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时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时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4 14:2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7.[2023广东模拟]19世纪以前,牛津大学以塑造教会与国家的统治精英为办学目标,主要招收贵族和教士子弟。但到19世纪下半期,工商业阶层等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人数占牛津大学学生总数的比例从1870年的30%增加至1891年的54%。这反映出 (  )
A.平民化教育理念成为时代趋势
B.旧贵族的教育特权开始被打破
C.工业资产阶级垄断了教育资源
D.教育转型响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2.[2023辽宁]
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
(纳税货币单位:法郎)
 纳税金额 人数 职业     0.5万— 0.6万 0.6万— 0.7 万 0.7万— 0.8万 0.8万— 1.0 万 1.0万— 1.5 万 1.5万 以上
土地所有者 147 94 41 50 32 13
高级官员 18 13 3 4 4
自由职业者 17 2 2 1
商人、银行家 10 16 4 9 5 1
工业家 10 6 3 4 21
  据表可知,当时法国(  )
A.社会阶层固化    B.工业化程度有限
C.贫富差距扩大    D.税收负担较沉重
3.[2022全国卷乙]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4.1865年,化学家霍夫曼从英国回到德国,在柏林大学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在其推动下,德国各化学实验室中不断推出有关合成染料等最新研究成果,仅1870—1874年,德国就成立了42家化学公司,到1896年,拥有108家化工股份公司。由此可以看出,德国(  )
A.化工业占据工业生产主导地位
B.学术交流促进了科技发展
C.国家实力增强得益于大学教育
D.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5.[2023海南]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6.[2023湖北]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  )
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
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
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
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
7.(2024·汉口)1780年,印度和中国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而到了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欧洲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世界棉花产业中心由印度、中国转移到欧洲主要是由于(  )
A.棉花在欧洲的广泛种植
B.全球联系的逐步建立
C.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活动
D.工业革命在欧洲开展
8.1685年法国政府宣布新教非法后,成千上万的法国新教徒为避难移居英国,他们中包括许多技术工匠,这些工匠带去的商业、工业和金融上的新技巧很快在鼓励专利发明的英国实现了本土化并被广泛推广。这反映了在当时的英国(  )
A.工匠精神决定经济发展的面貌
B.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C.多种因素共同为经济转型奠基
D.宗教改革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
9.(2024·呼和浩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尤其重视电气、化工等新兴工业部门,进一步确立了在全球的优势地位。1870—1913年,德国GDP年均增长率高于同一时期的英、法两国。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发源地
B.德国重工业发展迅速并居主导地位
C.技术和产业创新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D.英法与德国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10.(2024·烟台)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印染厂对劳动力有一定的技能要求,生产工序依靠的是技艺熟练的工人,比如专业设计工、打样工、配色工、染色工、印花工、折叠工、测量员等,其中不少为女性。这反映了当时(  )
A.大企业时代已到来 B.女性成为主要劳动力
C.社会分工日益精细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1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并不是主要的新技术发明者。电的发明和应用、内燃机创制、化学的应用等技术美国最初都不占优势,但美国采取“搭便车”策略,从领先国家引入先进技术加以学习改造并创新,然后大力推广新兴产业。这说明美国崛起主要是由于(  )
A.利用好后发优势 B.垄断组织的推动
C.生产方式的创新 D.政治制度的完善
12.(2024·黔南)19世纪初期,英国整个社会普遍流行着“自助”的思想观念,认为“贫穷并依附有权势的人会带来个体道德的下滑,是对个体的不负责”。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阶级矛盾问题并不突出
B.工业革命压抑了民众积极性
C.工业化影响了民众观念
D.贫富差距拉大导致道德滑坡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组织及影响因素示意图
  注:经济组织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机构,包括经济实体、市场中介组织、国际经济组织。
——据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围绕“经济组织何以形成”这一主题,从图中任选一个代表性经济组织及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可补充其他因素),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①论题须包含所选经济组织名称、影响因素;②阐述时,所举史实须与所选经济组织密切相关;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7.[2023广东模拟]19世纪以前,牛津大学以塑造教会与国家的统治精英为办学目标,主要招收贵族和教士子弟。但到19世纪下半期,工商业阶层等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人数占牛津大学学生总数的比例从1870年的30%增加至1891年的54%。这反映出 (  )
A.平民化教育理念成为时代趋势
B.旧贵族的教育特权开始被打破
C.工业资产阶级垄断了教育资源
D.教育转型响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前,牛津大学主要招收贵族和教士子弟,19世纪下半期,工商业阶层等普遍家庭出身的学生人数比例增加,招生对象范围扩大,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教育转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专业人才,响应了社会发展需要,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部分社会阶层的子弟,“平民化”表述有误,排除A项;从材料无法判断出旧贵族教育特权“开始被打破”的时间,排除B项;“垄断”表述有误,排除C项。
