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光电效应
教学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一起了解光电效应现象。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光电效应规律。 通过光的电磁理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让学生体会经典理论与实验结果的矛盾。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主动构建对光电子、截止频率、遏止电压、逸出功等新概念的认识。 教学难点: 1. 根据实验分析得到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 分析用经典理论解释光电效应中的疑难。
教学过程
一、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演示“紫外线照射锌板的实验”,提出问题: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并说出原因? 教师补充归纳:赫兹实验——光电效应现象的发现。 实验探究。 光电效应中电子的发射情况与照射光的强弱、光的颜色(频率)等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阅读课本:说出实验电路图的原理。 探究一:探究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 学生讨论出实验方案 完成操作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 4.总结实验规律,定义截止频率 探究二:探究光电流的影响因素(饱和电流) 学生讨论出实验方案 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实验规律,定义饱和电流 探究三:探究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影响因素(遏止电压) 学生讨论出实验方案 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实验规律,定义遏止电压 总结光电效应实验规律,教师再提示补充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当堂检测(加强学生对实验规律的掌握) (多选)如图,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当光照射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指针没有偏转,其原因是( ) A.电源的电压太大 B.光照的时间太短 C.入射光的强度太强 D.入射光的频率太低 理解用经典理论解释光电效应的疑难 让学生用电磁理论解释光电效应实验的四个规律,体会疑难。 最后:提出用经典理论解释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困难,引发对下一节课内容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