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市模考题】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原卷+解析卷+答案+答题卡)

文档属性

名称 【满洲里市模考题】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原卷+解析卷+答案+答题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4 17:27: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模拟试题(二)
一、现代人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小题。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特重诗, 以为它可以 兴、观、群、怨;又特重礼乐, 以为“礼以制其宜, 乐以导其和” 。《论语》有一段话总述儒家教育 宗旨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 乐三项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 目的 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 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蕴于中的 是性情,受诗与乐的陶冶而达到和谐;发于外的是行为仪表,受礼的调节而进到秩序。 内具和谐而 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儒家教育出来的人要在 伦理和美感观点都可以看得过去。
这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他们的着重点无疑是在道德方面,德育是他们的最后 鹄的,这是他们与西方哲学家、宗教家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相同的。不过他们高于柏拉图和托尔 斯泰诸人, 因为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美育可以妨碍德育,而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 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德育从根本做起,必须怡情养性。美感 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所以是德育的基础功夫。严格地说,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 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 看,善也是一种美。所以在古希腊文与近代德文中,美善只有一个字,在中文和其他近代语文中,“善” 与“ 美”二字虽分开,仍可互相替用。真正的善人对于生活不苟且,犹如艺术家对于作品不苟且一样。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文章求惬心贵当,生活也需求惬心贵当。我们嫌恶行为上的卑鄙龌龊, 不仅因其不善,也因其丑;我们赞赏行为上的光明磊落,不仅因其善,也因其美。一个真正有美感 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
美育为德育的基础,道德起于仁爱,仁爱就是同情,同情起于想象。比如你哀怜一个乞丐,你 必定先能设身处地想象他的痛苦。诗和艺术对于主观的情境必能“ 出乎其外” ,对于客观的情境必能 “入乎其中” ,在想象中领略它,玩索它,所以能扩大想象,培养同情。这种看法也与儒家学说暗合。 儒家在诸德中特重“仁” ,“仁”近于耶稣教的“ 爱” 、佛教的“ 慈悲” ,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修养。仁的 修养就在诗。儒家有一句很简赅深刻的话:“ 温柔敦厚,诗教也。”诗就是美育,温柔敦厚就是仁的表现。
美育不但不妨害德育而且是德育的基础,如上所述。不过美育的价值还不仅在此。西方人有一句恒言说:“ 艺术是解放的,给人自由的。”这句话最能见出艺术的功用,也最能见出美育的功用。 (摘自朱光潜《谈美感教育》,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古代儒家早就认识到了美感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诗、乐可怡情养性,礼使行为仪表 规范,前者重“美” ,后者重“善”。
B .一个受儒家教育的人在伦理和美感观点都要看得过去,要有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
儒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德育,与柏拉图等人观点不同的是,儒家认为美育是德育的必要前提。
一个正直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我们赞赏行为上的光明磊落不是因为善, 而是因为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第一段先提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的观点,然后引用儒家相关论述阐明诗、礼、乐 三者在美感教育中的作用。
B.文章第二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儒家和柏拉图等人对美育和德育关系的认知差异,认为儒家 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
C .文章第三段指出了“美育”“道德”“仁爱”“ 同情”“想象”等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逻辑清晰,表述 准确。
D .文章第四段再次强调美育是德育的基础,美育的功用就是为德育服务,不然美育就没有任何 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可见她接受 过诗礼乐教育,是一个既美且善的女子。
B .柏拉图说过:“美是真的光辉。” 由此可知,柏拉图认为美和真是相通的,而美和善是矛盾的。
C .阅读《祝福》,我们会深切地同情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原因之一是我们随着作者的讲述设身处 地的想象到了她的种种痛苦。
D .《诗经》中称赞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认为君子“美如玉” ,是说君子学问精湛,温柔敦 厚,这就是“仁” 的表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人类对鱼的一个偏见是认为它们“原始”。这一观点假定,在一些水生动物登上陆地后,留在水里的动物就停止了演化。
今天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几乎一半的鱼都属于鲈形总目,它们在5000万年前经历了一次狂欢式的物种进化,并在约1500万年前达到物种多样性的高峰。当时人类的祖先类人猿也正在进化。因此,大约一半的鱼都没有人类“原始”。但早期鱼类的后代拥有更长的进化时间,这样一来,鱼类可以说是所有脊椎动物当中进化最为成熟的了。让人惊讶的是,鱼类在它们的遗传机制下甚至能长出手指,这足以证明鱼类与现代哺乳动物的诸多相似之处。只不过它们可能想,游动时鱼鳍可要比手指好用多了。所以在鱼身上,鱼鳍代替了手指。
古老的生物体并不一定意味着简单,进化也并非不懈地趋于更复杂或体形更大。大型恐龙的体形远大于现代的爬行动物,而且最新证据表明,这些恐龙也是“社交达人”,它们有亲代抚育行为,其沟通模式至少和现代爬行动物一样复杂。同样地,在几百万、几千万年前,在哺乳动物多样性大繁荣的时期,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也未能免于灭绝。真正意义上属于哺乳动物的时代就此结束。虽然我们习惯于将过去的6500万年视为哺乳动物的时代,但硬骨鱼也在同一时期不断繁衍发展,甚至发展速度更快。
正如进化并不总是向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一样,它也不是趋于完美的过程。虽然是适者生存,但认为动物能够完美适应环境的想法也是一种谬论,因为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除去气候类型,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变化这些不稳定因素外,大自然本身也会走一些弯路。这一过程中难免会有妥协,人类身上就有很多例子,包括我们的阑尾、智齿,以及视神经穿过视网膜造成的盲点。对于鱼类来说,呼吸时鳃盖必须一张一合,但这样也会产生向前的推力。如果鱼类想要保持静止——就像大部分鱼在休息时做的那样——它就必须找到能够抵消鱼鳃推力的另一种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鱼在静止时,胸鳍依旧没有停止摆动。
(摘编自乔纳森·巴尔科姆《被误解的鱼》)
材料二:
鱼类的心智能力如何呢?鱼类真的会思考吗?
深虾虎鱼有着突出的眼睛,两颊微微鼓起,嘴往外噘着,尾巴浑圆,7厘米长的鱼雷形身体上布满了灰褐色污点状的花斑,这种模样看上去完全不像是能参加动物智力奥运会的选手。但从各个角度来看,它们的大脑都出乎意料地发达。小小的深虾虎鱼能趁满潮时一边游泳一边记住潮间带低洼地势的分布,而这些地方在退潮后就会形成水洼。它们能在这里找到不少美味的食物,但章鱼、苍鹭之类的捕食者也可能来海滩觅食,这时,它们能用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跳到旁边的水洼里。用大脑绘制地图的能力让深虾虎鱼能够在水洼之间精准地跳来跳去,这是生存需求练就高超智力的经典例证。生物学家弗拉基米尔·迪内兹说:“通常人们提到‘智力’一词时,指的是‘能像我一样思考’。”这是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智慧观。我猜,要是深虾虎鱼给智力下个定义,它一定会把能在脑子里绘制并记忆地图囊括其中。但鱼们传奇般的“3秒记忆”一说至今仍存在于大众文化中。
记忆和学习的关系错综复杂,因为要记住一件事,必须首先了解它。你能在YouTube网站上看到用响片训练金鱼穿过圆圈、把小球推进微型球门的视频。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或联想式学习获得的技能。你可以在金鱼做目标行为的同时给它一个刺激,比如一道闪光,紧接着给它食物奖赏。这样鱼类很快就能学会将穿过圆圈和闪光奖赏联系在一起。最终,它们也能在闪光单独出现时穿过圆圈,哪怕没有食物,也会满怀希望地执行任务。
在针对软骨鱼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中,生物学家把难以获得的食物放到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淡水鱼卡氏江面前。在野外环境中,这些卡氏江以泥沙中的蛤蚌、蠕虫等小动物为食,需要把它们从沙子里挖出来吸进嘴里。在训练阶段,5只年幼的卡氏江很快就明白了一截20厘米长的塑料管里有一块食物,并且学会了利用水形成吸力使食物块朝自己移动,并最终成功吃下食物。两条雌性卡氏江像波浪一样挥动鱼鳍使管内形成水流,从而让食物朝自己移动。三条雄性卡氏江有时候用这种方法,但更多时候会把自己的碟状身体当成吸盘,或者把吸水和挥动鱼鳍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摘编自乔纳森·巴尔科姆《智力》)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约1500万年前,地球的鱼类达到物种多样性的高峰,此时类人猿的进化也达到了这样的高峰。
B.生物的进化并不总是趋于完美,这一过程也会有妥协,人类身上仍保留着阑尾和智齿就体现了这一点。
C.深虾虎鱼能记住低洼地势的分布,并能精准跳跃,躲避危险,但事实上它们的智力比章鱼、苍鹭低。
D.卡氏江主要利用外部条件吃到塑料管中的食物,且使用方法单一,这说明它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作者使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古老的生物不一定简单,进化也并非不懈地趋于复杂或体形更大。
B.材料一中,那些认为动物能够在进化过程中完美适应环境的想法,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谬论。
C.材料二第二段解说深虎虾鱼的智力,其语言通俗易懂,描绘生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D.“智力”通常指的是人类的思考能力,迪内兹认为这是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狄隘的智慧观。
6.这篇科普文如何表现了严谨性和可读性的特征?请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加以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古木森的幸福生活
鲁瑛
最美人间四月天。当内蒙古大部分城市已是花团锦簇,不经意间就能嗅到紫丁香浓郁的芬芳时,一场白雪再次覆盖了根河市敖鲁古雅的春天,阿龙山上到处是厚厚的积雪。为了选择水源充足、苔藓丰富、背风向阳的地方,古木森又迁徙了驯鹿点,重新搭建撮罗子①,忙碌到很晚。
