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光电效应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 光电效应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6-14 15:3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光电效应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目录
02
光电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
03
这种电子常称为光电子
04
夹角变小的原因是什么呢?
05
夹角变小,锌板带的负电变少。说明紫外线会让电子从锌板表面逸出。
1887年,赫兹在研究电磁波的实验中偶尔发现,接收电路的间隙如果受到光照,就更容易产生电火花。这就是最早发现的光电效应。
二、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一)探究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
(二)探究光电流的影响因素
(三)探究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影响因素
实验电路图
I
I
I
I
(一)探究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
实验方案:
用同一种颜色但强弱不同的光分别照射金属,看电流表是否有示数,进而反映是否发生光电效应。再用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金属,看是否发生光电效应。
用强绿光、弱绿光、强蓝光、弱蓝光、强红光、弱红光分别照射光电管。
截止频率
金属 钨 钙 钠 钾 铷
vc/(1014HZ) 10.95 7.73 5.53 5.44 5.15
截止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减小到某一数值时,光电流消失,称为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
不同金属的截止频率不同。换句话说,截止频率与金属自身的性质有关。
逸出功(W0):要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需要外界对它做功,做功的最小值。
金属 钨 钙 钠 钾 铷
W0/eV 4.54 3.20 2.29 2.25 2.13
vc/(1014HZ) 10.95 7.73 5.53 5.44 5.15
逸出功
(二)探究光电流的影响因素
用同一种颜色的弱光和强光分别照射光电管。增加电压,观察光电流的大小。
实验方案:
饱和电流: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
饱和电流
现象分析
(1)正向电压越大,光电流越大。原因:正向电压越大,A极对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单位时间到达A极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3)照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原因: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目越多。
(2)存在饱和电流
原因:当入射光频率一定,光照强度一定时,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目是一定的。
现象分析
实验方案:
将电源正、负极反接,分别用强蓝光、弱蓝光、强绿光、弱绿光照射光电管,使光电管两端所加电压从0开始逐渐增加,观察光电流的变化。
(三)探究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影响因素
遏止电压
遏止电压:使光电流恰减为0的反向电压
(1)存在遏止电压:
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初速度上限为
现象分析
(2)遏止电压与照射光的强弱无关,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
现象分析
规律总结
(一)存在截止频率(与金属有关)
(二)存在饱和电流(与光强有关)
(三)存在遏止电压(与频率有关)
(四)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当堂检测
(多选)如图,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当光照射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指针没有偏转,其原因是(  )
A.电源的电压太大
B.光照的时间太短
C.入射光的强度太强
D.入射光的频率太低
AD
三、光电效应经典解释中的疑难
光越强,单位时间逸出的电子数越多,光电流也就越大。
不管光的频率如何,只要光足够强,电子都可以获得足够能量从而逸出表面,不应存在截止频率。
三、光电效应经典解释中的疑难
光越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应该越大,所以遏止电压Uc 应该与光的强弱有关。
如果光很弱,按经典电磁理论估算,电子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获得逸出表面所需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