这些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器官.请回答相关问题:
(1)B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 ,使其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2)通过 的收缩和舒张,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C后,要通过都是由一层 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并由血液中的 来运输.
(3)营养物质在B中吸收进入血液后,若要在D中被利用,应先后流经与A直接相连的血管和A中的腔室依次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图中所示器官中,能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有 (填字母).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和原尿中含量近似,但尿液中不存在的物质是 .
【答案】 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肋间肌和膈肌 扁平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 红细胞 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C、D、E 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详解】图示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以循环系统为核心,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皮肤通过一系列的生理活动联系起来。其中图示为:A是心脏,B是小肠,C是肺,D是肾脏,E是皮肤。
(1)B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2)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肺泡数目多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由红细胞运输。
(3)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如图所示:
营养物质在小肠吸收,随血液循环由下腔静脉到右心房,再经过肺循环,体循环运输到D中。即先后流经与A直接相连的血管和A中的腔室依次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4)排泄途径中包括:呼气、排汗和排尿,共三条。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18.自2019年底始,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开始蔓延。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具有传染力强、潜伏期长和临床表现多样化等特点。自2020年4月我国开始疫苗临床试验到现在实现全民接种新冠疫苗,全员核酸检测等,全国范围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冠肺炎疾病的 ,它主要通过 方式繁殖后代。
(2)有研究指出,治愈者的血清或许是战“疫”的有力武器(血清中有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从免疫类型上看,注射血清属于 免疫。研究人员尝试用非典康复患者的血清和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交叉免疫测试,结果是非典康复者的血清对新冠病毒的免疫作用非常有限,因为 。
(3)专家对患新冠肺炎病逝者的肺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病逝者肺泡内形成了一层透明的膜,就像在肺泡内表面刷了一层糨糊,这样就阻断了呼吸过程中的 环节,引起呼吸衰竭。
(4)关于口罩的使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议2-4小时更换一次 B.一旦污染,应第一时间更换
C.佩戴时,避免手接触口罩内面 D.口罩越厚,防病毒效果越好
【答案】(1) 病原体 自我复制
(2) 特异性 抗体具有专一性,非典康复者血清中含有的抗体对新冠病毒不起作用
(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D
【分析】(1)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
(2)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是指人体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
(3)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1)
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可造成人感染新冠肺炎疾病的微生物,则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冠肺炎疾病的病原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病毒的这种繁殖方式称为自我复制。新冠病毒属于病毒,主要通过自我复制方式繁殖后代。
(2)
注射血清后获得免疫是人体经后天人工接种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则从免疫类型上看,属于特异性免疫。在非典康复患者的血清中有抵抗非典病毒(SARS冠状病毒)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抗体具有专一性,则抵抗非典病毒(SARS冠状病毒)的抗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作用非常有限。
(3)
人体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等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患新冠肺炎病逝者的肺泡内形成了一层透明的膜,就像在肺泡内表面刷了一层糨糊,这样就阻断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即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环节,引起呼吸衰竭。
(4)
A.B.无论哪种口罩都具有时效性,需要定期更换。严格意义上建议每隔2-4小时就要更换一次口罩,口罩被污染时更要马上更换口罩,AB不符合题意。
C.佩戴时,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C不符合题意。
D.口罩的防病毒效果与口罩薄厚没有直接的联系,例如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虽然摸上去较薄,但过滤效率较高,可有效地阻挡病毒入侵。同时佩戴多层口罩可能会造成呼吸不畅,产生憋闷感,D符合题意。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