第二天一大早,古木森一如往常起来喂驯鹿。今年35岁的古木森中等身材,凌乱稀疏的连鬓胡子显出豪爽,眼里、脸上的笑意中透着纯朴和真诚。他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山脉深处,是土生土长的使鹿鄂温克人②,与驯鹿一起相伴长大。2009年从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后,古木森在北京做过销售工作,虽然收入颇丰,但他总感觉生活中缺少点什么,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与日俱增。2015年,得知敖鲁古雅开始建设驯鹿引种繁育中心和改良站,古木森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
在外求学和工作了10年的古木森,初到改良站,一时还真有些不适应,好多事要从头学起。他时时提醒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咬牙也要坚持下去。
2018年情人节,古木森结婚了,新娘丹妮的奶奶送给他们一份大礼——五头驯鹿。从此,古木森带着丹妮和驯鹿走进森林,开始了饲养驯鹿的新生活。他把驯鹿点选在阿龙山北麓、根河市金河镇金林林场的原始森林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浮躁。
从刚进山时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古木森付出了很多,他认真阅读驯鹿养殖方面的书籍,遇到难题及时请教那些有经验的养鹿老人,就这样,古木森熟悉了驯鹿的采食习性,能诊断驯鹿的常见病并掌握了用药方法。通过仔细观察,古木森还发现每个驯鹿点上都有母鹿丢弃鹿崽的情况。如果鹿崽出生后不能吃上第一口母乳,母鹿就会抛弃小鹿。这让古木森很着急,每当鹿崽出生时,他总是想方设法让它吃上第一口鹿奶,并轻轻拍打小鹿让它发出叫声,以便让母鹿熟悉声音,认领自己的孩子。慢慢地,古木森还发现,母鹿采食回来也是靠气味和声音来识别自己的孩子。这一发现得到中国农科院特种动物研究所专家们的肯定,同时也坚定了古木森饲养驯鹿的信念。他对壮大驯鹿种群充满了信心。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敖鲁古雅和驯鹿文化,古木森注册了抖音账号,很快他便拥有30多万粉丝,600多万的点赞量。自媒体时代,古木森这个驯鹿文化的守护者、小康时代的新青年,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使鹿鄂温克人的生活日常让很多人感到新奇,一些游客开始走进敖鲁古雅,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和山林里的精灵,也有一些网友和古木森一起“云”养鹿。
阿龙山的原始森林,一年有七八个月的时间都在下雪,古木森的世界洁白纯净。他的世界不只有鹿精灵,还有两个可爱的宝贝,一个是他活泼的儿子佳尔塔,一个是高大威猛的黑色藏獒墩墩。墩墩是古木森忠实的向导加保镖,佳尔塔是他的未来与传承。
听,森林里又开始回荡着古木森“哎嗨嗨”的喊声,不一会,叮叮当当的鹿铃声中,头鹿大白领着一群驯鹿向他飞奔而来。驯鹿簇拥着古木森,在他身上蹭来蹭去,古木森也爱抚地摸摸这头,又摸摸那头,眼里是无尽的温柔,而一旁的墩墩欢快地围着鹿群奔跑。闲暇时光,古木森喜欢打一壶泉水泡茶,画一幅桦树皮画,也常常带着丹妮、佳尔塔和墩墩一起玩耍。古木森的幸福就是这样简单。
常常有人问古木森:“你不觉得这样的生活孤单吗?”古木森一笑置之。你看,鹿群一回到家,古木森就走进撮罗子里拿来豆饼,4岁的佳尔塔也端着小铝盆和父亲一起穿梭在鹿群中喂鹿,夕阳的余晖洒在人和鹿身上,像流淌着一首欢快的歌。
今年,古木森创办了自己的传媒公司,与乡里的年轻人签约,带领他们一起研究短视频,共同推介家乡和民族文化。他还组织开展研学旅行,给小朋友们讲述鄂温克族的历史文化,教孩子们烤列巴、搭建撮罗子。他坚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片森林,像他一样做驯鹿的守护者。
目前,拥有34头驯鹿的古木森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望着母鹿的肚子一天天变大,公鹿的鹿茸冒出茸头,生活充满期待。想起北漂的生活,古木森感慨地说:“兜兜转转走一圈,终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也许,我们年轻时都需要出去看看,才知道自己适合哪里!”
古木森开着越野车出发了,他要去更换一头种公鹿来优化自己的鹿群。
又一轮朝阳洒落林间……(有删改)
写于2022.5.1
【注】①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的一种圆锥形“房子”。②一般指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描写四月的阿龙山依旧被白雪覆盖的春景,交代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空间。
B.文章介绍了古木森大学毕业后的经历,表明他面对物质的丰盈与精神的空虚最终做出返回家乡的选择是明智的。
C.文章最后以“又一轮朝阳洒落林间”作结,景中含情,这样的艺术处理颇具象征意味,增强了作品向上的力量。
D.古木森与《家》中的觉慧有相似之处,古木森的回乡创业与觉慧的敢于接受新思想,都是他们追求真我的体现。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古木森面对大家的疑惑“一笑置之”的原因。(6 分)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并确定关键词为“森林”。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一)
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余,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节选自《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
(二)
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丧拜焉。非列国诸侯之所敢敌也。而曰“及楚人战于泓”。楚,夷狄之国,人微者之称。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公羊传》以为文王之战不过此。学者疑焉,故不可以不辩。
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
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人能纷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
古人有言:“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襄公行王者之师犹足以当桓公之师一战之余救死扶伤不暇。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
(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襄公行A王者之师B犹足C以当桓公D之师E一战F之G余H救死扶伤不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期,文中指约定,与《兰亭集序》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期”字意思相同。
B.《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存版本据传系孔子修订,与《史记》体例不相同。
C.何之,到哪里去,《赤壁赋》“而今安在哉”中的“安在”表示在哪里,二者结构相同。
D.图,文中指图谋,与《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的“图”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来犯之敌,臣下反复劝谏宋襄公不要贻误战机,但他却以要坚守心中的君子之道为由予以拒绝,最终宋国军队大败于楚国。
B.苏轼认为拥有周天子上公身份的宋襄公,在赠送祭肉、吊丧拜祭的大事上备受朝廷礼遇,所以理应不是列国诸侯们可以匹敌的。
C.苏轼以齐宣王类比宋襄公,他认为齐宣王因为不忍心看到牛瑟瑟发抖的样子而不以其行衅钟之礼的举动也属于欺世盗名的性质。
D.《春秋·公羊传》盛赞宋襄公在泓之战中的守礼不移,谓其可比肩文王,而苏轼则表示对此无法苟同,并有理有据地展开了详细论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2)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孤雁》首联借写孤雁不饮不啄,鸣声中透出对同伴的思念,寄寓了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
B.《孤雁》颔联“一片”“万重”形成对比,极言孤雁之孤。“谁怜”二字委婉抒情,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
C.《早雁》中“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层次分明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D.《早雁》中“孤影过”绘影,“数声来”写声,与上联“惊飞四散”相照应,表现了雁的失群离散、形单影只。
15.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大雁,但尾联运用的手法和抒发的情感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那些借助车马的人,即使不善奔走,也会实现“____________”的梦想;那些“____________”,即使不善游泳,也可以横渡江河。
(2)同为写落花,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__”给人以绚丽优美之感,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则给人以惋惜惆怅之感。
(3)“天下”观是中国古人对世界格局的独特认识,在古诗词中常常见到“天下”这个词语,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与机械打字机不同,电脑及手机书写的运行能量是电力,其运行方式不是物理性的力学过程,而是数字化的编码和解码活动。语言文字的形态不仅是标准化的,也是代码化的,由特定的程序及软件所控制,这种数字化本质上与人的生命感知以及书写活动中的感性活动没有关系。在电脑键盘上,手的操作只起到引发信号功能的作用,人的语言表达只有经由数字技术的转换,才能在屏幕上呈现为虚拟化的电子文档。在机械打字机让字工具化之后, ① ,文字的信息化和文字输入的程序化, ② 。因为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是由笔画之间的空间构型所呈现的,笔画的空间形态以及笔画之间相关、相连和相交的各种空间关系都与字的意义和作用(A)。然而,这些都不再发生于键盘的操作中。由于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及同音词组,需要以数字键或文字框加以再次选择来确定,这增加了汉字输入法进一步的机械感。各种首字母的快捷输入法,更是瓦解了文字的书写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共生关系, ③ 。可以说,在传统毛笔书写中(B)的汉字,在电脑键盘上遭遇了比拼音文字更多和更大的损失。
17.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近日,由哈尔滨旅游热引发的各地文旅“内卷大赛”仍在持续进行中,多个话题霸占热搜。
各地文旅局有多“卷”?1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山河四省”联动旅游宣传片,喊话网友到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四省旅游做客。表面“梦幻联动”,暗地“卷到飞起”。
为了接住这场“泼天的富贵”,四省文旅在周末也没闲着:扬言要当“卷王”的河北文旅,周日连更50多条抖音。面对“键盘要冒烟了”的网络调侃,河北文旅发布的剪辑师在工位偷偷抹泪的视频称“好消息:没有冒烟。坏消息:剪辑哭啦”。而山西文旅也表示“晋宝没有午休”之后疯狂发布旅游宣传片,来回应河北文旅的“宣战”。山东文旅则“蹭”上了东北的热点,发布《都是东、同根生》视频,“你姓东,东三省,你们那边嘎嘎冷;我姓东,大山东,俺们这边很响晴;东,东三省,人参貂皮和鹿茸;东,大山东,黄河泰山和三孔……”,魔性风格让人“一看一个不吱声”。在河南文旅的视频里,白居易、花木兰、岳飞、墨子等河南籍历史人物和少林寺、豫剧、汝瓷等轮番上阵,展示起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除了官方账号的“暗暗较劲”,评论区里各地的网友也“不甘示弱”。此外,还有文旅局主打一个“听劝”——沈阳文旅局长刘克斌采纳网友建议,在小河沿早市安排游客行李存放处;牡丹江市文广旅局,不仅推出厕所攻略,更表示横道河子镇内机关事业单位、景区和诸多商铺卫生间都免费对外开放。
文旅局各显神通,为了招揽全国业务,不止比当地的人文历史,还要比当地的特色美食,当地的城风市貌,当地的真诚温暖气息,连舞蹈歌曲喊话都用上了!这是真诚的表达,也是最接地气的回应。
2024年的第一份快乐,是各地文旅给的!
