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2.如图,在中,边上的高作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3.盒中有的小棒各一根,取出和的小棒后,至少再取( )的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A.3 B.4 C.5 D.6
4.如图,的面积为4,取的中点D,E,连接,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 )
A. B. C.3 D.
5.如图,、是边、上的点,沿翻折后得到,沿翻折后得到,且点在边上,沿翻折后得到,且点在边上,若,则( )
A. B. C. D.
6.小明制作简易工具来测量物体表面的倾斜程度,方法如下:将刻度重新设计的量角器固定在等腰直角三角板上,使量角器的刻度线与三角板的底边平行.将用细线和铅锤做成的重锤线顶端固定在量角器中心点O处,现将三角板底边紧贴被测物体表面,如图所示,此时重锤线在量角器上对应的刻度为,那么被测物体表面的倾斜角为( )
A. B. C. D.
7.已知四边形,求证:.在证明该结论时,需要添加辅助线,则添加辅助线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A,B,C,D,E分别在的两条边上,若,,,,,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9.如图,直线,点C为直线MN上一点,连接AC、BC,∠CAB=40°,∠ACB=90°,∠BAC的角平分线交MN于点D,点E是射线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CE、BE,∠CED的角平分线交MN于点F.当∠BEF=70°时,令,用含的式子表示∠EBC为( ).
A. B. C. D.
10.如图,点A是直线l外一点,点B、C是直线l上的两动点,且,连接,点D、E分别为的中点,为的中线,连接,若四边形的面积为5,则的最小值为( )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那么它的内角和为 °.
12如图,∠1= .
13.(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B,C,D都在直线l上,点A是直线外一点,.若,,,则长的最小值为 .
14.如图,点E是长方形纸片AD边的中点,过E点将∠A和∠D分别翻折,得到折痕EM和EN,且折后A、D两点均与MN上的点H重合.若∠DEN=62°,则∠AEM= .
15.清初数学家梅文鼎在著作《平三角举要》中,对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三斜求积术”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证明,证明过程中创造性地设计直角三角形,得出了一个结论:如图,是锐角的高,则.当,时, .
16.如图,两条交叉水管的接口在处,为了测量两条交叉水管所在直线和的夹角,工程师傅在直线上选取点,并过点作直线,量得与的夹角,由此可知:的度数为 .
17.如图,三角形是由三角形平移得到的,点在边上,连接.若和中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倍,,则的度数为 .
18.有一副直角三角板、,其中,,.如图,将三角板的顶点E放在上,移动三角板,当点E从点A沿向点B移动的过程中,点E、C、D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下列结论:①当时,;②逐渐变小;③若直线与直线交于点M,则为定值;④若的一边与的某一边平行,则符合条件的点E的位置有3个.正确的有 .(填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8分)
19.(8分).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加等于,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及对角线的条数.
20.(8分)已知 的周长为,
(1)若,求的长;
(2)若,求三条边的长.
21.(10分)如图,是的角平分线,,P为线段上一点,交的延长线于点E.
(1),,求的度数;
(2)试猜想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2.(10分)如图,已知,.
(1)求证:;
(2)求证:;
(3)若、、分别是、、边上的中点,,则______.
23.(10分)如图,在中,于点,平分.
(1)若,则 ;
(2)与∠DAE有何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3)点是线段上任一点(不与重合),作,交的延长线于点,点在的延长线上.若,求(用含代数式表示).
24.(12分)(2023春·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1)问题解决:如图,中,、分别是和的平分线,为、交点,若,求的度数;(写出求解过程)
(2)拓展与探究
①如图1,中,、分别是和的平分线,为、交点,则与的关系是______;(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②如图2,、分别是和的两个外角和的平分线,为、交点,则与的关系是______;(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③如图3,、分别是的一个内角和一个外角的平分线,为、交点,则与的关系是______.(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一、单选题
1.B
【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解:A、不具有稳定性,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具有稳定性,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C、不具有稳定性,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不具有稳定性,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分析】中边上的高线是过C点作的垂线,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解:中边上的高线是过C点作的垂线,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C
【分析】设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设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
则,
即,
故选:C
4.C
【分析】连接,根据三角形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连接,
∵点D是的中点,
∴是的中线
∴
∵点E是的中点
∴是的中点
∴
∴.
故选:C.
5.D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将已知数据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所示,
依题意,
∴
即
,
∵
∴
∴
∴
∴
故选:C.
6.C
【分析】如解析图所示,中,,,由此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如图所示,在中,,,
∴,
∴,
∴被测物体表面的倾斜角为,
故选C.
7.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四边形中添加辅助线构成三角形即可求解.
【详解】解:、根据图示可得,的内角和为,的内角和为,由此可得,故原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的内角和为,然后减去平角,可得,故原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的内角和为,然减去以点为圆心的周角,可得,故原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不能证明,故原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8.B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根据平角180度,得出;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根据平角的定义列式计算求出即可.
