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测试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测试一(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6-15 12:2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模拟测试一
科学试题卷
亲爱的同学:
1.本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放。
做题时,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祝你成功!
、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称为PM2.5,它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2012 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PM2.5
土壤形成的正确顺序为(  )
a.岩石的风化
b.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
c.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
d.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A.abcd B.bcad C.abdc D.cbad
如图所示,下端为S极的条形磁体悬挂在一弹簧上;闭合开关,条形磁体处于静止状态后,下端位于螺线管的上方。下列措施可使弹簧缩短的是(  )
A.滑片P向右缓慢移动 B.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
C.增大电源电压 D.将电源的正负极对换位置
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该金属能被磁铁所吸引,是因为金属块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  )
A.铁 B.银 C.铝 D.锌
扬州对于碘缺乏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在食盐中加碘,这里的“碘”应理解为(  )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离子
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带土移栽,主要是为了(  )
A.减少水分散失 B.减少对幼根和根毛的损伤
C.防止营养流失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世界上各种物质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B.海水中有大量的氯化钠,因此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氯元素
C.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害,但利用放射性可以检查和治疗一些疾病
D.人体内也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镉、汞、铅等,这与食物、水体及大气的污染有关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鼻 B.咽 C.气管 D.肺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Fe2+、Fe3+都属于铁元素,是同一种离子
B.NO2、N2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4价,是同一化合物
C.少儿缺少微量元素“钙”,会患佝偻病并且发育不良
D.缺碘或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是因为它的茎内具有(  )
A.形成层 B.伸长区 C.木质部 D.韧皮部
下列四幅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某同学学习了氧气制取和性质后,记录了部分实验操作或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加入药品后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铜片在氧气中加热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加盖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昼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的继续燃烧。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
A.分解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释放能量 D.消耗二氧化碳
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不同
小明家的电路简化后如图所示,观察该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开关和电灯是并联的 B.电灯、电视和台灯是并联的
C.各个小彩灯之间是并联的 D.插座中的火线和零线是连通的
、填空题(2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无机盐的作用:(1)氮、镁:合成叶绿素的原料;(2)氮.硫:合成   的原料;(3)钾:使植物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4)磷: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
教室里的日光灯正常工作电压为    伏,家用电器之间是    连接的。(选填“串联”或“并联”);消耗的电能是用    来测量的。
医生给心脏疾病的患者做手术时,往往要用一种称为“人工心脏泵”(血泵)的体外装置来代替心脏,以推动血液循环。如图是该装置的示意图,线圈AB固定在用软铁制成的活塞柄上(相当于一个电磁铁),通电时线圈与活塞柄组成的系统与固定在左侧的磁体相互作用,从而带动活塞运动。活塞筒通过阀门与血管相通,阀门S1只能向活塞筒外开启,S2只能向活塞筒内开启。线圈中的电流从B流向A时,螺线管的左边是   (选填“N”或“S”)极,活塞柄向   运动(选填“左”或“右”),血液的流向是   (选填“从②流向①”或“从③流向②”)状态。
我们依据反应事实,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图B所示的灭火原理是:   ;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   的方法.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甲、乙在该反应中质量变化的比值为   。
、实验探究题(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组装直流电动机后,接通电源,若出现下表左边的现象,请分析原因,然后将右边的故障现象填在括号内(填写选项):
①转动较慢,显得很吃力    A.摩擦阻力太大 B.换向器与电刷接触不良 C.启动前线圈刚好处于平衡位置
②刚接通电源时,电动机不转,但用手轻轻拨动一下线圈,电动机就能顺利转动起来   
③电动机不转,将电刷与换向器之间的压力调大些,电动机才能转动起来   
如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
(1)仪器②的名称是    。
(2)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    。
(3)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那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
如图,甲表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乙表示植物体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图乙中由曲线I代表的生理活动:   。
(2)在13时左右,曲线I代表的生理活动强度反而有所减弱,最可能与图甲中的   (用图中的数字表示)结构有关。
(3)在5~6时时段,判断植物体内有机物有无积累增加情况,并说明理由:   
(4)利用所学知识,请你为“如何提高大棚中农作物的产量”提一个合理化建议:   
、解答题(2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查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重铬酸钾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它是由     (填离子符号,下同)和    构成的,重铬酸钾中铬的化合价是    价。
(2)硫酸铬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它是由   和     构成的,硫酸铬中铬的化合价是     价。
