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4 15:25:4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一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笑涡(wō)   胆怯(què)  簇新(cù)   驳船(bó)
B.墓畔(pàn) 翡翠(fěi) 舵手(duò) 旌旗(jīng)
C.蜿蜒(yán) 熏黑(xūn) 隧洞(suì) 纤绳(xiān)
D.迷惘(wǎng) 富饶(ráo) 绯红(fěi) 蜗行(wō)
2.下面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B.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C.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D.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涯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B.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C.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对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D.传统的古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各有千秋。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去掉“妙语连珠”)
B. “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兴衰”改为“兴盛”)
C.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他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自己的92岁生日。(把“不再”改为“再次”)
D. 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去掉“由于”)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B.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 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呢 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会有些纠结。
C.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D.在“做一天上海人”的特色活动中,全体师生一起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体验了上海的生活。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山水是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④①②③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7.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四节诗中,四个“祖国啊”反复吟咏,将感情逐层推进,给全诗造成了回肠荡气的咏叹气氛。
B.“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比喻反动派的血腥屠杀,“自由花”比喻光明自由的社会。
C.“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漂泊一生的萧红终于有了安息之地,不再受惊扰,不再流浪漂泊。作者平淡的文字、平静的描述背后潜藏着长久的辛酸与刻骨的悲痛。
D.“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巨大力量。
8、默写诗词句。
(1)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间遍种自由花。
(4)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著导读。
易中天在《我们为何要读经典》一文中这样评价我国古典名著塑造的众多艺术形象:如《①____________》中鲁达一直被人们视为匡扶正义的人;从《三国演义》中关羽身上我们看到忠义的化身;从《西游记》中②______________身上我们看到了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的性格;从《红楼梦》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雨雪严相逼”中我们能读出林黛玉内心的③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班级举行“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部经典,可你的家长借口工作忙迟迟未读。一天,你看到他(她)正在刷微信,请你写几句话进行劝说。(60字左右)
(2)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两句读书感悟。请你以此为例,仿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
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中串门儿,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
阅读理解
(一)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全诗,回答问题。
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在你历史的隧洞里涡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膀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你刚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博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三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茫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1.诗中的“我”就是诗人自己吗?
12.诗中“迷惘”“沉思”“沸腾”反映了谁的情感历程?
13.本首诗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4.第三节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指出并具体分析。
15.请结合诗歌运用的意象,具体分析第三节诗中诗人书写的情绪。
16.结合全诗理解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意象在诗中的具体象征义。
⑴、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⑵、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的铁匠
刘亮程
①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铁匠们知道,这些东西打早了没用。打晚了,就卖不出去,只有挂在墙上等待明年。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
②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定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吐尔洪·吐迪从父亲手里学会了打制各种农具。父亲去世后,他又把手艺传给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又接着往下一辈传。
③铁匠家有自己的规矩,每样铁活都必须学到师傅满意了,才可以另立铁炉去做活。不然学个半吊子手艺,打的镰刀割不下麦子,那会败坏家族的荣誉。但吐迪·艾则孜知道,有些很微妙的东西,是无法准确地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代间都在失传一些东西,尽管手把手地教,一双手终究无法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传给另一双手。
④一把镰刀面对广阔田野中各种各样的人,都会不一样,因为每一只用镰刀的手不一样。打镰刀的人,也靠一双手,给千万只不一样的手打制如意家什。铁匠的每把镰刀,都针对他想到的某个人。从一块废铁烧红,落下第一锤,到打成成品,铁匠心中首先成形的是用这把镰刀的那个人。在飞溅的火星和叮叮当当的锤声里,那个人逐渐清晰,从远远的麦田中直起身,一步步走近。这时候铁匠手里的镰刀还是一弯扁铁,但已经有了雏形,像一个幼芽刚从土里长出来。铁匠知道它会长成怎样的一把大弯镰,铁匠的锤从那一刻起,变得干脆有力。
⑤不论什么情况,打镰刀的人都会将这把镰刀打好,挂在墙上等着,不管这个人来与不来,铁匠活儿不会放坏。它们在铁匠铺黑黑的墙壁上,挂到明年,挂到后年,有的一挂多年。有一回,吐迪的太爷掌锤时,给一个人打过一把歪把大弯镰。那人交了两块钱定金,便一去不回。直到太爷临终前,终于等来了这个人。铁匠每年都取下挂在墙上的镰刀敲打几下,每次都能看出镰刀的欠缺处:这个地方少打了两锤,那个地方敲偏了。手工活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以打得更精细。随着人的手艺进步和对使用者的认识理解不同,一把镰刀可以永远地敲打下去。那些锤点,落在多少年前的锤点上。叮叮当当的锤声,在一条窄窄的胡同里流传,后一声仿佛前一声的回音,一声比一声响亮、悠远……
⑥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的眼睛里,只有一把逐渐成形的镰刀。吐迪家的每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儿,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被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的镰刀。
⑦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古老,却永不会沉落。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艺,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
(有改动)
17. 结合全文说出第③段中“微妙的东西”具体指什么?
