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4 18:5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中华文明
古代西亚文明
约BC3500年
古印度文明
约BC3千纪
古埃及文明
约BC3500年
古希腊文明
约BC2千纪
西亚:
苏美尔文化
巴比伦文化
阿拉伯文化
古埃及文化
希腊、罗马文化
西欧基督教文化
拜占庭文化
俄罗斯文化
古印度文化
古代朝鲜
日本文化
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
印第安文化
大洋洲文化
文明多元共生
文化丰富多样
1、单元时间线索: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4000年 3100年 1500年 1000年 5世纪 4世纪
古代西亚苏美尔文明产生
印度
吠陀时代
古典希腊文化
2世纪 4世纪 5世纪 7世纪 9世纪 12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古代朝鲜、日本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中古西欧基督教文化
古代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2、单元阶段特征:
1)古代西亚和北非文化: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
阿拉伯人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2)欧洲文化:古典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古西欧形成了基督教文明;
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文化深受东正教的影响。
3)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
南亚的古代印度文化颇具特色;
东亚的朝鲜和日本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
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了特色鲜明的古代文化。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西亚、非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西亚、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表格梳理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地区的文化成就
古代西亚 BC3400年 古代埃及 BC3100年 阿拉伯
AD7世纪
语言文字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阿拉伯语
文学、律法 史诗《吉尔伽美什》 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 悬诗、《天方夜谭》
建筑、艺术 亚述帝国王宫、人首飞牛雕刻、乌尔王陵嵌板画 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受到宗教影响; 金字塔、神庙 清真寺(伊斯兰教)
科技 60进制计数法 发明车轮 太阳历、医学、数学 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阿拉伯数字”;白塔尼《萨比天文历表》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伊本·西那的医学百科全书《医典》
文化成就
地域
那尔迈调色板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书写材料:
书写工具:
书写方法:
泥版
芦苇秆或木杆

莎草纸
苇管制成的蘸水笔
蘸墨水书写
原因解释:
两河流域少石头,多优质泥土;
两河流域盛产芦苇。
原因解释:
尼罗河盛产莎草和芦苇。
结果解释:
芦苇秆或木杆在泥上压,导致起笔粗而取笔细,线条尖而直,呈现“楔子”形状
结果解释:
用笔在莎草纸上书写,可以随意画出图画和书写符号。
结论1:早期文字的书写多就地取材
结论2:书写材料、书写工具及书写方法对文字特点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巴比伦尼亚和亚述最早的书写材料是泥板,因为两河地区有简单易得的冲积土壤。与后来出现的书写材料(如纸草、羊皮纸、皮革和木材)相比,泥板造价低廉且易于长期保存。”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西亚楔形文字最早是书写在泥板上 ②文化特色形成受特定自然条件影响
③两河流域的书写形式早于其他地区 ④泥板是世界上最实用的书写材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
你从大地涌流出来,
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
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古埃及人赞美尼罗河的诗歌
猖獗的洪水啊,
没人能和它对抗。
它使苍天动摇,大地颤抖,将成熟的庄稼淹没。
——《吉尔伽美什》
(苏美尔史诗)
以下史诗分别体现了古埃及和苏美尔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古埃及
乐观、自信
注重来世
古代两河流域
抗争、悲观、
注重现世
为何古西亚和古埃及呈现不同的文化特点?
古西亚文化 古埃及文化
自然环境
政治
文明特点
抗争、悲观,注重现世
乐观、自信、追求来世。
古西亚:周边多高原,平原无屏障,两河不定期泛滥
古埃及:南部沙漠阻隔有屏障,尼罗河定期泛滥
自然环境
政 治
前王朝时期 公元前4500-前3100
早王朝时期 公元前3100-前2700
古王国时期 公元前2700-前2160
第一中间期 公元前2160-前2010
中王国时期 公元前2106-前1786
第二中间期 公元前1786-前1550
新王国时期 公元前1550-前1069
第三中间期 公元前1069-前656
后期埃及 公元前656-前332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绵延约3000年。
常受外族入侵,政权更迭频繁
长期统一、政权较稳固
古西亚:周边多高原,平原无屏障,两河不定期泛滥
古埃及:南部沙漠阻隔有屏障,尼罗河定期泛滥
自然地理环境对早期人类政治有重要影响
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古埃及文化
地理环境
政治
文明特点
平原无屏障,两河不定期泛滥
沙漠有屏障,尼罗河定期泛滥
常受外族入侵,政权更迭频繁
长期统一、政权较稳固
抗争、悲观,注重现世
乐观、自信、追求来世。
结论:早期人类文化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影响明显
为何古西亚和古埃及呈现不同的文化特点?
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为了拯救好友恩奇都,吉尔伽美什历尽艰苦,找到了能令人长生的不死之草,但最后又被蛇偷走,恩奇都最终难免一死。以上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苏美尔人对待生命的态度
B.苏美尔文学的悲剧色彩
C.文学作品描绘民众的生活
D.最早的史诗在西亚产生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卢浮宫藏)
汉谟拉比