你最想去哪里旅游呢?
20.下列句子中的“蹭”和文中加点的“蹭”,含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
B.那个男孩摔倒时把膝盖蹭破了,流了很多的血。
C.他浑身无力地蹭到杨树旁,漫不经心地拿下钩子,任由绳子从树上脱落。
D.美食领域的UP主,可以结合自身特长,以更新奇的方式蹭一波流量。
21.山东文旅凭借接地气的宣传视频,并配以魔性的背景音乐,成功收获流量,引发全国各地效仿。请简要分析划线句的效果。(5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在杭州亚运会赛场上,年仅15岁的陈烨,凭借近乎完美的发挥,一举夺得中国亚运滑板第一金;而后13岁的小将崔宸曦在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中获得金牌,接替陈烨成为最小的亚运会冠军。无疑,他们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获得了无上的荣誉。
材料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三次退役,三次复出,年已48岁的“丘妈”丘索维金娜一出场便掌声雷动。她晋级跳马决赛后,更是从容言道:“这是最好的赛场,现在,正是我最好的年纪。”
有人说“鲜衣怒马少年时”,也有人说“人间重晚晴”,对于“最好的年纪”,人们有不同的认识。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 1页,共 8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模拟试题(二)
一、现代人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小题。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特重诗, 以为它可以 兴、观、群、怨;又特重礼乐, 以为“礼以制其宜, 乐以导其和” 。《论语》有一段话总述儒家教育 宗旨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 乐三项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 目的 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 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蕴于中的 是性情,受诗与乐的陶冶而达到和谐;发于外的是行为仪表,受礼的调节而进到秩序。 内具和谐而 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儒家教育出来的人要在 伦理和美感观点都可以看得过去。
这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他们的着重点无疑是在道德方面,德育是他们的最后 鹄的,这是他们与西方哲学家、宗教家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相同的。不过他们高于柏拉图和托尔 斯泰诸人, 因为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美育可以妨碍德育,而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 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德育从根本做起,必须怡情养性。美感 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所以是德育的基础功夫。严格地说,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 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 看,善也是一种美。所以在古希腊文与近代德文中,美善只有一个字,在中文和其他近代语文中,“善” 与“ 美”二字虽分开,仍可互相替用。真正的善人对于生活不苟且,犹如艺术家对于作品不苟且一样。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文章求惬心贵当,生活也需求惬心贵当。我们嫌恶行为上的卑鄙龌龊, 不仅因其不善,也因其丑;我们赞赏行为上的光明磊落,不仅因其善,也因其美。一个真正有美感 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
美育为德育的基础,道德起于仁爱,仁爱就是同情,同情起于想象。比如你哀怜一个乞丐,你 必定先能设身处地想象他的痛苦。诗和艺术对于主观的情境必能“ 出乎其外” ,对于客观的情境必能 “入乎其中” ,在想象中领略它,玩索它,所以能扩大想象,培养同情。这种看法也与儒家学说暗合。 儒家在诸德中特重“仁” ,“仁”近于耶稣教的“ 爱” 、佛教的“ 慈悲” ,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修养。仁的 修养就在诗。儒家有一句很简赅深刻的话:“ 温柔敦厚,诗教也。”诗就是美育,温柔敦厚就是仁的表现。
美育不但不妨害德育而且是德育的基础,如上所述。不过美育的价值还不仅在此。西方人有一句恒言说:“ 艺术是解放的,给人自由的。”这句话最能见出艺术的功用,也最能见出美育的功用。 (摘自朱光潜《谈美感教育》,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古代儒家早就认识到了美感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诗、乐可怡情养性,礼使行为仪表 规范,前者重“美” ,后者重“善”。
B .一个受儒家教育的人在伦理和美感观点都要看得过去,要有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
儒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德育,与柏拉图等人观点不同的是,儒家认为美育是德育的必要前提。
一个正直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我们赞赏行为上的光明磊落不是因为善, 而是因为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第一段先提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的观点,然后引用儒家相关论述阐明诗、礼、乐 三者在美感教育中的作用。
B.文章第二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儒家和柏拉图等人对美育和德育关系的认知差异,认为儒家 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
C .文章第三段指出了“美育”“道德”“仁爱”“ 同情”“想象”等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逻辑清晰,表述 准确。
D .文章第四段再次强调美育是德育的基础,美育的功用就是为德育服务,不然美育就没有任何 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可见她接受 过诗礼乐教育,是一个既美且善的女子。
B .柏拉图说过:“美是真的光辉。” 由此可知,柏拉图认为美和真是相通的,而美和善是矛盾的。
C .阅读《祝福》,我们会深切地同情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原因之一是我们随着作者的讲述设身处 地的想象到了她的种种痛苦。
D .《诗经》中称赞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认为君子“美如玉” ,是说君子学问精湛,温柔敦 厚,这就是“仁” 的表现。
.B 【 解析 】
A. “ 前者重 ‘ 美 ’ , 后者重 ‘ 善 ’ ” 于文无据 , 文本认为 “ 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 , 从伦理观点看 , 是最善的 ; 从美感观点看 , 也是最美的 ” , 即 “ 美 ” 和 “ 善 ” 是一体的 。 C. “ 必要前提 ” 不符文意 , 原文 是 “ 因为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美育可以妨碍德育, 而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 可见 “ 必由之径” ” 。D. “ 不是因为善,而是因为美 ” 理解有误,原文是 “ 不仅因其善,也因其美 ” 。故选 B 。
2 .D 【解析】 D. “ 不然美育就没有任何价值 ” 不符文意,原文是 “ 不过美育的价值还不仅在此 ” 。故选 D 。
3 .B 【解析】 B. “ 而美和善是矛盾的 ” 无中生有,原文 “ 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美育可以妨碍德育 ” ,不能说明柏拉图认为美与善矛盾。故选 B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人类对鱼的一个偏见是认为它们“原始”。这一观点假定,在一些水生动物登上陆地后,留在水里的动物就停止了演化。
今天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几乎一半的鱼都属于鲈形总目,它们在5000万年前经历了一次狂欢式的物种进化,并在约1500万年前达到物种多样性的高峰。当时人类的祖先类人猿也正在进化。因此,大约一半的鱼都没有人类“原始”。但早期鱼类的后代拥有更长的进化时间,这样一来,鱼类可以说是所有脊椎动物当中进化最为成熟的了。让人惊讶的是,鱼类在它们的遗传机制下甚至能长出手指,这足以证明鱼类与现代哺乳动物的诸多相似之处。只不过它们可能想,游动时鱼鳍可要比手指好用多了。所以在鱼身上,鱼鳍代替了手指。
古老的生物体并不一定意味着简单,进化也并非不懈地趋于更复杂或体形更大。大型恐龙的体形远大于现代的爬行动物,而且最新证据表明,这些恐龙也是“社交达人”,它们有亲代抚育行为,其沟通模式至少和现代爬行动物一样复杂。同样地,在几百万、几千万年前,在哺乳动物多样性大繁荣的时期,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也未能免于灭绝。真正意义上属于哺乳动物的时代就此结束。虽然我们习惯于将过去的6500万年视为哺乳动物的时代,但硬骨鱼也在同一时期不断繁衍发展,甚至发展速度更快。
正如进化并不总是向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一样,它也不是趋于完美的过程。虽然是适者生存,但认为动物能够完美适应环境的想法也是一种谬论,因为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除去气候类型,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变化这些不稳定因素外,大自然本身也会走一些弯路。这一过程中难免会有妥协,人类身上就有很多例子,包括我们的阑尾、智齿,以及视神经穿过视网膜造成的盲点。对于鱼类来说,呼吸时鳃盖必须一张一合,但这样也会产生向前的推力。如果鱼类想要保持静止——就像大部分鱼在休息时做的那样——它就必须找到能够抵消鱼鳃推力的另一种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鱼在静止时,胸鳍依旧没有停止摆动。
(摘编自乔纳森·巴尔科姆《被误解的鱼》)
材料二:
鱼类的心智能力如何呢?鱼类真的会思考吗?
