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综合练习 (含答案)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综合练习 (含答案)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4 17: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英国议会选举法颁布于15世纪,之后实施了四百多年,直到1918年和1928年两次颁布新选举法后,才最终实现了不分性别和财产资格的成年公民选举制。这表明英国 (  )
A.议会权力在曲折中提升
B.民主政治发展具有艰巨性
C.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D.国内封建势力异常强大
2.从1979年夏粮上市起,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50%;棉花、畜产业、林产品等的收购价格也逐步提高;同时,粮食销价一律不动,群众生活必需的其他农产品的销价,也要基本保持稳定。政府的举措(  )
A.使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达到平衡
B.导致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大大增加
C.极大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打破了价格领域的计划体制
3.明太祖时期,赋税主要是征收实物。棉布征收颇受地方官的喜爱,导致棉花种植普遍。张居正改革后“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说明了明朝时期(  )
A.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赋税政策变革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减轻了农民负担
D.江南商品经济水平超过了北方
4.1947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1948年2月作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地(的)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反映出 (  )
A.中国共产党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C.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D.中国共产党进行新的政治制度的探索
5.(2023河北调研联测)1990年,北京某大报发表刊文指出,中产阶级、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经济根源。不久,北京有影响力的杂志在1990年第一期发文指出,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就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类似观点的文章在当时多有发表。这反映出当时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受到质疑
B.拨乱反正工作提上日程
C.思想观念亟需进一步的解放
D.现代企业制度引发争论
6.12世纪,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市中,实行一种由执政官或统治委员会掌握权力的共和政治。这些城市共和国发展出一整套不同于中世纪王权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丰富的政治文献,阐释了民主思想。这表明意大利 (  )
A.发展早期民主政治模式
B.正式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C.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迅速
D.传播践行了启蒙思想
7.1912年,根据同盟会设计的“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方案,由孙中山直接任命的各部次长、局长和总统府秘书长等,除海军次长外,都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各部几乎都由次长代理,当时有“次长内阁”之称。这则材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
A.各部门负责人均是同盟会成员
B.大总统在实际工作中有名无实
C.政权的组织形式是责任内阁制
D.中央权力的执行主体是革命派
8.阅读《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表(1944年)》,对表中反映的政权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家庭成分 社会出身
地 主 富 农 中 农 贫 农 绅 士 商 人 学 生 军 界 工 人 务 农
数量 7 17 41 26 9 15 10 2 2 53
备考 全县参议员91名,内有候补议员12名
A.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
B.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则
C.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
D.与人民民主政权群众基础相同
9.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田制下土地严禁买卖
B.不分男女,同等授田
C.未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10.自1873年起,法国国民议会讨论制定宪法。“共和国”一词仅仅出现在关于总统选举方式的条款中:“共和国总统应由参众两院选出。”这表明,当时法国(  )
A.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薄弱
B.以迂回的方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倡导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
D.仿效美国实行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11.下表内容最适合用来论证的主题是(  )
时间和 文件 1215年《大宪章》 1628年《权利请愿书》 1689年《权利法案》
制 定 者 封建大贵族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
内 容 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是征税权,没有贵族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 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是征税权,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 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君主立宪制不是完美的政治制度
C.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
D.法律是保证中央权力的重要武器
12.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二、非选择题
13.在一定时期,标语口号通过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概括浓缩为简明扼要的句子来引领社会发展,从而被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时间 标语口号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1949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2年);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3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20世纪80年代 只生一个好(1980年);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20世纪80年代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86年)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誓与大堤共存亡(1998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2003年)
——据韩承鹏《标语与口号:一
种动员模式的考察》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英国议会选举法颁布于15世纪,之后实施了四百多年,直到1918年和1928年两次颁布新选举法后,才最终实现了不分性别和财产资格的成年公民选举制。这表明英国 (  )
A.议会权力在曲折中提升
B.民主政治发展具有艰巨性
C.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D.国内封建势力异常强大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议会选举法在颁布之后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才实现了不分性别和财产资格的民主选举,说明民主政治发展具有艰巨性,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议会权力,排除A项;英国议会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排除C项;1689年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封建势力异常强大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2.从1979年夏粮上市起,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50%;棉花、畜产业、林产品等的收购价格也逐步提高;同时,粮食销价一律不动,群众生活必需的其他农产品的销价,也要基本保持稳定。政府的举措(  )
A.使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达到平衡
B.导致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大大增加
C.极大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打破了价格领域的计划体制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农村经济政策调整,主要是对农业的调整,体现不出国民经济的比例达到平衡,故A项错误;农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故B项错误;政府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故C项正确;当时,价格依然是国家统一制定的,故D项错误。
3.明太祖时期,赋税主要是征收实物。棉布征收颇受地方官的喜爱,导致棉花种植普遍。张居正改革后“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说明了明朝时期(  )
A.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赋税政策变革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减轻了农民负担
D.江南商品经济水平超过了北方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赋税制度采用“折银缴纳”的办法,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活跃了商品经济,因此赋税政策的变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朝赋税政策改革的影响,而未涉及抑制商业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赋税政策对商业的影响,而非强调农产品商品化对农民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赋税制度的变化促进商业的发展,而非强调南方的经济超过北方,排除D项。
