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青岛质检]据统计,1956年有5 400名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出访了49个国家,这些访问者或者以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身份,或者作为各种各样的半官方组织的代表,单个或结伴出访。这些出国访问活动( )
A.打破了美国对华经济的封锁
B.拓展了中国对外交流的空间
C.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缓和
D.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2.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法国成为西方大国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 )
A.引发了西欧各国同中国的“建交热”
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
C.表明法国开始走上自主外交的道路
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3.1962年,王稼祥、伍修权等联名向主管外交的周恩来、陈毅等递交了一封建议信,主张在外交上应该采取缓和的而非紧张的政策,在国际斗争中不要四面树敌;在同苏联的关系上,要抓住团结和反分裂的旗帜,防止双方的斗争直线尖锐下去;在对外援助上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这些建议( )
A.体现了务实内敛的外交探索
B.背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缓和了与西方国家间的关系
D.推动了全方位外交的形成
4.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东西南北问题”。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关系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关系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这说明我国( )
A.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对外开放理论体系
C.积极谋求解决国际争端新思路
D.高度重视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5.1950年1月,毛泽东在与苏联方面会谈时指出,签订中苏新条约将得到中国国内各方面的拥护,同时有利于处理旧中国与帝国主义订立的条约。他同时指出在新条约中应反映两国间“完全新型的关系”。由此可知,毛泽东( )
A.提出了“一边倒”外交策略
B.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大力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希望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
6.下表是1950~1971年历届联合国大会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的表决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年份(年) 1950 1961 1962 1963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赞成(个) 11 36 42 41 47 46 45 44 48 51 76
反对(个) 38 48 56 57 47 57 58 58 56 49 35
会员国(个) 60 104 110 112 117 122 122 126 126 127 132
A.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结果
B.第三世界国家起了关键作用
C.过程的曲折性和艰难性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7.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 )
A.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B.努力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8.2022年12月7日,习近平抵达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将推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开启两国关系新的辉煌篇章。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
A.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政治盟友 B.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C.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D.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9.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联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
A.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C.试图去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D.突破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10.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400多项国际公约,参与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5万余人次,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这表明,中国( )
A.开始融入全球化的国际社会 B.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C.扩大了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 D.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11.1949年1月,毛泽东指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如有外国人提到外国政府调解中国内战等事,应完全拒绝之。”该指示( )
A.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B.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全面实施
C.关闭了与西方国家交往的大门
D.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12.2016年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中国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2022年在巴厘岛举办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习近平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再次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凝聚新共识、指明新路径。这主要体现出新时代中国( )
A.致力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C.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完善
D.注重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伙伴关系
二、综合题
13.[2023·辽宁丹东高二模拟](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关系发展历程
时间 表现
1950年1月 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新中国。
1950~1953年 美英等国组成“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
1954年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英双方在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一定共识。6月17日,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并正式公布联合公报。
1954~1971年 中英关系有所改善,但两国之间仍存在一系列原则性分歧。
1972年 3月,中英两国将代办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1997年 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004年5月 中英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摘编自文宇《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关系演变及现状》
对“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关系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青岛质检]据统计,1956年有5 400名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出访了49个国家,这些访问者或者以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身份,或者作为各种各样的半官方组织的代表,单个或结伴出访。这些出国访问活动( )
A.打破了美国对华经济的封锁
B.拓展了中国对外交流的空间
C.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缓和
D.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解析: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或者半官方组织代表的身份对49个国家的出访活动,等于拓展了我国官方对外交流之外的外交空间,故选B项;上述出访活动中出访者是以科学家、教育工作者或者技术人员的身份、半官方组织的代表身份,说明出访的主要目的不单单是经济方面的需求,更有其他领域的需求,所以没法说其结果打破了美国对华的经济封锁,且说法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56年两极对峙的格局刚刚形成,并没有缓和的迹象,排除C项;当时的上述出访活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但是绝不会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排除D项。
2.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法国成为西方大国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 )
A.引发了西欧各国同中国的“建交热”
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
C.表明法国开始走上自主外交的道路
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解析:中法建交突破了美国的外交遏制,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故D项正确;同中国的“建交热”出现在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之后,故A项错误;法国的自主外交是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影响,而非原因,故B项错误;中法建交是法国走上自主外交道路的体现,但无法推断是其开始,故C项错误。
3.1962年,王稼祥、伍修权等联名向主管外交的周恩来、陈毅等递交了一封建议信,主张在外交上应该采取缓和的而非紧张的政策,在国际斗争中不要四面树敌;在同苏联的关系上,要抓住团结和反分裂的旗帜,防止双方的斗争直线尖锐下去;在对外援助上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这些建议( )
A.体现了务实内敛的外交探索
B.背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缓和了与西方国家间的关系
D.推动了全方位外交的形成
解析:由材料“主张在外交上应该采取缓和的而非紧张的政策,在国际斗争中不要四面树敌”“防止双方的斗争直线尖锐下去”“在对外援助上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可知1962年为缓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推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在外交上调整“左”倾思想,体现出务实内敛的外交探索,故选A项;这些建议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和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建议,并未提及是否实施,不能得出建议会产生的结果信息,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中国形成全方位的外交战略,排除D项。
4.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东西南北问题”。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关系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关系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这说明我国( )
A.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对外开放理论体系
C.积极谋求解决国际争端新思路