深虾虎鱼有着突出的眼睛,两颊微微鼓起,嘴往外噘着,尾巴浑圆,7厘米长的鱼雷形身体上布满了灰褐色污点状的花斑,这种模样看上去完全不像是能参加动物智力奥运会的选手。但从各个角度来看,它们的大脑都出乎意料地发达。小小的深虾虎鱼能趁满潮时一边游泳一边记住潮间带低洼地势的分布,而这些地方在退潮后就会形成水洼。它们能在这里找到不少美味的食物,但章鱼、苍鹭之类的捕食者也可能来海滩觅食,这时,它们能用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跳到旁边的水洼里。用大脑绘制地图的能力让深虾虎鱼能够在水洼之间精准地跳来跳去,这是生存需求练就高超智力的经典例证。生物学家弗拉基米尔·迪内兹说:“通常人们提到‘智力’一词时,指的是‘能像我一样思考’。”这是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智慧观。我猜,要是深虾虎鱼给智力下个定义,它一定会把能在脑子里绘制并记忆地图囊括其中。但鱼们传奇般的“3秒记忆”一说至今仍存在于大众文化中。
记忆和学习的关系错综复杂,因为要记住一件事,必须首先了解它。你能在YouTube网站上看到用响片训练金鱼穿过圆圈、把小球推进微型球门的视频。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或联想式学习获得的技能。你可以在金鱼做目标行为的同时给它一个刺激,比如一道闪光,紧接着给它食物奖赏。这样鱼类很快就能学会将穿过圆圈和闪光奖赏联系在一起。最终,它们也能在闪光单独出现时穿过圆圈,哪怕没有食物,也会满怀希望地执行任务。
在针对软骨鱼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中,生物学家把难以获得的食物放到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淡水鱼卡氏江面前。在野外环境中,这些卡氏江以泥沙中的蛤蚌、蠕虫等小动物为食,需要把它们从沙子里挖出来吸进嘴里。在训练阶段,5只年幼的卡氏江很快就明白了一截20厘米长的塑料管里有一块食物,并且学会了利用水形成吸力使食物块朝自己移动,并最终成功吃下食物。两条雌性卡氏江像波浪一样挥动鱼鳍使管内形成水流,从而让食物朝自己移动。三条雄性卡氏江有时候用这种方法,但更多时候会把自己的碟状身体当成吸盘,或者把吸水和挥动鱼鳍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摘编自乔纳森·巴尔科姆《智力》)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约1500万年前,地球的鱼类达到物种多样性的高峰,此时类人猿的进化也达到了这样的高峰。
B.生物的进化并不总是趋于完美,这一过程也会有妥协,人类身上仍保留着阑尾和智齿就体现了这一点。
C.深虾虎鱼能记住低洼地势的分布,并能精准跳跃,躲避危险,但事实上它们的智力比章鱼、苍鹭低。
D.卡氏江主要利用外部条件吃到塑料管中的食物,且使用方法单一,这说明它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作者使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古老的生物不一定简单,进化也并非不懈地趋于复杂或体形更大。
B.材料一中,那些认为动物能够在进化过程中完美适应环境的想法,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谬论。
C.材料二第二段解说深虎虾鱼的智力,其语言通俗易懂,描绘生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D.“智力”通常指的是人类的思考能力,迪内兹认为这是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狄隘的智慧观。
6.这篇科普文如何表现了严谨性和可读性的特征?请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加以概括说明(6分)
4. B (A项“此时类人猿的进化也达到了这样的高峰”于文无据。C项“智力比章鱼、苍鹭低”判断无据。D项,“主要利用外部条件”“方法单一”不符合文意,“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也不正确。)
5. D (根据原文,弗拉基米尔·迪内兹说:“通常人们提到‘智力’一词时,指的是‘能像我一样思考’。”这是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智慧观。前面是引用迪内兹的话,后面是作者的观点。)
6.(1)严谨性:用词严谨准确,例如“大约”、“不一定”等词语,界定了范围,用语严谨。(2分)
(2)可读性 ①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深虎虾比作不像能参加动物智力奥运会的选手,形象生动写出了深虎虾在人们眼中智力低下的特点;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例如“鱼儿想,鱼鳍比手指好用”,“恐龙是社交达人”等拟人化表达,让文章富有趣味。
③用通俗的语言介绍YouTube网站和其他生物学家所做的实验,让读者了解生物所具有的特性。
(趣味性任意2点4分,如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古木森的幸福生活
鲁瑛
最美人间四月天。当内蒙古大部分城市已是花团锦簇,不经意间就能嗅到紫丁香浓郁的芬芳时,一场白雪再次覆盖了根河市敖鲁古雅的春天,阿龙山上到处是厚厚的积雪。为了选择水源充足、苔藓丰富、背风向阳的地方,古木森又迁徙了驯鹿点,重新搭建撮罗子①,忙碌到很晚。
第二天一大早,古木森一如往常起来喂驯鹿。今年35岁的古木森中等身材,凌乱稀疏的连鬓胡子显出豪爽,眼里、脸上的笑意中透着纯朴和真诚。他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山脉深处,是土生土长的使鹿鄂温克人②,与驯鹿一起相伴长大。2009年从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后,古木森在北京做过销售工作,虽然收入颇丰,但他总感觉生活中缺少点什么,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与日俱增。2015年,得知敖鲁古雅开始建设驯鹿引种繁育中心和改良站,古木森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
在外求学和工作了10年的古木森,初到改良站,一时还真有些不适应,好多事要从头学起。他时时提醒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咬牙也要坚持下去。
2018年情人节,古木森结婚了,新娘丹妮的奶奶送给他们一份大礼——五头驯鹿。从此,古木森带着丹妮和驯鹿走进森林,开始了饲养驯鹿的新生活。他把驯鹿点选在阿龙山北麓、根河市金河镇金林林场的原始森林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浮躁。
从刚进山时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古木森付出了很多,他认真阅读驯鹿养殖方面的书籍,遇到难题及时请教那些有经验的养鹿老人,就这样,古木森熟悉了驯鹿的采食习性,能诊断驯鹿的常见病并掌握了用药方法。通过仔细观察,古木森还发现每个驯鹿点上都有母鹿丢弃鹿崽的情况。如果鹿崽出生后不能吃上第一口母乳,母鹿就会抛弃小鹿。这让古木森很着急,每当鹿崽出生时,他总是想方设法让它吃上第一口鹿奶,并轻轻拍打小鹿让它发出叫声,以便让母鹿熟悉声音,认领自己的孩子。慢慢地,古木森还发现,母鹿采食回来也是靠气味和声音来识别自己的孩子。这一发现得到中国农科院特种动物研究所专家们的肯定,同时也坚定了古木森饲养驯鹿的信念。他对壮大驯鹿种群充满了信心。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敖鲁古雅和驯鹿文化,古木森注册了抖音账号,很快他便拥有30多万粉丝,600多万的点赞量。自媒体时代,古木森这个驯鹿文化的守护者、小康时代的新青年,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使鹿鄂温克人的生活日常让很多人感到新奇,一些游客开始走进敖鲁古雅,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和山林里的精灵,也有一些网友和古木森一起“云”养鹿。
阿龙山的原始森林,一年有七八个月的时间都在下雪,古木森的世界洁白纯净。他的世界不只有鹿精灵,还有两个可爱的宝贝,一个是他活泼的儿子佳尔塔,一个是高大威猛的黑色藏獒墩墩。墩墩是古木森忠实的向导加保镖,佳尔塔是他的未来与传承。
听,森林里又开始回荡着古木森“哎嗨嗨”的喊声,不一会,叮叮当当的鹿铃声中,头鹿大白领着一群驯鹿向他飞奔而来。驯鹿簇拥着古木森,在他身上蹭来蹭去,古木森也爱抚地摸摸这头,又摸摸那头,眼里是无尽的温柔,而一旁的墩墩欢快地围着鹿群奔跑。闲暇时光,古木森喜欢打一壶泉水泡茶,画一幅桦树皮画,也常常带着丹妮、佳尔塔和墩墩一起玩耍。古木森的幸福就是这样简单。
常常有人问古木森:“你不觉得这样的生活孤单吗?”古木森一笑置之。你看,鹿群一回到家,古木森就走进撮罗子里拿来豆饼,4岁的佳尔塔也端着小铝盆和父亲一起穿梭在鹿群中喂鹿,夕阳的余晖洒在人和鹿身上,像流淌着一首欢快的歌。
今年,古木森创办了自己的传媒公司,与乡里的年轻人签约,带领他们一起研究短视频,共同推介家乡和民族文化。他还组织开展研学旅行,给小朋友们讲述鄂温克族的历史文化,教孩子们烤列巴、搭建撮罗子。他坚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片森林,像他一样做驯鹿的守护者。
目前,拥有34头驯鹿的古木森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望着母鹿的肚子一天天变大,公鹿的鹿茸冒出茸头,生活充满期待。想起北漂的生活,古木森感慨地说:“兜兜转转走一圈,终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也许,我们年轻时都需要出去看看,才知道自己适合哪里!”
