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语文模拟卷(三)(含部分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语文模拟卷(三)(含部分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4 19:2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三)
Ⅰ 阅 读 (共 55 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 1~3 题。(10 分)
正确“打开”情绪价值
① 不知从何时起,“情绪价值”这个词火了。从婚恋场到职场再到交友,人们似乎越来越依赖它:恋爱中的人需要伴侣的情绪价值,“打工人”渴望同事的情绪价值,心情低落时期待朋友的情绪价值……这看似神秘的情绪价值到底是什么
② “情绪价值”一词,最初源于经济学和营销学中的概念——“顾客感知价值”。比如,当我们为一个商品买单时,不仅在意它的实用价值,更在意购买过程中的精神愉悦。后来,心理学家们将“情绪价值”一词引入研究范畴,用于衡量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我们熟悉的直播行业,很多时候主播输出的就是情绪价值。比如,有人将董宇辉的带货成功归结为知识的力量,其实他赋予观众的情绪价值也很重要。当他将仲夏夜桃林的美妙、儿时吃玉米的场景绘声绘色娓娓道来时,徜徉在美好回忆中的观众就在不知不觉下了单。
③ 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情绪价值,其实是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使然,包括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对于情绪价值的追求本身没有问题,善于提供情绪价值也是十分宝贵的能力。然而,一些理解误区的出现,却让这个词走了样、变了味。有人过度拔高“情绪价值”的重要性,其实,情绪价值只是人际交20往的“催化剂”,并不能“包治百病”,更不是安身立命的基础。还有部分机构或个人为一己之利,宣扬“高情绪价值就是会说话”,专门研究出一套套的话术课程进行售卖。事实上,公式化、套路化的话术输出,自以为能为对方提供情绪价值,实则容易落入“不走心”的窠臼,既可能令对方感到不适,也未必有利于感情的交流与互动。
④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迷信”情绪价值的泥沼,正确打开情绪价值呢
⑤ 首先我们自身要拥有“富足”的情绪价值。只有自身的情绪稳定,才能在社交中让人如沐春风。当然,情绪稳定不代表不能有情绪。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高低起伏,如果在低谷时能自洽、高峰时不忘释放善意,为自己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安放之处,这些都是高情绪价值的表现。拥有同理心也是情绪价值“富足”的前提,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更能理解别人的行为,也就会对世界少了很多怨怼,从而用宽容给周围人提供较高的情绪价值。
⑥ 输出情绪价值的核心在于真诚。与其费尽心机去学习所谓的话术,不如敞开心扉、坦荡真实地做自己。比起演出来的完美人设,人们更愿意去结交一个3有缺点却真实立体的人。“好好说话”也是情绪管理的必修课,温和的沟通、正面的交流才是高情绪价值的展现,否则,不管学了多少话术、多少套路都将是徒劳。
1.下列关于“情绪价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的人们都渴望被理解、关注,所以才努力让自己产生“情绪价值”。
B.顾客购买商品时感受到的精神愉悦就是销售员提供的手种“情绪价值”。
C.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越强,说明他能够提供的情绪价值就越高。
D.董宇辉直播时提供的情绪价值就是用生动的描述勾起观众的美好回忆。
2.下列不属于对“情绪价值”的理解“走了样、变了味”的一项是(3分)( )
A.盲目夸大情绪价值的作用,并执着于提升自己的情绪价值。
B.认为提供情绪价值能让人际交往变得简单,解决所有问题。
C.通过夸大情绪价值的重要性售卖话术课程,其目的是盈利。
D.认为精通话术可能会令对方感到不适,并不利于交流互动。
3.作者认为该如何正确“打开”情绪价值 请依据④-⑥段简要概括。(4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 4~7 题。(20 分)
母亲·地坛
①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②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意外瘫痪后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的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儿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送我出门的时候,她会喃喃地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挺好。”
③多年以后我才渐渐悟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自己怎样都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④有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无法知道还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 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⑤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儿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⑥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⑦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也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文/史铁生,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4.阅读①②段,简要概括“我”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6分)
5.阅读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活得最苦” (4分)
6.阅读④⑤段,说说划线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
7.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⑦段划线句子的理解。(6分)
三、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节选部分,完成 8、9 题。(7 分)
会场里响起了笑声。奥库舍夫跳下台,回到座位上。在他后面发言的是那个年轻的机枪手。他激愤地把军帽拉到前额上,含怒的目光将一排排座位扫视了一遍,使劲地喝问:“坏蛋,你们笑什么 ”他的眼睛像两块烧红的煤炭。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恼火得浑身发抖,说:“我叫伊万·扎尔基。我没爹没娘,无依无靠,蹲在墙根底下要饭。我忍饥挨饿,无处安身。日子过得不如一条狗,跟你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少爷小姐不一样。苏维埃政权来了。红军收留了我。全排都把我当成亲生儿子,给我衣服,给我鞋袜,教我识字,最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由于他们的启发,我成了布尔什维克,而且到死也不会变心。我清楚地知道在为什么斗争:为我们,为穷人,为工人阶级的政权。可瞧瞧你们,像一群公马在这儿叫个不停。你们根本不知道有两百个同志牺牲在城郊,永远离开了人间……”扎尔基的声音如同绷紧的琴弦那样响亮有力。