(3)写出按这两种化合物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形成的两种铬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和     。
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准确称取16g石灰石样品,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1)将石灰石样品研碎的目的是   ;
(2)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随着盐酸的加入,在图乙中画出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变化示意图。
有一种电加热恒温箱,工作原理的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由电压为9伏的电源、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2和热敏电阻R1组成,图乙是热敏电阻R1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工作电路由电压为220伏的电源和阻值为R0的电热丝组成。通过实验测得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毫安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题意将图中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2)当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50欧时,恒温箱内的温度是多少
(3)要提高恒温箱设定的温度值,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
A.适当增大控制电路电源电压
B.适当减小电磁铁线圈匝数
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
在以“探究藻类植物如何进行生命活动”项目化学习实践中,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先在水槽里的支架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土壤浸出液与适量的黑藻,另一个装有适量的CO2缓冲液(CO2缓冲液能使装置内CO2浓度不变),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图)。在光照下实验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下降,水槽的水面上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请分析实验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期末模拟测试一答案解析
科学试题卷
亲爱的同学:
1.本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放。
做题时,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祝你成功!
、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A
【解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称为PM2.5,因此属于粉尘污染。
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污染空气,不必列入监测范围,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硫容易造成酸雨,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有毒,列入监测范围,故选项错误;
D、PM2.5属于粉尘污染,列入监测范围,故选项错误。
C
【解析】成土过程也叫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各种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发育的过程。它是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总和,包括岩石的崩解,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合成,以及物质的淋失、淀积、迁移和生物循环等。
土壤是由岩石转化而来的,岩石通过风化导致岩石破碎后,慢慢产生低等生物,在低等生物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原始土壤,当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故C符合;
故答案为:C。
D
【解析】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上端的极性,然后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条形磁体受到磁力的方向,接下来根据二力平衡分析弹簧缩短时电磁场的大小变化即可。
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右,此时大拇指指向上端,则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条形磁体受到向下的吸引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F拉力=G+F吸。当弹簧缩短时,F拉力变小,即吸引力变小,则电磁铁的磁场变弱。
A.滑片P向右缓慢移动,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场变强,故A错误;
B.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电磁铁的磁场变强,故B错误;
C. 增大电源电压,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磁场变强,故C错误;
D. 将电源的正负极对换位置后,条形磁体受到向上的排斥力,此时F拉力=G-F吸,此时弹簧的拉力变小,则弹簧缩短,故D正确。
故选D。
A
【解析】根据对磁性材料的认识分析判断。
该金属能够被磁铁吸引,说明它是铁磁性材料,主要包含铁、钴、镍等,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C
【解析】碘缺乏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在食盐中加碘,这里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B
【解析】1、幼苗期的植物根系较小,移栽时易操作;
2、植物根吸水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带土移栽可减少对根毛的损伤。
A. 为减少水分散失可通过剪去部分枝条减弱蒸腾作用,不题意不符,A错误;
B、带土移栽可减少对幼根和根毛的损伤,B正确;
C、带土移栽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根,C错误;
D、带土移栽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根,D错误。
故选B
B
【解析】地壳中前5号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次是氢元素。 所含化学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氢,氯,铜镁,硫,钙等,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A.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A正确;
B. 海水中有大量的氯化钠,但是因此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仍然是氧元素,B错误;
C. 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害,但利用放射性可以检查和治疗一些疾病 ,C正确;
D. 人体内也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镉、汞、铅等,这与食物、水体及大气的污染有关 ,D正确;
故答案为:B
D
【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D.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D
【解析】A.Fe2+、Fe3+都属于铁元素,但所带电荷不同,所以不是同一种离子;B、NO2、N2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4价,但分子构成不同,不属于同一种化合物;C、钙属于常量元素,不属于微量元素;D、缺碘或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离子的写法,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熟悉微量元素与人体的关系.