古木森开着越野车出发了,他要去更换一头种公鹿来优化自己的鹿群。
又一轮朝阳洒落林间……(有删改)
写于2022.5.1
【注】①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的一种圆锥形“房子”。②一般指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描写四月的阿龙山依旧被白雪覆盖的春景,交代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空间。
B.文章介绍了古木森大学毕业后的经历,表明他面对物质的丰盈与精神的空虚最终做出返回家乡的选择是明智的。
C.文章最后以“又一轮朝阳洒落林间”作结,景中含情,这样的艺术处理颇具象征意味,增强了作品向上的力量。
D.古木森与《家》中的觉慧有相似之处,古木森的回乡创业与觉慧的敢于接受新思想,都是他们追求真我的体现。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古木森面对大家的疑惑“一笑置之”的原因。(6 分)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并确定关键词为“森林”。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参考答案】
7.B(“精神的空虚”“明智”理解有误)
8.参考答案:
①事业或追求之心:有钟爱的养鹿事业和共同创业、创新的伙伴的陪伴,内心纯净充实;
②家庭或家庭之乐:有心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的陪伴,尽享天伦之乐,生活幸福美满;
③自然或自然之趣:有宠爱的动物和热爱的森林的陪伴,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简单美好。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参考答案:
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载体,森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②其表现就是,从选择回乡到事业有成,古木森的人生历程始终与森林相伴;③那么,森林究竟意味着什么?森林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宁静与和谐,并承载责任与希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一)
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余,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节选自《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
(二)
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丧拜焉。非列国诸侯之所敢敌也。而曰“及楚人战于泓”。楚,夷狄之国,人微者之称。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公羊传》以为文王之战不过此。学者疑焉,故不可以不辩。
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
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人能纷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
古人有言:“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襄公行王者之师犹足以当桓公之师一战之余救死扶伤不暇。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
(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襄公行A王者之师B犹足C以当桓公D之师E一战F之G余H救死扶伤不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期,文中指约定,与《兰亭集序》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期”字意思相同。
B.《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存版本据传系孔子修订,与《史记》体例不相同。
C.何之,到哪里去,《赤壁赋》“而今安在哉”中的“安在”表示在哪里,二者结构相同。
D.图,文中指图谋,与《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的“图”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来犯之敌,臣下反复劝谏宋襄公不要贻误战机,但他却以要坚守心中的君子之道为由予以拒绝,最终宋国军队大败于楚国。
B.苏轼认为拥有周天子上公身份的宋襄公,在赠送祭肉、吊丧拜祭的大事上备受朝廷礼遇,所以理应不是列国诸侯们可以匹敌的。
C.苏轼以齐宣王类比宋襄公,他认为齐宣王因为不忍心看到牛瑟瑟发抖的样子而不以其行衅钟之礼的举动也属于欺世盗名的性质。
D.《春秋·公羊传》盛赞宋襄公在泓之战中的守礼不移,谓其可比肩文王,而苏轼则表示对此无法苟同,并有理有据地展开了详细论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2)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
10.BEH【解析】句意:宋襄公如果能行王者之师,还可以与齐桓公的队伍匹敌,何至于战败之后,救死扶伤忙个不停。“行王者之师”是动宾结构,“行”是谓语,“王者之师”是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选B处断句;“足以当桓公之师”句意完整,“足以”固定结构,“桓公之师”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选E处断句;“一战之余”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选H处断句。故选BEH。
11.A【解析】A.“意思相同”错。期,约定。/到。句意:宋公与楚军约定在泓水北面交战。/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B. 正确。 C. 正确。 何之,到哪里去。/安在,在哪里。都是宾语前置结构。句意:牛到哪里去?/ 而今天在哪里呢?D. 正确。图,图谋。/料想。句意:图谋王业没有成功。/母亲十分惊异地拍着手说道,想不到没有去接你,你竟自己回到家里。故选A。
12.C【解析】“以齐宣王类比宋襄公”“属于欺世盗名的性质”错。原文“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意思是君子杀一头牛尚且不忍心,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干得出来,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不忍心干的呢?可看出是以齐宣王与宋襄公形成对比。原文“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意思是舍弃一头牛,于个人的德行不会有什么影响。而孟子用王道来赞许他。可看出并未认为齐宣王欺世盗名。
13.(1)(楚军)渡河完毕,阵势没有完全布好。官吏又说:“请趁他们没有完全布好阵势攻击他们。”
(2)凭着天子上公的身份,却和夷狄的微贱者对敌,最终打了败仗,宋襄公的罪过,也就清楚可见了。
【解析】(1)“既济”,渡河以后;“毕陈”,完成布阵;“迨”,趁着。采分点每处1分,句子大意2分。(2)“当”,抵挡;“微者”,微贱的人;“败绩”,打败仗。采分点每处1分,句子大意2分。
【译文】 (一)
宋公与楚军约定在泓水北面交战。楚国军队渡过泓水到北岸来。有官吏请示宋公说:“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时攻击他们。”宋公说:“不行。我听说,君子不使人陷入困境,我虽然是几乎灭亡的国家的后人,我还是不忍心这样做。”楚国军队已经渡过泓水,但还未排列成阵。官吏又请示说:“请趁着楚军还没有摆成阵势时攻打他们吧。”宋公说:“不行。我听说,君子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楚军已经列好阵势,宋襄公这才击鼓进攻。宋国军队大败。所以君子很赞成宋襄公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在大事面前不忘大礼的做法。只是可惜他具有帝王的品德而没有辅佐他的臣民,认为即使是周文王发动的战争,也不过如此。
(二)
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己巳朔日这一天,宋襄公与楚人在泓水交战,宋国军队战败。苏轼认为:《春秋》记载战争,没有像这样严谨而且全面的了。宋襄公,是周朝天子最为敬重的上公。宋,是殷商的后裔,对周朝来说是贵客。周朝天子有祭事时会送祭肉给宋国,宋国有丧事,周朝天子会派人吊丧拜祭。不是各国诸侯所能比的。而这里说“与楚人在泓水交战”。楚,是夷狄之国;人,是对卑贱者的称呼。以天子尊敬的上公身份去抵挡夷狄这样的卑微者,最终打了败仗,宋公的罪过显而易见了。而《公羊传》认为文王之战不过如此。学者们对此有怀疑,所以我不能不加以辨明。
宋襄公不仅仅是行仁义而不能善终的人。他是以不仁的本质,窃取“仁者”的美名罢了。齐宣王看见有人牵着牛走过堂下,问:“这牛要(牵)到哪里去啊?”牵牛人回答说:“(杀了以后)准备把它的血涂在钟上行祭。”齐宣王说:“把它放了,我不忍心看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舍弃一头牛,于个人的德行不会有什么影响。而孟子用王道来赞许他。所谓“以仁慈宽厚之心,行仁慈宽厚之政”,正是夏、商、周共有的特点。而宋襄公捉拿鄫国的国君鄫子,并将他杀害用来祭祀睢水的神庙。君子杀一头牛尚且不忍心,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干得出来,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不忍心干的呢!
