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选择题
1.1979—1981年,我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约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挂靠”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私营企业往往需要挂靠在国有、集体企业才能生存。1998年,国家发出《关于印发<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之后,民营企业逐渐恢复其私营、合伙及个体性质的本来面目。这一变化表明( )
A.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加强
B.私营企业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C.私营企业需要资金方面的支持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3.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 )
A.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成就
4.从1985年开始,我国正式取消粮食的统购,改为合同定购,任何单位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这一举措( )
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B.实现了农民对粮食的自由支配
C.深化了土地所有制变革
D.体现了粮食价格市场化导向
5.下表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各直属海关的隶属海关空间变动状况。表中的变化( )
时间 变动状况
1979—1991年 我国海关增长中,以沿海各关隶属海关的增长为主,沿边、沿江及内陆直属海关增设较少
1992—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 仍以沿海直属海关增长最快,沿边和内陆直属海关也进步显著,但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如贵州、甘肃、青海、宁夏等无任何变化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至2012年 沿边各直属海关的隶属海关增设数量不多,沿海各直属海关增设的隶属海关数量少于沿江和内陆直属海关
A.说明我国海关制度不断完善
B.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C.主要受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
D.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6.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
A.致力于加强与周边邻国合作
B.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7.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律性质的法律,被毛泽东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该法律的颁布( )
A.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促进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
D.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成果
8.改革开放以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社会上对此产生众多疑虑:共产党员和资本家联合办企业,符合马克思主义原则吗 现在举办的中外合营企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外国洋行有什么不同 针对这些疑虑,20世纪80年代初编写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经验问答》进行了解释。据材料可知( )
A.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认识深刻
B.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C.思想解放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导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
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10.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由此可知,这个报告( )
A.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市场
C.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11.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将国民经济三五计划的主要目标由解决“吃穿用”问题扭转为以战备为中心,确定搞三线建设的方针。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
A.“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指导思想
B.国家外部安全环境急剧恶化
C.美苏争霸导致国际形势紧张
D.工业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12.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这次会议( )
A.制订了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B.提出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
C.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二、非选择题
13.(2023山东济南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鱼塘风波
广东高要县沙浦公社沙一大队有集体鱼塘33亩,过去派几个劳力管理,一年最多收鱼6000斤,扣除成本和各项开支,年年亏本。1979年村民陈志雄开始承包集体鱼塘8亩,专业养鱼。1980年下半年,他承包了这33亩鱼塘,仅半年就产鱼1万余斤,生产队不花一分钱,不出一个工,就净收入承包金4500元。后来陈志雄又把承包水面扩展分散在四个大队,并雇工进行管理。
对此当地人看法不一,争论激烈。许多基层干部和群众赞成承包,也有一些人反对,认为“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1981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一文,并由此揭起了持续3个月的全国大讨论。讨论集中在几个问题上:一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如何正确看待能人,二是雇工问题,三是跨队承包问题,其中又以雇工问题为争论的焦点。这一争论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一位领导同志致信中共广东省委指出“事关农村社会制度的大局,故提请省委考虑”。此信又进一步引发广东全省上下的层层讨论,广东省农委受命赴沙浦公社实地调查,并在调查报告中提出“对推行专业承包生产责任制中出现的问题,大家认为应从总结经验教训上去解决,并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或限制,不宜采取通报批评的办法”。
——摘编自季音《鱼塘风波——
一次关于鱼塘承包问题的讨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改革开放初期关于鱼塘承包问题的讨论进行探讨。(1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1982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
——摘编自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
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4分)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
发展》(2017年)
(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6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选择题
1.1979—1981年,我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约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A 题干材料“1979—1981年,我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牧”体现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项符合题意;材料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2.“挂靠”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私营企业往往需要挂靠在国有、集体企业才能生存。1998年,国家发出《关于印发<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之后,民营企业逐渐恢复其私营、合伙及个体性质的本来面目。这一变化表明( )
A.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加强
B.私营企业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C.私营企业需要资金方面的支持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解析:B 根据材料“私营企业……才能生存”“民营企业逐渐恢复其私营……本来面目”,可知私营企业由“挂靠”到独立经营,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尤其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私营企业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故选B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不断减弱,排除A项;私营企业需要资金方面的支持与“民营企业逐渐恢复其私营……本来面目”不符,排除C项;21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 )
A.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成就
解析: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弹一星’精神”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民族精神;“特区精神”经过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而产生;“载人航天精神”提出于2005年,继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精神财富,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由此可知,这一历程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成就,故D项正确。“大庆精神”体现了工业化建设成就,A项表述不全面,排除;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故B项错误;“特区精神”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实践,C项表述不全面,排除。
4.从1985年开始,我国正式取消粮食的统购,改为合同定购,任何单位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这一举措( )
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B.实现了农民对粮食的自由支配
C.深化了土地所有制变革
D.体现了粮食价格市场化导向
解析:D 根据题干材料“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可知粮食可以按照市场需求价格进行买卖,这种现象体现出粮食价格的市场化导向,故选D项;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粮食由统购统销向市场化方向转化,没有涉及人民公社,排除A项;题干材料“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说明农民还没
