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测试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测试一(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6-15 14:4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模拟测试一
科学试题卷
亲爱的同学:
1.本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放。
做题时,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祝你成功!
、选择题(本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如图,与女性第二性征出现有关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  )
A.1.5千米 B.38.44万千米
C.44亿千米 D.1.5亿千米
如图中的曲线是男女部分性器官的发育趋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岁之前性器官的生长发育缓慢
B.女性性器官迅速发育的年龄比男性早
C.出生后生殖器官开始形成
D.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  )
A.潮湿松软的土壤 B.干旱疏松的土壤
C.冰冻的土壤 D.潮湿板结的土壤
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对某同学说“回答问题时,请声音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人们在中秋佳节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是 (  )
A. B.C. D.
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种植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用材林时,为使主干长得笔直高大,分枝长得少,根据顶端优势原理应该注意(  )
A.摘除顶芽、保留侧芽 B.顶芽、侧芽均摘除
C.摘除侧芽、保留顶芽 D.顶芽、侧芽均保留
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它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凹透镜 D.近视眼 凸透镜
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B.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C.沙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当用蓝色的光照在这两朵花上后,两朵花将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
A.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仍然是白色
B.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蓝色
C.都呈蓝色
D.玫瑰花仍然呈红色,水仙花呈蓝色
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PON等于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从透镜处缓慢远离透镜,如图,这时在白纸上可看到的现象是(  )

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大小不变
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
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滑板是一项很酷的运动,当小平以速度v冲到斜坡的图中位置时,若外力全部消失,则小平与滑板将(  )
A.在最高点停下来 B.斜向上匀速直线运动
C.沿斜坡自由滑下来 D.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七下科学书本受到的重力约20N B.汽车在高速上的速度约100m/s
C.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 D.一中学生体重约为50N
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B.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大
C.重力越大,压力越大
D.压力越小,压强越小
如图,在一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30N的物块在F=1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从甲处开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乙处时撤去拉力,物块最后在丙处静止。据此,作出下列的图像。(规定物块在甲点时的时刻为0,乙时为t1,丙点时为t2)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填空题(2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有一些细菌、真菌能侵入人体,导致人体患多种疾病,如一些真菌侵入人的指甲形成灰指甲.但也有一些细菌、真菌能够与人和平共处,如人体肠道内的一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维生素K,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益处。请要根据上面的文字来完成下面的问题:
(1)前一类细菌与人的关系是    ,后一类细菌与人的关系是     。
(2)以上事例说明,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     。
(3)以上两个事例都说明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     ,靠从人体内获得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此时北半球是   (选填“夏季”或“冬季”)。
(2)图中A,B,C,D四点中处在深夜的是   。
(3)下列选项中与本题“同一时刻四个地点所处白天、黑夜不同”成因一样的现象是__________
A.冬去春来,杭州的天气逐渐变暖
B.从冬至日至春分日,可观察到正午时分杭州的楼影长度变短
C.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
D.在杭州的凌晨观看正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
如图为嫁接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填写下列结构的名称:
[1]    [2]   
(2)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   .
在我们学习了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相关知识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行星C是   。
(2)太阳系位于银河系,银河系从俯视图看,就像一个大    ,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相距约3万   (填长度单位)。
我国的高铁技术领先于世界。在高速匀速行驶的高铁车厢里,窗台上的一圆硬币可以长时间屹立不倒(如图),震惊国外。以硬币为参照物,车厢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窗外的的树木是   (选填同上)。硬币受到的支持力与硬币对窗台的压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如果发现硬币突然向着行车方向滚动起来,说明列车在   (选填“加速”或“减速”)。
、实验探究题(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春季,人们常采用扦插的方式对柳树进行繁殖。扦插时,柳树枝条带有腋芽的成活率较高,还是无腋芽的成活率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腋芽的有无与成活率的关系。
(1)作出假设:   。
(2)实验变量:   。
(3)实验步骤:
①材料准备:取20枝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柳枝。将枝条下端均切成斜向切口,这样处理有利于成活,其理由是   。
②分组:A组10枝,枝条均保留2~3个腋芽。B组10枝,枝条均去掉腋芽,分别挂上标签。
③将A.B两组的枝条按要求插入土壤中,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培育。
(4)观察记录:培育一段时间后,比较A.B两组枝条新叶和生根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A组成活率高于B组。
实验结论:   。
(5)为了提高柳树扦插的成活率,关于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你还能提出其他探究性的问题吗?  ?(提出一个合理问题即可)
小明在STEAM课堂上制作出水凸透镜并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探究。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若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的位置,始终不能在光屏上找到烛焰的像,原因   。
(2)将水透镜的调为焦距为15cm,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处,如图,光屏应在   (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像。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如果保持光屏和水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蜡烛向水凸透镜远离时,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以采取什么办法?请简要写出操作过程。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柯和小妍分别设计了甲、乙两个方案(如图所示)。
(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妍的方案更好。为什么?