2.[2023辽宁]
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
(纳税货币单位:法郎)
 纳税金额 人数 职业     0.5万— 0.6万 0.6万— 0.7 万 0.7万— 0.8万 0.8万— 1.0 万 1.0万— 1.5 万 1.5万 以上
土地所有者 147 94 41 50 32 13
高级官员 18 13 3 4 4
自由职业者 17 2 2 1
商人、银行家 10 16 4 9 5 1
工业家 10 6 3 4 21
  据表可知,当时法国(  )
A.社会阶层固化    B.工业化程度有限
C.贫富差距扩大    D.税收负担较沉重
解析 根据材料“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法国纳税的主要是土地所有者,而不是工厂主,反映其工业化程度有限,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阶层固化,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出缴税较多的职业,无法体现贫富差距扩大,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法国税率,无法得知税收负担是否沉重,排除D项。
3.[2022全国卷乙]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世纪后期德国航运业发展迅速,这为德国挑战英国海上霸权提供了条件,助长了德国进行海外扩张的野心,B项正确。19世纪后期德国并没有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A项错误。这一时期德国海上实力飞跃源于内燃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项错误。这一时期德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较大,D项错误。
4.1865年,化学家霍夫曼从英国回到德国,在柏林大学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在其推动下,德国各化学实验室中不断推出有关合成染料等最新研究成果,仅1870—1874年,德国就成立了42家化学公司,到1896年,拥有108家化工股份公司。由此可以看出,德国(  )
A.化工业占据工业生产主导地位
B.学术交流促进了科技发展
C.国家实力增强得益于大学教育
D.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865年”可知,此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柏林大学化学研究成果的更新推动德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密切结合,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德国化工业与其他行业的对比,无法得出“化工业占据工业生产主导地位”,材料也未涉及大学教育对德国国家实力增强的作用,排除A、C两项;“学术交流促进了科技发展”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且题干未体现“交流”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
5.[2023海南]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欧洲贵族引领服装潮流,而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转变为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潮流,从侧面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以及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提升,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引领服装潮流,没有体现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思想解放,也没有体现政治变革,排除B项;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是社会现象,而非本质,排除D项。
6.[2023湖北]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  )
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
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
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
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
解析 据材料“19世纪后期”“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工业材料,据材料“‘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感到愤慨”可知,有的建筑师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建成了如埃菲尔铁塔那样的建筑,而“思想纯正”的建筑师对此持反对态度,这正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艺术创新,说明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的变化,未涉及技术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故A项排除;启蒙运动强调人的理性思考,材料中部分建筑师的思想并不符合理性精神,故C项排除;材料中“思想纯正”的建筑师只是一部分,还有部分建筑师已经利用钢铁材料建筑了如埃菲尔铁塔那样的建筑,即并非所有建筑师都固守历史传统,D项观点片面,排除。
7.(2024·汉口)1780年,印度和中国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而到了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欧洲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世界棉花产业中心由印度、中国转移到欧洲主要是由于(  )
A.棉花在欧洲的广泛种植
B.全球联系的逐步建立
C.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活动
D.工业革命在欧洲开展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棉花产业中心由印度、中国转移到欧洲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革命展开,蒸汽机与工厂制度的共同推动,D项正确;棉花在欧洲的广泛种植,以偏概全,排除A项;B、C两项与题意无关,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8.1685年法国政府宣布新教非法后,成千上万的法国新教徒为避难移居英国,他们中包括许多技术工匠,这些工匠带去的商业、工业和金融上的新技巧很快在鼓励专利发明的英国实现了本土化并被广泛推广。这反映了在当时的英国(  )
A.工匠精神决定经济发展的面貌
B.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C.多种因素共同为经济转型奠基