有完全实现对粮食的自由支配,排除B项;题干材料所述内容主要涉及粮食买卖的现象,与土地所有制变革无关,排除C项。
5.下表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各直属海关的隶属海关空间变动状况。表中的变化( )
时间 变动状况
1979—1991年 我国海关增长中,以沿海各关隶属海关的增长为主,沿边、沿江及内陆直属海关增设较少
1992—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 仍以沿海直属海关增长最快,沿边和内陆直属海关也进步显著,但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如贵州、甘肃、青海、宁夏等无任何变化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至2012年 沿边各直属海关的隶属海关增设数量不多,沿海各直属海关增设的隶属海关数量少于沿江和内陆直属海关
A.说明我国海关制度不断完善
B.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C.主要受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
D.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解析:D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海关机构的设置总体上遵循由沿海、沿边向内陆,由南向北、由东到西的扩展趋势,这与中央逐渐扩大开放地域,从沿海向沿江及内陆推进的战略举措密不可分,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我国海关空间变动状况,与我国海关制度不断完善无关,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强调海关空间变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海关空间变动与对外开放息息相关,与贸易政策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
6.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
A.致力于加强与周边邻国合作
B.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解析:D 题干材料中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体现了我国积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故选D项。A、B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说法错误。
7.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律性质的法律,被毛泽东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该法律的颁布( )
A.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促进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
D.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成果
解析:C 1950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的背景下颁布的,是我国法制建设逐步开展和完善的体现,促进了自由平等的社会新风尚的形成,故选C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于1956年,排除A项;B项指的是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于1954年,排除D项。
8.改革开放以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社会上对此产生众多疑虑:共产党员和资本家联合办企业,符合马克思主义原则吗 现在举办的中外合营企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外国洋行有什么不同 针对这些疑虑,20世纪80年代初编写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经验问答》进行了解释。据材料可知( )
A.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认识深刻
B.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C.思想解放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导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解析:C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人们对外资企业存在各种思想上的困惑,针对这些困惑,《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经验问答》进行了解释,这表明改革开放需要首先解放思想,故选C项。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
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解析:1954年宪法强调社会主义原则,反映出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中国正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故D项正确。
10.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由此可知,这个报告( )
A.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市场
C.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解析: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早于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故A、C两项错误。题干材料提出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发展经济,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故D项正确。
11.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将国民经济三五计划的主要目标由解决“吃穿用”问题扭转为以战备为中心,确定搞三线建设的方针。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
A.“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指导思想
B.国家外部安全环境急剧恶化
C.美苏争霸导致国际形势紧张
D.工业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解析: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实现了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的战略大调整。故选B项。
12.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这次会议( )
A.制订了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B.提出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
C.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次会议召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而且代表性非常广泛,该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23山东济南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鱼塘风波
广东高要县沙浦公社沙一大队有集体鱼塘33亩,过去派几个劳力管理,一年最多收鱼6000斤,扣除成本和各项开支,年年亏本。1979年村民陈志雄开始承包集体鱼塘8亩,专业养鱼。1980年下半年,他承包了这33亩鱼塘,仅半年就产鱼1万余斤,生产队不花一分钱,不出一个工,就净收入承包金4500元。后来陈志雄又把承包水面扩展分散在四个大队,并雇工进行管理。
对此当地人看法不一,争论激烈。许多基层干部和群众赞成承包,也有一些人反对,认为“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1981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一文,并由此揭起了持续3个月的全国大讨论。讨论集中在几个问题上:一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如何正确看待能人,二是雇工问题,三是跨队承包问题,其中又以雇工问题为争论的焦点。这一争论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一位领导同志致信中共广东省委指出“事关农村社会制度的大局,故提请省委考虑”。此信又进一步引发广东全省上下的层层讨论,广东省农委受命赴沙浦公社实地调查,并在调查报告中提出“对推行专业承包生产责任制中出现的问题,大家认为应从总结经验教训上去解决,并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或限制,不宜采取通报批评的办法”。
——摘编自季音《鱼塘风波——
一次关于鱼塘承包问题的讨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改革开放初期关于鱼塘承包问题的讨论进行探讨。(12分)
答案 从概括讨论的实质角度作答。如关于鱼塘承包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了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探索推进,但同时部分人对改革仍然心存顾虑。(4分)
从分析讨论的时代背景角度作答。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思想解放;农村的改革启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逐步推行;先进人物敢闯敢试的进取意识;(任一点即可,2分)社会上“左”倾错误的残余(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保守观念)的影响;人民公社旧体制的弊端。(任一点即可,2分)
从阐释讨论的认识和评价角度作答。如这次讨论说明改革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推进,其进程必然复杂、曲折,改革的推进必须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讨论有利于促进社会思想解放的进程,增强人们的改革进取意识,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4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1982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
——摘编自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
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4分)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
发展》(2017年)
(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6分)
答案 (1)思想: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原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一些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
(2)历史机遇:1984年天津成为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新变化:大力吸收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群初具规模。
(3)示例一
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当前,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示例二
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20世纪90年代,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天津等地对外开放提供了历史机遇。当前,共建“一带一路”,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