【详解】解:∵,
∴,
∴,故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
∴,
∵,
∴,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
∴,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分析】先求出∠ABC,再延长CE,交AB于点G,结合平行线的性质表示出∠BCE,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表示∠CED,再根据角平分线得定义表示出∠CEB,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答案.
【详解】在△ABC中,∠CAB=40°,∠ACB=90°,
∴∠ABC=50°.
延长CE,交AB于点G,
∵,
∴,∠ACM=∠BAC=40°,
∴∠ACE=-40°,
∴∠BCE=90°-(-40°)=130°-.
∵∠CEA=180°-∠CAE-∠ACE,
∴∠CED=180°-∠CEA=∠CAE+∠ACE=20°+(-40°)=-20°.
∵EF平分∠CED,
∴∠CEF=,
∴∠CEB=,
∴∠EBC=.
故选:D.
10.C
【分析】连接,如图,利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依次求出与的面积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四边形的面积为5求出的面积,进而可求出边上的高,即为的最小值.
【详解】解:连接,如图,
∵点D为的中点,
∴,
∵为的中线,
∴,,
∵点E为中点,
∴,
∵四边形的面积为5,
∴,即,
解得,
作于点G,如图,
∵,
∴,
∴,
∵,
∴的最小值是4;
故选:C.
二、填空题
11.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可求出多边形的边数,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每个外角都等于,
∴多边形的边数为,
∴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故答案为:.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外角和的综合应用,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公式,外角和是360度是解题的关键.
12.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可以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进而得出结论.
【详解】在三角形中:
∵,
∴,
∴,
故答案为:.
13./
【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时,最短,再根据面积相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时,最短,
∵,,,,
∴,即,
∴,
故答案为:.
14.28°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DEN=∠HEN,∠AEM=∠MEH,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过E点将∠A和∠D分别翻折,得到折痕EM和EN,
∴∠DEN=∠HEN,∠AEM=∠MEH,
又∵∠DEN=62°,
∴∠HEN=62°,
∴∠AEM=×(180°-62°-62°)=28°,
故答案为:28°.
15.
【分析】根据公式求得,根据,即可求解.
【详解】解:∵,,
∴
∴,
故答案为:.
16.125°
【分析】根据垂直的性质和对顶角的性质求出∠AOB、∠ABO的度数,即可求出β.
【详解】解:如图,设l3与l1的交点为O,
∵l3⊥l1,
∴∠AOB=90°,
∵α=35°,
∴∠ABO=35°,
∴β=∠ABO+∠AOB=125°.
故答案为:125°.
17.
【分析】根据图形的平移,可知,,是的外角,可得,分类讨论,当时;当时;根据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所示,设与交于点,
∵三角形平移得到三角形,
∴,,
∴,
∵是的外角,
∴,
当时,,解得,;
当时,则,
∴,解得,;
综上所述,的度数为或,
故答案为:或.
18.①③④
【分析】①由即可判断;②过点C作,即可判断;③分别讨论当直线与线段相交、直线与线段的延长线相交即可判断;④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进行判断.
【详解】解:①∵,点E、C、D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
∵
∴
故①正确;
②如图1:过点C作
当点E从点A移动到点H位置时,的度数在逐渐增大
∴的度数在逐渐减小
当点E从点H移动到点B位置时,的度数在逐渐增大
故②错误;
③当直线与线段交于点M,如图2:
∵
∴
∴
当直线与线段的延长线交于点M,如图3:
∵
∴
∴
故若直线与直线交于点M,则为定值
故③正确;
④当点E在线段上时,且,则;
当点E在线段上时,且,则;
当时,则;
∴若的一边与的某一边平行,则符合条件的点E的位置有3个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三、解答题
19.解:设这是边形,则
,
,
.
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2,它的对角线的条数是54.
20.(1)由题意,得,
解得.
即的长是.
(2)设,则,,
由题意,得,
解得.
故,,.
所以,,.
21.(1)解:,,
,
平分,
,
,
又∵,
;
(2)解:.
设,,
平分,
,
,
,,
,
,
,
,
°,
.
.
22.(1)证明:∵,,
∴,
∴,
(2)由()得:,
∴,
∵,
∴,
∴,
∴,
(3)∵为的中点,
∴,
∵为的中点,
∴,
又,即,
∴,
∴,
∵为的中点,
∴,
故答案为:.
23.(1)解:在中,,
,
,
平分,
,
,
,
,
,
,
故答案为:11;
(2)解:,
证明:在中,,
,
平分,
,
,
,
,
;
(3)解:是的一个外角,
,
,
,
,
,
,
,
,
由(2)知,
,
即②,
①、②组成方程组得,
解得,
,.
24.解(1)∵,
∴,
∵、分别是和的平分线,
∴,
∴,
∴;
(2)①,理由如下:
∵,
∴,
∵、分别是和的平分线,
∴,
∴,
∴,
故答案为:;
②,理由如下:
∵,
∴,
∵分别是两个外角和的平分线,
∴,
∴,
∴,
故答案为:;
③,理由如下:
∵、分别是的一个内角和一个外角的平分线,,
∴,
又∵是的一外角,
∴,
∴,
∵是的一外角,
∴,
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