泓水之战,宋襄公负伤,宋国受到重创,竟然想以“不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不捉拿白发老人”为借口来欺骗各国诸侯。一个人能扭伤他兄弟的手臂夺取食物,却能够对着饭食忍饥挨饿,天下人都知道这不合情理。宋襄公能够忍心杀害鄫子,却不忍心攻击受伤之人和老年人,这难道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吗?在我看来,宋襄公就是王莽这类人。宋襄公以为诸侯的霸主地位可以通过名声取得,王莽以为天下可以凭文诏获取。他们得失大小不同,但不能欺骗天下则是相同的。
古人说过:“图谋王业没有成功,最差的结果也还能成就霸业。”宋襄公如果能行王者之师,还可以与齐桓公的队伍匹敌,何至于战败之后,救死扶伤忙个不停。自古以来,昏庸无能的君主,像这样子的多了,但死后盖棺论定,却未有能像宋襄公这样欺骗后世的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孤雁》首联借写孤雁不饮不啄,鸣声中透出对同伴的思念,寄寓了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
B.《孤雁》颔联“一片”“万重”形成对比,极言孤雁之孤。“谁怜”二字委婉抒情,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
C.《早雁》中“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层次分明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D.《早雁》中“孤影过”绘影,“数声来”写声,与上联“惊飞四散”相照应,表现了雁的失群离散、形单影只。
15.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大雁,但尾联运用的手法和抒发的情感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
15.(1)《孤雁》结尾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以此凸显作者对孤雁的同情和对野鸭的厌恶。
(2)《早雁》尾联运用象征手法,以惊飞四散的大雁,象征饱受骚扰的边地人民,作者嘱咐那些无家可归的逃难者,不要急于北还,潇湘之地也可以生存。进而讽刺了朝廷无力安边,表达对人民的劝慰和同情。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委婉抒情”错误,“谁怜”二字直抒胸臆,表达对天际孤雁的怜惜之情。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艺术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孤雁》结尾意思是,野鸦完全不解孤雁的念群之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诗句用了对比,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通过孤雁的多情和野鸦的淡漠的对比凸显作者对孤雁的同情和对野鸦的厌恶。
《早雁》尾联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尽堪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此处诗句用运用象征手法,以惊飞四散的大雁,象征饱受骚扰的边地人民,嘱咐那些无家可归的逃难者:胡骑尚在,你们到春天时也不要急于北飞,潇湘之地也可以生存。进而讽刺朝廷无力安边,担心南来的百姓也许不习惯潇湘的空旷孤寂,表达对人民的劝慰和同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那些借助车马的人,即使不善奔走,也会实现“____________”的梦想;那些“____________”,即使不善游泳,也可以横渡江河。
(2)同为写落花,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__”给人以绚丽优美之感,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则给人以惋惜惆怅之感。
(3)“天下”观是中国古人对世界格局的独特认识,在古诗词中常常见到“天下”这个词语,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落英缤纷 无可奈何花落去
【解析】解答此题关注题干中的四个关键词:“落花”、“绚丽”、“优美”、“惋惜”、“惆怅”。对这五个关键词进行分析,题干中的“落花”是核心关键词,后面的补写内容须紧扣“落花”这一意象作答。
【评分标准】每空一分,共2分。每空中出现错字、别字、减字、增字均不得分。字迹模糊、书写不规范、污点严重均不得分。补写内容位置错位不得分。
【易错字】缤;纷 。
【答案】(2)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
【解析】解答此题关注题干中的三个短语:“借助车马”、“不善奔走”,“不善游泳”。对这三个短语进行分析,借助车马的人会实现的梦想具有什么特点,不善游泳的人要借助什么工具,才可以横渡江河,答案的指向就很清晰化了,
【评分标准】每空一分,共2分。每空中出现错字、别字、减字、增字均不得分。字迹模糊、书写不规范、污点严重均不得分。补写内容位置错位不得分。
【易错字】致;假;楫。
答案:(3)(示例1)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示例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示例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示例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示例5)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示例6)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解答此题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天下”,题干中的指向非常明显,但在筛选答案时要关注条件限制,是限定在古诗词这一范围内,所以要排除古文中出现“天下”词语的相关文句。
【评分标准】每空一分,共2分。每空中出现错字、别字、减字、增字均不得分。字迹模糊、书写不规范、污点严重均不得分。补写内容位置错位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与机械打字机不同,电脑及手机书写的运行能量是电力,其运行方式不是物理性的力学过程,而是数字化的编码和解码活动。语言文字的形态不仅是标准化的,也是代码化的,由特定的程序及软件所控制,这种数字化本质上与人的生命感知以及书写活动中的感性活动没有关系。在电脑键盘上,手的操作只起到引发信号功能的作用,人的语言表达只有经由数字技术的转换,才能在屏幕上呈现为虚拟化的电子文档。在机械打字机让字工具化之后, ① ,文字的信息化和文字输入的程序化, ② 。因为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是由笔画之间的空间构型所呈现的,笔画的空间形态以及笔画之间相关、相连和相交的各种空间关系都与字的意义和作用(A)。然而,这些都不再发生于键盘的操作中。由于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及同音词组,需要以数字键或文字框加以再次选择来确定,这增加了汉字输入法进一步的机械感。各种首字母的快捷输入法,更是瓦解了文字的书写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共生关系, ③ 。可以说,在传统毛笔书写中(B)的汉字,在电脑键盘上遭遇了比拼音文字更多和更大的损失。
17.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7.A息息相关 B栩栩如生
18.①电脑键盘则让字信息化了②对汉字的影响更大③汉字完全代码化了
19.修改为: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及同音词组,需要以数字键或文字框加以再次选择来确定,这进一步增加了汉字输入法的机械感。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根据“因为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是由笔画之间的空间构型所呈现的”的特征,可知这里想要说的是“笔画的空间形态以及笔画之间相关、相连和相交的各种空间关系都与字的意义和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可填成语“息息相关”。息息相关,意思是彼此呼吸都连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密切。
B处,要填在传统毛笔书写中的汉字的特点,根据前文“语言文字的形态不仅是标准化的,也是代码化的,由特定的程序及软件所控制,这种数字化本质上与人的生命感知以及书写活动中的感性活动没有关系”可知汉字在书写过程中有人的生命感知,书写活动是感性的,加上“因为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是由笔画之间的空间构型所呈现的”,所以汉字生动形象、立体可感,能让人在书写中感受到意义。故可填成语“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与机械打字机不同,电脑及手机书写的运行能量是电力,其运行方式不是物理性的力学过程,而是数字化的编码和解码活动……”可知,这段内容是侧重介绍电脑及手机书写特点,“在机械打字机让字工具化之后”就是在电脑键盘上会让字有什么变化,由“文字的信息化和文字输入的程序化”可推知,此处可填:电脑键盘则让字信息化了。
②处,根据“因为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是由笔画之间的空间构型所呈现的……然而,这些都不再发生于键盘的操作中”可知,比之电脑键盘对汉字的影响,文字的信息化和文字输入的程序化对汉字的影响更大,由此推知此处可填:对汉字的影响更大。
③处,根据最后一句话可知,汉字,在电脑键盘上遭遇了比拼音文字更多和更大的损失,这是对前面内容的注解,既然“各种首字母的快捷输入法,更是瓦解了文字的书写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共生关系”,那么横线处应填给汉字带来的更突出的影响是什么。结合“语言文字的形态不仅是标准化的,也是代码化的”,可推知此处可填:汉字完全代码化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近日,由哈尔滨旅游热引发的各地文旅“内卷大赛”仍在持续进行中,多个话题霸占热搜。
各地文旅局有多“卷”?1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山河四省”联动旅游宣传片,喊话网友到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四省旅游做客。表面“梦幻联动”,暗地“卷到飞起”。
为了接住这场“泼天的富贵”,四省文旅在周末也没闲着:扬言要当“卷王”的河北文旅,周日连更50多条抖音。面对“键盘要冒烟了”的网络调侃,河北文旅发布的剪辑师在工位偷偷抹泪的视频称“好消息:没有冒烟。坏消息:剪辑哭啦”。而山西文旅也表示“晋宝没有午休”之后疯狂发布旅游宣传片,来回应河北文旅的“宣战”。山东文旅则“蹭”上了东北的热点,发布《都是东、同根生》视频,“你姓东,东三省,你们那边嘎嘎冷;我姓东,大山东,俺们这边很响晴;东,东三省,人参貂皮和鹿茸;东,大山东,黄河泰山和三孔……”,魔性风格让人“一看一个不吱声”。在河南文旅的视频里,白居易、花木兰、岳飞、墨子等河南籍历史人物和少林寺、豫剧、汝瓷等轮番上阵,展示起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除了官方账号的“暗暗较劲”,评论区里各地的网友也“不甘示弱”。此外,还有文旅局主打一个“听劝”——沈阳文旅局长刘克斌采纳网友建议,在小河沿早市安排游客行李存放处;牡丹江市文广旅局,不仅推出厕所攻略,更表示横道河子镇内机关事业单位、景区和诸多商铺卫生间都免费对外开放。
文旅局各显神通,为了招揽全国业务,不止比当地的人文历史,还要比当地的特色美食,当地的城风市貌,当地的真诚温暖气息,连舞蹈歌曲喊话都用上了!这是真诚的表达,也是最接地气的回应。
2024年的第一份快乐,是各地文旅给的!
你最想去哪里旅游呢?