18. 读了第⑤段,你从铁匠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19. 请品析文中第⑥段画线语句的妙处。
20. 联系题目谈一谈如何看待传统手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问题。
送你一朵云
①下午三四点的光景,天空很干净,有蓝玉之光。这样的天空,惹得我频频抬头。后来,我索性停在路边,一心一意地看天。
②无数朵白云突然冒了出来,像一场雨后,蘑菇们唰啦啦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很神奇!我想,天上一定有谁在种着这些“白蘑菇”。这些“白蘑菇”密密地聚在一起,又嘭嘭嘭地开起花来。你根本来不及细看,那些花朵便都开好了,它们像秀气的玉兰花。
③满天的玉兰花呀,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挤着一朵,仿佛有香气流淌下来。
④我恨不得飞上天去,摘它们下来,然后提着篮子去叫卖,让花香染遍一条又一条悠远的深巷。
⑤晚上,我跟当地朋友说起这个。他挺意外的,“啊”一声,笑了,说:“是吗?有吗?我们这里也有这么好看的天空?”我突然心疼得不知所措。
⑥深夜静思,突然佩服起杜牧来。他写“白云生处有人家”,用白话地把眼睛里看到的景象实打实地描绘出来。他用的那个“生”字令我着迷,是“生活”的生,是“活生生”的生,是“生龙活虎”的生,是“生生不息”的生。我们来这尘世走一遭,都是为了这个“生”。白云,亦不例外。每一朵白云,原本也是有根有家的。
⑦我说我养了几朵云。
⑧唔,是真的。
⑨我把它们养在窗子外头,养在我小屋的上空。
⑩在屋子里做事时,我一扭头,就可以看到它们。它们像小白鸽一样,隔着窗,朝我张望。
11每天有它们在,天空多晴朗啊。
12它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每一个都学得一身会变魔术的好本领。有时,它们会变成小鸡小狗,小羊小兔,甚至小老虎逗我玩。有时,它们又变成小溪流,哗啦啦地流。或是变成沙滩,或是变成山峰、丘陵和峡谷。
13我在看书的时候,它们也一本正经在看书。我在给花浇水的时候,它们就把自己变成一朵花。它们也会跟我屋前长着的几棵树玩,把影子一朵一朵地抛洒到树的上面。有一只鸟蹲在它们的影子里唱歌,还有一只猫走过树下面,猫抬头看看树,有些好奇,想必它一定看见了白云藏在里面。
14偶尔,它们也会离开几天,去外面的世界巡游。它们一离开,天就阴了,下雨或是下雪了。我不急,也不埋怨,只是耐心等着,我知道它们很快就会回来。
15果真,我一觉醒来,雨停了,它们正蹲在我的小屋旁,一脸明媚地看着我。
16如果有一天,我说我要送一朵云给你,你不必惊讶,那是说明你已经被我当成了知音。
(文/丁立梅,选自《慢慢走,慢慢爱》,北京:金城出版社,有删改)
21.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笔下的“云”有哪些特点。
11.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全文有不少表现力强的词语,请从三处画横线句加点的词语中任选一个,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
②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
无数朵白云突然冒了出来,像一场雨后,蘑菇们唰啦啦地从土里钻出来
23.选文第⑤段写“我”与当地朋友的对话,有何用意?