(2)若使卡片在图乙位置失去平衡,可以用   方法来实现(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3)用小妍的方案进行实验时,有同学发现两细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丙),卡片也能静止,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另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两边钩码数量不同时(如图丁),小卡片也能静止,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4)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不匹配时,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  )。
A.否定相应的理论
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
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
D.认真分析,寻找原因
、解答题(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质量为8t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卡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对卡车的牵引力是多大?若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总共为0.2m2,则卡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多大?(g=10N/kg)
如图所示,铁桶重为20N,桶的底面积为100cm2,往桶里倒入8kg的水,水的深度为15cm,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g取10N/kg).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3)台面受到桶的压强.
我国的航天事业随着科技的发展蒸蒸日上,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先后成功登陆。2020年11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点火发射时,尾部的燃料点火后,向下喷出大量的高温气体,使火箭离开发射塔并加速升空,同时发射塔基下面装满水的大水池里产生大量的“白汽”,起到降温的作用(如图),使塔基不至于遇高温损坏。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一下火 箭发射过程中相关现象涉及的科学原理。
期末模拟测试一答案解析
科学试题卷
亲爱的同学:
1.本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放。
做题时,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祝你成功!
、选择题(本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A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以及功能。图中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除了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叫做第二性征,①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③子宫有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④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②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①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
故选:A
B
【解析】根据月球概况回答。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 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 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月球 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 日地距离的1/400。
故答案选:B
C
A
【解析】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解题。
解:种子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①种子的胚的结构必须完好无损,②种子不能处于休眠期;外因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空气等;
故答案为:A.
C
【解析】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对某同学说“回答问题时,请声音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C
【解析】将生活经验与对月相的科学认知结合进行解答。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八月十五这一天,太阳发的光直接照到月亮上,中间没有地球遮挡,而太阳、地球、月亮又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看到的月亮是圆的。由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接近满月的峨眉月,B是上弦月,C是满月,D是下弦月,故选C。
B
【解析】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法线不但是镜面的垂线,还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作图步骤如下:
①首先通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
②再做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这就是法线;
③通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这就是镜面的位置。
故选B。
C
【解析】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和侧芽之间有密切关系。顶芽旺盛生长时,会抑制侧芽生长。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顶芽停止生长或被摘除,一些侧
芽就会迅速生长。这种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柳树、杉树、向日葵等植物均具有较强的顶端优势。
A.摘除顶芽、保留侧芽会使主干生长受到抑制,分枝生长更好,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顶芽、侧芽均摘除主干和分枝均不能很好生长,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摘除侧芽、保留顶芽,使主干优先生长,分枝生长受到抑制,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顶芽、侧芽均保留,也会使得长有较多分枝,不利于主干长得笔直高大,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
【解析】由图能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D
【解析】解:A.人对车的作用力和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A错误;
B、车静止,受平衡力,在水平方向,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平衡,则人对车的推力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B错误;
C、地面对车的支持力等于车与沙子的总重力,二者不是平衡力的作用,C错误;
D、在水平方向,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正确.