20.下列句子中的“蹭”和文中加点的“蹭”,含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
B.那个男孩摔倒时把膝盖蹭破了,流了很多的血。
C.他浑身无力地蹭到杨树旁,漫不经心地拿下钩子,任由绳子从树上脱落。
D.美食领域的UP主,可以结合自身特长,以更新奇的方式蹭一波流量。
21.山东文旅凭借接地气的宣传视频,并配以魔性的背景音乐,成功收获流量,引发全国各地效仿。请简要分析划线句的效果。(5分)
20.D 21.①人称代词“你”“我”交替呼告使用。肯定“你”的同时,介绍“我”,摒弃“高高在上”的宣传套路,放下架子、放开心态,成功消除与网友之间的距离感。
②东北地区方言和山东特色词汇的使用,通俗易懂,形象鲜明地概括出山东与东北地区地理气候和文化差异。
③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使文本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④注重押韵,增强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一般词语词义的能力。
原文“蹭”,是指在当下时代有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报酬地使用别人东西的意思。比如:蹭WIFI,蹭热点。蹭热点是借用别人在互联网上的热度进行自我或自我相关内容的推广运营,以达到获取更多互联网流量的目的。
A.“蹭”,路途险阻难行,比喻困顿不顺利。
B.“蹭”,磨;擦。
C.“蹭”,慢腾腾地行走。
D.“蹭”,意思是就着某种机会不付出代价而跟着得到好处。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你姓东,东三省,你们那边嘎嘎冷;我姓东,大山东,俺们这边很响晴”“东,东三省,人参貂皮和鹿茸;东,大山东,黄河泰山和三孔”,都是整句,句式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感染力和表现力,选用内容也很具代表性,可以增强宣传效果。
“嘎嘎冷”是东北地区方言,“俺们”是山东特色词汇,两者联合的使用,概括山东与东北地区地理气候和文化差异,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形象鲜明。
“你姓东,东三省,你们那边嘎嘎冷”用第二人称代词“你”,“我姓东,大山东,俺们这边很响晴”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两种人称交替呼告宣传,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架子,有俏皮对话的感觉,听着很接地气,可以消除与网友之间的距离感。
“省”“冷”“东”“茸”“孔”等词具有押韵特征,用押韵词可以增强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在杭州亚运会赛场上,年仅15岁的陈烨,凭借近乎完美的发挥,一举夺得中国亚运滑板第一金;而后13岁的小将崔宸曦在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中获得金牌,接替陈烨成为最小的亚运会冠军。无疑,他们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获得了无上的荣誉。
材料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三次退役,三次复出,年已48岁的“丘妈”丘索维金娜一出场便掌声雷动。她晋级跳马决赛后,更是从容言道:“这是最好的赛场,现在,正是我最好的年纪。”
有人说“鲜衣怒马少年时”,也有人说“人间重晚晴”,对于“最好的年纪”,人们有不同的认识。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材料主要围绕“最好的年纪”展开。材料一主要讲在杭州亚运会上,年仅15岁的陈烨和13岁的崔宸曦,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获得了无上的荣誉;材料二主要讲48岁的丘索维金娜,她认为现在是她最好的年纪。无论是十几岁还是四十几岁,他们都认为此时是自己最好的年纪。材料的关键词是“最好的年纪”,写作中应围绕“最好的年纪”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辨。什么是最好的年纪?在体育竞技场上或许是丘索维金娜的不设退役时间,专注自我,享受当下;或许是崔宸曦等年轻一辈的青春正好,人生无限,未来可期。但不管怎样,超越自我,不负岁月,最好的年纪由自己定义。于我们而言,对手始终是自己,我们与自己的较量时刻都在展开,最好的年纪就在当下,自己做到最好,别人才能够目睹你的风采。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只要超越自我,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年纪。文章主体可以先以崔宸曦等少年为例,年轻一辈青春正好,正值最好的年纪;再写像丘索维金娜那样,享受当下,超越自我,活出最好的年纪;然后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无论年龄大小,活在当下,活出自我,就是最好的年纪。结尾段,照应开篇,重申观点。
【参考立意】
①最好的年纪由自己定义。
②最好的年纪就在当下,超越自我,不负时代。
③人生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自己。
试卷第 1页,共 8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答案
1.B 【 解析 】
A. “ 前者重 ‘ 美 ’ , 后者重 ‘ 善 ’ ” 于文无据 , 文本认为 “ 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 , 从伦理观点看 , 是最善的 ; 从美感观点看 , 也是最美的 ” , 即 “ 美 ” 和 “ 善 ” 是一体的 。 C. “ 必要前提 ” 不符文意 , 原文 是 “ 因为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美育可以妨碍德育, 而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 可见 “ 必由之径” ” 。D. “ 不是因为善,而是因为美 ” 理解有误,原文是 “ 不仅因其善,也因其美 ” 。故选 B 。
2 .D 【解析】 D. “ 不然美育就没有任何价值 ” 不符文意,原文是 “ 不过美育的价值还不仅在此 ” 。故选 D 。
3 .B 【解析】 B. “ 而美和善是矛盾的 ” 无中生有,原文 “ 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美育可以妨碍德育 ” ,不能说明柏拉图认为美与善矛盾。故选 B 。
4. B (A项“此时类人猿的进化也达到了这样的高峰”于文无据。C项“智力比章鱼、苍鹭低”判断无据。D项,“主要利用外部条件”“方法单一”不符合文意,“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也不正确。)
5. D (根据原文,弗拉基米尔·迪内兹说:“通常人们提到‘智力’一词时,指的是‘能像我一样思考’。”这是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智慧观。前面是引用迪内兹的话,后面是作者的观点。)
6.(1)严谨性:用词严谨准确,例如“大约”、“不一定”等词语,界定了范围,用语严谨。(2分)
(2)可读性 ①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深虎虾比作不像能参加动物智力奥运会的选手,形象生动写出了深虎虾在人们眼中智力低下的特点;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例如“鱼儿想,鱼鳍比手指好用”,“恐龙是社交达人”等拟人化表达,让文章富有趣味。
③用通俗的语言介绍YouTube网站和其他生物学家所做的实验,让读者了解生物所具有的特性。
(趣味性任意2点4分,如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得分。)
7.B(“精神的空虚”“明智”理解有误)
8.参考答案:
①事业或追求之心:有钟爱的养鹿事业和共同创业、创新的伙伴的陪伴,内心纯净充实;
②家庭或家庭之乐:有心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的陪伴,尽享天伦之乐,生活幸福美满;
③自然或自然之趣:有宠爱的动物和热爱的森林的陪伴,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简单美好。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参考答案:
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载体,森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②其表现就是,从选择回乡到事业有成,古木森的人生历程始终与森林相伴;③那么,森林究竟意味着什么?森林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宁静与和谐,并承载责任与希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BEH【解析】句意:宋襄公如果能行王者之师,还可以与齐桓公的队伍匹敌,何至于战败之后,救死扶伤忙个不停。“行王者之师”是动宾结构,“行”是谓语,“王者之师”是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选B处断句;“足以当桓公之师”句意完整,“足以”固定结构,“桓公之师”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选E处断句;“一战之余”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选H处断句。故选BEH。
11.A【解析】A.“意思相同”错。期,约定。/到。句意:宋公与楚军约定在泓水北面交战。/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B. 正确。 C. 正确。 何之,到哪里去。/安在,在哪里。都是宾语前置结构。句意:牛到哪里去?/ 而今天在哪里呢?D. 正确。图,图谋。/料想。句意:图谋王业没有成功。/母亲十分惊异地拍着手说道,想不到没有去接你,你竟自己回到家里。故选A。
12.C【解析】“以齐宣王类比宋襄公”“属于欺世盗名的性质”错。原文“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意思是君子杀一头牛尚且不忍心,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干得出来,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不忍心干的呢?可看出是以齐宣王与宋襄公形成对比。原文“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意思是舍弃一头牛,于个人的德行不会有什么影响。而孟子用王道来赞许他。可看出并未认为齐宣王欺世盗名。
13.(1)(楚军)渡河完毕,阵势没有完全布好。官吏又说:“请趁他们没有完全布好阵势攻击他们。”
(2)凭着天子上公的身份,却和夷狄的微贱者对敌,最终打了败仗,宋襄公的罪过,也就清楚可见了。
【解析】(1)“既济”,渡河以后;“毕陈”,完成布阵;“迨”,趁着。采分点每处1分,句子大意2分。(2)“当”,抵挡;“微者”,微贱的人;“败绩”,打败仗。采分点每处1分,句子大意2分。
【译文】 (一)
宋公与楚军约定在泓水北面交战。楚国军队渡过泓水到北岸来。有官吏请示宋公说:“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时攻击他们。”宋公说:“不行。我听说,君子不使人陷入困境,我虽然是几乎灭亡的国家的后人,我还是不忍心这样做。”楚国军队已经渡过泓水,但还未排列成阵。官吏又请示说:“请趁着楚军还没有摆成阵势时攻打他们吧。”宋公说:“不行。我听说,君子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楚军已经列好阵势,宋襄公这才击鼓进攻。宋国军队大败。所以君子很赞成宋襄公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在大事面前不忘大礼的做法。只是可惜他具有帝王的品德而没有辅佐他的臣民,认为即使是周文王发动的战争,也不过如此。
(二)
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己巳朔日这一天,宋襄公与楚人在泓水交战,宋国军队战败。苏轼认为:《春秋》记载战争,没有像这样严谨而且全面的了。宋襄公,是周朝天子最为敬重的上公。宋,是殷商的后裔,对周朝来说是贵客。周朝天子有祭事时会送祭肉给宋国,宋国有丧事,周朝天子会派人吊丧拜祭。不是各国诸侯所能比的。而这里说“与楚人在泓水交战”。楚,是夷狄之国;人,是对卑贱者的称呼。以天子尊敬的上公身份去抵挡夷狄这样的卑微者,最终打了败仗,宋公的罪过显而易见了。而《公羊传》认为文王之战不过如此。学者们对此有怀疑,所以我不能不加以辨明。
宋襄公不仅仅是行仁义而不能善终的人。他是以不仁的本质,窃取“仁者”的美名罢了。齐宣王看见有人牵着牛走过堂下,问:“这牛要(牵)到哪里去啊?”牵牛人回答说:“(杀了以后)准备把它的血涂在钟上行祭。”齐宣王说:“把它放了,我不忍心看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舍弃一头牛,于个人的德行不会有什么影响。而孟子用王道来赞许他。所谓“以仁慈宽厚之心,行仁慈宽厚之政”,正是夏、商、周共有的特点。而宋襄公捉拿鄫国的国君鄫子,并将他杀害用来祭祀睢水的神庙。君子杀一头牛尚且不忍心,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干得出来,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不忍心干的呢!