24.选文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个特点。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年曲
许锋
①腊月到正月,离年越近,风越紧,雪越飘。千里戈壁,白茫茫一片,玻璃上,露结琼花,灵巧工致。
②鼓声隐隐传来,密集而深沉。是练习的鼓声,为迎接年,欢庆年。这样的声音,城里有,乡里有,村里也有。鼓手青壮年居多,也有上了岁数的人,年龄不是坎儿,只要举得起鼓,甩得动鼓、击得了鼓。新鼓手亦步亦趋,向老鼓手学习,一时间,陇原大地,由东而西,鼓声连缀。沉寂的古道生动起来,黄河的水激荡起来,心里的歌儿欢唱起来,和着几十面、几百面鼓的声,演绎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
③击的是赫赫有名的太平鼓。在人们翘首以盼中,百名鼓手高举红漆彩鼓,列阵待发。号令既出,鼓手宽肩挂鼓,左手紧中鼓环,右手麻条击鼓,忽跃忽骑,忽闪忽展,忽挪腾跌宕,忽鹞子翻身,声如滚滚春雷、奔腾万马。
④陇原的年,被红红的剪纸映衬着。村子里的妇女们,从抽屉里取出趁手的剪刀,上油,擦亮。偏头看窗,听雪,构思要剪的图案。
⑤卯兔迎春。“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哼着儿歌,心里谋划布局。一手捏红纸,一手上下穿梭。脑袋鼓一点,眼睛瞪一点,身子弓一点,尾巴湾一点。不一会儿,好了。两手轻轻一提,红纸屑像雪花一样散落。贴上玻璃窗,掩住霜花,小兔子活了,红红的身,笑笑的脸,好奇地看着窗外白茫茫的山梁,白茫茫的天空。
⑥剪纸,代代传承。平素喜上必用,春节时,更是家家户户要贴剪纸窗花。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故事传说,或剪,或刻,或凿,或三者并用。一张薄薄红纸,一双纤细巧手,阳剪、阴剪、阴阳剪、对称剪,图案或古拙质朴,或粗犷奔放,或简单明快,或线条洗练,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摸索实践中,民间艺人还推陈出新,创造新技法,用于窗花、门花、顶棚花……黄土高原千姿百态的民俗民风得以展示,新时代生活的情趣与诗意得以传递。
⑦每当年来的时候,乡下红彤彤一片,人们要“跨火堆”——来到户外开阔地带,拢起一堆又一堆麦秸秆,点燃,一时火光明亮。男人一个箭步,女人一道弧线,跨过去,喝彩声起。小孩子也勇敢地一跃,发出快乐的呼喊。要“送火把”——各家扎一个草把,放在大门口,从屋里引火,点着草把,送出门,送得越远越好。要“烧石头”——碗口大小的石头洗净,放在灶火内烧得红亮。取出置于盆中,浇上半碗黑醋,立时醋酸称漫。再端着盆,沿各房间四角转个圈儿。出门,往门槛上淋点醋,关门,“圈醋”……陇原东西蜿蜒,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但人们走向年,走进年,都想年年如意,如意年年。
⑧年饭,传统美食纷纷归来。主妇烧了馍馍,捞了油果,蒸了枣卷。“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窝窝子顶上天”。饺子是韭黄肉馅儿,兰州榆中、七里河、西固的韭黄,根根健劲,娇艳金黄,远近驰名。面是臊子面,肉、黄花、木耳、蛋花、豆腐、蒜苗、土豆、胡萝卜,百味杂陈,汤香面长。还有拉条子、窝窝子、天水扣碗子、陇南九碗三行子、武威爆炒羊羔……陇上行,丝路无处不飘香。
⑨过年,又过年。陇原的年,连天灯火,古道月照,满地琼瑶。黄河两岸,风搅长空,素雪飞花,爆竹声、璀璨的烟花,于人们的盈盈笑语中此起彼伏。隐隐,绵亘的驼铃声又传来,依稀望见,春风已度玉门关……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1月25日有改动)
25.“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本文写了陇原哪些过年的习俗?请简要概括。
26.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用了儿歌和民谣,以下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歌和民谣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语言活泼,节奏鲜明,让人感到愉悦和欢快。
B.儿歌和民谣能增强文章趣味性,吸引读者,同时也由于语言低幼化,降低了文学品位。
C.妇女们哼着“小兔子”儿歌,剪着“小兔子”窗花迎接新兔年,幸福的状态溢于言表。
D.表现传统美食的民谣写出了陇原民众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也体现了过年的幸福快乐。
27.第③段画线句是对击鼓场面的描写,下面一段文字也同样描写了击鼓的场面,你更喜欢哪一处描写?请说说理由。
【链接】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使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刘成章《安塞腰鼓》)
28.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贴上玻璃窗,掩住霜花,小兔子活了,红红的身,笑笑的脸,好奇地看着窗外白茫茫的山梁,白茫茫的天空。
29.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而文章的结尾却说“隐隐,绵亘的驼铃声又传来,依稀望见,春风已度玉门关……”。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三、作文
30.请以“一棵小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②可以大胆尝试写一首长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B 2.D 3.D 4.A 5.C 6.B 7.D