【解答】解:A.Fe2+、Fe3+都属于铁元素,但所带电荷不同,所以不是同一种离子,故A错;
B、NO2、N2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4价,但分子构成不同,不属于同一种化合物,故B错;
C、钙属于常量元素,不属于微量元素,故C错;
D、缺碘或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D正确.
故选D.
A
【解析】木本植物茎包括树皮、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解: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因此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是因为它的茎内具有形成层.
故选:A.
A
【解析】该题目主要考查书本中相应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A.该图与书本中得实验装置完全相同;故A正确;
B、排空气法收集气集气瓶的底部;故B错误;
C、氧气验满时带火星木条要放在瓶口;故C错误;
D、在氧气中点燃酒精灯,要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预留一些水,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故D错误;
D
【解析】根据氧气的制取实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故A错误;
B.铜片在氧气中加热时,会变成黑色,即生成氧化铜,故B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白烟,即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D正确。
B
【解析】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实验中的种子是甲组是萌发的,乙组是煮熟的;说明这两组种子甲组是活的,乙组是死亡的;蜡烛去验证的时候甲组中熄灭而乙组继续燃烧;说明甲中氧气很少或没有了,乙组中氧气比较多;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
故答案为:B。
B
【解析】A.实验中反应的条件并没有改变,A中的结论与实验无关;
B、“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与“粉末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明显是接触面积的改变.
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相同,结构一样;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因此其组成和结构都相同;
解:A.A中的结论并不能由题中的实验得出,故A错;
B、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说明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故B正确;.
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相同,因为构成碳酸钙的粒子没有变.故C错;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因此其组成和结构都相同,故D错.
故选B
B
【解析】根据对家庭电路连接的知识分析判断。
A.根据图片可知,开关和电灯是串联的,故A错误;
B.电灯、电视和台灯并排连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为并联,故B正确;
C.各个小彩灯首尾相连为串联,故C错误;
D.插座中的火线和零线是断开的,当接入用电器时才会接通,故D错误。
故选B。
、填空题(2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蛋白质
【解析】根据无机盐对植物体的作用解答:
1. 氮肥(N):NH4Cl 、(NH4)2SO4 等。能促使作物茎叶生长茂盛。
2.磷肥(P):Ca(H2PO4)2 等。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旱和抗寒能力,穗粒增多,子粒饱满。
3. 钾肥(K):草木灰 K2CO3 等。能使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无机盐的作用:(1)氮、镁:合成叶绿素的原料;
(2)氮.硫: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3)钾:使植物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
(4)磷: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
220;并联;电能表
【解析】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并联,工作时互不影响;电能表是用来测量家庭电路消耗的电能。
教室里的日光灯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
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时互不影响,因此它们是并联连接。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家庭电路消耗的电能。
故答案为;220 并联 电能表
N;右;②流向①
【解析】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然后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活塞的运行方向;如果活塞筒内容积增大,那么压强减小,此时开关S2打开,S1闭合,血液从③进入②;否则,血液从②进而①,据此分析判断。
线圈中的电流从B流向A时,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上,此时大拇指指向左端,那么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此时活塞向右运动,里面容积变小,压强变大,开关S2闭合,S1打开,血液的流向为从②到①。
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燃烧和灭火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从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正确的灭火方法。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破坏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燃烧。
(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故填:可燃物;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与氧气隔绝.故填: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故填:用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1)可燃物;(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化合反应;2:7
【解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
故答案为:化合反应;2:7
、实验探究题(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答案】A;C;B
【解析】①电动机的转动速度取决于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如果动力大于阻力,那么做加速运动;如果动力等于阻力,那么做匀速运动。
②当线圈处在平衡位置时,线圈两侧受到的电磁力相互抵消,此时线圈不受动力,因此不会转动;
③如果电路中接触不良,那么通过电路的电流会非常小,可能导致电动机不能转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①转动较慢,显得很吃力,可能是摩擦阻力太大,故A错误;
②刚接通电源时,电动机不转,但用手轻轻拨动一下线圈,电动机就能顺利转动起来,可能是启动前线圈刚好处于平衡位置,故选C;
③电动机不转,将电刷与换向器之间的压力调大些,电动机才能转动起来,可能是换向器与电刷接触不良,故选B。
(1)长颈漏斗
(2)D中导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
(3)BE
【解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分析;
(3)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氧气可利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分析。