泓水之战,宋襄公负伤,宋国受到重创,竟然想以“不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不捉拿白发老人”为借口来欺骗各国诸侯。一个人能扭伤他兄弟的手臂夺取食物,却能够对着饭食忍饥挨饿,天下人都知道这不合情理。宋襄公能够忍心杀害鄫子,却不忍心攻击受伤之人和老年人,这难道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吗?在我看来,宋襄公就是王莽这类人。宋襄公以为诸侯的霸主地位可以通过名声取得,王莽以为天下可以凭文诏获取。他们得失大小不同,但不能欺骗天下则是相同的。
古人说过:“图谋王业没有成功,最差的结果也还能成就霸业。”宋襄公如果能行王者之师,还可以与齐桓公的队伍匹敌,何至于战败之后,救死扶伤忙个不停。自古以来,昏庸无能的君主,像这样子的多了,但死后盖棺论定,却未有能像宋襄公这样欺骗后世的了。
答案:
14.B
15.(1)《孤雁》结尾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以此凸显作者对孤雁的同情和对野鸭的厌恶。
(2)《早雁》尾联运用象征手法,以惊飞四散的大雁,象征饱受骚扰的边地人民,作者嘱咐那些无家可归的逃难者,不要急于北还,潇湘之地也可以生存。进而讽刺了朝廷无力安边,表达对人民的劝慰和同情。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委婉抒情”错误,“谁怜”二字直抒胸臆,表达对天际孤雁的怜惜之情。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艺术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孤雁》结尾意思是,野鸦完全不解孤雁的念群之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诗句用了对比,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通过孤雁的多情和野鸦的淡漠的对比凸显作者对孤雁的同情和对野鸦的厌恶。
《早雁》尾联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尽堪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此处诗句用运用象征手法,以惊飞四散的大雁,象征饱受骚扰的边地人民,嘱咐那些无家可归的逃难者:胡骑尚在,你们到春天时也不要急于北飞,潇湘之地也可以生存。进而讽刺朝廷无力安边,担心南来的百姓也许不习惯潇湘的空旷孤寂,表达对人民的劝慰和同情。
【答案】(1)落英缤纷 无可奈何花落去
【解析】解答此题关注题干中的四个关键词:“落花”、“绚丽”、“优美”、“惋惜”、“惆怅”。对这五个关键词进行分析,题干中的“落花”是核心关键词,后面的补写内容须紧扣“落花”这一意象作答。
【评分标准】每空一分,共2分。每空中出现错字、别字、减字、增字均不得分。字迹模糊、书写不规范、污点严重均不得分。补写内容位置错位不得分。
【易错字】缤;纷 。
【答案】(2)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
【解析】解答此题关注题干中的三个短语:“借助车马”、“不善奔走”,“不善游泳”。对这三个短语进行分析,借助车马的人会实现的梦想具有什么特点,不善游泳的人要借助什么工具,才可以横渡江河,答案的指向就很清晰化了,
【评分标准】每空一分,共2分。每空中出现错字、别字、减字、增字均不得分。字迹模糊、书写不规范、污点严重均不得分。补写内容位置错位不得分。
【易错字】致;假;楫。
答案:(3)(示例1)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示例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示例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示例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示例5)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示例6)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解答此题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天下”,题干中的指向非常明显,但在筛选答案时要关注条件限制,是限定在古诗词这一范围内,所以要排除古文中出现“天下”词语的相关文句。
【评分标准】每空一分,共2分。每空中出现错字、别字、减字、增字均不得分。字迹模糊、书写不规范、污点严重均不得分。补写内容位置错位不得分。
17.A息息相关 B栩栩如生
18.①电脑键盘则让字信息化了②对汉字的影响更大③汉字完全代码化了
19.修改为: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及同音词组,需要以数字键或文字框加以再次选择来确定,这进一步增加了汉字输入法的机械感。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根据“因为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是由笔画之间的空间构型所呈现的”的特征,可知这里想要说的是“笔画的空间形态以及笔画之间相关、相连和相交的各种空间关系都与字的意义和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可填成语“息息相关”。息息相关,意思是彼此呼吸都连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密切。
B处,要填在传统毛笔书写中的汉字的特点,根据前文“语言文字的形态不仅是标准化的,也是代码化的,由特定的程序及软件所控制,这种数字化本质上与人的生命感知以及书写活动中的感性活动没有关系”可知汉字在书写过程中有人的生命感知,书写活动是感性的,加上“因为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是由笔画之间的空间构型所呈现的”,所以汉字生动形象、立体可感,能让人在书写中感受到意义。故可填成语“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与机械打字机不同,电脑及手机书写的运行能量是电力,其运行方式不是物理性的力学过程,而是数字化的编码和解码活动……”可知,这段内容是侧重介绍电脑及手机书写特点,“在机械打字机让字工具化之后”就是在电脑键盘上会让字有什么变化,由“文字的信息化和文字输入的程序化”可推知,此处可填:电脑键盘则让字信息化了。
②处,根据“因为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是由笔画之间的空间构型所呈现的……然而,这些都不再发生于键盘的操作中”可知,比之电脑键盘对汉字的影响,文字的信息化和文字输入的程序化对汉字的影响更大,由此推知此处可填:对汉字的影响更大。
③处,根据最后一句话可知,汉字,在电脑键盘上遭遇了比拼音文字更多和更大的损失,这是对前面内容的注解,既然“各种首字母的快捷输入法,更是瓦解了文字的书写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共生关系”,那么横线处应填给汉字带来的更突出的影响是什么。结合“语言文字的形态不仅是标准化的,也是代码化的”,可推知此处可填:汉字完全代码化了。
20.D 21.①人称代词“你”“我”交替呼告使用。肯定“你”的同时,介绍“我”,摒弃“高高在上”的宣传套路,放下架子、放开心态,成功消除与网友之间的距离感。
②东北地区方言和山东特色词汇的使用,通俗易懂,形象鲜明地概括出山东与东北地区地理气候和文化差异。
③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使文本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④注重押韵,增强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一般词语词义的能力。
原文“蹭”,是指在当下时代有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报酬地使用别人东西的意思。比如:蹭WIFI,蹭热点。蹭热点是借用别人在互联网上的热度进行自我或自我相关内容的推广运营,以达到获取更多互联网流量的目的。
A.“蹭”,路途险阻难行,比喻困顿不顺利。
B.“蹭”,磨;擦。
C.“蹭”,慢腾腾地行走。
D.“蹭”,意思是就着某种机会不付出代价而跟着得到好处。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你姓东,东三省,你们那边嘎嘎冷;我姓东,大山东,俺们这边很响晴”“东,东三省,人参貂皮和鹿茸;东,大山东,黄河泰山和三孔”,都是整句,句式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感染力和表现力,选用内容也很具代表性,可以增强宣传效果。
“嘎嘎冷”是东北地区方言,“俺们”是山东特色词汇,两者联合的使用,概括山东与东北地区地理气候和文化差异,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形象鲜明。
“你姓东,东三省,你们那边嘎嘎冷”用第二人称代词“你”,“我姓东,大山东,俺们这边很响晴”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两种人称交替呼告宣传,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架子,有俏皮对话的感觉,听着很接地气,可以消除与网友之间的距离感。
“省”“冷”“东”“茸”“孔”等词具有押韵特征,用押韵词可以增强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题目解读】材料主要围绕“最好的年纪”展开。材料一主要讲在杭州亚运会上,年仅15岁的陈烨和13岁的崔宸曦,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获得了无上的荣誉;材料二主要讲48岁的丘索维金娜,她认为现在是她最好的年纪。无论是十几岁还是四十几岁,他们都认为此时是自己最好的年纪。材料的关键词是“最好的年纪”,写作中应围绕“最好的年纪”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辨。什么是最好的年纪?在体育竞技场上或许是丘索维金娜的不设退役时间,专注自我,享受当下;或许是崔宸曦等年轻一辈的青春正好,人生无限,未来可期。但不管怎样,超越自我,不负岁月,最好的年纪由自己定义。于我们而言,对手始终是自己,我们与自己的较量时刻都在展开,最好的年纪就在当下,自己做到最好,别人才能够目睹你的风采。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只要超越自我,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年纪。文章主体可以先以崔宸曦等少年为例,年轻一辈青春正好,正值最好的年纪;再写像丘索维金娜那样,享受当下,超越自我,活出最好的年纪;然后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无论年龄大小,活在当下,活出自我,就是最好的年纪。结尾段,照应开篇,重申观点。
【参考立意】
①最好的年纪由自己定义。
②最好的年纪就在当下,超越自我,不负时代。
③人生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自己。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答题卡
姓 名 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区(居中)
缺考违纪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错误填涂
1. 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 3 4 5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711121420abcdabcdabcdabcdabcd
2. 解答题(共63分)
(6分)
8.(6分)
9.(6分)
10.(3分) [A] [B] [C] [D] [E] [F] [G] [H]
13.(10分)(1) (2)
15.(6分)
16.(6分)(1) , 。(2) , 。(3) , 。
17(2分)A B 18(6分) ② ③
19(4分) 21(5分)
22.作文(60分)
80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