4.1947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1948年2月作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地(的)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反映出 (  )
A.中国共产党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C.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D.中国共产党进行新的政治制度的探索
解析根据时间信息“1947年11月”,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故D项正确。
5.(2023河北调研联测)1990年,北京某大报发表刊文指出,中产阶级、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经济根源。不久,北京有影响力的杂志在1990年第一期发文指出,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就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类似观点的文章在当时多有发表。这反映出当时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受到质疑
B.拨乱反正工作提上日程
C.思想观念亟需进一步的解放
D.现代企业制度引发争论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90年社会出现反对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受东欧剧变的影响,国内有人担心过多发展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会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这种思想观念也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因此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解放,故选C项;材料未说明是城市经济体制,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拨乱反正,与材料时间和内容不符,排除B项;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项。
6.12世纪,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市中,实行一种由执政官或统治委员会掌握权力的共和政治。这些城市共和国发展出一整套不同于中世纪王权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丰富的政治文献,阐释了民主思想。这表明意大利 (  )
A.发展早期民主政治模式
B.正式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C.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迅速
D.传播践行了启蒙思想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由执政官或统治委员会掌握权力的共和政治”“民主思想”,可知这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模式相近,A项正确。“正式确立”说法错误,排除B项;C、D两项不能由题干材料得出,排除。
7.1912年,根据同盟会设计的“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方案,由孙中山直接任命的各部次长、局长和总统府秘书长等,除海军次长外,都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各部几乎都由次长代理,当时有“次长内阁”之称。这则材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
A.各部门负责人均是同盟会成员
B.大总统在实际工作中有名无实
C.政权的组织形式是责任内阁制
D.中央权力的执行主体是革命派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各部次长都是同盟会骨干,可知在南京临时政府中革命派掌握实权,故选D项。
8.阅读《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表(1944年)》,对表中反映的政权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家庭成分 社会出身
地 主 富 农 中 农 贫 农 绅 士 商 人 学 生 军 界 工 人 务 农
数量 7 17 41 26 9 15 10 2 2 53
备考 全县参议员91名,内有候补议员12名
A.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
B.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则
C.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
D.与人民民主政权群众基础相同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三三制”政权涉及阶层广泛,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9.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田制下土地严禁买卖
B.不分男女,同等授田
C.未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的实质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该土地政策并没有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均田制下,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对桑田是限制买卖,不是严禁买卖,排除A项;根据均田令的规定,男子和妇女分别授予不同数量的田地,排除B项;在均田制下,土地私有和买卖现象仍然存在,土地兼并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排除D项。
10.自1873年起,法国国民议会讨论制定宪法。“共和国”一词仅仅出现在关于总统选举方式的条款中:“共和国总统应由参众两院选出。”这表明,当时法国(  )
A.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薄弱
B.以迂回的方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倡导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
D.仿效美国实行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解析法国历史上长期实行君主制,国内保守派势力十分强大,因此“共和国”出现次数少主要是为了减少阻力,但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应由参众两院选出”,实际上仍以条文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故选B项;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不缺乏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排除A项;总统的选举方式与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无关,排除C项;法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排除D项。
11.下表内容最适合用来论证的主题是(  )
时间和 文件 1215年《大宪章》 1628年《权利请愿书》 1689年《权利法案》
制 定 者 封建大贵族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
内 容 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是征税权,没有贵族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 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是征税权,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 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君主立宪制不是完美的政治制度
C.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
D.法律是保证中央权力的重要武器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从1215年的《大宪章》到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再到1689年的《权利法案》,制定者由封建大贵族变为议会,君主的权力逐渐变小,议会的权力逐渐变大,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建立具有渐进性,故选C项。
12.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解析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的演变,题干信息正反映了这一现象,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在一定时期,标语口号通过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概括浓缩为简明扼要的句子来引领社会发展,从而被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时间 标语口号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1949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2年);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3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20世纪80年代 只生一个好(1980年);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20世纪80年代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86年)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誓与大堤共存亡(1998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2003年)
——据韩承鹏《标语与口号:一
种动员模式的考察》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示例
论题:标语口号的变化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与时俱进。
论述: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后,党中央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以“一化三改”为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口号指引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邓小平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20世纪80年代初“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让农民迅速接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并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并通过简明扼要的标语口号,让政策方针深入人心,凝聚力量,从而引领时代的发展。
其他论题:如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语口号在现代中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标语口号折射出特定的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标语口号鼓舞了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标语口号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