故选D.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
【解析】(1)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2)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红色的玫瑰花不能反射蓝色光,因此呈现黑色;白色的水仙花能够反射蓝光,因此显示蓝色,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A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知识分析判断。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C
【解答】如太阳光射向地球,可以认为是平行光,太阳光正对凸透镜,此时的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从透镜处缓慢远离透镜,在白纸上的光斑会逐渐会聚,所以光斑变小,但当白纸上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时光斑最小,再缓慢远离透镜时会聚的光就开始发散,所以光斑又变大;
故选C。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B
【解析】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据此分析判断。
当小平以速度v冲到斜坡的图中位置时,它的运动方向沿斜坡向上。若此时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将保持外力消失时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C
【解析】常见物体的重力等于质量与g的乘积,速度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A.科学课本约为2N;
B.汽车在高速上的速度约100km/h;
C.人步行速度为1.5m/s,故正确;
D.一中学生体重约为500N ;
故答案为:C
A
【解析】(1)科学上把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用公式P=F/S表示。由压强公式可以得出压强、压力、受力面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受力面积相同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力相同时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2)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物理学上的压力,是指发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气体对于固体和液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体对于固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两者无固定关系,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
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由压强的定义可知,说法正确,A正确;
B、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大,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B错误;
C、重力越大,压力越大,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压力是由物体间的挤压产生的,两者没有固定关系,C错误;
D、压力越小,压强越小,压强还与受力面积有关,压力虽小如果受力面积很小,压强也能很大,D错误。
故选A
C
【解析】根据二力平衡、匀速直线运动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
A.从0~t2,物体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做减速运动。由于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摩擦力f始终保持不变,故A错误;
B.从0~t1,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s-t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从t1~t2,物体在做减速运动,即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小,肯定不是直线,故B错误;
C.从0~t2,物体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做减速运动,因此速度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故C正确;
D.从0~t1,物体受到的拉力保持F不变。从从t1~t2,物体受到的拉力为0,故D错误。
、填空题(2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寄生;共生;有的对人类有利,有的对人类有害;异养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思考解答。
(1)有的真菌从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人体患病,我们把这种生活方式叫寄生,如题干中的真菌侵入人的指甲形成灰指甲,就是寄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信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如人体肠道内的一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维生素K,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益处,就是细菌与人类共生的例子。
(2)以上事例说明,有的细菌、真菌对人类是有利的,有的对人类是有害的。
(3)以上两个事例都说明细菌、真菌靠从人体内获得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故答案为:(1)寄生;共生
(2)有的对人类有利,有的对人类有害
(3)异养
(1)夏季(2)B(3)D
【解析】(1)读图,图中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值夏至日,因此图中此时北半球是夏季。
(2)晨昏线即晨昏圈,是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由图可知B处于深夜。
(3)由于时差原因,本题“同一时刻四个地点所处白天、黑夜不同”成因一样的现象是在杭州的凌晨观看正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D符合题意。
(1)接穗;砧木
(2)两者形成层紧贴
【解析】嫁接的内容在中考中经常考到,多是以这种识图填空的形式出现,注意掌握。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分析图形作答。
(1)如图是嫁接技术的应用,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1叫接穗,被接的植物2叫砧木;
(2)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因此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接穗的形成层和砧木的形成层是否紧密结合在一起。
故答案为:(1)接穗;砧木;(2)两者形成层紧贴。
(1)4;-3
(2)0.28
(3)Ca%===39.8%
(4)人体每天从牛奶获取钙元素的质量:0.6g×90%=0.54g;
则每天至少要喝牛奶的合署:。
【解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表示一种元素。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钙元素的质量=牛奶质量×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3)元素的质量分数=。
(4)首先用钙的质量×90%计算出人体每天从牛奶中获取钙元素的质量,再除以每盒牛奶中钙元素的质量即可。
(1)根据化学式 Ca10(PO4)6(OH)2 可知,羟基磷酸钙由Ca、P、O、H共4种元素组成。其中Ca的化合价为+2,OH的化合价为-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10+6x+(-1)×2=0,解得:x=-3。
(2)根据标签可知,每100mL牛奶种钙元素的含量≥0.11g,则一盒牛奶中钙元素的质量:。
静止;运动;不是;减速
【解析】(1)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是运动的;否则,它是静止的;
(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3)根据惯性的知识分析。
(1)以硬币为参照物,车厢的位置保持不被,它是静止的;窗外的的树木相对于硬币的位置不断改变,它们是运动的。
(2)硬币受到的支持力作用在硬币上,硬币对窗台的压力作用在窗台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
(3)根据惯性的知识可知,如果发现硬币突然向着行车方向滚动起来,那么说明硬币的运动速度大于高铁的速度,即高铁在减速。
、实验探究题(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有(或无)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2)腋芽的有无
