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一棵小桃树》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一棵小桃树》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4 16:28: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9课《一颗小桃树》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安慰(wèi) 刹那(shà) 忏悔(chàn)
B. 执着(zhuó) 服侍(shi) 猥琐(wěi)
C. 渺小(miǎo) 赤裸(luǒ) 嫩黄(lèng)
D. 幼稚(zhì) 一摞(luò) 颤抖(zhàn)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 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3.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B. 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至少要五、六天才能读完。
C. 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D.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尔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B. 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可惜我知道得太迟了。
C. 多年来,老校长为了这群孩子的成长,起早贪黑,处心积虑,他的功劳不能忘记。
D. 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张晓亮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的一生,都会碰上许多挡路的石头,比如灾祸、疾病等, ;而有些却是自己放的,比如名誉、面子、地位、身份等, 。当你将苦难当作人生的财富, ,你才能走出苦难的泥沼。
①而不仅仅是失败的结果时
②它们的出现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③它们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性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棵小桃树》是一篇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贾平凹, 当代作家。
B. 贾平凹的《腊月正月》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得了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C. “雄伟壮丽”“土地和杂草”“一棵小桃树”都是并列短语。
D. 贾平凹的散文上承古代文化的精髓,近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散文名家的风范, 同时吸收绘画、戏曲和秦汉地域文化的韵味, 形成了空灵蕴藉的风格。
7.仿写。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上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山河添上一抹新绿。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习了《一棵小桃树》后,班级开展以“逆境与成功”为主题的语文专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请你参照例句简述一个在逆境中成功的名人事例。
例句: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 发愤著书, 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答:
(2)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答 :
(3)有的同学认为:只要身处逆境,我们就能够成功。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
(4)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黄美廉,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病的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时常会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能力。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 你有过怨恨吗 只见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一、我很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答:
9.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表:课文梳理
大致时间或情境 小桃树的生命状态 “我”的心理(感受)
今天的黄昏 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①
那个春天的早晨 ② 我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春天过后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③
④ ⑤ 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 ⑥ 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雨还在下着 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 ⑦
(2)通过上表,我们发现,作者在叙述上运用了___________的方式,交代了“我的小桃树”的来历。
(3)《一棵小桃树》抒发的是“我”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文文读完后感到不解,他觉得文中关于奶奶的描写似乎显得无关紧要。请你再细读一遍课文,圈画出文中所有涉及奶奶的语句,帮助文文解答疑惑。
10.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我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里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却还很美。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把花一一插进瓶里,我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味道。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我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花是无价的,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⑨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卖花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⑩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有删改)
【微词典】一瞥(piē):用眼一看,也指极短的时间。 抖擞(sǒu):振作。
(1)选文采用了_________的表现手法,以_________为线索,按拾花、__________、爱花、_________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
(2)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棵小桃树》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陕西人,2008年凭借《_________》,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刹chà
C.嫩nèn
D.颤chàn
2.【答案】C
【解析】A项“拓宽”与“人生感受”不搭配;
B项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身影”;
D项句式杂糅,删去“是可想而知的”并在“好成绩”后加“呢”,把句号改为问号。
3.【答案】B
【解析】B项“五、六天”应为“五六天”。
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判断成语(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
【解答】
A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故A错误。
B项,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B正确。
C项,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故C错误。
D项,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它们的出现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与“比如灾祸、疾病等”相承接,由此排除A、C两项。
“名誉、面子、地位、身份等”与“它们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性”相承接,由此排除B项。
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一棵小桃树”不是并列短语。
7.【答案】示例:我不是屹立在巍峨山崖上的巨石,而是绵延道路上的一颗石子——为前进的车流奉献一份力量。
【解析】略
8.【答案】(1)(示例)贝多芬在听力完全丧失的情况下,仍不放弃作曲, 给世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2)(示例)举办演讲比赛 举办诗文朗诵比赛 举办作文竞赛 开主题班会 举办手抄报展览 开主题报告会
(3)(示例)我认为这个同学的观点不正确。逆境的确能够锻炼人的意志, 历练人的能力,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人本身的能动性, 只有在逆境中不断进取,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获得成功。
(4)(示例)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这时无须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只看自己没有的,而要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只要坚强不屈,乐观面对,生活同样可以充满阳光。
【解析】(1)简述时要写出人名,仿照例句格式,突出人物的主要事迹, 语言简洁。
(2)设计的活动形式要切合活动主题, 可操作性强。
(3)表明观点,辩证地阐述自己的理由,言之有理、给人启迪即可。
(4)读懂材料,了解黄美廉的事迹,把握其顽强不屈的生活态度,从中得到感悟。
9.【答案】(1)①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②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③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④奶奶去世后
⑤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⑥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⑦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
(2)插叙
(3)文章中关于奶奶的描写实际上并不多余。小桃树与奶奶有着密切的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我”埋下桃核,奶奶打扫卫生发现了桃树,奶奶的保护使桃树留存了下来,可以说,奶奶是桃树的播种者、守护者,也是“我”的精神的播种者、守护者。因而,奶奶其实是作者的感恩对象,文章在歌颂小桃树的过程中也暗含了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能力及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用顺腾摸瓜的方法。学生要充分阅读文章,根据题目中的提示确定相关的段落,根据相关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心理的感受,根据相关段落找出相关语句即可。通读全文,本题中,大致的时间是:今天的黄昏——那个春天的早晨——春天过后——奶奶去世后——如今——雨还在下着 。小桃树的生命状态: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我”的心理(感受): 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我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记叙顺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根据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根据本文的内容和梳理好的表格,我们发现,作者在叙述上运用了插叙的方式,交代了“我的小桃树”的来历。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选材组材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从材料的组织和主旨的关系来进行分析。本文中 关于奶奶的描写实际上并不多余。小桃树与奶奶有着密切的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我”埋下桃核,奶奶打扫卫生发现了桃树,奶奶的保护使桃树留存了下来,可以说,奶奶是桃树的播种者、守护者,也是“我”的精神的播种者、守护者。因而,奶奶其实是作者的感恩对象,文章在歌颂小桃树的过程中也暗含了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10.【答案】(1)托物言志(或象征、以物喻人) 花 赞花(或悟花) 变花(或学花)【条】
(2)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说花像眼睛,“深情地看着人间”“深情的最后一瞥”,表现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怕美丽逝去的情感,“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情】。
(3)本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结构】。作者巧妙地由上段的卖花因缘过渡到下段的爱花因缘,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内容】。
(4)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寄寓了高远的人生志向:作者珍爱人间的每一朵好花,花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同时,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深】。
【解析】(2)本题属于语言赏析题。先分析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联系语境和文章中心品析其抒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本题属于效果作用题。中间句(段)在结构上往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4) 点拨:本题要结合托物言志的写法来理解,“香”指的是精神品格。
11.【答案】平凹散文 贾平凹 秦腔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阅读识记能力。学生平时要认真地阅读,知道作品的出处,不仅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还要掌握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学生根据积累情况写出即可,注意书写的准确性即可。
【解答】
解答本题要熟悉贾平凹的作品。《一棵小桃树》为贾平凹写的一篇散文。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故答案为:平凹散文;贾平凹;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