(1)仪器 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装置图中D向下排空气法导管过短错误;
(3)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需选用固液常温发生装置B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E;
(1)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6
(3)没有积累,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4)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或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
【解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阳光强烈照射会使植物气孔完全关闭,且持续很长时间。
(1)图乙中由曲线I代表的是光合作用,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在13时左右,曲线I代表的生理活动强度反而有所减弱,阳光强烈时,气孔闭合,因此最可能与图甲中的6气孔结构有关。
(3)在5~6时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没有积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4)提高大棚中农作物的产量的方法: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或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
、解答题(2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K+;Cr2O72-;+6
(2)3;Cr3+;SO42-;+3
(3)CrO3;Cr2O3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1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其组成结构;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规律来计算化合价;
3.根据氧化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1)由重铬酸钾的化学式K2Cr2O7可知,它是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是由钾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构成的,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可得重铬酸钾中铬的化合价为:(+1)×2+2x+(-2)×7=0,则x=+6;故填:3;K+;Cr2O72-;+6;
(2)由硫酸铬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铬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是由铬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硫酸铬中铬的化合价为:2y+(-2)×3=0;则y=+3;故填:3;Cr3+;SO42-;+3;
(3)铬元素显+6价,氧元素显-2价,则铬元素与氧元素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rO3。
铬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则铬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r2O3,故填:CrO3;Cr2O3。
故答案为:1.3;K+;Cr2O72-;+6; 2.3;Cr3+;SO42-;+3;3.CrO3;Cr2O3。
(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解:设参加反应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5.28g
x=12g
CaCO3%=75%
(3)解:
【解析】(1)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根据左图确定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3)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不断增大,且与稀盐酸的质量成正比,根据碳酸钙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最终钙元素的质量,最后完成作图即可。
(3)反应结束后,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
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不断增大,且与稀盐酸的质量成正比,作图如下:
(1)
(2)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mA时,设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01,
则 =100Ω,
由图可知,热敏电阻为100Ω时对应的温度为50℃,即恒温箱的温度将稳定在50℃。
(3)B;C
【解析】(1)根据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确定加热状态时衔铁的所在的位置,将加热电路的两个触点与这时相互接触的两个触点相互连接即可;
(2)热敏电阻R1与变阻器R2串联,首先根据计算此时的总电阻,然后根据 计算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最后根据图乙确定恒温箱的温度。
(3)要提高恒温箱内的温度,即当电流达到60mA时,衔铁不被吸下来,可以从减小电磁铁的磁场强度的角度思考。
(1)根据乙图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会增大,它的磁场会增强,那么衔铁会被吸下来,从而切断加热电路,因此加热电路的两个接头应该与上面的两个触点相连,如下图所示:
(2)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mA时,设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01,
此时的总电阻为:;
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
由图可知,热敏电阻为100Ω时对应的温度为50℃,即恒温箱的温度将稳定在50℃。
(3)A.适当增大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会增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从而增强电磁铁的磁场,故A不合题意;
B.适当减小电磁铁线圈匝数,可以减弱电磁铁的磁场强度,故B符合题意 ;
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可以增大阻值,减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从而减小电磁铁的磁场强度,故C符合题意。
故选BC。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或“光合作用:CO2+H2O C6H12O6+O2”)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或“呼吸作用:C6H12O6+O2 CO2+H2O”)
在光照强度大于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从而使烧杯内氧气的产生大于消耗,烧杯内氧气的含量会增加而CO2缓冲液能维持装置内的CO2浓度不变
所以装置内气压会增大当装置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会将烧杯内水面压下,水槽内液面上升
【解析】观察实验装置可知,该生物兴趣小组是想以二氧化碳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在光照强度大于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从而使烧杯内氧气的产生大于消耗,烧杯内氧气的含量会增加而CO2缓冲液能维持装置内的CO2浓度不变 , 所以装置内气压会增大当装置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会将烧杯内水面压下,水槽内液面上升 。
第 1 页(共 1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