D.宗教改革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法国新教徒为避难移居英国,为英国带去商业、工业和金融上的新技巧,在英国本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推动了英国经济发展,反映了多种因素共同为英国经济转型奠基,C项正确;工匠精神确实影响经济发展,但“决定”一说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多种因素共同为英国经济转型奠基,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宗教改革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多种因素共同为英国经济转型奠基,排除D项。
9.(2024·呼和浩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尤其重视电气、化工等新兴工业部门,进一步确立了在全球的优势地位。1870—1913年,德国GDP年均增长率高于同一时期的英、法两国。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发源地
B.德国重工业发展迅速并居主导地位
C.技术和产业创新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D.英法与德国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解析] 据材料“德国尤其重视电气、化工等新兴工业部门,……GDP年均增长率高于同一时期的英、法两国”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重视发展新兴技术和产业,促进了经济增长,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成果最早出现在德国,不能得出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发源地,排除A项;材料强调德国重视新兴工业部门,而非重工业,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争夺殖民地,排除D项。
10.(2024·烟台)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印染厂对劳动力有一定的技能要求,生产工序依靠的是技艺熟练的工人,比如专业设计工、打样工、配色工、染色工、印花工、折叠工、测量员等,其中不少为女性。这反映了当时(  )
A.大企业时代已到来 B.女性成为主要劳动力
C.社会分工日益精细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解析] 根据材料“生产工序依靠的是技艺熟练的工人”“专业设计工、打样工、配色工、染色工、印花工、折叠工、测量员等”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分工日益精细,需要大量手工业技术娴熟的工人,C项正确;资本主义大企业时代即垄断组织时代,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A项;仅从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女性是否成为主要劳动力,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没有实现技术和科学的紧密结合,排除D项。
1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并不是主要的新技术发明者。电的发明和应用、内燃机创制、化学的应用等技术美国最初都不占优势,但美国采取“搭便车”策略,从领先国家引入先进技术加以学习改造并创新,然后大力推广新兴产业。这说明美国崛起主要是由于(  )
A.利用好后发优势 B.垄断组织的推动
C.生产方式的创新 D.政治制度的完善
[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采取‘搭便车’策略,从领先国家引入先进技术加以学习改造并创新,然后大力推广新兴产业”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技术不占优势,但其从领先国家引入先进技术加以学习改造并创新,然后大力推广新兴产业,实现崛起,说明美国充分利用了其后发优势,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垄断组织的信息,排除B项;美国对引进的先进技术加以改造创新,而非其生产方式的创新,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美国政治制度的信息,排除D项。
12.(2024·黔南)19世纪初期,英国整个社会普遍流行着“自助”的思想观念,认为“贫穷并依附有权势的人会带来个体道德的下滑,是对个体的不负责”。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阶级矛盾问题并不突出
B.工业革命压抑了民众积极性
C.工业化影响了民众观念
D.贫富差距拉大导致道德滑坡
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初期,英国人认为扶助贫困只能带来社会道德下滑,这一观念的形成原因是当时工业革命对民众观念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社会矛盾和贫富差距拉大的信息,排除A、D两项;工业革命压抑了民众积极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组织及影响因素示意图
  注:经济组织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机构,包括经济实体、市场中介组织、国际经济组织。
——据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围绕“经济组织何以形成”这一主题,从图中任选一个代表性经济组织及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可补充其他因素),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①论题须包含所选经济组织名称、影响因素;②阐述时,所举史实须与所选经济组织密切相关;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解析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拟订论题。拟订论题时,要选择掌握充分的史实内容,可拟订论题为技术、市场、劳动力等因素促成了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建立与发展。第二步,结合所学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解释技术、市场、劳动力与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建立与发展的关系。第三步,作出总结,指出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建立与发展是多种因素促成的。
答案 示例 论题:技术、市场、劳动力等因素促成了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建立与发展。(2分)论证: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法国等对手,成为“日不落”帝国,大量的纺织品需求推动了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建立与发展;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大量自由劳动力涌入城市,为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建立创造了条件;随着飞梭的出现,在纺织方面出现了多项技术革新,如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这为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9分)综上所述,技术、市场、劳动力等因素共同促成了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建立与发展。(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