(3)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
(4)有腋芽的柳树枝条成活率高
(5)枝条的长短与成活率有关吗(或枝条的老嫩与成活率有关吗,或枝条切口的形状与成活率有关吗,合理即可)
【解析】在用植物的茎进行扦插繁殖时,要对茎做一定的处理,一般茎段保留两个节,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以减少伤口水分的蒸发,下方的切口是斜向的,利于增加吸水的面积,也易辨别正反方向,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使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降低了蒸腾作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下一个节要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便于留下伤口,容易形成愈伤组织,易于生根,扦插时要将下一个节埋入土中。
(1)作出假设: 有(或无)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2)在进行试验过程中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 实验变量:腋芽的有无。
(3)实验步骤:
①材料准备:取20支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柳枝。将枝条下端均切成斜向切口,这样处理有利于成活,其理由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
(4) 实验结果:A组成活率高于B组。
实验结论:扦插时柳树枝条腋芽的有无与成活率有关,有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5) 为了提高柳树扦插的成活率,关于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还能提出其它探究性的问题: 枝条的长短与成活率有关吗(或枝条的老嫩与成活率有关吗,或枝条切口的形状与成活率有关吗)
故答案为:(1) 有(或无)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2) 腋芽的有无 (3) 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 (4) 有腋芽的柳树枝条成活率高 (5) 枝条的长短与成活率有关吗(或枝条的老嫩与成活率有关吗,或枝条切口的形状与成活率有关吗,合理即可)
(1)蜡烛中心、水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者蜡烛在1焦距之内
(2)Ⅱ
(3)方法一:可以通过注射器往水凸透镜抽出适量的水。
方法二:可以在蜡烛和水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
【解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蜡烛火焰的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那么像可能成在光屏外面,这时看不到像。如果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那么成虚像,不会成在光屏上。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答;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像距的变化,然后判断要使像回到原来位置需要光线会聚还是发散,进而确定解决方案。
【解答】(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若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的位置,始终不能在光屏上找到烛焰的像,原因:蜡烛中心、水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者蜡烛在1焦距之内。
(2)此时的物距u=50cm-15cm=35cm>2f,那么相距f(3)当蜡烛向水透镜远离时,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应该减小了。如果要使像后移到光屏上,需要光线发散。
方法一:减小水透镜的凸度,从而增大焦距,减小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即用注射器向外抽水;
方法二:可以在蜡烛和水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
(1)小柯的方案中,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当它平衡力是,其实是两个拉力和摩擦力形成的三力平衡,而小妍的方案中,卡片不会受到摩擦力
(2)扭转卡片
(3)卡片受到重力,此时是两个拉力和重力形成的三力平衡;滑轮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从而形成两个拉力和摩擦力的三力平衡
(4)C;D
【解析】(1)从研究对象是否受到摩擦力方面分析;
(2)在图乙中,如果将卡片扭转一个角度,此时两边的拉力就不在同一直线上了,松手后,卡片不能处于平衡状态,肯定会发生旋转;
(3)注意分析重力对平衡的影响。注意分析绳子和滑轮之间的摩擦力对平衡的影响;
(4)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一切都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对实验数据进行任意的修改。如果出现现象和理论不一致时,应该查阅资料,寻找原因,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妍的方案更好,理由是:小柯的方案中,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当它平衡力是,其实是两个拉力和摩擦力形成的三力平衡,而小妍的方案中,卡片不会受到摩擦力;
(2)若使卡片在图乙位置失去平衡,可以用扭转卡片方法来实现;
(3)用小妍的方案进行实验时,有同学发现两细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丙),卡片也能静止,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卡片受到重力,此时是两个拉力和重力形成的三力平衡 ;另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两边钩码数量不同时(如图丁),小卡片也能静止,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滑轮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从而形成两个拉力和摩擦力的三力平衡。
(4)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不匹配时,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认真分析,寻找原因,故选CD。
、解答题(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解:对卡车进行受力分析如下:
由题知:G=mg=8000kg×10N/kg=8×104N
f=0.02G=0.02×8×104N=1600N
F牵=f=1600N
F压=G=8×104N
则p= = =4×105Pa
答:发动机对卡车的牵引力是1600N;
卡车对地面的压力是8×104N、压强是4×105Pa
【解析】(1)首先根据公式G=mg计算出卡车的重力,然后再根据计算出卡车受到的阻力,最后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出发动机的牵引力;
(3)卡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根据公式计算卡车对地面的压强即可。
(1)解:
(1)水对桶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15m=1500Pa;
(2)(2)S=100cm2=1.0×10﹣2m2,
由p=得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F=pS=1500Pa×1.0×10﹣2m2=15N;
(3)(3)台面受到的压力:
F=G桶+G水=G桶+m水g=20N+8kg×10N/kg=20N+80N=100N,
台面受到的压强:
p′===10000Pa.
【解析】(1)已知水的密度和深度,利用公式p=ρgh计算水对桶底的压强;
(2)求出了水对桶底的压强和桶底面积,利用公式F=pS得到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3)桶对台面的压力等于桶重与水重之和;已知桶底面积,利用公式p=求台面受到桶的压强.
当火箭向下喷气,对高温气体有一个向下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喷出的气体对火箭有一个向上的反作用的;又由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当气体对火箭的推动力大于火箭的重力时,就能改变火箭原来的运动状态,从静止变为向上运动,并且不断加速上升;水池里的水因为吸收高温气体放出的热,而发生汽化,从而使塔基的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而损坏。
【解析】①甲对乙施加力的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施加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速度大小改变和运动方向改变;
③物质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据此分析即可。
第 1 页(共 1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