“为了我们的幸福,为了我们的事业,他们毫不犹豫地献出了生命……现在全国各地,在所有的战场上,都有人在牺牲,这种时候,你们却在这儿起哄逗乐。而你们呢,同志们,”他突然转身冲着主席台说,“却把他们找来,”他指指台下,“找这些人来开会。难道他们能理解吗 不可能!饱汉不知饿汉饥。刚才只有一个人站出来,因为他是穷人,是孤儿。”接着他对着台下怒喊:“没有你们,我们照样干。我们不会求你们的。这种人我们根本不需要!你们只配吃机枪子弹!”他气呼呼地喊出最后这句话,跑下台来,对谁也不瞧一眼,径直朝门口走去。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3分)
9.根据选段内容,可看出扎尔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出两点即可。(4分)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 10 题。(3 分)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苎花浅水边。
10.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没有系紧缆绳,而是让渔船任意飘荡。
B.第二句揭示了渔翁不系船的原因:夜深人倦,此刻该睡觉了。
C.三四句回忆当天夜晚刮起了大风,没缆住的小船被吹到水边。
D.全诗表达了钓者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与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完成11~14题。 (15分)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光武即位,拜为建威大将军。
上诏弇进讨张步。张步闻之,乃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祝阿,别于泰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之。弇渡河,先击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费邑分遣弟敢守巨里。弇进兵先胁巨里,使多伐树木,扬言以填塞坑堑。数日,有降者言邑闻弇欲攻巨里,谋来救之。弇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归者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余人来救之。弇喜,谓诸将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来,适其所求也。”即分三千人守巨里,自引精兵上冈阪,乘高合战,大破之,临陈斩邑。
十三年,上大将军印绶,罢,以列侯奉朝请。每有四方异议,辄召入问筹策。年五十六,永平元年卒,谥为愍侯。 (节选自《后汉书·耿弇列传》)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习父业 习:继承
B.日未中而拔之 拔:攻克
C.故开围一角 故:故意
D.上大将军印绶 上:获赐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
A.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
B.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
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
D.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
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耿弇在光武帝即位之初就被任命为建威大将军,升职为愍侯后常常参与朝会。
B.耿弇讨伐张步时,以极快的速度攻下了祝阿,又让祝阿的人逃去钟城报告消息。
C.耿弇暗自放松对俘虏的看守,故意让他们逃回去告知费邑攻打巨里的具体时间。
D.光武帝非常信任耿弇,每次遇上无法决断的事情,都会宣召耿弇入宫征求意见。
14.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来,适其所求也。
Ⅱ 表 达 (共 65 分)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 15~19 题。 (15 分)
有人说,“越贴近一个地方的口音,你就离这片土地越近。”的确,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些 品性、 生活、 一生的,往往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存在。日用而不觉的方言,就是地域特征和风土人情的集中 。从生活中播种、在岁月中生长、于文化中拔节,方言带着一股“泥土芬芳”和“山野气息”,形塑着群体的性格、智慧与生命力,丰厚且质朴,持久而坚韧。
①一句“喜欢”,在广东话里变成了“钟意”,是河南话里的“相中”,也是上海话里的“欢喜”,还是东北话里的“稀罕”。②更遑论,很多方言里保存了许多古音、古词、古韵,延续了文化特质和历史脉络。③比如客家话里,“早晨”叫“朝”,“中午”叫“昼”, “晚上”叫“暗”,“慢慢走”叫“款款行”。④方言的重新唤醒,某种意义上也是外露的文化自信、激活的文化基因。
当然,方言在传情达意上也必然存在局限性【A】地域化和小众化【B】晦涩难懂的语义和平仄难分的音调【C】事实上说到底【D】语言最终还是要服务生活的。一口流利的家乡话,和标准的普通话一样,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歌谣,讲述着脚下这片土地的过往,也指引我们寻找更大世界的入口。
15.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耳濡目染 B.拔节 C.形塑(shuò) D.坚韧(rèn)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塑造 滋养 影响 体现
B.滋养 塑造 影响 体现
C.影响 滋养 塑造 表现
D.塑造 影响 滋养 表现
17.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当然,方言在传情达意上也必然存在局限性【A】地域化和小众化【B】晦涩难懂的语义和平仄难分的音调【C】事实上说到底【D】语言最终还是要服务生活的。
A. 。 B. , C. 。 D. ,
1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方言的重新唤醒,某种意义上也是外露的文化自信、激活的文化基因。
A.重新唤醒的方言,某种意义上也是外露的文化自信、激活的文化基因。
B.重新唤醒的方言,某种意义上也是文化基因的激活、文化自信的外露。
C.方言的重新唤醒,某种意义上也是激活的文化自信、外露的文化基因。
D.方言的重新唤醒,某种意义上也是文化基因的激活、文化自信的外露。
19.将“方言里,也能一睹文明的璀璨多元和博大精深。”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3分)( )
A.① B.② C.③ D.④
七、作文 (5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 分)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拥有在公众面前展示自我的平台。于是,精心修饰的朋友圈、qq动态就像一扇扇被美化过的橱窗,炫耀着那些光鲜亮丽的时刻,却常常过滤掉了平凡琐碎但真实、丰富、有个性、有意义的生活。
要知道,只有不活在他人的眼光里,才能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做自己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选择题答案
1. C 2. D 10. C 11. D 12. D 13. A
15. C 16. A 17. A 18. D 19.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