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5 10:4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神话中的世界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天威难犯,用灾难惩罚人类
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学习目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 《淮南子》简介 刘安:(前179—前121年)西汉文学家。他学术修养较为深厚,后密谋叛乱,被汉王朝平定。刘安被判定“大逆不道,谋反罪”,自杀。淮南国被废除。汉武帝在这里设立了九江郡。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杂家。 神话: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造的部落故事。神话主要通过超自然的现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及人与自然的理解。 资料链接三皇:伏羲、神农 、黄帝 何谓“三皇”、“五帝”?五帝:黄帝、颛顼(zhuān xū )、喾(kù )、
尧、舜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不周山”何意? 触:碰,撞。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焉:代词兼语气词。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归向,这里指流向。词语解释 本文通过叙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大败发怒撞击不周山,使日、月、星辰移位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和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文章行文简洁,全文虽然不足一百字,但是情节完整,层次分明,想象丰富,气魄宏大。  整体感知共工: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说他是人首蛇身,满头赤发,坐骑是两条龙。课文讲解颛顼: 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昔者,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怒而触不周山,
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
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从前碰,撞。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绳子代词兼语气词。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发怒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参考译文 1、“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3、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疑难解析 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以颛顼胜利而告终,是中国传说时代最早的战争。此时的战争已超出氏族部落间的械斗,而主要是发生在两个部族集团或部落联盟之间,战争已带有氏族酋长争夺统治权(联盟首领地位)的性质。从各部落联盟不断交往,发生冲突,而又不断融合的传说中,表明各民族祖先在共同缔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 2、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结果:经过:共工怒触不周山原因:二雄相斗争帝日月星辰移位败后怒触不周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讨论 本课两则神话故事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可贵的认识自然的探索精神,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发掘未知世界的秘密。即使是幼稚的,也是新的发现的开端。 课堂小结1、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共 工 与 颛 顼 争 为 帝;  
②怒 而 触 不 周 之 山;  
③故 日 月 星 辰 移 焉;  
④故 水 潦 尘 埃 归 焉;  课堂练习∕∕∕∕∕∕ 共工与颛顼争帝死后,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并斩断鳌足以作天柱。女娲补天拓展阅读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共工与颛顼争帝死后,传说女娲补天。此外还有一说,谓共工是尧的大臣,与驩兜、三苗、鲧并称“四凶”,被尧流放于幽州。共工、颛顼大战 《淮南子·??天文训》:“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这句话的意思有两种可能,一是不周山就是天柱,二是不周山包含天柱。无论如何,这个天柱本身就有缺陷。共工氏怒触不周山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它本身就象征着不完整、灾难。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刑天舞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