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
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或多或少都养过一些常见动物,平时对一些常见动物的生长、死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很少关注动物的生命周期。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他们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低年级的科学学习,应以观察和描述为主。由于对于长相丑陋的蚁蚕难免会有惧怕心理,所以,本课,教师还需要想尽办法来消除学生对于蚁蚕的恐惧之情,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3重点难点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新设计
一、衔接旧知,创设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上学期认识了许多的小动物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出示动物图片)
师:看他们来了,叫出他们的名字。谁养过这些小动物?你对它了解多少呢?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认识一位新的朋友,它在这里呢。
(出示装有蚕卵的盒子给学生看)
师:再仔细瞧一瞧。生:小蚕卵
师:你们见过吗?有的同学很遗憾自己没有认识过蚕卵,好奇嘛!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颗好奇的心一起去探究蚕卵里藏着什么秘密?(板书课题:蚕卵里?)
【设计意图:利用旧知导入,既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更是为了新课打下扎实的知识铺垫,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二、初步观察,建构新知
1、说说你记忆中的蚕卵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蚕卵进行观察,观察蚕卵的哪些特点呢?请看大屏幕。(观察蚕卵 颜色 形状 大小 其他发现)那我们可以怎样观察呢 (生答)对啦,我们要学会利用放大镜、显微镜、尺子等多种观察工具来观察等。
2、观察蚕卵
活动要求
(1)、两人共用一把手持放大镜,同写一张观察记录表。
(2)、注意细心呵护蚕卵。
(3)、观察后,小组长收好蚕卵和仪器。
(4)、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观察结果
(颜色)师:有同学观察到黑色的,有白色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呢?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
师:其实啊,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你们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长约1.2-1.3毫米,宽约0.5毫米,很多同学都学会放大镜、尺子这些科学方法去观察、测量,真像一个个小科学家啊!
师:那还有没有同学观察到不一样的吗?(生答)
师:其实啊,用放大镜观察还会发现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紫黑色的蚕卵里有个黑色的东西在动……(补充课题: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还只是处于初步阶段,很多细节还需要特别注意。因此,动手观察前教师要强调各种细节之处,这样以后学生的思考和操作才会全面规范,也懂得爱护蚕卵及实验器材。要求学生思考蚕卵颜色不同的原因,其实是给学生大胆提出假设的机会,培养学生质疑想象的能力。】
三、启发讨论,完善新知
师:刚才同学们带着小科学家应有的认真、细心的态度观察了蚕卵的外部,老师还发现很多同学小心翼翼地,为什么要注意不把蚕卵压扁了、压碎了呢?
师:是啊,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我们要学会爱惜生命!
1、小组讨论:孵化条件
为蚕卵的孵化创造哪些条件
师: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小蚕宝宝就要出生了.那我们怎样迎接蚕宝宝的诞生,要为蚕卵的孵化创造哪些有利的条件?(板书:孵化条件)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A、学生分组讨论
B、学生交流
(桑叶)师:其实啊,小蚕更爱吃新鲜、干净的桑叶,瞧,蚕宝宝在桑叶上吃得多认真啊!那如果找不到桑叶怎么办呢?如果确实找不到桑叶,可以暂时先用莴苣(wō jù)叶代替桑叶,但必须保证叶子干净干燥,要将叶子洗净后擦干,再给小蚕喂食。
(桑盒)师: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蚕盒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生答)对啦,它上面有很多个小孔,是用来给蚕卵提供空气的。说明蚕卵的孵化需要:一定空气(板书)。如果天气太干燥的话,我们还要注意给蚕卵洒些水,这就说明了蚕卵的孵化还需要有适宜的湿度(板书)。那你们手中的蚕卵会不会现在就孵出小蚕来呢?(生答)为什么(生答)是啊,现在的天气越来越暖和,蚕宝宝快要出生了。如果天气太冷,小蚕出来的话会被冻死的,这就说明蚕卵的孵化还需要什么呢(板书)?适宜的温度。当室温大约在25℃时是最适合蚕卵孵化的,紫黑色的蚕卵在大约两个星期左右,会孵化出幼虫。
2、猜测: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
师:小蚕也很快会从蚕卵里出来,那你们猜一猜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出来以后会干什么呢?(生猜测,表演)
师:小蚕一出来并不会马上进食而是要过2-3小时哦!那它是怎样出来的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啊,蚕卵内部还将发生更奇妙的变化,并将孵出可爱的小生命蚕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蚕的孵化”)
课件总结蚕的孵化过程
师:蚕宝宝这么可爱,你们想把它带回家养吗 请听蚕宝宝的心声,了解养蚕的窍门。
3、熟知:养蚕窍门
课件播放录音,采访学生如何当好蚕爸爸蚕妈妈.
【设计意图:本过程中,主要还是学生的思考讨论,教师只起辅助、启发的作用。当然,必要的讲解还是要的,特别是养蚕的注意事项,因为之后的日子学生要亲历养蚕的过程,所以,基本的方法还是要明确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多变地运用教学机智,针对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征进行突破,落实难点。采用“蚕宝宝的心声”拉近人和动物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于蚁蚕的抵触心理,唤起学生细心呵护蚕宝宝的欲望。】
四、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1、小结:蚕健康生长的条件
师: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你能说说要让蚕健康成长需要哪些条件吗?
空气、湿度、温度、光照、食物、安全卫生的场所、病虫害等,还需要你精心的照顾和饲养!
2、观看视频,交流感想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小蚕将来会什么样?让我们轻轻地走进它的世界。
(播放视频“蚕的生命周期”)
学生谈谈观看视频后的感想,进行关爱生命教育.
3、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和记录的方法
师:想自己养蚕吗 老师带来了许多蚕卵,大家一起来养蚕并记录它一生的生长变化吧。把每次的观察结果记录在《蚕宝宝成长记》出示“蚕的孵化记录表”,提出要求:
A、要求学生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
B、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
师:还可以采用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到时,全年段将举行“我精彩,我展示”优秀作业展。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自主回忆知识点的机会,这样经过思考的知识在脑中才会停留地久一些,能够使学生对于养蚕的技巧进一步加深印象,为后面学生养蚕做铺垫。布置观察记录也是为下一课做好铺垫。通过播放视频“蚕的生命周期” 对蚕的将来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同时也震撼于小蚕的伟大价值,借机加强生命教育。】
五、思想教育,升华新知
小蚕长得这么娇小可爱,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它与其他动物一样,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谱写新篇章。
【设计意图:篇尾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本节知识的深化和升华,有课已终而情未尽的韵味。】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