太阳神沙




君 权 神 授,神权主义色彩浓厚
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全球通史》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同态复仇法
阶级歧视,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保护私有财产,并规定政府的职能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古代西亚有编撰法典的历史传统

自然地理环境深刻影响西亚文化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众神之父)与恩利尔(大地和空气之神)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太阳神和司法天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君主专制王权高于法权 B.君权神授追求司法公正
C.神意立法力求伸张正义 D.法权至上协调社会矛盾
《汉谟拉比法典》在前言和结语部分都提到:法典的制定来自神的旨意,后世若违背法典就是违背神意,必然遭到“神罚”。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  )
A.宗教祭司对世俗贵族的支配
B.商品经济和契约精神的发展
C.人民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低
D.“王在法下”政治传统的深远影响
(二)重点问题探究:
1.古代西亚与古埃及在国家治理和人生态度上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2.综合西亚和埃及的文明情况,你认为文明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两河流域经常泛滥的洪水与统一集权的君主国之间有何关系?
4.两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数学、历法、天文等发达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1)不同:①古代西亚重视法律,重现世,态度悲观;
②古埃及重视法老的权威,重来世,态度乐观;
(2)原因:
①西亚频遭外族入侵、政权更换频繁; 自然灾害频繁;
②古埃及国家长期统一、政权较稳固; 尼罗河定期泛滥,更利于农耕,生活惬意;
因素:地理环境、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程度等对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治水需要强大的国家组织,产生了集权的君主专制;
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
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32年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8世纪中期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622年
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7世纪中期起
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多神崇拜
6世纪
三、东西方文化的桥梁:阿拉伯文化
回顾纲要(下)
第4课
阿拉伯帝国
(632-1258年)
   
  阿拉伯文化
——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五海三洲之地,多沙少水,环境恶劣。
因素
自 然
      多神信仰,因生存和信仰导致的战争频发。
因素
历 史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 8 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帝国统治者重视科学文化事业
帝国统治者实行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中国科技传入的促进作用
地处东西文化荟萃之地,有丰厚的文化积淀
统一的阿拉伯语与统一宗教信仰推动了文化发展
阿拉伯人对被征服地区文化的继承与融合
阿拉伯文化繁荣的特点?
继承与融合
创新性
开放性与包容性
多元性
有许多领先世界的文化成就——先进性
材料:“全世界都感谢阿拉伯语在传播中世纪高度发展的阿拉伯科学知识方面所带来的媒体作用……如果没有阿拉伯语这个媒介,得到这些知识是不可想象的,或者说无论如何也不会了解得那么早。——赫伯特·格特沙尔克《震撼世界的伊斯兰教》
中国
印度
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等
棉花、食糖
10进数字等


阿拉伯传播
阿拉伯传播
思考点: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做了哪些重要贡献?
(阿拉伯):独特的阿拉伯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扩大了阿拉伯民族的影响力;
(西亚):保存并传播了古代西亚的文化;
(欧洲):保存并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思想来源;
为近代欧洲科学革命提供知识积淀;
(有利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世界):保存并传播了东西方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历史纵横(19页)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
西非:
①9C左右掌握铁器和青铜冶炼;
②加纳、马里、桑海等城市国家先后兴起;
③廷巴克图是西非的文化中心;
④马里曾与埃及互相交流学习。
东非:
出现过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中部和南非:
①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
②大津巴布韦遗址。
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特点:
西亚文明是一种城市文明,充满了抗争、悲观、注重现世。
埃及文明则是一种帝国文明,充满乐观、自信且注重来世,更为丰富。
阿拉伯文明时间较晚,继承、融合了诸多地区文明,起到了桥梁作用。
原因∶地理环境不同使生产方式不同,导致文化特征各异
认识:
①文明具有多样性: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应承认、肯定和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②同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既保持各民族文化差异和平等竞争的权利,又维护文化互动交流、自由创造的权利,维护文明的多样性有助于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思考∶结合所学,分别归纳古代西亚文明、埃及文明、阿拉伯文明的特点 古代西亚、北非为何出现特征各异的文化 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