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原子核的组成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5.1 原子核的组成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6-14 15:4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原子核的组成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①知道天然放射性。 ②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知道质子、中子的基本物理性质。 ③知道原子核的符号表示及其物理意义。 ④知道同位素的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发现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历史过程,使学生认识通过物理实验探究和探索微观结构的研究方法。 3、科学探究:能够根据原子核的表示方式,认识各个元素的组成,形成结论。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发现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历史过程,使其体会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严谨性。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三种射线的性质和原子核的组成。
教学难点: 1.原子核的符号表示及物理意义。 2.感悟科学家经历的包含探究要素(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的科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并不是最小的组成单位,它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那么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吗?它内部的结构又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科学家的脚步,看看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揭开原子核秘密的。 【新课教学】 师:关于原子核内部的信息,最早来自于天然放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当时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实验发现。 (教师播放视频) 师:贝克勒尔认为这种射线不是X射线,他还进一步指出,发出射线的能力是铀原子自身的性质。他的发现鼓舞了居里夫人,居里夫妇由此开始了对铀和含铀的各种矿石的深入研究。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他们的研究过程。 (教师播放视频) 师:居里夫人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她确认这种放射现象的起因在于原子内部,并把物质发出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把具有放射性的元素成为放射性元素。实际上人们后来发现,放射性并不是少数元素才有的,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或等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发出射线。我们把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不久后,人们接着开始思考,这些射线到底是什么呢?它们究竟是电磁波还是带电微粒?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思考) 师: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运动的带电微粒在磁场中会发生偏转,利用这个性质,人们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人们将放射性源铀,钋(Po)或镭(Ra),放入用铅做成的容器中,在侧边开一个小孔,让射线只能从小孔射出,成为细细的一束,并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然后人们发现,射线经过磁场分裂成了三束。 师: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一下,根据三种射线在磁场中出现的不同运动轨迹,你能判断出它们分别带什么电荷吗? 师:我们知道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会受到洛伦兹力而发生偏转,因此根据左手定则,我们可以判断出,向左偏转的这一束带的是正电,向右偏转的这一束带的就是负电了,人们把它们分别叫做α射线和β射线,中间这束射线没有发生偏转,说明它不带电,我们把它叫做γ射线。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些射线是什么,所以才会用α、β、γ来命名它们。后来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人们终于弄清楚了这三种射线的真面目。请大家阅读课本,并整理三种射线的特征,完成下面的表格。 射线种类射线组成射出速度电离能力穿透能力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学生阅读课本,并填写表格) 师:这三种射线的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播放视频) 师:这些射线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肉眼是看不到的,如果我们想要看到它们的存在,就需要借助射线探测装置。威耳逊云室就是一种常见的射线探测装置,下面我们一起借助它来观察一下α射线的径迹。 (教师播放视频) 师:人们通过实验还发现,元素的放射性和它的存在形式无关。而且放射的强度不受外界温度,压强的影响,这说明射线与核外电子无关,也就是说射线来自原子核内部,人们开始意识到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 原子核内部的结构会是什么样的? 一、原子核的组成 质子的发现: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得到了质子,用字母P来表示。经过研究证明,质子带正电荷,其电量和一个电子的电量相同,它的质量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进一步研究表明,质子的性质和氢原子核的性质完全相同,所以质子就是氢原子核。 师:科学家们用同样的方法,从氟、钠、铝的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这就说明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二)中子的发现: 【思考】:原子核只由质子组成吗?(引导学生思考) 假设:原子核只由质子组成,那么 实验验证:然而实验发现。说明核内除了质子还有其他物质! 【归纳总结】: 中子(N 或) 不带电 质量为 师:科学家在对各种对原子核进行的实验中,都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因此质子和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两种基本粒子。 二、原子核的表示: 师:那么知道了原子核的组成,我们再来看一下它的表示方法? X:表示元素符号 A:表示质量数。 Z:表示电荷数。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荷数 质量数=核子数=中子数+质子数 举例:表示氦原子核有2个质子,质量数为4,有2个中子。 三、同位素 师:科学家在自然界中发现了一类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把它们互称为同位素。常见的同位素:氕 氘 氚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原子核的组成和它的表示符号。我们还跟着科学家们一起经历了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他们都是在观察到的,确切的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大胆猜想,合理推理,再经过大量实验现象的验证,最终才得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个个科学理论。对于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如果没有科学家们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大胆的,富有想象力的猜想,设计出一个个新的,有针对性的实验和创新性理论,就不会有今天物理学的辉煌成就了。 【巩固练习】 1、用符号表示以下原子核,并说出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 (1)α粒子 (2)质量数为14的碳原子核 (3)电荷数为8、质量数为17的氧原子核 (4)质量数为40的钾原子核 2、如图所示,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为α射线,b为β射线 a为β射线,b为γ射线 b为γ射线,c为α射线 b为α射线,c为γ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