8、(1)迷惘的我 深思的我 沸腾的我
(2)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取义成仁今日事
(4)像黑色的闪电 在高傲地飞翔
9.①水浒传 ②沙僧 ③凄苦
10.示例(1)爸爸,你能有时间刷微信,却借口工作忙没时间和我一起读一本经典书籍,这样好吗 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良好情趣,何乐而不为呢
(2)读书就是假日外出旅游,可以欣赏风景,陶冶性情。
诗作中的“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指中国文人群体,乃至华夏儿女,是“小我”与“大我”的融合。
12.这不仅仅是走过“文革”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
13.原因:一是以“小我”之情反映“大我”之情,感情深刻真挚,将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超越感合二为一,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二是诗人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抒情手法并发展了它,运用了如象征、隐喻,尤其是新鲜、准确、包容性很强的意象,使表述极具张力,给读者的“再加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文字所负载的信息更加丰富。
14.比喻 如“我是你簇新的理想”等,形象生动地描摹出新生的充满希望的祖国的形象。
15.第三节诗主要运用了“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等意象,这些意象都具有崭新、希望的特点,这恰是诗人从痛苦压抑走向希望的表现,她为祖国的复苏而兴奋不已。
1 6.(1)“水车”代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而“破旧的老水车”则表示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 (2)“熏黑的矿灯”表示工业生产方式的落后。象征祖国长期以来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指打铁时诸如火候大小、锤打力度等经验性的东西。
看到了铁匠那种诚信守约、对自己的活计精益求精的精神
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眯起的眼睛比作弯镰,生动地写出了吐迪·艾则孜的神态,突出了他做活时的专注。 
20、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打铁这类手艺日渐衰微甚至消失,题目“最后的铁匠”意即如此。在一种技艺中,融入的是自己和几代人的生命,铸就的是一种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视、继承并发扬光大。
21.秀气、有生气、变化多端。
22.①示例一:“我养了一朵云”中“养”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与云的亲近,云朵也是有生命的,“我”与它互相陪伴,体现了“我”对云的喜爱。
示例二:“它们正蹲在我的小屋旁,一脸明媚地看着我”中将云朵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朵在“我”心中的可爱姿态。“明媚地”既照应了雨过天晴后的天气,也写出了“我”内心中云朵的可爱明媚,表达了“我”对云朵的喜爱之情。
②运用拟人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干净的蓝天上快速涌现出朵朵白云的样子。
23.从“我”与朋友的对话可以看出朋友对这“好看的天空”并无感知,或许是“步伐太快”,这与“我”的所见所感形成对比,“我”为此感到心疼,继而引出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引出“我”对云的感受。
24.①运用了充满想象力的比喻。如将“云朵”比作“雨后的白蘑菇”“秀气的玉兰花”;②多处充满想象力的场景描绘。
25.击太平鼓;剪纸(贴窗花);乡下“红彤彤一片”跨年;做年饭。(写出三点且大意正确即可)
26.B
27.示例一:我更喜欢《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作者用一组比喻句组成了排比,生动地写出了打腰鼓时的声响、阵势、风姿、激情等,节奏分明,铿锵有力,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力量。示例二:我更喜欢本文的场面描写。作者用活泼有力的短句,“忽…忽…”写出了击鼓的动作之疾速,活泼灵动,简洁明快,也表现了陇原人迎接年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28.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剪的“小兔子”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过年时,妇女剪的兔子欢快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剪纸技艺的赞叹之情。或运用叠词,表现小兔子的活泼可爱,也表达了过年的喜庆氛围。
29.①过了年,春风来了,春天就要到了;②和久远的过去相比,陇原的人们已过上了温暖幸福的生活;③党的惠民政策如同春风一样惠及陇原的民众;④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好。(答出两点且大意正确即可)
3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