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凉州词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凉州词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4 13:5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凉州词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内容,诗人是盛唐的诗人王之涣,王之涣是并称为边塞诗人,本诗写出了边塞得荒凉,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苍凉,具有极强的感染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感受戍边战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感受母亲之河的气势。
教学重点
感受戍边战士豪迈之情,体会战士思念家人却要保家卫国的决心。
教学过程
引旧知,促感悟
同学们,我们四年级的时候学过一首《凉州词》大家还记得吗?请生齐背。本学期还学过《从军行》,生背。
这些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生:边塞诗)
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王之涣写的边塞诗——《凉州词》,生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同学们,要想学好一首古诗,就要读懂诗人,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诗人王之涣。(出示资料)
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大气磅礴,意境开阔,朗朗上口,广为传颂。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就足以使王之涣跻身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过渡:王翰和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什么都运用了相同的题目呢?(出示资料)
(二)解诗题
《凉州词》并不是诗的题目,是唐代一种曲调的名称。唐玄宗开元期间,凉州都督搜集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唐玄宗让皇家的教坊将它改编成中原的曲谱,其中就有以凉州地名命名的曲谱《凉州词》,在当时《凉州词》是非常流行的,许多诗人都很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了新词。其中王翰和王之涣的凉州词最为出名。
正字音,悟诗情
(一)读好古诗,有节奏
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出示节奏图)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读古诗。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读出节奏,有板有眼
读出味道,想象画面
1.请生读,评价,重点对“间、仞、羌”字音指导。
2.师生合作读
3.齐读。
学习第一、二句,感受孤城的“孤”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王之涣的脚步去学习古诗的上班段。
①请生读,
②说古诗意思。
2.学习第一句,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色
①提到黄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生答:河水滚滚。犹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气势磅礴。)
过渡:而我们的诗人却看到的是黄河在辽阔的高原上绵延伸向远方,仿佛飞入了白云深处,最后把黄河源头想象在云端的神奇画面令人赞叹。
②现在让我们一起鼓足气势再次齐声朗读这一句。
3.学习第二句,体会孤城的“孤”
①诗人目光所至皆是气势磅礴、蜿蜒曲折的黄河辽阔壮丽之景,此刻他将目光移回近处却发现了什么?(高山、孤城)
②出示“万仞山”。
“仞”是古代长度单位,表示高山绵延起伏
③出示:“孤城”。
孤城指得是什么?(孤零零的戍边城池)这里的城池指得是:玉门关。出示资料:
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唐时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③玉门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说说你的感受?(荒无人烟、孤寂、冷清)
过渡:是呀,诗人前一刻还在欣赏着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景,下一秒却看到在高山之下的玉门关是那样的荒凉、孤寂。
而除了“孤”,还有一个词用的特别巧妙,那就是……
④出示“一片”。
我们可以把“一片”换成什么词呢?那作者为什么不用一座而用得是一片呢?
“一片”在古诗中通常与“孤”组合出现,比如“孤帆一片日边来”,“一片孤云何处寻”这里相当于一艘船,一朵云,而在本诗中,“一片孤城万仞山”则指得是一座孤零零的城,这座孤零零的城在绵延起伏的高山衬托下,像一片落叶,显得那样单薄。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味道。
(三)紧扣“孤”字,创设情境,深化孤城意境。
巍峨高山,滚滚黄河,荒凉的地理环境,更加衬托这座戍边城堡的“孤”!此刻作者仅仅想表达城孤单单的吗?(戍边战士们孤苦无处可诉)
(配乐《凉州曲》创设语境)
是的呀,假设现在你是一名戍边战士,此刻你正在驻守边塞,极目望去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奔流不复返,可你却要时刻驻守在这荒凉没有尽头的城——生读;盛夏骄阳炙烤着漫延无尽头的黄沙,空气中都是滚烫的温度,骄阳似火晒得皮肤生疼,也无法动摇你守城的决心——生读;秋风瑟瑟极目远眺只有一片黄沙尘土,绵延望不见头,挡住了你归家的路——生读;冬天来了,寒风刺骨,目之所及皆是苍茫一片,故乡的家人我何时才能与你相见——生读。
同学们,边疆生活条件恶劣,荒凉无人烟,一年又一年,战士们归家遥遥无期,他们心里充满了孤寂、思念。此时不仅是城孤,作者更想表达的是人孤、心孤,情孤啊!
(四)体会“怨”字,感受“城孤心不孤”的诗意
1、听,远处传来了一曲幽怨的羌笛声,是谁在吹奏?
①请生读,
②说古诗意思。
2.学习第三句,体会戍边战士的哀怨之情
①在这里杨柳是指《折杨柳》的曲子,而折杨柳赠别的风俗于唐时最盛,“柳”谐音留,意味着离别,故若听到折扬柳的曲子也勾起离愁别绪。
②在这寂寞的夜里,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根本就没有新发芽的柳枝可以摘,离人想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比折柳送情更让人难过。征人怀着这样的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出的怨情是强烈的。
让我们一起读出戍边战士的满腔哀怨。
3.学习第四句,体会“城孤心不孤”的诗意
①为什么春冈吹不到这里,这里的春风指的是什么?
(表面指自然界中的风,实际指朝廷的和关心)戍边战士盼望着朝廷的恩惠和关心,让他们能尽早回到自己的故乡,可是朝廷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很多战士就这样魂归关外。出示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②历史上描写这些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如:课件出示(配哀乐):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康曹松《己亥岁二首》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过渡:是的啊,战士们盼望着春天早点来,盼望战争结束,盼望朝廷让他们尽早回家,可是他们都忘记了,玉门关这里皇恩是吹不到的啊。这怎么能让人不怨呢?
③诗人又为什么说“何须怨”?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想有一首曲子就很好的表达了战士们的心声。(播放:精忠报国)
“何须怨”就是不要埋怨,怨无用,战士们尽管思念家乡和亲人,但是为国戍边,责任重大,一想到此,又生出一股豪情,何必怨呢?悲而不失其壮,正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也是盛唐的声音,让我们来一起齐读这首诗()。
三、学吟唱,情升华
同学们古诗是可以唱的,让我们一起来吟唱这穿越千年的经典名诵。唱出戍边战士的浓烈思乡之请,唱出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全体起立)
(预案:将王翰、王之涣的《凉州词》和王昌龄的《从军行》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说出对三首诗的感受。)
板书设计:
孤 怨
悲而不失其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