D.高度重视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解析:据材料“发展问题是南北关系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可知我国高度重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问题,即重视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故选D项;据材料“发展问题是南北关系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可知我国重视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问题,并不是在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A项;邓小平提出“东西南北问题”反映的是和平与发展问题,不是对外开放的理论体系,排除B项;“发展问题是南北关系问题”,并且“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即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并非积极谋求解决国际争端,排除C项。
5.1950年1月,毛泽东在与苏联方面会谈时指出,签订中苏新条约将得到中国国内各方面的拥护,同时有利于处理旧中国与帝国主义订立的条约。他同时指出在新条约中应反映两国间“完全新型的关系”。由此可知,毛泽东( )
A.提出了“一边倒”外交策略
B.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大力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希望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
解析:材料中毛泽东提出签订中苏新条约,该条约有利于处理旧中国与帝国主义订立的条约,可知这与新中国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一致,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一边倒”外交政策,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依所学,1953年,中印两国总理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孤立限制的政策,排除D项。
6.下表是1950~1971年历届联合国大会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的表决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年份(年) 1950 1961 1962 1963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赞成(个) 11 36 42 41 47 46 45 44 48 51 76
反对(个) 38 48 56 57 47 57 58 58 56 49 35
会员国(个) 60 104 110 112 117 122 122 126 126 127 132
A.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结果
B.第三世界国家起了关键作用
C.过程的曲折性和艰难性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由表格可知,在这段时间里,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数量虽大体呈上升趋势,但多有反复,这说明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难,故C项正确;A、B两项内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D项是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故排除。
7.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 )
A.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B.努力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积极发展同俄罗斯、美国、欧盟的外交关系,共同目的是努力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故B项正确。
8.2022年12月7日,习近平抵达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将推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开启两国关系新的辉煌篇章。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
A.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政治盟友 B.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C.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D.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习近平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阿拉伯国家属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故D项正确;中国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阿拉伯国家并非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排除B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并不接壤,排除C项。
9.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联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
A.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C.试图去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D.突破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解析】材料“20 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联合”表明当时中国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故C项正确。
10.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400多项国际公约,参与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5万余人次,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这表明,中国( )
A.开始融入全球化的国际社会 B.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C.扩大了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 D.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解析】材料“中国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400多项国际公约,参与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5万余人次”表明中国扩大了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故C项正确;A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只能体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没有体现中国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D项。
11.1949年1月,毛泽东指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如有外国人提到外国政府调解中国内战等事,应完全拒绝之。”该指示( )
A.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B.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全面实施
C.关闭了与西方国家交往的大门
D.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解析】材料“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如有外国人提到外国政府调解中国内战等事,应完全拒绝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相符,故A项正确。
12.2016年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中国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2022年在巴厘岛举办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习近平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再次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凝聚新共识、指明新路径。这主要体现出新时代中国( )
A.致力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C.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完善
D.注重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伙伴关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在两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都提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建议,为全球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这说明新时代的中国积极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完善,故C项正确;中国是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主导力量”的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世界经济发展,不涉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3.[2023·辽宁丹东高二模拟](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关系发展历程
时间 表现
1950年1月 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新中国。
1950~1953年 美英等国组成“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
1954年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英双方在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一定共识。6月17日,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并正式公布联合公报。
1954~1971年 中英关系有所改善,但两国之间仍存在一系列原则性分歧。
1972年 3月,中英两国将代办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1997年 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004年5月 中英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摘编自文宇《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关系演变及现状》
对“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关系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解析:我们首先要对“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关系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根据表格内容中“1972年3月,中英两国将代办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可以把阶段进行如下划分:1950~1971年之间,中英关系在曲折中缓慢发展;1972年以后,中英关系发展迅速。然后再依据具体内容说明划分的依据,即材料表格中的哪些具体内容能够证明结论,如“在曲折中缓慢发展”这一阶段,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表述:英国为维护在香港的利益率先承认新中国,日内瓦会议中英双方达成一定共识,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均推动双方关系发展。但受冷战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缓慢,甚至在朝鲜战争期间,两国关系进入低潮期;“发展迅速”这一阶段,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表述:中美关系正常化,香港回归中国解决两国历史遗留问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均推动了中英关系发展。总而言之,在进行具体说明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材料表格内容,还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要选择那些典型的、具体的史料来进行论证,其目的就是论证“阶段特征”。
答案:(示例)1950~1971年:中英关系在曲折中缓慢发展。
英国为维护在香港的利益率先承认新中国,日内瓦会议中英双方达成一定共识,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均推动双方关系发展。但受冷战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缓慢,甚至在朝鲜战争期间,两国关系进入低潮期。1972年以后:中英关系发展迅速。
中美关系正常化,香港回归中国解决两国历史遗留问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均推动了中英关系发展。
(说明:若划分为三个阶段,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